【好文分享】離婚後,爸爸媽媽要如何成為孩子心目中永遠的堡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好文分享】離婚後,爸爸媽媽要如何成為孩子心目中永遠的堡壘. 「人家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可是父母都不可靠了,朋友還有可能可以靠嗎?我想只能靠自己了! 輸入關鍵字 關於我們 服務緣起 聯絡我們 家事商談 陪同親子會面 兒少支持服務 共親職教育 最新消息 離合決定 離婚決定 離婚/分居前的衝突 自我照顧與身心安頓 離婚告知 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怎麼跟孩子談離婚 離婚生活 協助孩子適應離婚 有新的親密關係 子女照顧計畫(探視) 合作共親職 法律相關 離婚程序 監護權 扶養費 探視權 其他 實用百寶箱 推薦書籍/文章專區 影音專區 電子書 電子報 相關連結 網站導覽 來信詢問 facebook粉絲團 ::: 協助孩子適應離婚 有新的親密關係 子女照顧計畫(探視) 合作共親職 ::: 首頁  離婚生活 【好文分享】離婚後,爸爸媽媽要如何成為孩子心目中永遠的堡壘 「人家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可是父母都不可靠了,朋友還有可能可以靠嗎?我想只能靠自己了!」這是一位經歷父母離婚的小男孩,在小團體課程中以憤怒、困惑的口吻,並又夾雜許多期待被父母疼愛但又佯裝不在乎模樣的表達。

小男孩不解,為什麼原本該屬於穩固的堡壘卻會倒了呢? 離婚率的逐年攀升,不僅帶給夫妻雙方的情感打擊,促使單親家庭結構的形成之外,在這場原本屬於婚姻的創傷事件裡,也往往因為家庭系統的環環相扣,導致孩子亦深受影響。

當看到最為親密且信賴的父母面臨婚姻關係的破裂,想到未來不能再重現與父母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景象,此時此刻的孩子除了傷心、焦慮、無助,當下最大的期待之一,無非就是能夠感受到親子關係確實並沒有因為婚姻關係的結束而受到波及。

儘管許多大人能夠體認孩子有權利同時擁有父親和母親的愛,但在整個處理離婚的歷程當中,我們卻不忍地看到,仍有相當多數的孩子在其中成為成人戰爭下的犧牲品,不停地被雙方拉扯、被要求選邊站、被迫擔任傳聲筒的角色…。

於是,在陪伴這些孩子的幾年工作經驗裡,最常聽到孩子們說:「他們大人真的很奇怪,都不管我們小孩的想法,他們想離婚就離婚,想怎樣就怎樣,都不負責任啦!!」很顯然地,孩子實際感受到的是當父母離婚之後,他們也隨之失去了父母其中一方或兩方的愛,有的被安排與親戚同住的孩子,甚至悲憤地表達自己被父母拋棄的痛苦,並形容這樣的痛苦強度會讓他想到自殺。

於是,當最基本的安全感被顛覆之後,孩子不知道如果連至親的父母都無法信任的話,這個世界還有誰值得他去信任? 從父母開始進入爭吵階段,孩子就已經開始敏感於家庭氣氛的微妙變化,不論是曾經接受個別或團體輔導的離婚單親兒童,他們都坦露出相當程度的害怕、自責與生氣,害怕父母爭吵時所感受到的壓迫與威脅,自責都是因為自己不乖或功課不好,所以才造成父母吵架、離婚,生氣父母怎麼可以如此無理地傷害彼此,並且把孩子也無端捲入。

許多孩子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父母爭吵之後,不得不自行發展出因應策略,雖然外表看似平靜、把爭吵視為平常,但事實上是因為無可奈何、不知所措,孩子此刻的無助與擔心,在缺少外力可求助的情況下,常常把一切感受都往肚裡吞,或者轉而對外發洩、攻擊。

記得每次當團體討論此議題時,有的孩子會使用七彩的蠟筆塗鴉,表達心中複雜而混亂的情緒,有的孩子則畫了一顆被箭刺穿的心,表示心好痛且無法再復原,也有孩子故意以高分貝的音量,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抒發心中的感覺。

孩子們說,爸爸媽媽以為他們都還小不懂,但事實上他們比誰都清楚,孩子們一邊表示知道父母要離婚了,但一邊又仍不停地安慰自己,想像父母會有再合好的一天。

當父母確定離婚後,即使大人仍是漠視孩子的感覺,但所有有類似經驗的孩子都清楚地了解「家」的面貌已經改變了。

孩子即使想念未同住的父母,但為了表達對同住父母的忠誠,經常是壓抑著思念的心情,尤其當離婚後的父母若仍是惡言相向時,孩子更是困擾於不知該如何自處。

有個孩子曾經分享自己的經驗,他談到為了照顧同住父親的心情,硬是勉強著自己對電話另一頭的未同住母親表現冷漠,只因若自己表現雀悅的話,則可能會導致父親的發怒,年僅十歲的他只有藉由藏在枕頭底下的全家福合照,躲在棉被裡哭著想念媽媽。

有的時候父母雙方礙於對彼此的負向情緒未減,刻意拉攏孩子為其打探對方的情報,於是,即使孩子百般不願,但是也在幾次說錯話莫名被指責的經驗中,開始練習在父母一方的面前刻意隱藏某些訊息,這樣的謊言並不是出於孩子的自願,孩子們只是無奈地以為,唯有如此才能讓父母之間不再敵視,如何察言觀色、如何體貼父母的需求而壓抑自己的真實心聲,成為這些孩子在經歷父母離婚後的任務之一。

然而,孩子們其實只是希望父母可以和睦相處,希望能夠體驗即使父母離婚了,但爸爸永遠是爸爸、媽媽永遠是媽媽…。

從八十七年開始定期舉辦離婚單親兒童成長團體以來,我們已經陸陸續續接觸過不少經歷父母離婚的孩子,在團體課程裡,孩子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也結結實實地帶給我們大人一些重要的提醒。

孩子細膩而敏感的心,在默默地體驗家庭動力的變化,他們似乎無力抗拒任何事情的發生,但卻被要求儘快接受父母離婚的事實,只是在適應的過渡階段,身邊的大人是否接納孩子的悲傷與憤怒、是否允許孩子的疑問被討論與澄清、是否提供孩子所需要的「愛的保證」,而這些容易被大人忽視或誤以為不需要的舉動,對於協助孩子更平穩地走過父母離婚創傷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發現當孩子經歷父母婚姻關係、家庭結構乃至於生活型態的改變之後,能夠讓孩子持續感受父母不變的愛將會是影響孩子未來適應的關鍵因素。

在沒有父母的澄清之下,很多孩子將父母離婚的導火線歸咎於自己,憑藉著片面的觀察而誤以為離婚是孩子的錯,當孩子鉅細靡遺且舉證歷歷地說明自己是如何造成父母的爭吵與離婚,而面對我們不斷澄清「離婚不是孩子的錯」時,有些孩子仍會帶著些許不確定但又急於獲得解套的語氣詢問:「這是真的嗎?你可以保證嗎?」孩子擔心因為自己的不好,導致父母的離開以及不再保持關係的維繫,這樣的猜測與心結若無法得到父母的解釋,許多孩子將一直被此所困擾,而這些孩子也常常異口同聲地表達,即使心裡好想問問父母,但是就是膽怯,擔心又會被責備一頓、擔心父母又要因此感到傷心…。

孩子們永遠無法確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只因為每當在父母一方提起另一方,有可能會換來一陣咆哮、威嚇,或者在犯錯遭受處罰時,也會從父母一方口中不斷聽到孩子是如何糟糕,所以才被另一方所拋棄,而離婚後即失去音訊的爸爸或媽媽,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也始終理不清。

這些遭遇父母離婚的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您們聽到了嗎?我們能夠理解在面對離婚時是多麼令人感到心力交瘁,但是如果家庭的傷痛已經形成,我們也希望能夠採取些行動來讓處於傷痛中的每一個當事人慢慢復原,或者是儘量讓傷害減到最低,而這其中最缺少自我保護和發言權的孩子,更是成人的責任,除了孩子身邊的老師、親友、專業人士的協助之外,「父母」將是孩子心中最無法取代的重要角色。

於是,儘管家庭型態變了、生活模式變了,父母有可能無法再如同往常般地陪伴子女,但是您仍然可以運用各種形式來傳達對孩子不變的愛,讓您的孩子真實地感受並相信---婚姻關係的破裂不代表親子關係的結束。

如果父母在面對婚姻的失落時都已經是那麼地深刻與不易調適,則年幼的孩子又怎能被期待不在父母的陪伴、協助下安然度過呢?所以停止兩人的戰爭吧!一起站在孩子的立場,傾聽孩子的聲音,即便您可能因為不得已的理由而無法繼續照顧孩子,但只要您不吝於讓孩子體會父母的愛,您將永遠是孩子心目中的安全堡壘。

回列表  【社工心情點滴】ByeBye「三明治」小孩--友善父母共親職 【愛的狀況題】我跟配偶的關係,是否已經造成孩子的壓力或負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