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熟悉的甜蜜——甜味劑 - 食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2年從藍莓中提煉而出,屬於天然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一半,每公克會產生3大卡的熱量。

由於在口腔中不會被細菌利用,因此常添加於口香糖、低糖 ... News TV HOME食專題特別企劃內頁 回列表 恰似熟悉的甜蜜——甜味劑 2016/05/04 0 不愛 17905 0 0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根據科學研究指出,甜味確實會刺激大腦釋放出血清素(serotonin)、多巴銨(dopamine),這兩項神經傳遞物質會讓人有愉悅、感覺幸福的效果,這也許就是為何多數人都無法抗拒甜食的原因。

撰文=黃宜稜炎炎夏日飲用一杯冰涼香甜的飲料,再搭配時下最流行的低熱量甜品,是午後最幸福的享受。

但從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推出《成人與孩童糖攝取指引》(Guideline:SugarsIntakeforAdultsandChildren),到近幾個月英國的糖稅爭論不斷,都可以看出糖類對日常飲食的影響,而台灣也在2015年將糖含量強制增列為包裝食品營養標示上。

到底糖有什麼魔力,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吃甜食,甚至產生過量攝取的疑慮?根據科學研究指出,甜味確實會刺激大腦釋放出血清素(serotonin)、多巴銨(dopamine),這兩項神經傳遞物質會讓人有愉悅、感覺幸福的效果,這也許就是為何多數人都無法抗拒甜食的原因。

但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你真的知道你吃下去的甜味是什麼構成的嗎?在傳統飲食製作上,甜味的來源主要是添加蔗糖、葡萄糖、麥芽糖與果糖這類的天然糖。

但隨著1879年發現的第一個人工甜味劑——糖精之後,甜味劑開始逐漸於市面上流竄,例如木糖醇、醋磺內酯鉀以及阿斯巴甜等,都是目前食品中常見的添加物。

甜味劑,泛指添加到食品中可以讓食物品嚐起來有甜味的添加物,可以區分為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天然甜味劑,以及透過合成製作的人工甜味劑。

此外,根據食用後是否會產生讓熱量可分為營養型與非營養型。

目前,市面上常用於食品添加的甜味劑如下:・D-山梨醇(D-Sorbitol):1972年從藍莓中提煉而出,屬於天然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一半,每公克會產生3大卡的熱量。

由於在口腔中不會被細菌利用,因此常添加於口香糖、低糖果醬中,加上其具有保濕與保存的功效,所以也被作為甘油的替代品添加於化妝品、牙膏中。

根據歐洲醫藥管理局(EMEA)指出,山梨醇在人體中會代謝成果糖,因此患有果糖不耐症患者不適合使用。

・D-木糖醇(D-Xylitol):1891年由木醣(xylos)氫化而生的,屬於天然甜味劑存在於蔬果汁中,甜度和蔗糖差不多,每公克會產生1大卡的熱量。

由於木糖醇不能被細菌分解,加上食用起來有清涼感,因此常被添加於口香糖或口含清涼錠中,例如Extra口香糖。

但有研究指出攝取過量的木糖醇,可能會導致腹瀉。

・D-甘露醇(D-Mannitol):1806年被分離出來的,屬於天然甜味劑存在於亞洲部分棕色海草中,甜度約為蔗糖的70%,每公克會產生2大卡的熱量。

甘露醇與山梨醇為異構物,被列在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清單中,在食品業中則是被添加於無糖果醬等。

・糖精(Saccharin):在1879年最早被發現的人工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300倍,帶有輕微的苦味,不會產生熱量,屬於非營養性的代糖。

食用後會自尿液中排出,人體無法消化代謝,因此主要被運用於標榜低熱量的食品與飲料中。

在1970年代的動物實驗中,被發現有導致膀胱癌的可能性,因此曾一度被禁用;但後來美國國家科學院認為糖精對於肥胖、糖尿病患者有其必要性,所以並不全面禁止使用,唯必須在包裝上加上「糖精可能致癌」的警語。

隨後根據許多研究指出,糖精對人體並無不良的毒性產生,因此在2000年正式從疑似致癌物的名單中除名。

・阿斯巴甜(Aspartame):在1965年被發現,為目前廣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200倍,每公克會產生4大卡的熱量,但因其只需要極少量便可產生甜度,所以熱量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計。

阿斯巴甜在人體中會被分解出苯酮酸,因此苯酮尿症(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的患者不適合使用,根據衛生署的要求,業者須在包裝上加印「苯酮尿症患者禁用」的警語。

阿斯巴甜的毒性試驗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爭議性,但目前研究中並未發現其對人體的毒性。

由於其高甜度、低熱量的特性,因此許多標榜低熱量、無糖的飲品多是添加阿斯巴甜,例如健怡可樂、可口可樂Zero。

・甜菊醣苷(SteviolGlycoside):1971年由日本開始發展,屬於天然甜味劑,由菊科草本植物中提煉而出,甜度約為蔗糖的200~300倍,每公克會產生約1大卡的熱量,具有高甜度、低熱量的特性。

關於甜菊糖苷的提煉物會致癌一說,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以及歐洲食品安全中心表示,該則說法中的測試物質不詳,並非正常甜菊糖苷會有的物質,同時許多研究反覆測試後,並未發現其對人體的危害。

目前甜菊糖苷已獲的許多亞洲與歐美國家的認可,其最大使用國為日本與美國。

・醋磺內酯鉀(AcesulfamePotassium):又稱為乙醯磺胺酸鉀,俗稱安蜜賽,為1967年無意間發現的人工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200倍,不被消化分解亦不產生熱量。

此外,其化學結構十分穩定,人體食用後會由原本的結構藉由尿意排出。

通常與其他甜味劑一起使用,例如阿斯巴甜,具有增強甜味的效果。

・蔗糖素(Sucralose):1976年由英國申請專利的人工甜味劑,甜度可達蔗糖的300~1000倍,口感相當類似蔗糖。

1991年由加拿大率先使用,美國則是在1998年才允許其添加在食品之中。

蔗糖素甜度極高、熱量極低,多被使用於罐裝咖啡、乳酸飲料、果汁、麵包等。

目前關於蔗糖素的研究仍各有說法,部分研究指出人體無法消化代謝蔗糖素,因此不會產生熱量,但也另有研究表示部分蔗糖素會被人體吸收,殘留在體內無法排泄,此外蔗糖素為有機氯化合物,目前歐盟對其安全性也仍在評估中。

品嚐甜點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但可別因此就攝取過多的糖份,許多標榜著無糖、低熱量的食物,其實是添加了甜味劑,攝取過多一樣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此外,當人體感覺到想吃甜食時,其實也代表著身體正需要熱量,但許多人工甜味劑並無法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

因此如何吃的香甜、適量又健康,是平日飲食需要多加留意的課題。

參考資料:▶食藥署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甜蜜無負擔——代糖|馬偕院訊第222期▶甜味的秘密延伸閱讀:▶幫小孩買零食,宜挑選有商品標示食品較安心▶為什麼我們永遠吃得下甜點?▶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要力行「限糖」任務? 0 不愛 17905 0 0 活動期間:即日起食力學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木糖醇經常被使用於無糖口香糖阿斯巴甜經常被使用無零熱量飲料糖精每公克會產生1大卡熱量醋磺內酯鉀經常與其他甜味劑一同使用登入會員進行答題關於食力學堂readmore 留言評論 分類精選文章 要懂得與好的微生物共存!看似不起眼卻掌管了人體的第二個大腦–腸道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對微生物也有越來越多的認識,不再只是把微生物視為大敵與之隔絕,而是開始將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善加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將益生菌應用在飲食上,讓益生菌可以調節號稱人體得第二個大腦—腸道的功能。

但在使用這些益生菌食品的同時,人們也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保有質疑,才能不為偽科學所騙,也才能讓所有生命和平共處。

6 0 0 確診飲食掌握7種備品3點原則!反覆發燒、喉嚨痛、咳嗽、有痰得要這樣吃! 疫情肆虐,本土確診案例數量不斷攀升,如果真的確診了,身邊應該備有什麼物品比較妥當?如果確診後有喉嚨痛、咳嗽、有痰、發燒、食慾不振等症狀,又應該怎麼吃比較好?李婉萍營養師提供確診常備物資及飲食指南,讓大家參考! 1381 0 0 中式合菜共食最令人擔憂,讓人安心是最大挑戰欣葉研發75款調理包、10種台菜便當爬出營收谷底 2021年5月19日,中央宣布全台三級警戒,即日起餐廳不得內用,這對大部分以內用為主的中式合菜餐廳無非是一大重擊,而欣葉集團旗下就有3個品牌為這類型的合菜餐廳。

為了重振營收,欣葉集團開發外帶便當、冷凍調理包,甚至出動到鄰里發傳單、拜訪里長,終於在2021年7月,欣葉集團靠著外帶、外送,營收從15%爬回40%。

391 0 0 首個運用分子標誌技術育成高雄農改場與台大耗時8年孕育抗稻熱病新品種「台大高雄1號」 高雄農業改良場與國立台灣大學歷經8年,選育出抗稻熱病、不易倒伏、秧苗期耐寒性、米粒外觀佳的新品種「高雄育5508號」,該品種再2022年5月20日由專家會議審查正式命名為「台大高雄1號」。

206 0 0 11年來首次調漲!乳價評議委員會決議自2022年6月起生乳收購價每公升漲2元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烏俄戰爭影響下,全球均面臨原物料上漲、供應斷鏈的影響,無論牧草和飼料都漲了至少3成多,導致酪農戶成本不斷提升。

作為乳廠和酪農的溝通平台,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在經歷2022年3月24日討論未果後,終於在2022年5月20日的會議取得共識,決議自2022年6月起至12月,將基礎的生乳收購價每公斤調漲2元。

937 0 0 辨識精準度高達87%!台南農改場攜手成大、雲科大研發精準用藥無人機解決蟲蟲危機 為解決廢棄龍眼園及居家荔枝椿象蟲害問題,並要符合安全用藥,台南農業改良場攜手成功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研發「無人植保機」,搭配導入非化學農藥防治技術,提高蟲害防治效益,有效減少荔枝椿象肆虐。

273 0 0 MostPopular 1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2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3 為什麼喝功能性優酪乳可以抗過敏? 4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5 「二氧化碳」將列食品添加物管理!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 編輯選文 替代性乳製品不斷發展「母乳」成為下一個目標!細胞農業新創公司「培養」出母乳替代蛋白奶粉 100%才可稱「蜂蜜」加糖也得標!2023年7月起最重罰400萬 出口香港、米其林餐廳也搶用!「豬王」鄭育松如何養出口感不輸伊比利豬的本土黑豬? 【線上收聽】大目鮪魚、黃鰭鮪魚未來要吃不到了?全球鮪魚永續保育戰開打! 細胞培養肉的市場接受度高嗎?這2種特質的人願買單! 反擊好萊塢對拉丁裔的漠視!麥當勞為什麼要花663萬獎金辦短片大賽? 全球葵花油持續短缺且價格上漲專家警告:油品詐欺案正蠢蠢欲動!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台東Action!從慢思維到【特別企劃】幸福米抵「嘉」,揭開校園午餐餐費的黑盒子食在有幫助USR在嘉義從縱谷到太平洋,挖掘花蓮在地台灣乳業將迎來史上最慘淘汰潮食科學食添加食包裝食加工食追溯食科普農科技食新聞謠言拆解國際食事即時新聞安心消費食事追蹤產業動態食生活健康營養飲食文化在地創生美味食勢節氣飲食食農教育食專欄食品科學醫學營養漁農畜牧產業創新飲食文化食力特派食驗室登入/註冊FacebookYoutube[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註冊新帳號 × 貼心小提醒 如要獲得學分兌換獎品,請先登入或註冊食力會員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之後加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