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文字義〕「俄梅珥」捆,乾量單位;「伊法」乾量單位,約四十公升。

〔文意註解〕「俄梅珥乃伊法十分之一」 ... 〔返回首頁|返回本書目錄〕   出埃及記第十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天降嗎哪】   一、以色列人在汛的曠野為缺食物發怨言(1~3節)   二、神應許黃昏必吃肉,早晨必有食物得飽(4~12節)   三、晚上有鵪鶉飛來,早晨降嗎哪(13~15節)   四、收取嗎哪的規定(16~30節)   五、盛滿一罐嗎哪作為紀念(31~36節)   貳、逐節詳解   【出十六1】「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

」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全會眾從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地以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汛的曠野、在以琳和西乃之間。

」   〔原文字義〕「會眾」會眾,群落;「以琳」棕櫚;「起行」出發,離開,啟程;「到了」進來,來到,遭遇;「西乃」多刺的;「汛」刺,黏土。

  〔文意註解〕「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以色列全會眾』這是在摩西五經中首次提到這個詞,以色列人蒙神拯救出埃及,最主要的目的是為著事奉神(參三12;四23;七16等),因此,他們必須聚集在一起,『全會眾』同工配搭,才能達成這個目的,而這個『全會眾』也就成了新約時代『教會』的模型;『從以琳起行』以琳雖好,有水、有綠蔭(參十五27),仍不能久留,必須啟程前行。

        「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以色列人是在正月十五日出埃及(參民三十三3),故此時剛滿一個月,其間,聖經記載他們安營的地點不多,可能在以琳休養生息的日子不短。

        「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西乃』位於西乃半島的南端,著名的西乃山就在該處;『汛的曠野』處於向南往西乃的半途上,是一片長滿荊棘的曠野,難於找到食物。

  【出十六2】「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   〔原文字義〕「會眾」會眾,群落;「發怨言」發怨言,發牢騷,抱怨。

  〔文意註解〕「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在曠野』處身在這樣的環境中,缺乏維持生命的食物,四顧茫茫,難免令人感到絕望。

        「向摩西、亞倫發怨言」『發怨言』意指發洩不滿的情緒,是肉體的表現(腓二14)。

  〔靈意註解〕「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以色列表信徒;曠野乃不毛之地,表世界不出產屬靈的糧食。

  〔話中之光〕(一)當人面臨困境,所想到的,並不是對方曾給過多少的幫助,而是將自己的困擾歸咎給對方。

         (二)人所以會發怨言,是因為對現況不滿,表明他還沒有學會順服,也還未作出得救的工夫。

         (三)主在世時,常常受到別人不合理的待遇,但祂卻甘心忍受;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的人,也應接受別人不合理的待遇,而不發怨言。

        (四)一個不向後看,只向上、向前看的人,永遠不會發怨言;一個不發怨言的人,是一個對神最有信心的人。

  【出十六3】「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

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在埃及地早死在永恆主手裡;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餅吃到飽飽地,你們竟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要叫這全體大眾都餓死阿!』」   〔原文字義〕「巴不得(原文雙字)」誰,無論何人(首字);給,放,置(次字);「死」死,殺死;「飽足」飽足,充裕,豐富;「領出來」將人帶出,使出來,使前去;「餓」飢荒,飢餓。

  〔文意註解〕「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意指寧願違背神的旨意,讓神將自己處死在埃及地,也不願跟從你們的帶領來到這裡;本句含有後悔跟從你們出埃及地的意思。

        「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意指當時雖然在埃及地作奴工辛苦,但仍可享受豐盛的肉食;本句也顯示人們很容易忘卻已往悲慘的生活,而把眼前的缺乏無限放大。

        「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意指你們將我們帶到這曠野地,簡直居心不良,為要叫我們全都餓死在這裡。

本句含意是與其死在曠野這裡,不如早死在埃及地;與其餓死,不如撐死;與其自由而死,不如在迫害中死。

這種人生觀,完全基於肉身物質的滿足,而無視於精神心靈的需求。

  〔靈意註解〕「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意指生活安定(坐),物質的享受(肉鍋),十分充裕(飽足)。

        「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表徵信徒在世奔跑天路,若不吃屬靈的糧食便會餓死。

  〔話中之光〕(一)曠野的生活比埃及辛苦;信徒就肉身的享受而言,投身教會生活大體上比致力於世界生活較為窮困,但心靈上卻更能想受神的供應。

        (二)「人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