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大學新生父母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以台中和南投八所大學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施測。
研究採便利抽樣,以班級為單位,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2/09/2618:10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王仲匡研究生(外文):Chung-KuangWang論文名稱:大學新生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論文名稱(外文):Theroleofparentalattachmentonthelifeadjustmentofuniversityfreshman指導教授:蕭文指導教授(外文):WenHsiao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系所名稱: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學門:教育學門學類:綜合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4畢業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53中文關鍵詞:依附關係、生活適應、大學新生外文關鍵詞:attachment、lifeadjustment、universityfreshman相關次數:
被引用:56點閱:1071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17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大學新生父母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以台中和南投八所大學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施測。
研究採便利抽樣,以班級為單位,共抽取24班,644位參與者。
研究的工具有「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和「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並採用平均數、百分比、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多元迴歸和徑路分析,在.05的顯著水準下,研究的結果如下:1.全體大學新生的「情緒適應力」和「個人自信及勝任力」適應較好,「學習適應力」和「價值判斷力」的適應較差。
2.男大學新生的整體生活適應比女大學新生差。
女大學新生的適應良好情形依次為「情緒適應力」、「個人自信及勝任力」和「問題解決及決策力」。
3.大學新生與父母的依附類型不論對母親還是父親,安全依附的人數和比例都比較高,相對地,焦慮矛盾依附的人數和比例都相對偏低。
4.從六個生活適應指標看來,父母依附類型都沒有明顯的交互作用。
但大學新生與父或母屬安全依附關係者,在生活適應上的表現都較逃避依附和焦慮矛盾者好。
5.母親依附類型、父親依附類型與自我概念皆有顯著的相關。
6.自我概念對於「問題解決及決策力」、「家庭及人際關係」、「個人自信及勝任力」、「學習適應力」、「情緒適應力」和「價值判斷力」等六個生活適應的預測上,全都達到顯著相關。
父親依附類型可以預測「問題解決及決策力」、「家庭及人際關係」和「個人自信及勝任力」三個生活適應能力,母親依附類型只能預測「家庭及人際關係」。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供專家學者及未來研究上的參考。
Thestudyexploresthecorrelationbetweenparentattachmentofuniversityfreshmenandlifeadjustment.Atotalof644universityfreshmencompletedthequestionnaires.Theresearchtoolsinclude“InventoryofParentandPeerAttachment,”“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SecondEdition,ChineseEdition”and“UniversityStudentPsychologyAdjustmentScale.”Thedatawereanalyzedbymean,percent,two-wayANOVA,correlation,multipleregressionandpathanalysistotestanalysis.Under0.05significantlevel,thefindingsoftheresearchareasfollows:1.Universityfreshmenhavebetter“affectiveadjustment”and“confidenceadjustment,”buthaveworse“learningadjustment”and“valuejudgment.”2.Overall,femalehavebetterlifeadjustmentthanmale.3.Therearehigherpercentageofuniversityfreshmenwithsecureparentattachmentandrelativelylowerpercentageofoneswithambivalenceattachment.4.Basedonsixadjustmentindexes,thefreshmenwithsecureparentattachmenthavebetterlifeadjustmentthanthosewithavoidantandambivalenceattachment.5.Parentattachmentissignificantlycorrelatedwithself-concept.6.Self-conceptcansignificantlypredictsixadjustmentindexes,including“copingadjustment,”“family&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confidenceadjustment,”“learningadjustment,”“affectiveadjustment,”and“valuejudgment.”Fatherattachmentcanbeusedforeffectivelypredicting“copyingadjustment,”“interpersonaladjustment,”and“confidenceadjustment,”butmotherattachmentonlycanbeusedforpredicting“family&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Intheconclusion,accordingtothefindingsabove,thethesiscontributesrecommendationsaboutfuturestudiesasreferencetoprofessionalsandresearchers.
目次致謝辭…………………………………………………………………………i中文摘要…..………………………………………………………………….ii英文摘要……………………………………………………………………..iii目次…………………………………………………………………………...v表次………………………………………………………………………....viii圖次…………………………………………………………………………..ix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7第三節名詞解釋8第二章文獻探討11第一節生活適應相關理論與研究11第二節依附關係相關理論與研究28第三節大學生依附關係發展、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52第三章研究方法62第一節研究架構62第二節研究對象64第三節研究工具65第四節研究步驟71第五節資料分析72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74第一節大學新生的學校生活適應概況74第二節大學新生與父母依附關係的現況描述79第三節大學新生不同依附類型在生活適應上的差異情形82第四節大學新生依附關係類型與自我概念的相關93第五節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相關94第六節綜合討論102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0第一節結論110第二節建議113參考文獻117一、中文部分117二、英文部分128附錄147附錄一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示使用同意書147附錄二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使用同意書148附錄三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訂購估價單149附錄四研究說明及基本資料表150
參考文獻一、中文部分王以仁、林淑玲和駱芳美(民88)。
心理衛生與適應。
台北:心理。
王沂釗(民83)。
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王保進(民88)。
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
台北:心理。
王財印(民89)。
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王淑芬(民80)。
保護管束少年之生活壓力事件、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王碧朗(民90)。
依附理論-探索人類情感的發展。
教育研究資訊,9(3),68-85。
王鐘和(民73)。
適應與心理衛生。
台北:大洋。
江捷如(民87)。
二專生的心理分離、依附關係與其生涯定向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朱敬先(民84)。
健康心理學。
台北:五南。
朱錦鳳(民91)。
大學生身心適應調查表。
心理出版社。
台北:心理。
朱麗芳(民66)。
私立東海大學大一學生生活適應調查報告。
東海學報,18,211-223。
李坤崇(民84)。
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坤崇(民75)。
我國大學生心理需求之評量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民87)。
中國人親子關係的內涵與功能:以大學生為例。
本土心理學研究,9,3-52。
李俊毅(民93年5月1日)。
自殺的高危險群。
Yahoo!奇摩新聞。
民93年5月1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40420/15/lcw7htm1。
李燕鳴、劉文玲和陳福士(民91)。
東華大學一年級新生的生活適應。
慈濟醫學,14(6),365-372。
沈如瑩(民91)。
國中小學生自尊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佩怡(民89)。
國中轉學生社會支持、制握信念與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樹人(民79)。
師大新生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吳南軒(民62)。
心理衛生理論與實施新趨向。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27,131-162。
吳佩菁(民92)。
大學生早年家庭經驗、解釋風格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民76)。
國民中學導師性別、職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
高雄:復文。
吳新華(民85)。
兒童適應問題。
台北:五南。
吳錦松(民82)。
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心理健康之關係。
黃埔學報,26,27-46。
吳淑玲(民87)。
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麗雲(民87)。
人際歷程取向團體諮商對不安全依附類型大學生人際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何家齊(87)。
大學生的樂觀傾向、壓力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
林邦傑﹙民69﹚。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
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林清山(民72)。
教育心理學。
台北:東華。
林淑華(民86)。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進材(民81)。
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維能(民89)。
不同依附關係型態的大學生對早期相關經驗的詮釋方式、及其個人適應及發展的相關探討。
國科會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89-2413-H143-002。
范碧珠(民75)。
師大、師院學生生活適應問題研究。
教育文粹,15,191-205。
柯永河(民61)。
現代生活與心理衛生。
臺北:水牛。
洪冬桂(民75)。
我國大學生生活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幸妙(民86)。
大學生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洪聖陽(民91)。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姜立萍和孫乙仙(民84)。
銘傳大一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銘傳學刊,7,233-264。
翁幸如(民89)。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雙親衝突個案情緒感受、生活適應及親子關係之輔導效果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千慧(民83)。
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與人格適應之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莊榮俊(民91)。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耀嘉(民89)。
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
台北:桂冠。
許淳惠(民91)。
不同依附型態之醫學院學生與非醫學院學生在死亡焦慮及害怕個人死亡歸因上之差異。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明松(民86)。
大學生依附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瑞蘭(民91)。
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李綢(民85)。
青年生活適應量表之編製研究報告。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印,計畫編號:ISBN957-00-8527-4。
陳李綢(民87)。
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
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5(1),159-180。
陳李綢(民89)。
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指導手冊。
心理出版社。
台北:心理。
陳欣怡(民89)。
依附關係與生涯探索、生涯不確定源、生涯定向狀態之相關研究-以大三大四年級學生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郁齡(民87)。
家庭功能與大學生個體化、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斐虹(民86)。
大學生離家經驗及其與父母依附關係改變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惠萍(民83)。
高中生適應情形、制握信念與自殺傾向之關係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于娟(民82)。
性別、依附風格與自我坦露、幽默及撒嬌的關系。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玉珍(民92)。
高市國中學生人格依附類型生活適應與師生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春枝(民88)。
政大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訓育研究,38(4),56-70。
黃保勝(民86)。
台中市國民小學轉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彦和林美珍(民92)。
七年級生的心理輔導。
學生輔導通訊,84,10-15。
黃惠玲和吳英璋(民81)。
一歲至三歲幼兒依附行為量表之編製。
中華心理學刊,34,9-27。
黃碧慧(民91)。
大學生依附風格、愛情關係中之壓力事件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貞和呂尚芝(民84)。
台南師院大一新生生活適應問題之調查研究。
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6,77-101。
張秋蘭(民89)。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78)。
現代心理學辭典。
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6)。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務。
台北:東華。
張芝鳳(民89)。
青少年與父母以及與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素真(民89)。
智障者手足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聖宗(民86)。
師院公費生與自費生生活適應、教師態度及對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塗振祥(民84)。
性別、排行、就學階段、依附風格與嫉妒經驗、快樂感受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正誠(民91)。
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芳彰(民86)。
國小六年級學童依附關係與敵意、社交地位相關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俊媛(民84)。
國小單、雙親兒童之學校適應與其人格特質、家庭特性之關係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淑萍(民83)。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極東(民71)。
由大一新生學校生活適應問題看大學聯招制度。
中國論壇,15,27-29。
楊極東(民74)。
政大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2,15-58。
楊極東(民91)。
實踐大學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實踐大學學報,33,1-33。
楊錦登(民88a)。
生活適應之探討。
國教輔導,39(2),45-55。
楊錦登(民88b)。
論述生活適應。
菁莪月刊,11(3),41-47。
楊錦登(民87)。
國軍軍事院校學生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馨(民73)。
適應的性質初探。
國教世紀,20(6),6-7。
潘正德(民85)。
大一新生人格特質、生活適應與學業成績的關係暨相關因素之研究。
中原學報,24(2),33-51。
蔡秀玲(民86)。
大學男女學生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俊傑(民91)。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
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姿娟(民88)。
國中生社會支持、生活適應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劉修全(民86)。
青少年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個體化、與自我統合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劉俊道和林維能(民92)。
軍校生權威概念發展與生活適應、依戀關係之相關研究。
復興岡學報,77,79-106。
劉焜輝(民74)。
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印行。
鄭麗珍(民90)。
家庭結構與青少年的生活適應之研究。
台大社工學刊,5,199-270。
鄭居安(民84)。
成人依附量表之編製。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郁心(民87)。
高中生生活適應及其家庭相關因素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謝品蘭,(民81)。
單親家庭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以離婚分居家庭為例。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琇玲(民87)。
大學新生的生活適應與憂鬱傾向之調查研究。
義守大學學報,5,367-380。
謝琇玲和黃良志(民87)。
大學生之適應問題研究--以義守大學為例。
社會科學學報(空大),6,27-55。
謝琇玲、張酒雄、郭隆興、蔡銘津和梁瑞安(民84)。
高雄地區大學生生活壓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高雄工學院學報,2,373-400。
簡文敏(民75)。
大學生的生活適應。
輔導月刊,22(3),5-9。
簡茂發(民75)。
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羅立人(民88)。
大學生的依附風格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
羅苑華(民82)。
正面心理學簡介。
正向心理動力。
民82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pppower.org/index.php。
蘇建文和黃迺毓(民82)。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與其學校社會能力表現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6,23-51。
蘇素美(民90)。
高師大新鮮人校園生活適應調查分析。
教育研究,40(4),62-68。
蘇逸珊(民91)。
大學生依附風格、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心理衛生-現代生活的心理適應(林彥妤和郭利百加等譯)(民82)。
台北:桂冠。
(原著出版年:1987)適應與心理衛生-人生週期之常態適應(俞筱鈞譯)(民86)。
台北:揚智。
(原著出版年:1994)二、英文部分Adam,E.K.,Sheldon-Keller,A.E.,&West,M.(1996).Attachmentorganizationandhistoryofsuicidalbehaviorinadolescents.JournalofCounselingandClinicalPsychology,64,264-292.Ainsworth,M.D.S.,Blehar,M.C.,Waters,E.,&Wall,S.(1978).Patternsofattachment:Apsychologicalstudyofthestrangesituation.Hillsdale,NJ:Erlbaum.Ainsworth,M.D.S.(1989).Attachmentbeyondinfancy.Americanpsychologist,44,709-716.Arkoff,A.(1968).Adjustmentandmentalhealth.NewYork:McGrawHill.Armsden,G.C.,&Greenberg,M.T.(1987).Theinventoryofparentandpeerattachment:Individualdifferencesandtheirrelationshiptopsychologicalwell-beinginadolescence.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16,427-454.Arnstein,R.(1980).Thestudent,thefamily,theuniversity,andthetransitiontoadulthood.Adolescentpsychiatry,Volume8(pp.160-172).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Baker,R.W.,&Siryk,B.(1984).Measuringadjustmenttocollege.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31,179-189.Bartholomew,K.(1990).Avoidanceofintimacy:Anattachmentperspective.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7,141-178.Bartholomew,K.,&Horowitz,L.M.(1991).Attachmentstylesamongyouthadults:Atestofafour-categorymodel.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1,226-244.Bartle-Haring,S.,Brucker,P.,&Hock,E.(2002).Theimpactofparentalseparationanxietyonidentitydevelopmentinlateadolescenceandearlyadulthood.JournalofAdolescentResearch,17,439-450.Bell,S.(1970).Thedevelopmentoftheconceptofobjectasrelatedtoinfant-motherattachment.ChildDevelopment,41,291-311.Bender,L.,&Yarnell,H.(1994).Anobservationnursery.Proceedingsofthe96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158-1174.Berman,W.H.,&Sperling,M.B.(1991).Parentalattachmentandemotionaldistressinthetransitiontocollege.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0,427-440.Berman,W.H.,&Sperling,M.B.(1994).Attachmentinadults:clinicalanddevelopmentalperspectives.NewYork&London:Guilford.Blustein,D.L.,&PalladinoSchultheiss,D.E.(1994).Roleofadolescent-partentrelationshipsin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andadjustment.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41,248-255.Bowlby,J.(1958).Thenatureofthechild’stietohismother.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Analysis,39,350-373.Bowlby,J.(1969).Attachmentandloss.Vol.1.Attachment.NewYork:BasicBooks.Bowlby,J.(1975).Attachmenttheory,separationanxiety,andmourning.InD.A.Hamburg&H.K.H.Brodie(Eds),Americanhandbookofpsychiatry,Vol.6,Newpsychiatryfrontiers(pp.292-308).NewYork:BasicBooks.Bowlby,J.(1982).Attachmentandloss.Vol.1.Attachment(2ed.).NewYork:BasicBooks.Brack,G.,Gay,M.F.,&MathenyK.B.(1993).Relationshipbetweenattachmentandcopingresourcesamonglateadolescents.JournalofCollegeStudentDeveloment,34(3),212-215.Bradford,E.,&Lyddon,W.(1993).Currentparentalattachment:Itsrelationtoperceivedpsychologicaldistressandrelationshipsatisfactionincollegestudents.JournalofCollegeStudentDeveloment,34(3),256-260.Brennan,K.A.,Clark,C.L.,&Shaver,P.R.(1998).Self-reportmeasurementofadultattachment:Anintegrativeoverview.InJ.A.Simpson&W.S.Rholes(Eds),Attachmenttheoryandcloserelationships(pp.46-76).NewYork:GuilfordPress.Bretherton,I.(1985).Attachmenttheory:Retrospectandprospect.Monographsof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50(1-2),3-35.Campbell,E.,Adams,G.R.&Dobson(1984).Familialcorrelatesofindentityformationinlateadolescence:Astudyofthepredictiveutilityofconnectednessandindividualityinfamilyrelations.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13,509-525.Carlson,E.A.,Sroufe,L.A.,&Collins,W.A.(1999).Earlyenvironmentalsupportandelementaryschooladjustmentaspredictorsofschooladjustmentinmiddleadolescence.JournalofAdolescentResearch,14(1),72-95.Cassidy,J.&Shaver,P.R.(1999).Handbookofattachment:Theory,research,andclinicalapplications.NewYork:GuilfordPress.Cassidy,J.&Berlin,L.J.(1994).Theinsecure/ambivalentpatternofattachment:Theoryandresearch.ChildDevelopment,65,971-991.Chickering,A.W.(1969).Educationandidentity.SanFrancisco:Jossey-Bass.Cohn,D.A.(1990).Child-motherattachmentofsix-year-oldsandsocialcompetenceatschool.ChildDevelopment,61,152-162.Collins,N.L.(1996).Workingmodelsofattachment:Implicationsofexplanation,emotion,andbehavior.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810-832.Collins,N.L.,&Read,S.J.(1994).Cognitivepresentationsofattachment: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workingmodels.InK.Bartholomew&D.Perlman(Eds.),Advancesinpersonalrelationship,Vol.5,Attachmentprocessesinadulthood(pp.53-90).London:JessicaKinsley.Collins,N.L.,&Read,S.J.(1990).Adultattachment,workingmodels,andrelationshipqualityindatingcoupl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8,644-663.Corey,G.(2001).Theoryandpracticeofcounselingandpsychotheraoy(6ed).PacificGrove,CA:Brooks/Cole.Cowan,P.A.(1991).Individualandfamilylifetransitions:Aproposalforanewdefinition.InP.Cowan&E.M.Hetherington(Eds.),Familytransitions.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Crittenden,P.(1988).Relationshipatrisk.InJ.BelskyandT.Nezworsky.(Eds),ClincialImplicationsofAttachment.NewYork:Erlbaum.Crowell,J.A.,FraleyR.C.,&Shaver,P.R.(1999).Measurementofindividualdifferencesinadolescentandadultattachment.InJudeCassidy&PhilipR.Shaver(Eds.),Handbookofattachment:Theory,research,andclinicalapplications(pp.434-465).NewYork:GuilfordPress.Dornbusch,S.(1989).Thesociologyofadolescence.AnnualReviewofSociology,15,233-259.Erikson,E.(1968).Identity,youthandcrisis.NewYork:Norton.Feeney,J.A.,&Noller,P.(1990).Attachmentstyleasapredictorofadultromanticrelationship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8,281-291.Field,A.(2000).Discoveringstatistics:UsingSPSSforwindows.London:SAGE.Fitzgerald,H.E.,Mann,T.,&Barratt,M.(1999).Fathersandinfants.InfantMentalHealthJournal,20,213-221.Fleming,W.M.,&Anderson,S.A.(1986).Individuationfromthefamilyandpersonaladjustmentinlateadolescence.JournalofMaritalandFamilyTherapy,12,311-315.Fraley,R.C.,&Shaver,P.R.(1998).Airportseparations:Anaturalisticstudyofadultattachmentdynamicsinseparatingcoupl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5,1198-1212.Goldfarb,W.(1945).Effectsofpsychologicaldeprivationininfancyandsubsequentadjustment.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ic,102,18-33.Greenberg,J.,&Mitchell,S.(1983).Objectrelationsinpsychoanalytictheory.London:HarvardUniversityPress.Griffin,D.,&Bartholomew,K.(1994).Modelsoftheselfandother:Fundamentaldimensionsunderlyingmeasuresofadultattachmen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7,430-445.Griffore,R.J.,&Griffore,G.(1982).Somecorrelatesofhighandlowfirsttermachievmentincollege.CollegeStudentJournal,16,249-253.Grotevant,H.,&Cooper,C.(1985).Patternsofinteractioninfamilyrelationshipsandthedevelopmentofidentityandroletakingskillinadolescence.ChildDevelopment,56,415-428.Harmatz,M.G.(1986).Theunderweightmale.JournalofObesittyandRegulation,4,258-267.Hartmann,H.(1964).Essaysonegopsychology:Selectedproblemsinpsychoanalytictheory.NewYork:InternationalUniversitiesPress.Hazan,C.,&Shaver,P.R.(1987).Romanticloveconceptualizedasanattachmentproces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2,511-524.Hazan,C.,&Shaver,P.R.(1990).Loveandwork:Anattachment-theoreticalperspectiv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9,270-280.Herzberg,D.S.,Hammen,C.,Burge,D.,Daley,S.E.,Davila,J.,&Lindberg,N.(1999).Attachmentcognitionspredictperceivedandenactedsocialsupportduringlateadolescence.JournalofAdolescentResearch,14,387-404.Hinde,R.A.(1979).Towardsunderstandingrelationships.London:AcademicPress.Holahan,C.J.,Valentiner,D.P.,&Moos,R.H.(1994).Parentalsupportandpsychologicaladjustmentduringthetranstiontoyoungadulthoodinacollegesample.JournalofFamilyPsychology,8,215-223.Holmbeck,G.N.,&Wandrei,M.L.(1993).Individiualandrelationalpredictorsofadjustmentinfirst-yearcollegestudents.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40,73-78.Holmes,J.(1992).Betweenartandscience:Essaysinpsychotherapyandpsychiatry.London:Routledge.Holmes,J.(1996).Attachment,Intimacy,Autonomy:Usingattachmenttheoryinadultpsychotherapy.NewJerseyLondon:JasonAronsonInc.Horowitz,L.M.,Rosenberg,S.E.,&Bartholomew,K.(1993).Interpersonalproblems,attachmentstyles,andoutcomeinbriefdynamicpsychotherapy.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61,549-560.Johnson,S.E.(2001).Gender,attachment,andcopingstylesascorrelatesofdistressfollowingarelationshipbreakupamongcollegestudents.TheFloridaStateUniversity.DAONo.AAT3016047.Ivey,A.E.,&Ivey,M.B.(1998).ReframingDSM-Ⅳ:Positivestrategiesfromdevelopmentcounselingandtherapy.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76,334-350.Kaplan,P.S.,&Stein,J.(1984).Psychologyofadjustment.Belmont,CA:Wadsworth.Kenny,M.E.(1987).Theextentandfunctionofparentalattachmentamongfirst-yearcollegestudents.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16,17-27.Kenny,M.E.(1990).Collegeseniors’perceptionsofparentalattachments:Thevalueandstabilityoffamilyties.Journalof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31,39-46.Kerns,K.A.,&Stevens,A.C.(1996).Parent-childattachmentinlateadolescent:Linkstosocialrelationsandpersonality.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5(3),323-342.Koopmans,M.(1993).Socio-emotionaladjustmentinlateadolescenceandtheperceptionoffamilyrelation.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2,234-248.Korn,H.A.(1968).Personalityscalechangesfromthefreshmanyeartothesenioryear.InJ.Katz&Assouates(Eds.),Notimeforyouth:Growthandconstraintincollegestudrnts.SanFracisco:Jossey-Bass,Inc.LaFreniere,P.J.,&Sroufe,L.A.(1985).Profilesofpeercompetenceinthepreschool:Interrelationsbetweenmeasures,influenceofsocialecology,andrelationtoattachmenthistory.DevelopmentPsychology,21,56-69.Lazarus,R.S.(1969).Patternsofadjustmentandhumaneffectiveness.NewYork:McGrawHill.Lazarus,R.S.(1976).Patternsofadjustment.NewYork:McGrawHill.Larose,S.,&Boivin,M.(1998).Attachmenttoparents,socialsupportexpectations,andsocioemotionaladjustmentduringthehigh-collegetransition.JournalofResearchonAdolescence,8,1-27.Lease,C.A.(1995).Separationanxietyandadjustmenttocollege:Anattachment-theoreticalperspective.DissertationAbstractsInternational:SectionB:TheScienceandEngineering,56(2-B),1112.Li,F.(1988).Asurveyonneurastheniaprevalenceamong4868collegestudentsinthedistrictofLanzhou.ChineseJournalofPsychologicalHealth,2,229-230.Li,S.R.,Ji,X.Q.,&Tu,H.M.(1989).Analysisonundergraduatestudents’attritionin16universitiesinBeijingfrom1978-1987.ChineseJournalofPsychologicalHealth,3,113-115.Lopez,F.G.,&Gover,M.R.(1993).Self-reportmeasuresofparent-adolescentattachmentandseparation-individuation:Aselectivereview.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71,560-569.Lopez,F.G.,Mitchell,P.,&Gormley,B.(2002).Adultattachmentorientationsandcollegedistress:Testofamediationalmodel.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49,460-467.Lutz,W.J.,&Hock,E.(1995).Maternalseparationanxiety:Relationstoadultattachmentrepresentationsinmothersofinfants.The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156,57-72.Lyddon,W.J.,&Sherry,A.(2001).Developmentalpersonalitystyles:Anattachmenttheoryconceptualizationofpersonalitydisorders.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79,405-414.Maccoby,M.J.,&Jacklin,A.(1973).Stress,activity,andproximity:Sexdifferencesintheyear-oldchild.ChildDevelopment,44(1),34-42.Main,M.(1990).Cross-culturalstudiesofattachmentorganization:Recentstudies,changingmethodologies,andtheconceptofconditionalstrategies.HumanDevelopment,33,48-61.Main,M.,Kaplan,N.,&Cassidy,J.(1985).Securityininfancy,childhood,andadulthood:Amovetothelevelofrepresentation.Monographsofthe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50(1-2),66-104.Main,M.,&Solomon,J.(1990).Proceduresforidentifyinginfantsasdisorganized/disorientedduringtheAinsworthstrangesituation.InM.T.Greenberg,D.Cicchetti,&E.M.Cummings(Eds.),Attachmentinthepreschoolyears(pp.121-160).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Mallinckrodt,B.,&Wei,M.(2003).Attachment,socialcompetencies,interpersonalproblems,andpsychologydistress.InB.Mallinckrodt(Chair),Expandingapplicationsofadultattachmenttheory:Copingassetsanddeficits.Symposiumpresentedatthe111thAnnualConventionoftheAmericanPsuchologicalAssociation,Toronto,Ontario,Canada.Margolis,M.(1981).Movingaway:Perspectivesincounselinganxiousfreshman.Adolescence,30,633-640.Marotta,S.A.(2002).Anecologicalviewofattachmenttheory:Implicationsforcounseling,JournalofCounselinganddevelopment,80,507-510.Mattanah,J.F.,Hancock,G.R.,&Brand,B.L.(2004).Parentalattachment,separation-individuation,andcollegestudentadjustment:Astructuralequationanalysisofmediationaleffects.JournalofCounselinglPsychology,51,213-225.McCarthy,C.J.,Moller,N.P.,&Fouladi,R.T.(2001).Continuedattachmenttoparents:Itsrelationshiptoaffectregulationandperceivedstressamongcollegestudents.MeasurementandEvaluationinCounselingandDevelopment,33,198-213.Mckim,B.J.&Cowen,E.L.(1987).Multiperspectiveassessmentofyoungchildren’sschooladjustment.SchoolPsychologyReview,16(3),370-381.Miculincer,M.,&Florian,V.(2001).Attachmentstyleandaffectregulation:Implicationsforcopingwithstressandmentalhealth.InG.Fletcher&M.S.Clark(Eds.),Blackwellhandbookofsocialpsychology:Interpersonalprocesses(pp.537-557).Oxford,UK:BlackwellPublishers.Mikulincer,M.,&Nachshon,O.(1991).Attachmentstylesandpatternsofself-disclosur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1,321-331.Mittal,S.(1989).Selfconceptandscholasticachievementofscheduledcsstemaleadolescents.IndianJournalofCurrentPsychologicalReserch,4(4),38-41.Moore,D.(1987).Parent-adolescentseparation:Theconstructionofaadoulthoodbylateadolescents.DevelopmentPsychology,23,298-307.Nair,J.,Nair,S.S.,Kashani,J.H.,Reid,J.C.,&Rao,V.G.(2001).Aneuralnetworkapproachtoidentifyingadolescentadjustment.Adolescence,36,141-153.Palladino-Schultheiss,D.E.,&Blustein,D.(1994).Roleofadolescent-parentrelationshipsin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andadjustment.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41,248-255.Parish,T.S.,&McCluskey,J.J.(1992).Therelationshipbetweenparentingstylesandyoungadults’self-conceptsandevaluationofparents.Adolescence,27(108),915-918.Perry,B.D.(2001).Raisinganonviolentchild:Thepowerofattachment.ScholasticParent&Child,9(2),p32.Pietromonaco,P.R.,&Barrett,F.L.(1997).Workingmodelsofattachmentanddailysocialinteraction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3,1409-1423.Rathus,S.A.,&Nevid,J.S.(1995).Adjustmentandgrowth-Thechallengesoflife(6thed).Orlando:HarcourtBrace.Ricard,R.J.,&Miller,G.A.(1995).Developmentaltrendsintherelationbetweenadjustmentandacademicachievementforelementaryschoolchildreninmixed-ageclassrooms.SchoolPsychologyReview,24(2),258-271.Rice,K.G.,FitzGerald,D.P.,Whaley,T.J.,&Gibbs,C.L.(1995).Cross-sectionalandlongitudinalexaminationofattachment,separation-individuation,andcollegestudentadjustment.JournalofCounselingandDevelopment,73,463-474.Roberts,J.E.,Gotlib,I.H.,&Kassel,J.D.(1996).Adultattachmentsecurityandsymptomsofdepression:Themediatingrolesofdysfunctionalattitudesandlowself-esteem.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0,310-320.Rogers,C.R.(1995).Awayofbeing.NewYork:HoughtonMifflin.Rogers,M.J.,&Holmdeck,G.N.(1997).Effectsofinterparentalaggressiononchildren’sadjustment:Themoderatingroleofcognitiveappraisalandcoping.JournalofFamilyPsychology,11,1125-1130.Russell,M.R.(1996).Specificandgeneralizedexpectancies,individual,attachmentandmaritalsatisfaction:Aninitialinvestigation.TheUniversityofTusla.PhD.Rutter,M.(1985).Resilienceinthefaceofadversity:Protectivefactorsandresistancetopsychiatricdisorder.BritishJournalofPsychiatry,147,598-611.Schultheiss,D.,&Blustein,D.(1994).Roleofadolescent-parentrelationshipsin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andadjustment.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41,248-255.Seligman,M.E.(2000).VIAStrengths.RetrivedMay23,2004,fromtheWorldWideWeb:http://www.positive-psychology.org.Shaffer,D.R.(2002).Social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California:Brooks.Shaver,P.R.(1992).Retellingalife.NewYork:BasicBooks.Shaver,P.R.,&Brennan,K.A.(1992).Attachmentstylesandthe“BigFive”personalitytraits:Theirconnectionswitheachotherandwithromanticrelationshipoutcome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on,18,536-545.Shaver,P.R.,Collins,N.,&Clark,C.L.(1996).Attachmentstylesandinternalworkingmodelsofselfandrelationshippartners.InG.J.O.Fletcher&J.Fitness(Eds.),Knowledgestructuresincloserelationships:Asocialpsychologyapproach(pp.25-61).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Shaver,P.R.,&Hazan,C.(1988).Abiasedoverviewofthestudyoflove.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5,473-501.Sperling,M.B.,&BermanW.H.(1994).Attachmentinadults:Clinicalanddevelopmentalperspectives.NewYork:TheGuilfordPress.Infancy(birthto2years)andEarlychildhood(2to6years)Spitz,R.A.(1945).Hospitalism:Aninquiryintothegenesisofpsychiatricconditionsinearlychildhood.PsychoanalyticStudyoftheChild1,53-74.Spitz,R.A.(1946).Hospitalism.Aninquiryintothegenesisofpsychiatricconditionsinearlychildhood.Afollow-upreport.PsychoanalyticStudyoftheChild2,113-117.Sroufe,L.A.,&Waters,E.(1977).Attachmentasanorganizationalconstruct.ChildDevelopment,48,1184-1199.Sroufe,L.A.(1979).Thecoherenceofindividualdevelopment:Earlycare,attacment,andsubsequentdevelopmentalissues.AmericanPsychologist,34,834-841.Sroufe,L.A.(1985).Attachmentclassifi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infant-caregiverrelationshipsandinfanttemperament.ChildDevelopment,56,1-14.Sroufe,L.A.,Fox,N.E.,&Pancake,V.R.(1983).Attachmentanddependencyindevelopmentperspectives.ChildDevelopment,54,1615-1627.TaoS.,DongQ.,Pratt,M.W.,Hunsberger,B.,&Pancer,S.M(2000).Socialsupport:Relationstocopyingandadjustmentduringthetransitiontouniversity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ournalofAdolescentResearch,15,123-144.Thompson,R.A.(1999).Earlyattachmentandlaterdevelopment.InJ.Cassidy&P.R.Shaver(Eds.),Handbookofattachment:Theory,research,andclinicalapplications(pp.265-286).NewYork:GuilfordPress.Tidwell,M.O.,Reis,H.T.,&Shaver,P.R.(1996).Attachment,attractiveness,andsocialinteraction:Adiarystud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729-745.Tokar,D.M.,Withrow,J.R.,Hall,R.J.,&Moradi,B.(2003).Psychologicalseparation,attachmentsecurity,vocationalself-conceptcrystallization,andcareerindecision:Astructuralequationanalysis.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50,3-19.Vivona,J,M.(2000).Parentalattachmentstylesofadolescents:Qualitiesofattachmentrelationshipsandconsequencesforadjustment.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47,316-329.Wang.S.L.(1991).Apsychologicalstudyonmentalillnessamongstudentsin12colleges.InvestigationonYouth,2,35-38.Waters,E.,&Deane,K.E.(1985).Definingandassessingindividualdifferencesinattachmentrelationships:Q-methodologyandtheorganizationofbehaviorininfancyandearlychildhood.Monographsofthe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50,41-64.Wei,M.,Mallinckrodt,B.,Russell,D.W.,&Abraham,W.T.(2004).Maladaptiveperfectionismasamediatorandmoderatorbetweenadultattachmentanddepressivemood.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51,201-212.Wei,M.,Heppner,P.P.,&Mallinckrodt,B.(2003).Perceivedcopingasamediatorbetweenattachmentandpsychologicaldistress:A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approach.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50,438-447.White,R.(1974).Strategiesofadaptation:Anattemptatsystematicdescription.InB.Coelho,A.Hamburg&J.Adams(Eds.),Copingandadaptation.NewYork:BasicBooks.Wintre,M.G.,&Yaffe,M.(2000).First-yearstudents’adjustmenttouniversitylifeasafunctionofrelationshipwithparents.JournalofAdolscentResearch,15,9-37.Wong,E.H.,Wiest,D.J.,&Cusick,L.B.(2002).Perceptionsofautonomysupport,parentattachment,competenceandself-worthaspredictionofmotivationalorientationandacademicachievement:Anexaminationofsixth-andninth-graderegulareducationstudents.Adolescence,37,255-266.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
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3.
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4.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
5.
國中小學生自尊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6.
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
7.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8.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9.
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與人格適應之影響
10.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
11.
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
12.
台中市國民小學轉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13.
單親家庭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以離婚分居家庭為例
1.
王沂釗(民83)。
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2.
王碧朗(民90)。
依附理論-探索人類情感的發展。
教育研究資訊,9(3),68-85。
3.
朱麗芳(民66)。
私立東海大學大一學生生活適應調查報告。
東海學報,18,211-223。
4.
李坤崇(民84)。
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5.
李坤崇(民75)。
我國大學生心理需求之評量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美枝(民87)。
中國人親子關係的內涵與功能:以大學生為例。
本土心理學研究,9,3-52。
7.
李燕鳴、劉文玲和陳福士(民91)。
東華大學一年級新生的生活適應。
慈濟醫學,14(6),365-372。
8.
吳南軒(民62)。
心理衛生理論與實施新趨向。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27,131-162。
9.
吳清山(民76)。
國民中學導師性別、職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
高雄:復文。
10.
吳錦松(民82)。
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心理健康之關係。
黃埔學報,26,27-46。
11.
吳麗雲(民87)。
人際歷程取向團體諮商對不安全依附類型大學生人際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12.
林淑華(民86)。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范碧珠(民75)。
師大、師院學生生活適應問題研究。
教育文粹,15,191-205。
14.
洪冬桂(民75)。
我國大學生生活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15.
陳李綢(民87)。
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
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5(1),159-180。
1.
科技大學新生生活適應其依附作用之探討-以臺北市某國立科技大學為例
2.
大學生自我分化、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3.
家庭功能與大學生個體化、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4.
大學生依附風格及其知覺的社會支持對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
5.
大學生離家經驗及其與父母依附關係改變之分析研究
6.
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7.
大學生學習社群互動與生活適應、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8.
大學生依附風格、愛情關係中之壓力事件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研究
9.
科技大學大一新生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為例
10.
大學生離家經驗、依附風格與大學適應之研究
11.
大學生活壓力與適應因應策略之研究
12.
大學生親子依附、自主發展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
13.
大學生依附關係、非理性信念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14.
大學生身心困擾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研究—以師大學生為例
15.
南部地區大學生正向情緒、樂觀傾向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依附關係和我概念之關聯性研究
依附關係 ; 自我概念 ; 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 Attachment ; Self-concept ; Taiwan ...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2015。1-122。
- 2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Among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Self- Esteem and Career Develo...
- 3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 詳目顯示. Email地址: 轉寄. 展開. twitter. line · 電子全文. 研究生: 郭啟瑞. 研究生(外文):, Chi-jui Kuo. 論文名稱...
- 4大學新生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大學新生父母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以台中和南投八所大學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施測。研究採便利抽樣,以班級為單位, ...
- 5青少年與父母以及與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研究
論文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早期(early adolescence)的母親、父親以及同儕依附關係對青少年自我價值之影響,而主要研究目的在於:一、瞭解青少年的三種依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