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立臺南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 詳目顯示. Email地址: 轉寄. 展開. twitter. line · 電子全文. 研究生: 郭啟瑞. 研究生(外文):, Chi-jui Kuo. 論文名稱: 國小學童依附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English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訪客IP:167.99.71.17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郭啟瑞研究生(外文):Chi-juiKuo論文名稱: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研究論文名稱(外文):AStudyofAttachmentRelationship,SocialRelationshipandLifeAdjustment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指導教授:林正文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系所名稱: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心理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5畢業學年度:94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50中文關鍵詞:生活適應、人際關係、依附關係外文關鍵詞:socialrelationship、lifeadjustment、attachmentrelationship相關次數: 被引用:291點閱:3963評分:下載:814書目收藏:34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的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關係。

以台南縣十五所公立小學的四、六年級共94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國小學童人際關係量表」、與「國小學生生活適應問卷」。

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ANOVA)、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

主要發現如下:一、在依附關係方面,國小學童與父親、母親、同儕之依附關係題平均數均居於中位數之上,表示依附關係均屬良好狀態。

其中與母親之依附關係高居各層面之冠,為國小學童最重要的依附關係。

此外,男女生在父親依附、母親依附的得分無顯著差異,但在同儕依附上,女童顯著高於男童。

不同年級國小學生在整體依附與父母依附上均具有顯著差異,且皆為四年級高於六年級。

至於同儕依附在年級方面,並未達顯著差異。

二、在人際關係方面,除了在與同學、與師長之人際關係題平均數居中位數以下外,其餘層面之題平均數均居於中位數之上,可見國小學童之整體人際關係尚稱良好。

但在「與師長」的人際關係上,則為國小學童人際關係中最需加強的地方。

此外,國小男女學童在整體人際關係上具有顯著差異,且為女生高於男生。

四、六年級的國小學童在整體人際關係上具有顯著差異,且四年級優於六年級。

三、在生活適應方面,各層面之題平均數均居於中位數之上,可見國小學童在整體生活適應良好。

此外,男、女學童之整體生活適應在性別上達顯著差異,且女生高於男生。

不同年級學童在整體生活適應上具有顯著差異,且四年級優於六年級。

四、國小學童的依附關係各層面分別與人際關係各層面、生活適應各層面間達顯著正相關,可見依附關係各層面會顯著影響人際關係、生活適應的好壞;依附關係愈安全,學童的人際關係、生活適應愈良好。

五、性別及依附關係各分量表可有效預測國小學童的人際關係,預測的總變異量達52.1﹪。

其中,同儕依附最能預測國小學童的人際關係。

六、性別、年級及依附關係各分量表皆可有效預測國小學童的生活適應,預測的總變異量達49.5﹪。

其中同儕依附最能預測國小學童的生活適應。

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針對親職及輔導上的應用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attachmentrelationship,socialrelationshipandlifeadjustment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Thesample,943fourthandsixthgradersintotal,wasdrawnfromfifteenpublicelementaryschoolsinTainanCounty.Instrumentsusedinthisstudywere“TheInventoryofParentandPeerAttachment”,“TheInventoryofElementaryChildrenSocialRelationship”and“TheRevisionofElementaryChildrenLifeAdjustment”.Statisticalmethods,one-wayANOVA,Pearsoncorrelationandmultiplestepwiseregressionanalysis,wereusedtoanalyzethedata.Thefollowingarethecriticalfindings:1.Forattachmentrelationship,theaveragescoresoffather,motherandpeerattachmentwereallhigherthantheirmedians.Itappearsgoodattachmentrelationship.Especially,motherattachmentwasthemostsignificantrelationship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Inaddition,thescoresoffatherandmotherattachmentwe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betweengirlsandboys.However,thegirls’scoreonpeerattachment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boys’.Astodifferentgrades,thescoresofthefourthgraderweresignificanthigherthanthoseofthesixthgraderinoverallattachmentandparentattachment.Evenso,nodifferencewasfoundinpeerattachment.2.Forsocialrelationship,theaveragescoresofsocialrelationshipwithallgroupswerehigherthanthemediansexceptfortheirpeersandteachers.Inotherwords,thesocialrelationship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wasallright;however,theirrelationshipwithteachersapparentlyneedstoimproveaboveall.Withregardstooverallsocialrelationship,thegirls’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boys’.Thescoreofthefourthgrader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sixthgraderaswell.3.Forlifeadjustment,theaveragescoreofeachsubscalewashigherthanthemedianthatindicatesthelifeadjustment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waswellperformed.Moreover,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overalllifeadjustmentbygender.Thegirls’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boys’.Astodifferentgrades,thescoreofthefourthgrader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sixthgraderinoveralllifeadjustment.4.Thesubscalesofattachmentrelationshipwereboth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oseofsocialrelationshipandlifeadjustment.Itwasperceivedthatchildren’sattachmentrelationshipcouldseverelyaffecttheirsocialrelationshipandlifeadjustment:themoresecuretheirattachmentrelationshipwas,themorefunctionaltheirsocialrelationshipandlifeadjustmentwouldbe.5.Thesocialrelationship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couldbeeffectivelypredictedbygenderandthesubscalesofattachmentrelationship,whichaccountedfor52.1%ofthetotalvarianceofsocialrelationship.Aboveall,thepeerattachmentwasthestrongestpredictor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ssocialrelationship.6.Thelifeadjustment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couldbeeffectivelypredictedbygender,gradesandthesubscalesofattachmentrelationship,whichaccountedfor49.5%ofthetotalvarianceoflifeadjustment.Aboveall,thepeerattachmentwasthestrongestpredictor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slifeadjustment.Basedontheresults,implicationsofthisstudyforparentingandguidancewerediscussed.Suggestionsforfutureresearchwerealsopropose. 表次…………………………………….………….…….………………V圖次……………………………………………………………………VII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研究問題……..…………….…….………………………4第三節名詞解釋……………………….….………………………4第四節研究範圍…………..……….……….……………………6第二章文獻探討……………………………………………………….7第一節依附的理論……………….………………………………..7第二節人際關係的理論………………….………………………25第三節生活適應的理論………………….………………………40第四節依附與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究………….…………………55第五節依附與生活適應的相關研究……….……………………64第六節研究假設……………….…………………………………74第三章研究設計與方法………………………………..……………75第一節研究架構…………….……………………………………75第二節研究對象……………….…………………………………76第三節研究工具………………….………………………………76第四節實施程序………………….………………………………82第五節資料處理………………….………………………………84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85第一節背景變項與依附關係之現況分析…………….…………85第二節背景變項與人際關係之現況分析.………………………92第三節背景變項與生活適應之現況分析.…………………….100第四節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的相關分析.…………………….108第五節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的相關分析.………………….…110第六節性別、年級、依附關係對人際關係的迴歸分析.…….112第七節性別、年級、依附關係對生活適應的迴歸分析.…….115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9第一節主要發現…………….………………………………….119第二節結論…..…………….………………………………….122第二節建議…..……………….……………………………….123參考文獻………………………………………………………………130附錄一研究問卷…………………………….………………………139附錄二量表使用同意書…………….……………..………………145附錄三依附關係各分量表信效度分析……...…..………………147 一、中文部份王仲匡(民92)。

大學新生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瑪麗(民74)。

人際問題解決訓練對國中女生人際問題解決能力、態度與人際適應的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澄華(民90)。

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仁弘(民93)。

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人際溝通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彥妤、郭利百加等譯(1997)。

心理衛生—現代生活的心理生活適應。

台北:桂冠。

林宏恩(民78)。

高中高職學生不同問題解決能力與其生活適應之差異比較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媛(民84)。

高一學生問題解決態度、生涯不確定源與生涯決定狀態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林淑華(民91)。

在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櫻(民80)。

幼兒怪癖無奇不有。

學前教育,13(12),17。

李佩元(民86)。

學齡前兒童氣質與同儕互動、人際問題解決策略關係之研究。

私立文化大學生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雅芬(民92)。

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昱德(民91)。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傾向與人際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幸怡(民87)。

認輔學生的家庭結構、性別及依附風格對其人際關係、價值觀的影響之比較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新華(民85)。

兒童適應問題。

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武典(民71)。

適應欠佳行為的分類與診斷。

輔導月刊,16(1),67-74。

吳麗雲(民87)。

人際歷程取向團體諮商對不安全依附類型大學生人際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邱方晞(民75)。

育幼院兒童性別角色、人格特質、社會適應之研究。

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所碩士論文。

邱碧慧(民83)。

不同依附類型之成人在人際互動中的歸因差異。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邱瓊瑩(民92)。

社交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兒童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之影響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紀怡如(民91)。

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聖陽(民91)。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

臺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徐君怡(民90)。

不同依附關係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友誼概念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世維(民83)。

青少年與父母的情感關係:依附的性質與重要性。

中興法商學報,29,257-304。

孫淑琴(民89)。

學童依附關係、內在運作模式和同儕衝突處理策略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儷綺(民91)。

獨生學童性別、年級與其依附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為例。

臺南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許瑞蘭(民91)。

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小娥、蘇建文(民66)。

父母教養方式與少年生活適應。

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定(民86)。

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探討暨情緒調適團體對不安全依附者依附相關變項之實驗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

陳貴龍(民76)。

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輔導學報,10,121-141。

陳瑩珊(民89)。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失落經驗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于娟(民83)。

性別、依附風格與自我坦露、幽默、撒嬌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珍(民92)。

高市國中學生人格依附類型生活適應與師生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臻(86)。

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安邦(民81)。

社會心理學。

台北,五南。

黃惠玲、吳英彰(民81)。

一歲至三歲幼兒依附行為量表之編製。

中華心理學刊,34,9-27。

黃凱倫(民80)。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及其社會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凱倫、蘇建文(民82)。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及其社會行為之研究。

教育研究資訊,1(4),29-46。

陳貞旬(民86)。

你是我的最愛:談嬰兒依附關係的發展。

學前教育,20(6),64-65。

陳金定(民87)。

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探討暨情緒調適團體對不安全依附者依附相關變項之實驗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金定、劉焜輝(民92)。

青少年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初探。

教育心理學報,35(1),39-57。

陳騏龍(民90)。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莫麗珍(民92)。

國中小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芝鳳(民89)。

青少年與父母以及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秋蘭(民89)。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麗雯(民91)。

國小學童的家庭狀況、親子互動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肇文(民85)。

國小學童學校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芳彰(民86)。

國小六年級學童依附關係與敵意、社交地位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萍(民84)。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佳伶(民92)。

青少年親子依附關係及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力之關係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雅玲(民93)。

聽覺障礙兒童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東霖(民92)。

依附、社會學習與少年偏差行為。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成敏(民90)。

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依附型態對衝突因應處理方式及社會適應研究。

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78)。

現代心理學辭典。

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79)。

教育治療法。

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0)。

現代心理學。

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90)。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台北:東華書局。

管貴貞(民90)。

單親青少年的壓力因應策略及其社會適應之研究。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馨(民73)。

適應的性質初探。

國教世紀,20(6),6-7。

蔡政玲(民91)。

國小高年級兒童害羞與生活適應。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蔡秀玲(民86)。

大學男女學生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劉英台(民75)。

國中生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相關變項之關係暨「人際問題解決小團體輔導方案」效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民75)。

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劉福鎔(民85)。

小學教師的A型人格特質、師生關係與學生生活適應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劉峻誠(民92)。

青少年家庭依附、就學經驗與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敏珍(民89)。

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劭純(民91)。

依附關係與兒童人際發展之探討。

師友月刊,418,42-45盧淑華(民89)。

「得勝課程--問題解決」對國中生問題解決態度與行為困擾影響之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淑芬(民80)。

人際問題解決之認知歷程、攻擊信念與攻擊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建文、黃迺毓(民82)。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與其學校社會能力表現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6,23-51。

蘇建文、丁心平、許錦雲(民79)。

陌生情境中嬰兒行為及其依附類型研究初探。

教育心理學報,23,49-70。

蘇建文(民80)。

社會依附行為的發展。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蘇建文(民86)。

對父母即對友伴的依附關係與青少年的內在運作模式及個人適應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計劃編號NSC86-2413-H-003-009-G10)。

羅立人(民87)。

大學生的依附風格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

羅婉麗(民90)。

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儀(民88)。

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增虹(民91)。

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關係之研究。

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龔美娟(民83)。

母親的依附經驗與其教養方式及子女安全依附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Ainsworth,M.D.S.(1969).Objectrelations,dependency,andattachment:Atheoreticalreviewoftheinfant-motherrelationship.ChildDevelopment,40,969-1025.Ainsworth,M.D.S.,Blehar,M.C.,Waters,E.,&Wall,S.(1978).Patternsofattachment:ApsychologicalstudyofthestrangeSituation.Hillsdale,NJ:Erlbaum.Ainsworth,M.D.S.(1979a). Attachmentasrelatedtomother-infantintraction.InJ.S.Rorenblatt,R.A.Hinde,C.Geer,&M.Busnel(Eds.),Advancesinthestudyofbehavior(vol.9). Orlando,Fl:AcademicPress.Ainsworth,M.D.S.(1979b). Infant-MotherAttachment.AmericanPsychologist,34(10),932-937.Ainsworth,M.D.S.(1989). AttachmentBeyondInfancy.AmericanPsychologist,44(4),709-716.Ainsworth,M.D.S.&Bowlby,J.(1991).Anethologicalapproachtopersonalitydevelopment.AmericanPsychologist,46(2),333-341.Arkoff,A.(1968).Adjustmentandmentalhealth.NewYork:McGraw-Hill.Argyle,M.(1983). ThePsychologyofInterpersonalBehavior(4thed.).CombridgeUniversityPress.Babad,E.(1995).The“Teacher’sPet”Phenomenon,students’perceptionsofteacherdifferentialbehavior,andstudents’morale.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7,361-374.Bartholomew,K.,&Horowitz,L.M.(1991). Attachmentstylesamongyoungadult:atestofafour-categorymodel. 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1,226-244.Bandura,A.(1986).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UpperSaddleRiver,NJ:PrenticeHall.Bell,S.(1970).Thedevelopmentoftheconceptofobjectasrelatedtoinfant-motherattachment.ChildDevelopment,41,291-311.Blustein,D.L.,Walbridge,M.M.,Friedlander,M.L.,&Palladino,D.E.(1991).Contributionsofpsychologicalseparationandparentalattachmenttothecareerdevelopmentprocess.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38,39-50.Bowlby,J.(1958). Thenatureofthechild`stietohismother. 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analysis,39,350-373.Bowlby,J.(1969). Attachmentandloss.vol.1:attachment. NewYork:BasicBooks.Bowlby,J.(1973). Attachmentandloss.vol.2:separation. NewYork:BasicBooks.Bowlby,J.(1980). Attachmentandloss.vol.3:loss. NewYork:BasicBooks.Bowlby,J.(1988).Asecurebase:Parent-childattachmentandhealthyhumandevelopment.NewYork:BasicBooks.Cassidy,J.(1990).Theoreticalandmethodologicalconsiderationinthestudyofattachmentandtheselfinyoungchildren.InM.T.Greenberg,D.CicchettiandE.M.Cumming(Eds.),Attachmentinthepreschoolyears.Clair,M.S.(1996).Objectrelationsandselfpsychology:Anintroduction.PacificGrove,C.A.Brooks/ColePublishingCompany.Cohn,D.A.(1990).Child-Motherattachmentofsix-year-oldsandsocialcompetenceatschool.ChildDevelopment,61,152-162.Collins,N.L.,&Read,S.J.(1990).Adultattachment,workingmodels,andrelationshipqualityindatingcoupl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8(4),644-663.Collins,N.L.&Read,S.J.(1994).Cognitiverepresentationofattachment: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workingmodels.InBartholomew,K.,&Perlman,D.(Eds),Advancesinpersonalrelationships:Vol5.AttachmentProcessesinAdulthood,53-92.London:Jessica-Kingsley.Collins,N.L.(1996).Workingmodelsofattachment:Implicationsforexplanation、emotionandbehavior.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4),810-832.Corey,G.(1982).Theoryandpracticeof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2nded.).Monterey,California:Brooks/ColePublishingCompany.Dodge,K.A.,Murphy,R.R.,&Buchsbaum,K.(1984).Theassessmentofintention-cuedetectionskillsinchildren:Implicationsfordevelopmentalpsychopathy.ChildDevelopment,55(1),163-173.Erickson,E.H.(1968).Identity:Youth&Crisis.NewYork:W.W.Norton.Francis,D.(1990).Effectiveproblemsolving.London:Routledge.Goldenson,R.M.(1984).Longmandictionaryofpsychologyandpsychiatry.NewYork:LongmanInc.Gewirtz,J.L.(1961).ALearningAnalysisoftheEffectsofNormalStimulation﹐Prevention﹐andDeprivationontheAcquisitionofSocialMotivationandAttachment.InB.M.Foss(Ed)﹐DeterminantsofInfantBehavior.London:Methuen.Gewirtz,J.L.(1972).AttachmentandDependency.Washington﹐DC:Winston.Hazan,C.,&Shaver,P.(1987).Romanticloveconceptualizedasanattachmentproces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2,511-524.Holmes,J.(1993).JohnBowlbyandAttachmenttheory.NewYork:Routledge.Kaplan,P.S.,&Stein,J.(1984).PsychologyofAdjustment.California:WadaworthInc.Kobak,R.R.&Sceery,A.(1988).Attachmentinlateadolescence:Workingmodels,affectregulation,andrepresentationsofselfandothers.ChildDevelopment,59,135-146.Lazarus,R.S.(1976).PatternsofAdjustment.NewYork:McGrawHill.Lopez,F.G.(1995).Contemporaryattachmenttheory:Anintroductionwithimplicationsforcounselingpsychology.TheCounselingPsychologist,23,395-415.Main,M.,&Cassidy,J.(1988). Categoriesofresponsetoreunionwiththeparentatage6:Predictablefrominfantattachmentclassificationsandstableovera1-monthperiod. DevelopmentalPsychology,24,415-426.Main,M.,Kaplan,N.,&Cassidy,J.(1985). Securityininfancy,childhood,andadulthood:amovetothelevelofrepresentation. Monographsofthe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50(1-2,SerialNo.209),66-104.Piaget,J.(1967).SixPsychologicalStudies.NewYork:VintageBook.Rice,K.G.(1990).Attachmentinadolescence:Anarrativeandmeta-analyticreview.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19,511-538.Schaffer﹐H.R.(1971).TheGrowthofSociability.Baltimore:PenguinBook.Sroufe,L.Alan(1985).AttachmentClassifi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Infant-CaregiverRelationshipsandInfantTemperament.ChildDevelopment56(1),1-14.West,M.L.,&Sheldon-Keller,A.E.(1994).Patternsofrelating.NewYork:TheGuilfordPress.Weiss,R.S.(1982).Attachmentinadultlife.InParkes,C.M.,&Stevenson-Hinde,J.(Eds.),Theplaceofattachmentinhumanbehavior.NewYork:BasicBooks.Weiss,R.S.(1991).Theattachmentbondinchildhoodandadulthood.London:Routledge.Youngman,M.B.(1979).AssessingBehaviouralAdjustmenttoSchool.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49(3),258-64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 2.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3. 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 4. 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5. 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6.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 7. 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8. 國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 9. 國小學童學校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 10.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11.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12. 青少年與父母以及與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研究 13. 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14.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失落經驗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15. 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   1. 陳貴龍(民76)。

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輔導學報,10,121-141。

2. 吳武典(民71)。

適應欠佳行為的分類與診斷。

輔導月刊,16(1),67-74。

3. 李淑櫻(民80)。

幼兒怪癖無奇不有。

學前教育,13(12),17。

4. 蘇建文、丁心平、許錦雲(民79)。

陌生情境中嬰兒行為及其依附類型研究初探。

教育心理學報,23,49-70。

5. 蘇建文、黃迺毓(民82)。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與其學校社會能力表現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6,23-51。

6. 劉劭純(民91)。

依附關係與兒童人際發展之探討。

師友月刊,418,42-45 7. 詹馨(民73)。

適應的性質初探。

國教世紀,20(6),6-7。

8. 陳金定、劉焜輝(民92)。

青少年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初探。

教育心理學報,35(1),39-57。

9. 黃凱倫、蘇建文(民82)。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及其社會行為之研究。

教育研究資訊,1(4),29-46。

10. 4.陳稼興、許芳誠,以互動式遺傳演算法為基礎的多準則決策支援模型:旅遊行程規劃個案研究,管理學報,第十八卷第四期,2001/12,頁639-665。

11. 2、朱寶奎,「論證券商發行權證課稅之爭議」,稅務旬刊,第1922期,台北,2004年。

12. 4、沈振宇,「上櫃股票認購(售)權證交易制度簡介」,證券櫃檯,第82期,台北,2003年4月。

13. 6、李存修,「認購(售)權證課稅問題評析」,證券公會季刊,第3卷,第3期,台北,2004年。

14. 7、呂弦音、陳欣昌、陳宗楙、鄭佩汶,「香港權證市場之風險控管相關議題探討」,證交資料,第470期,台北,2001年。

15. 9、林黎華,「衍生認股權證法律適用之研究」,法令月刊,第48卷,第3期,台北,1997年。

  1. 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2. 嘉義縣國小學童依附關係、人際關係與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 3. 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 4. 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5.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6. 國小高年級學生依附關係、人際關係與生命意義感相關之研究 7.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 8.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失落經驗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9. 國小高年級學童控制信念、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10. 國小高年級學童依附關係、自我概念、人際衝突與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 11.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研究 12.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情緒管理、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 13.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14. 社會技巧訓練對國小四年級人際關係困擾學生之輔導成效 15. 國中生依附關係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