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論人性之六----《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 - 樵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孟子論人性之六----《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原文+翻譯) · 1.趙注:「若,順也。

能順其情使之善者,真所謂善也。

」 ... 【忘路之遠近】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跳到主文 歡迎您的到訪。

除了為掌燈引路者致敬,也歡迎您一同悠游於文學、哲學、藝術、教育的海洋 部落格全站分類: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y19Thu202200:01 ▲孟子論人性之六----《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原文+翻譯) 題解 〈告子〉篇是《孟子》書中討論人性問題的主要結集,尤其是上篇,幾乎佔篇幅的大部分,精彩絕倫,為研究孟子「人性論」提供重要的研究資料。

本章是〈告子〉篇孟子論述人性論最核心的一章,也是《孟子》書中重要篇章,言人皆固有善性,仁義禮智,根源於自心,求則得之,捨則失之。

人人都有此善性,人人可以為善,至於人之為不善,並不是他的本性為不善,也不是不善的人就沒有這善性,而是因為人受到欲望所束縛牽制,而使善性不能如實呈現。

這本心的呈現與否,一念警覺便可以為善,一念沈迷便會為惡,別人是無法幫忙。

此刻能提醒警覺而為善,並不保證下一刻亦能如此。

生命要時刻警醒,時刻都要擴充其本心,不能稍有懈怠。

此外,本章提及與孟子同時期的思想中,有四種人性論並存: 1.性無善無不善→人性如一張白紙,以告子為代表。

2.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人性隨環境而轉移改變(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

3.有性善,有性不善→有人天生性善,有人天生性不善(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為君而有微子啟、比干)。

4.性善→以孟子為代表。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另加。

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

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

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 【文章出處】 《孟子》 〈告子上〉 原作者:孟軻 註釋翻譯 (一)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

』 譯文: 公都子說:「告子說:『人的本性,本沒有善或是不善。

』 ◎與孟子同時期人性論之一:性無善惡論(中性論),代表人物告子。

或(有人)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

』 譯文: 又有人說:『人的本性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

所以文王、武王這樣的賢君興起,人民就喜歡行善;幽王、厲王這樣的暴君興起,人們就喜歡作惡。

』 ◎「或曰(有人如此說)」並非言告子再說。

◎幽、厲,周朝二暴君。

幽王寵褒姒,廢太子,引犬戎入寇而被殺。

厲王以弭謗而國人叛,流放於彘。

◎與孟子同時期人性論之二:性可善可惡論,代表人物不詳。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

』 譯文: 也有人說:『有的人性善,有的人不善;所以堯做君王,而有兇暴的象;瞽瞍做父親,而有至善的舜;紂是侄,且做君上,而有微子啟這樣仁賢的兄長,和王子比干這樣仁賢的叔父。

』 ◎「或曰(有人如此說)」並非言告子再說。

◎象,舜同父異母弟,性傲,每欲殺舜。

 ◎瞽瞍,舜父。

性頑,愛後妻及子象,三人同謀殺舜而不果,故人號曰瞽瞍,意謂有眼無珠,不識舜之德。

◎微子,名啟,紂之庶兄。

微,國名。

子,子爵。

紂王淫亂,微子屢諫不聽,遂去之。

◎比干,名干,封於比,紂之叔父。

紂王淫亂,比干諫紂三日不去,紂怒,剖其心而死。

◎微子、比干與紂的關係有以下三說: 1.謂微子、比干二人為紂的叔父,此說為孟子記憶之誤。

2.謂微子啟為紂的庶兄,比干為紂的叔父,見史記殷本紀及論語微子篇集解引馬注,溯其所原,乃屬呂氏春秋。

3.謂微子、比干二人為紂的兄弟。

◎與孟子同時期人性論之三:有性善有性不善論(性善惡二元論),代表人物不詳。

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音ㄩˊ,同「歟」,嗎)?」 譯文: 現在夫子說人性本是善的;那麼他們所說的,都不對嗎?」 ◎與孟子同時期人性論之四:性善論,代表人物孟子。

上圖:孟子 (二) 孟子曰:「乃若(順)其情(本性之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

譯文: 孟子說:「只要順著那本性(善性)所發動的情,就可以行善,這就是我所說的人性本善。

◎乃若其情:此句各家解者小有不同: 1.趙注:「若,順也。

能順其情使之善者,真所謂善也。

」言行本善,能順其性養之而勿戕害,即成為善人。

若其不善,非性本質的罪,乃由後天摧殘,致善質日消而終為惡。

2.朱注:「乃若,發語詞。

情者,性之動也。

人之情本可以為善,而不可以為惡,則性之本善可知矣。

」 3.清.程瑤田.通藝錄:「乃若,轉語詞。

其情,為不善之情;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即情也。

為不善之情,本亦可以為善,此乃我所謂善也。

」 4.清.陳灃.東塾讀書記云:「乃若者,因其說而轉之之詞;如象之性誠惡矣,乃若見舜而忸怩,則其情可以為善。

可見象之性仍有善。

是乃孟子所謂性善也。

」 若夫(音ㄈㄨˊ,無義)為不善,非才(材質,本質)之罪也。

譯文: 至於人的所以為不善,那並不能歸罪於他的本質(善性)不好。

惻隱(不忍)之心,人皆有之;羞惡(恥己與憎人之不善)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譯文: 例如哀憐不忍的心,是人人都有的;羞恥自己厭惡他人不善的心,是人人都有的;恭謹尊敬的心,是人人都有的;分辨是非的心,是人人都有的。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音ㄨˋ,憎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譯文: 這哀憐不忍傷痛的心,就是仁愛;羞恥自己厭惡他人不善的心,就是義;恭謹尊敬的心,就是禮;辨別是非的心,就是智。

◎恥己之不善為羞,憎人之不善為惡。

◎發於外為恭,主於內為敬。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音ㄕㄨㄛˋ,以火銷金美飾)我也,我固有之也,弗(不)思耳矣。

故曰,求則得之,舍(音ㄕㄜˇ,捨)則失之。

譯文: 仁義禮智,並不是從外面來煉化美飾我們(並不是外人給我的),而是我本來就有的,只是不去思索它(善性)罷了。

所以說:只要追求就得到它(善性),捨棄不顧就喪失它(善性)。

◎《孟子.公孫丑上》與本段有類似的敘述,引述如下: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編按:本章作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或(有人)相倍(一倍)蓰(音ㄒㄧˇ,五倍)而無算(不可計數)者,不能盡(發揮)其才(材質,本質)者也。

譯文: 人的善與不善,這中間相差從一倍到數倍,以至於無數倍,這都是不能充分發揮他人性本質(善性)的緣故。

」 (三) 詩曰:『天生蒸民(眾民,詩經原文作「烝民」),有物有則(法)。

民之秉(執)夷(詩經原文作「彝」,常),好(音ㄏㄠˋ,喜好)是(此)懿德(美德)。

』 譯文: 《詩經.大雅.烝民》說:『天生許多人民,有一物就有一物的法則;人民所秉受的常性,就是愛好這個美德。

』 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 譯文:  孔子稱讚這詩說:『作這篇詩的人,大概是知曉大道了吧!』 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音ㄏㄠˋ,喜好)是(此)懿德。

」 譯文: 所以有一物,必有一物的法則,人所執守常道,所以愛好這個美德。

」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樵客 【忘路之遠近】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藝文評論個人分類:孟子.告子此分類上一篇:▲孟子論人性之五----《孟子.告子上》:孟子駁孟季子「敬伯兄,酌鄉人」(原文+翻譯解析) 此分類下一篇:▲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 上一篇:▲孟子論人性之五----《孟子.告子上》:孟子駁孟季子「敬伯兄,酌鄉人」(原文+翻譯解析) 下一篇:▲忘路之遠近,邁向新的里程碑----點閱率突破千萬感言 歷史上的今天 2022:▲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 2022:▲藏書編目:媽祖信仰(69) 2022:△中國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影音檔) 2022:▲忘路之遠近,邁向新的里程碑----點閱率突破千萬感言 2020:▲天風落款的地方----蕭蕭:古琴八式 2020:△林瑞明:兩種台灣文學史----台灣vs中國 2020:▲藍士博: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與賴和齊名,將整座島嶼的文學使命扛在肩上 2020:▲向陽:臺灣文學的一盞明燈----鍾肇政與《臺灣文藝》雜誌 2020:▲黃秋芳:心際效應----鍾肇政小說中的脆弱與堅強 2018:「言論自由」與「名譽權」誰優先?從政大生砸蛋事件說起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分類 網站導覽(2) 網站導覽(9)網站管理(1) 主編的窩(7) 育我師友(7)塗鴉寫作(21)發言隨筆(5)自我省思(5)教學點滴(19)國文學科中心(4)工作計畫(0) 國文教學(18) 國文教室(30)寫作教室(30)文學意象(10)文法修辭(10)應用文(4)國語文競賽(21)國文題庫(32)大考國文(82)大考國寫(29)大考趨勢(6)國中會考(3)統測國文(14)教甄國文(1)文白之爭(語文改革派)(76)文白之爭(經典傳統派)(32)文白之爭(持平中立派)(16)國文教學省思(36)中國文學系(7) 音樂.電影.多媒體教學(17) 古典音樂(1)英文老歌(3)大音希聲(古代樂曲)(3)民族音樂(2)國語老歌(5)台語老歌(4)影視配樂(10)古典詩詞譜曲(7)現代詩譜曲(5)古典風流行歌曲(8)流行音樂(6)卡通動畫(5)認識電影(1)電影劇本(26)現代舞蹈(1)多媒體教學(69)遠距線上教學(8) 閱讀書房(8) 藏書家(4)圖書館(1)閱讀之旅:經典書單(14)閱讀悅讀(18)研究方法(3)學問人生(4)治學地圖:參考工具書(0)藏書目錄(318) 人物生平(5) 古人生平(55)古代女性(13)現代作家(72)當代學人(42)名人傳記(5) 文學史(4) 文學史方法(1)中國現代文學史(3)中國文學史(1)台灣文學史(1) 神話概論、中國神話傳說(4) 神話概論(3)四靈神獸(6)神話傳說(4)山海經(3) 中國古典小說概論(2) 古典小說(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2) 漢魏六朝筆記小說(3) 六朝志怪(9)列仙傳(3)世說新語(9) 唐代傳奇小說(2) 唐人傳奇(37)太平廣記(1) 宋明筆記小說及話本小說(2) 夷堅志(1)三言二拍(4) 元明清章回小說(9) 水滸傳(8)西遊記(6)三國演義(6)金瓶梅(8)儒林外史(4)紅樓夢(115)蔣勳說紅樓夢(21)老殘遊記(9)章回小說(2) 清代筆記小說(2) 聊齋志異(25)閱微草堂筆記(1) 武俠小說(3) 武俠評論(8)俠的文化(8)武俠小說(3) 小說概論、現代小說(11) 小說概論(13)現代小說綜論(16)台灣日治時期小說(5)台灣懷舊小說(2)台灣鄉土小說(3)魯迅小說(19)鍾肇政小說(3)張愛玲小說(16)白先勇小說(24)黃春明小說(4)吳念真小說(2) 外國小說(8) 英國小說(1)西班牙小說(1)法國小說(15)美國小說(1)愛爾蘭小說(2)德國小說(2)拉丁美洲小說(8)日本小說(65) 寓言(韓非子、柳宗元、郁離子......)(13) 寓言啟示(7)晏子春秋寓言(3)戰國策寓言(2)列子寓言(5)韓非子寓言(16)說苑新序寓言(3)韓詩外傳寓言(2)柳宗元寓言(6)郁離子寓言(13)其他寓言(3)現代寓言(10)西方寓言(1)幽默小品(2) 中國古典詩概論、詩經、樂府詩、古詩、近體詩、詩話(20) 古典詩概論(15)詩經(37)歷代詩論詩話(3)樂府民歌(16)文人擬樂府、新樂府(37)漢魏六朝古詩(17)近體詩格律(6)唐代詩歌綜論(6)唐代古詩(22)唐代絕句(18)唐代律詩(21)唐宋詩比較(2)宋代古詩(3)宋代絕句(9)宋代律詩(7)宋代詩歌(10)元明清代詩歌(4)論詩絕句(1)其他詩歌(1)閨怨愛情(3) 外國詩歌及地方詩歌(4) 倉央嘉措(5)紀伯侖(6)泰戈爾(2)西洋詩歌(6) 現代詩學、現代詩(31) 現代詩概論(23)現代詩.方旗(1)現代詩.陳黎(3)現代詩.林泠(2)現代詩.胡適(1)現代詩.余光中(26)現代詩:白萩(4)現代詩.向陽(1)現代詩.吳晟(1)現代詩.蕭蕭(3)現代詩.卞之琳(2)現代詩.杜十三(1)現代詩.非馬(6)現代詩.紀弦(8)現代詩.周夢蝶(14)現代詩.洛夫(16)現代詩.徐志摩(1)現代詩.席慕蓉(7)現代詩.商禽(11)現代詩.張錯(1)現代詩.張默(0)現代詩.覃子豪(1)現代詩.焦桐(1)現代詩.瘂弦(10)現代詩.楊牧(15)現代詩.鄭愁予(11)現代詩.夐虹(2)現代詩.蔣勳(4)現代詩.羅青(1)其他現代詩人(5)新詩賞析(1) 詞、詞話(9) 「詞」綜論(10)晚唐詞(2)五代詞(4)北宋詞(29)南宋詞(11)金元詞(1)明清詞(8)現代詞(2)王國維.人間詞話(8) 曲、曲論(1) 元代散曲(12) 外國神話傳說(2) 希臘神話(3)印度神話(3) 講唱文學(2) 彈詞(1)諸宮調(1) 中國古典戲曲、元雜劇、明清傳奇(4) 京劇(7)雜劇(13)傳奇(戲曲)(23)傳統戲曲概說(5) 戲劇概說、電影劇本、現代戲劇、外國戲劇(3) 外國戲劇(4)希臘悲劇(6)戲劇概說(7) 古文(10) 古文概說(6)先秦古文(29)漢魏古文(15)六朝古文(29)北朝古文(3)唐代古文(39)宋代古文(52)元代古文(3)明代古文(29)清代古文(22) 駢文(3) 魏晉駢文(2)南北朝駢文(5)唐代駢文(6) 現代散文(25) 親情(22)醫學(1)環保(17)懷舊(4)生活(5)愛情(7)人性(3)散文評論(6)友情(1)性別(1)光陰(5)生老病死(5)自我存在(3)生活隨筆(2)原住民(12)台灣鄉土(2)社會寫實(2)教育(3)飲食(22)青春(4)流浪(3)自然(20)旅行(38)傳記(5)佛教(9) 楚辭(離騷、九歌、天問......)(3) 屈原楚辭(8)楚辭綜論(2)屈原以外楚辭(3) 短賦、漢賦、駢賦、散文賦(3) 漢代大賦(1)六朝駢賦(5)唐宋散文賦(7) 非文學類古代文本(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本草綱目)(3) 夢溪筆談(7)天工開物(4)本草綱目(1) 生活哲學(6) 生命領悟(33)唐君毅《人生之體驗》(10)格言語錄(20)EQ管理(6)勵志奮進(12)談情說愛(0) 文學理論(4) 文學創作(5)文學批評(9)文學桂冠(4)中國文學概論(1) 藝術、美學(12) 蔣勳談美(17)流商刻羽(10)舞出雲門(2)中國藝術史(8)古蹟風華(2)故宮國寶(12)當代藝術(1)西洋藝術史(1)流行樂壇(1)美的沉思(3)書法之美(30)博物館學(9) 文字意義(1) 文字意義(5) 史記、二十五史、歷史、史學(15) 史記(110)漢書(6)三國志(5)晉書(2)南史(1)新舊唐書(3)新舊五代史(1)資治通鑑(3)宋史(2)明史(1)中國歷史(27)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35)史學史識(4)歷史教學(9)實用歷史(12) 中國思想史(1) 中國思想史(8) 儒家思想、論語、禮記、易經(9) 儒家思想(2)易經(6)論語(4)生活論語(30)禮記(10)中庸(4)孔門氣象(12)孝道(2)幼學蒙書(4) 孟子、荀子(9) 孟子概說(6)孟子.梁惠王(8)孟子.公孫丑(14)孟子.滕文公(3)孟子.離婁(10)孟子.萬章(3)孟子.告子(8)孟子.盡心(16)荀子(5) 道家思想、老子、莊子、列子(4) 道家思想(6)老子(5)莊子(43)列子(3) 先秦諸子、墨家思想、法家思想(4) 先秦諸子(2)墨家思想(7)法家思想(4)呂氏春秋(2) 佛家哲學、禪宗思想(1) 禪宗思想(3) 宋明理學(1) 宋明理學(4) 傳統文化、比較文化學(9) 古人食衣住行生活(16)東西文化交流(2)傳統技藝(6)文化傳統(19)觀人於微(2)晚清民初思潮(8)新儒家(7)比較文化(6)比較文化(1) 鯤島尋源(台灣相關)(9) 台灣歷史(18)近代台灣(6)台灣古文(40)台灣古詩(5)台灣文學(3)台灣新文學(2)民俗信仰(7)地方風土(6)兩岸交流(1) 異國文化(1) 日本文化(0) 教育省思(24) 教育省思(56)成長掙扎(1)翻轉教學(17)高等教育(23)教師之路(5)教師甄選(3)教專試題(0)親子教育(27)教專發展評鑑(10)學子心聲(15)偏鄉教育(5)教師成長(6)學習留白(4)處罰管教(21)教育政策(16)班級經營(6)大學考招(6)性平教育(8)學習熱情(2)教材課本(5)技職教育(3)雙語教學(1)兩岸教育(8)外國教育(16) 哲學概論、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西洋哲學史(10) 思考練功房(19)倫理學(4)知識論(1)西洋哲學史(0)科學哲學(1)印度哲學(1)形上學(5)比較哲學(1)古希臘哲學(4)人生哲學(1) 當代思潮(12) 社會主義(1)自由主義(3)象徵主義(2)存在主義(1)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5)魔幻寫實主義(1)後現代主義(2)意識流(2)韋伯社會學(3)人權價值(2)法律公義(3)女權運動(3) 科學、科普閱讀(6) 數學(1)科普教育(6)天文學(1)科普文學(4)心理學(3)生物學(7) 生涯規劃、自傳、面試(6) 面試技巧(3)校系迷思(1)高中生活(1)自傳書寫(5)生涯規劃(6)大學生活(1) 社會觀察、人際職場、組織管理、媒體傳播(8) 性別平等(8)社會評論(10)生活新知(4)職場歷練(20)未來趨勢(14)溝通互動(10)媒體傳播(5)組織管理(3) 宗教、比較宗教學(6) 佛經法句(21)梵音佛曲(5)佛家思想(13)佛教史(4)基督宗教(7)宗教哲學(2) 生死學(3) 死亡省思(3)遺囑墓誌銘(8)敬悼逝者(2) 網海摭拾(2) 網路暫存(16)網站連結(1) 隱藏草稿(0) 西洋文學典故(1)未分類文章(4) 題目內容關鍵字搜尋 喜愛的音樂連結 古琴.廣陵散(古曲)古琴.流水(古曲)古琴.水仙操(古曲)古琴.普庵咒(古曲)古琴.憶故人(古曲)古琴.陽關三疊(古曲)古琴.雲的呼吸帕赫貝爾.卡農(鋼琴版)帕赫貝爾.卡農(小提琴版)巴哈.聖母頌(馬友友大提琴)巴哈.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巴哈.G弦上的詠嘆調巴哈.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奏曲海頓.小夜曲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莫扎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歡樂頌46分.56分)聖桑:天鵝(馬友友大提琴)蕭邦.降E大調夜曲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第六號悲愴交響曲英國民謠.綠袖子披頭四.LetItBe順其自然(英文)西城男孩.YouRaiseMeUp你鼓舞了我(英文)凱文柯恩.綠鋼琴凱文柯恩.日晷之夢JohnBarry.遠離非洲(電影配樂)JohnWilliams.辛德勒的名單(電影配樂)EnnioMorricone.新天堂樂園(電影配樂)電影配樂大師EnnioMorricone立川直樹.悲情城市(電影配樂)唐麥克林.Vincent(英文)席琳狄翁.MyHeartWillGoOn(英文)喜多郎.絲綢之路何占豪、陳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呂思清小提琴)梅艷芳.胭脂扣(粵語)黃鶯鶯.天使之戀黃鶯鶯.哭砂歐陽菲菲.感恩的心蔡琴.被遺忘的時光蔡琴.不了情萬芳.新不了情陳淑樺.滾滾紅塵陳淑樺.聰明糊塗心鄭怡.海上花曾淑勤.魯冰花辛曉琪.領悟潘越雲.浮生千山路張國榮.倩女幽魂(粵語)林子祥.男兒當自強(粵語)黃霑、羅大佑、徐克.滄海一聲笑(國語)羅大佑.戀人1990李宗盛.凡人歌蔡藍欽.這個世界五月天.乾杯周杰倫.青花瓷周杰倫.蘭亭序周杰倫.菊花台(音樂)范逸臣.IBelieve(國語)胡夏.那些年盧廣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臺語)江蕙.多明哥.雨夜花(臺語)江蕙.家後(臺語)林志炫.家後(臺語)蕭煌奇.阿嬤的話(臺語)吳易誠.你敢有聽著咱唱歌(臺語)1985年合唱版.明天會更好1986年合唱版.快樂天堂紅葉部落八部合音.小米祈禱之歌齊豫.奇異恩典(國語)基督教聖歌.慈光歌(英文管風琴)蔣勳.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懺悔偈懺悔偈(台語)佛教梵唄.叩鐘偈(晨鐘偈)佛教梵唄.叩鐘偈(暮鐘偈)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每月文章統計 每月文章統計 2022十月(9) 2022九月(20) 2022八月(54) 2022七月(71) 2022六月(50) 2022五月(93) 2022四月(59) 2022三月(40) 2022二月(21) 2022一月(41) 2021十二月(59) 2021十一月(82) 2021十月(67) 2021九月(37) 2021八月(32) 2021七月(35) 2021六月(61) 2021五月(41) 2021四月(35) 2021三月(27) 2021二月(18) 2021一月(40) 2020十二月(71) 2020十一月(102) 2020十月(74) 2020九月(44) 2020八月(42) 2020七月(50) 2020六月(73) 2020五月(97) 2020四月(62) 2020三月(89) 2020二月(36) 2020一月(63) 2019十二月(61) 2019十一月(63) 2019十月(52) 2019九月(64) 2019八月(93) 2019七月(80) 2019六月(89) 2019五月(69) 2019四月(90) 2019三月(99) 2019二月(67) 2019一月(59) 2018十二月(68) 2018十一月(37) 2018十月(37) 2018九月(46) 2018八月(60) 2018七月(118) 2018六月(123) 2018五月(140) 2018四月(86) 2018三月(109) 2018二月(48) 2018一月(151) 2017十二月(154) 2017十一月(137) 2017十月(120) 2017九月(120) 所有文章列表 最新留言 月曆 « 十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相簿幻燈片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新聞交換(RSS)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