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 中華傳統民俗技藝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民俗節慶端午節就是要辦跟民俗有關的活動。

本團提供民俗技藝如捏麵人、畫糖人、香包教學等等各式各樣民俗活動,讓端午節的活動更豐富。

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又稱 ... 立刻撥0939264999、0925593888羅理事長 國畫 剪影 畫扇 陶笛 童玩 陶藝 糖蔥 草編 紙雕 捏麵人 畫糖人 龍鬚糖 糖葫蘆 中國結 吸管編藝 客家擂茶 客家花布 創意摺紙 剪紙藝術 海外展演 外賓晚宴 校園巡禮 園遊會 活動成果 教學影片 服務說明 規格圖 手機版 端午節 民俗節慶端午節就是要辦跟民俗有關的活動。

本團提供民俗技藝如捏麵人、畫糖人、香包教學等等各式各樣民俗活動,讓端午節的活動更豐富。

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為「重五」,也叫做「五月節」。

古人稱五月是「百毒之月」,原因是時序已進入夏季,各種蚊、蟲、大肆出現,活動頻繁,所以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避邪有關。

端午節最令人期盼的活動便是划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為了驅除疾厄,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來驅邪。

端午節有那些習俗活動呢?划龍船、吃粽子、戴香包.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呢?那端午節的由來?又是如何呢?紀念二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之死的事。

屈原救國的願望破滅了,在極度憂憤悲慟的心境下,於公元前278年(屈原六十二歲時)農曆五月五日縱路投入波濤洶湧的汨羅江。

楚國人民聞訊,紛紛趕著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縱影。

這便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

之後,人們每年迫個時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

但由於人們祭屈原的米,都讓江上的蛟龍吃掉,故後來人們改用楝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粽子。

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棕子的風俗。

另外也有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淒美的愛情故事,傳說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五月五過端午,每年到了端午節,很多民眾順應民俗在家門口掛起菖蒲和艾草,而小朋友則戴上香包?到底掛菖蒲、艾草和香包有什麼意義?追溯端午節的由來可發現是為了提醒民眾驅邪避惡,以求身心平安,可說是古代的「衛生節」,許多端午民俗如掛菖蒲、艾草和香包,甚至喝雄黃酒等都與此相關,端午之後天氣開始炎熱,正是蚊蟲滋生,瘟疫漸多的季節,此時古人就用艾草、菖蒲綁成一束掛在門口,用來除毒害。

艾草代表招百福,且其氣味濃厚,可以驅除蚊蟲、去瘴氣,而菖蒲因為葉形呈劍型,象徵卻除不祥的寶相,插在門口可以辟邪。

至於喝雄黃酒也是一樣,都認為有消毒防疫的功效,戴香包也是一樣的意義,傳統香包多半只有老虎和公雞兩種造型,老虎造型取其為百獸之王,可以驅邪,做成公雞則是因為雞會吃蟲。

  除了這些習俗,台灣端午節還有打「午時水」的風俗,也就是在端午節正中午時打井水洗澡,據說有治病的功效。

市面上的香包多半發展成卡通照型,本團老師用客家花布做成成粽子型的香包讓大家欣賞,而且帶出去絕對是獨一無二的香包。

端午節香包製作流程 步驟一準備的工具花布一塊、剪刀、針線及流蘇一串、棉花少許、紅色的吊繩。

步驟二將花布攤平。

花布的顏色可自行來決定。

步驟三對折後並開始縫合一邊。

步驟四另外一邊的袋口折向內。

步驟五將棉花塞入或是香粉。

步驟六折成粽子形狀並縫合。

步驟七折成粽子形狀並縫合。

手要注意不要給針刺傷。

步驟八將紅色的吊繩纏繞粽子並纏緊。

步驟九綁起來避免鬆動,務必要綁緊。

步驟十勾上流蘇或是用縫製的方式。

步驟十一完成了!與眾不同的香包並給予掌聲鼓勵! 香包製作圖1 香包製作圖2 香包製作圖3 TEL:0939-264999、0925-593888、037-833970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保護 中華傳統民俗技藝團 版權所有Copyright©2006mfa.org.twAllRightsReserved. 鄉土童玩民俗技藝 示範教學府社政字第9100047780、統一編號1470252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