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師節應紀念台灣歷史人物 - 民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追求歷史真相,台灣的醫界應更進一步。

很高興看到有關台灣醫師節的討論,2月25日是台灣第一位榮獲博士學位,杜聰明博士的逝世 ... 首頁新聞標題【民報】台灣醫師節應紀念台灣歷史人物寄件人E-mail收件人E-mail專欄台灣醫師節應紀念台灣歷史人物2017-03-0313:20朱真一臺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赴美後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獲營養學哲學博士,後又繼續小兒科及小兒血液及癌瘤學訓練。

1975年起任職聖路易(St.Louis)大學醫學院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曾任小兒血液科及繼續教育醫學部主任。

2006年8月退休擔任名譽教授。

在專業領域之外,特別關懷臺灣的歷史文化,尤其是醫學史、醫學人物故事、教育、人文及客家文化等。

曾獲「賴和紀念特別獎」、「客委會客家貢獻獎」、「美國臺灣人生物科學會服務獎」、列名MarquisWho’sWhoinAmerica等殊榮。

除專業著作外,尚有《早期留學歐美的臺灣醫界人士》、《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看臺灣文學寫臺美人文學》、《臺灣熱帶醫學人物》等文史著作。

[完整介紹]作者建議以台灣第一位博士杜聰明相關的日子定為醫師節,包括:2/25逝世紀念日、8/25生日、12/16拿到博士學位...都有紀念意義。

(圖片來源: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這幾天看到一些消息,文化部長宣布一系列轉型正義的措施,停止發放威權崇拜的文宣品;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等等。

立法院通過提案,要求各級學校拆除蔣介石銅像。

要求去除孫中山銅像以及新台幣鈔票的孫蔣像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在追求歷史真相,台灣的醫界應更進一步。

很高興看到有關台灣醫師節的討論,2月25日是台灣第一位榮獲博士學位,杜聰明博士的逝世日,本刊〈孫文和台灣沒關係!陳永興籲訂定「杜聰明博士逝世日」為醫師節〉。

陳醫師強調孫文跟台灣醫界「風馬牛不相及」,訂孫文生日為醫師節,精神與倫理都不符合。

醫師節時台灣醫界的有不少活動,尤其跟一些醫學會會議牽連,應多多討論。

醫界的正義轉型,醫師節改紀念台灣的歷史人物,應該是很好的指標。

因為從前一直有這想法,還特別去尋找台灣醫學史的事件及人物,什麼日子可以考慮為醫師節的日子。

勿庸置疑,杜聰明是影響台灣醫界最重要的人物,雖然已逝世31年,台灣人尤其醫界,仍是最多人熟悉的人物。

除杜博士逝世的2月25日外,他的生日8月25日(生於1893年)應該也可考慮為醫師節的日子。

因為2月25日靠近2月28日,可能因紀念二二八事件,醫師節會邊緣化。

杜聰明有很多台灣第一的生涯事蹟,另一很有意義的日子,他於1921年12月16日正式通過獲頒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這是台灣人的第一位博士又是醫學博士,用這一天當醫師節也應很有意義。

用醫界人物有關聯的日子當醫師節,當然沒人可比杜聰明更有意義,以前從未考慮其他人選。

不過有些醫學的歷史事件,以前曾去探討過,這裡順便來討論,有些日期很有意義。

若須台灣醫學重要里程碑考量時,有些重要的歷史里程碑日期。

馬雅各、黃嘉智、高鳳翔、林晟、梅醫師...台灣醫界發展重要角色台灣的現代醫學自英國的馬雅各醫師(Dr.JamesLaidlawMaxwell)來台開始。

馬雅各先到中國廈門,1864年10月先來台灣試探20幾天,第二年1865年5月28日自打狗(高雄)登陸,然後走到府城(台南)。

1865年6月16日,租一屋作為醫療及佈道所,開始時還以行醫為主,傳教為輔。

1865年6月16日是台灣現代醫學行醫第一天,醫學診療所/醫院成立的開始。

7月9日,馬雅各遭到當地漢醫的排擠,在府城落腳才短短23天,不得不轉移陣地。

轉往有英國領事館保護的打狗旗後街(今高雄旗津),租一間店面,1865年7月16日繼續行醫傳教。

這5月28日、6月16日及7月16日幾個日期,也是台灣醫學有歷史意義的日子。

最重要的一天6月16日,還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設教紀念日」,醫師節在同一日期,有好處也可能被邊緣化,參與其他紀念而減少醫師節的慶祝。

或有人可能認為不應該以紀念外國人來台的日期,為台灣的醫師節。

那麼誰又是台灣人第一位現代醫學行醫者?高鳳翔(又名耀、德耀)應該是第一位。

他來台時,適逢馬雅各醫師在附近行醫傳教,去聽講道而入教。

馬雅各收他做助手,馬雅各離開以後,他就在台南開業「仁和堂」行醫,高鳳翔應是台灣人第一位行醫現代醫學者。

自廈門跟馬雅各來到台灣的黃嘉智比高鳳翔更早學西醫,隨馬雅各醫師到旗後及台南,後來留在旗後的馬雅各的醫館,幫忙英國海關醫師。

黃嘉智出來開業卻比高鳳翔晚些,還沒找到高鳳翔及黃嘉智開業行醫的資料,若找到這些確實日期,應可以是台灣醫師節日。

高鳳翔是學徒訓練的洋醫,沒正式文憑。

日據時代以前,在打狗有一正式用英文教學的醫學課程。

梅醫生(W.W.Myers)為紀念在福州因大水逝世的萬大衛醫生,募建了慕德醫院(DavidMansonMemorialHospital)。

該院曾附設醫學課程,這課程還跟萬巴德(Dr.PatrickManson)辦的「香港西醫書院」有些關聯,林晟(朗如)通過考試有文憑,可能可說是台灣第一位有文憑的醫師。

他考過或開始行醫的日子,應該可當醫師節。

台灣最早醫學校成立的日子也值得紀念上面的幾位年代久遠,很難找到確實的日期。

日據時代台灣醫學里程碑的日子,較有文獻可找到正式日子。

台灣醫學校最前身的「土人醫師養成所(醫學講習所)」是1897年4月12日成立,所以4月12日是台大醫學院的院慶日。

總督府後來於1899年3月31日發佈勒令成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4月1日實施而向各地招生,5月1日開始上課,所以4月12日、3月31日、5月1日也是台灣醫學史上的里程碑日子。

另一更有意義日子,台灣有三位同時成為有正式醫學教育文憑的醫師,台灣醫學校第一屆的黃瑤琨、蔡章勝、蔡章德於1901年畢業。

第一屆畢業典禮,根據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網站,寫於1902年5月11日舉行。

他們是1897年入學「土人醫師養成所」,後來編入總督府醫學校2年級,所有資料都說1901年畢業,不知是否錯誤應為1901年。

5月11日是重要的台灣醫學史日,訂該日為醫師節很恰當。

總之,台灣醫學史上有些重要歷史典故及人物可以紀念,訂紀念跟這些有關的日期為醫師節,比用孫文生日更有意義,更符合事實的轉型正義精神。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News鮮好購/Shopping加入會員贈50元再抽本土水果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