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4 – 高20增022班《企廣十六班》(高16秋02班) - Ror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4、數數結生過患者。
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
」昔諸先覺解釋此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此非正義。
上次慧芬師姐消文覺得這裡有點卡住,應該是指「祖師 ...
跳至內容區
企十六第169堂課(01/09)上課課摘
隨喜連線共學的同學
一、意樂提策
班長:前行緣念的音檔,一開始三稱本師釋迦世尊是慢板,之後到「端掌」時「是故空中無色」開始漸漸加快,請注意節奏快慢,前行可幫助我們「攝心」,那個心的攝持可以引起「專注力」。
二、行政宣導
班長:下週上完課再下下週就過年了,下週是否廣供?還是要上課?討論後PO群組讓大家知道(或者1/30(四)新春第一堂課辦也可以)
辦廣供,新年新氣象讓大家可以好好的發願。
三、課程複習
班長:把「六苦」稍微整理一下。
廣論P162「六苦」,不妨想一想為什麼要講「六苦」乃至於「三苦」,還有「六道的苦」?為什麼要那麼多苦?
從各個不同層面上去想,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選擇,不管從哪個層面去修,對我們都有幫助。
所以對「苦」了解的愈多,對治的方法就愈多。
這麼多的「苦」實際上並不真的那麼苦,不去認識,班長覺得真的碰上了就「來不及」了,也有可能不自知。
就像之前「老苦」,明明就老了但是不會覺得「苦」,因為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改善。
「病苦」也是一樣,班長前一陣子五十肩手舉不起來,讓陽明的姐夫看好了,「病苦」的感覺沒了。
但是只要是這個「有色」的身體就會出問題,真正當下並不會這樣想起,而在修習「共中士道」時讓你產生出離心,所以由不同的層面角度去講這個「苦」的相狀,只要在這「生死輪迴」當中都有可能碰到。
P162L05「思惟六苦者,《親友書釋》宣說七苦,其最後者是別過患,故於此中當思六種。
」
這六苦主要跟著七種思惟講的,親友書釋宣說七苦,其第七苦是別過患(六趣中有各別的苦),這裡講「總苦」所以講前六種
1、無定過患者,「其中無定過患者,謂於生死流轉之時,父母等親,於他生中轉為怨敵,諸怨敵等轉成親屬。
如是父轉為子,子轉為父,母轉為妻,妻轉為母等,惟是次第輾轉流轉,是故全無可憑信處。
」
我們在無限相續的生命當中輪迴流轉,怨轉為親,親轉為怨沒有定則可尋,甚至父母、妻子都有可能互相輪轉,會讓人覺得倫常顛倒。
如果和怨家在一起勢必更痛苦,
「即現法中亦復輾轉,互為親怨。
如《妙臂經》云:“有時怨敵轉為親,親愛如是亦為怨,如是一類為中庸,即諸中庸復為怨,如是亦復為親愛。
”」
這些狀況都有可能在我們周遭發生,你是一個具足智慧的人應當了解這個特質
手抄第九冊P200「沒有一定的。
這個本來很親愛的,到下一生變成怨敵,本來怨敵又變成功親愛的。
上面說「父轉為子」是顛倒,這個顛倒還是親,可是有很多怨家仇敵轉過來了。
」
我們現法當會不會有師父講的這種情形?本來很好的後來就翻臉了。
「我們如果了解了這個,那一無可憑。
所以我們第一了解,現在世間的親愛,一切無可憑信處啊!所以這些東西,「是故全無可憑信處」。
」
值得我們思惟。
班長也看過連兄弟姐妹都翻臉的,社會上也很多這種事「王永慶、陳查某」
(變成親兄弟要明算帳了)真的可以憑信嗎?
如《妙臂經》云:「有時怨敵轉為親,親愛如是亦為怨,如是一類為中庸,即諸中庸復為怨。
如是亦復為親愛,具慧了知終莫貪,於親當止愛分別,於心善法安樂住。
」
師父說:實際上一直在轉哪!真正地這樣轉來轉去,真正有智慧的人,所以對這個是一無可貪。
因為平常我們最難捨的這個事情就是這樣,你了解了,還有什麼好貪?應該停止,停止啊!那麼停止了這個貪愛的心,怎麼辦呢?在法上面善安住,這個是基本的。
人跟人之間不外乎「怨親,平等」親愛的、中庸無所謂很好、有仇的這三種。
中庸會不會轉為怨敵呢?也是會!生死當中這個現象是經常發生的。
真正沒有讓我們可以安心的地方。
所以應該生起厭離,
「如是修習,破於親怨分別黨類而起貪瞋,觀生死法,任何全無安心之處,應起厭離。
」
透過認識修習之後破除怨親分別,分黨(一下和我們好,一下和別人好)生死當中沒有一個真正讓我們安心的地方,因為「無定」。
所以認識了這個道理,應該生起「厭離」之心。
2、無飽足過患者,輪迴中飲過的乳汁多於海水,
如云:「一一曾飲諸乳汁,過於四海於今後,隨異生性流轉者,尚須多飲過於彼。
」
前面講的是乳汁,後面飲的是「烊銅」
(P163L08)描述受生到最後「下去」了的過程「無飽足」因為貪永遠不可能飽足,如果這個現象沒有改善,只要我們還在生死輪迴當中飲的乳汁還要多過海水
Q、無限生命,各位如何思惟証成的?
鴻鳴:關於無限生命我又沒有前輩子的記憶,所以一開始是很難去相信,但是後來上課有講到有些小朋友有前世的記憶,就覺得互不相干的人,分隔那麼遠,還有可能在不同國家,為什麼還能有上輩子的記憶?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後來佛經上言之鑿鑿,那我們就「相信」了。
班長:經論講的都是聖言量,所以相信!剛才也提到一點,有很多前世今生的例子,也有醫生,醫學報導過前世記憶。
當初班長對這個問題也蠻納悶的,所以也看了很多魏斯醫師的例子,看了很多醫學的報導,後來想了一個道理覺得比較能接受。
從「時間軸」來看現在正在上課,「過去的」時間有「下班」「開車過來」可以再往前推「今天早上醒來」,這堂課載未來9點15分下課,大家都接受,未來有些事會發生。
所以以時間軸的時、分來看,也可以推演成今日、昨日、明日、星期、月、年。
以這種「邏輯」推演就會有今生、前世(過去生)、來世(下一期生命)都有可能。
那以經典來看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受了什麼果就知過去做了什麼事。
「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未來會是怎樣的人,就看我這一生,怎麼去營建我這一期的生命。
以邏輯推理,加上經論,加上很多前世今生的實例。
那不管你相信多少?如果有,前面「所造」已無可奈何了。
而眼前小心的造我每一個業,讓我來生開展的好一點,快樂多一點,痛苦少一點,值不值得?
班長的「三世因果表」很好用,以後的「十二因緣」也是,如此走到哪裏都這樣。
所以觀念一定要清楚,了解,此時此刻我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會直接、間接影響我未來的生命。
有三樣東西,異熟、等流、增上(果),
比方下一期的什麼身體?心理行為怎麼樣?環境怎麼樣?
可能這輩子我沒有努力造業,下輩子可能在畜生道(引業)畜生道裡又有分,有些是寵物(滿業),有些是鬥犬,也有如萬全所講的喜歡臭味的狗。
請記得這個觀念擺進來,研討廣論才有意義,不然總會存疑。
另外上次茂樹師兄講的與「十二因緣」有關,非常讚嘆。
原因在這裡,如果真的了知了這道理,你的「行為」就會不一樣,行為向善,下輩子就樂果,如果不了解,行為向惡,那就苦多樂少。
「謂當思惟一一有情,飲母乳酪昔飲幾許,今後若不學解脫道,當飲幾何。
此是略喻,更當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無所未經,令心厭離。
」
那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我們所飲的奶汁不曉得多少,如果說我們不求解脫的話,以後還遠超過這個。
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在生死當中,不管任何一件事情,苦事、壞事沒有不經過的。
經歷過那麼多世,結果還是一無是處。
記得廣論裡有位善知識,有人勸他修行的地方太冷要不要到皇宮去住?
他說:「我在生死輪迴當中,有什麼地方沒有去過,有什麼苦沒經歷過。
」
「若謂受樂令意滿足,然三有樂,任受幾多,非但無飽,後後轉復增長貪愛,由此長夜馳騁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然其安樂不及一分。
」
無飽足過患特別之處,我們受的三有當中種種的快樂,這快樂就是後面講的
「壞苦」有的東西你得到了很好,但失去了很難受,股票大漲很好,但是大跌就很苦,應思惟這個道理。
上週說的「魚餌」看見它吸引人的部份吞下去了,但是如果鉤子也吞進去了那會很麻煩,像這個情形安樂不及一分,就舉
如《親友書》云:「如諸癩人為蟲癢,為安樂故雖近火,然不能息應了知,貪著諸欲亦如是。
」
癢的受不了了,去烤火看會不會好一點,然不能息應了知,貪著也是這樣,我們不是痲瘋病人,但可以想像香港腳。
比方香港腳會不會愈抓愈快樂,但是破皮了就又癢又痛。
宗大師這麼講,對我們會有幫助,
《弟子書》亦云:「豈有百返未經趣,豈有昔未多受樂,未得吉祥如白拂,豈有是事反增貪。
」
這個「無飽足過患」就是這樣,沒有一樣東西沒有經過沒有享受過,而且經過無數多次了,但是有一樣東西我們可能沒有享受過或者我們得到的像
「吉祥如自拂」(即是最好的東西)那得到最好應該滿足了?不是!反而
「豈有事反增貪」(反而增加了貪欲)
「豈有昔未多經苦,眾生無欲能飽滿,無有情腹未曾臥,然何生死不離貪。
」
應如是思。
各式各樣的快樂經歷過了,各種多少的痛苦也經歷過了,不管苦或樂都一樣只要是有情在生死輪迴當中,這個欲望是永遠沒辦法飽足的。
應好好的思惟。
憲法規定總統連選得連任一次,如果是連四任呢?(甚至沒有限制)他會不會選?會!他總希望還有機會可以連任下去。
如果以我們來講,如果讓你當一任總統(你現在想說不行,受不了,不要)讓你當ㄧ任你又會想再幹一任。
(堂安:沒學佛可能會,學了佛就不會了)
(班長:真的嗎?)
(茂樹:總統沒有做壞事也是善法欲吧!)
(班長:當總統一定是善法欲嗎?不一定,有很多事想善也沒辦法善。
)
(堂安:不用說總統、立委、議員、里長都沒辦法善法欲了。
)
(茂樹:當人就很難了!)
假設「總經理」不是退休沒犯錯被換下來了會不會難過?
高威:會啊!
秀蘭:以義工來說有些人承擔了好幾項義工,那能算善法欲嗎?
班長:永遠沒辦法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他發了一個什麼樣的心要這麼做?
既然有那麼強的心力,那個心是正確的,但是不見得一片好心就得出一件好事,善心做壞事有沒有?
我們不能承許他以後會怎麼樣,我們只能接受,「他還是發了一個善心(這樣我們會快樂一點)」我們不知道他後面會怎樣,甚至於當他力有未逮時你又不能接受,與其這樣何不一開始就確認他發心是正確的,但是他能力是有限的。
(比方說剛接義工時是可以的,可是後來變化了)
例如文淑師姐消文,承擔時認為可以,但是輪到她消文時又不行,你不能說她發心不對、行為不對,所以鼓勵她想了兼顧的一招,很高明你們待會會很驚艷。
課文,又如除憂經說:而思極能厭離。
手抄P206照著除憂苦的經上面這樣思惟的話,你就很容易了,很容易了。
說實在,有的人讀那個經,有的人曾經告訴我:「唉呀,法師啊!聽了這個,我就不敢聽、不敢看了。
」我說:「為什麼?」「唉呀,看看那個都好怕哦,就是這樣,做也做不到。
」如果是你們碰到這種情況,你們怎麼說?以前我也這樣想,後來不,後來不!因為你做不到的結果你退下來,退下來安樂嗎?假如退下來安樂的話,誰也不願意做,我是第一個絕對不願意做,喔唷,做這個苦事情幹什麼!因為你退下來,是只有一條路─死路一條,永遠受無邊的大苦。
你現在這樣做地做下去的話,欸,你眼前雖然做不到,你只要咬緊牙關慢慢地做的話,做到;做到了以後,問題都解決。
師父說我們這一生其實是四種型態
①眼前好,將來也好(人人都想要但幾乎不可能)
②眼前不好,將來也受苦無窮(人人不想要)
③眼前快樂,將來受苦(不要)
④眼前担負一些苦,以後安樂(師父教我們選擇),其實娑婆世界就是這樣叫「堪忍」。
廣論P163L05宗大師結語:
如是又如《華嚴經》云:「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於此摧諸欲。
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未能承事恆沙佛,未從佛聞如是語。
」
應該想想各種慾望欲望消耗了很多過去生的生命,
「今求菩提具禁戒」:為求無上菩提而受持五戒、八戒。
「由禁於此摧諸欲」:由於受持禁戒,很多欲望被我遮止住了。
「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為了種種的欲望消耗很多過去的生命,但是「未能承事恆沙佛,未從佛聞如是語。
」:
謂盡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誑,領受無量無義大苦。
如前唐捐無量色身,皆當憶念,若後仍不策勵勤修,更當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厭離。
(若不勤修,將領受更多無量無義的大苦)「思惟此理,令起厭離。
」
3、數數捨身過患者,如云:「一一身體諸骨聚,超過幾多須彌峰。
」謂一一有情受身之骨,若不爛壞,多於須彌。
上次嘉明副班長消文時覺得P163L07「除憂經」所說應該比較接近「數數捨身過患」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所有這些歸在「無飽足過患」裡面因為無飽足是造成數數捨生,數數受生的這個道理。
在生死當中的生命型態就是無定,無飽足,導致於不斷的來來去去(受生、捨生)還會高高下下「數數高下過患」終究一個人獨往。
手抄P221L04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這種情形我們真正要思惟觀察的,不是它高高大法,而這個地方的基本。
所以說「低處修時是高處到」,你把基礎做好了。
其實學到現在還是很清楚,一旦你對這個死念生起來了,你現在的眼前的難道還放不下嗎?一旦你對於苦的了解了,你還會去找那些事情嗎?這個死、這個苦什麼?共下士道啊,「阿彌陀佛」啊!所以千真萬確是低處修時,高處是無有不到的!然後呢你不要急,要忙這個、要忙那個,是「慢慢修時是快快到」,所以我們中國人說「欲速不達」,基礎要堅穩哪!
班長覺得不是我們不想停止而是停不下來。
所以師父就舉了「真正好的良馬見鞭影─那個好的馬看見那個鞭的影子就奔了,我們也應該這樣,一點點的小小的馬上就策勵,那這一生就有希望。
」
值得我們思惟。
4、數數結生過患者。
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
」昔諸先覺解釋此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此非正義。
上次慧芬師姐消文覺得這裡有點卡住,應該是指「祖師大德講的過患!」
到底過患在哪裡?
「柏子」的比喻沒有所謂的對或不對,只是用來比喻。
(如果把大地做成丸子,丸子像柏樹種子那麼一點點大,以柏子來計數我們的母親(數量是無量無邊)數不盡。
很多的前輩解釋任何一個人以前有過母親數有那麼多,這種解釋並不正確,為什麼?因為,
即此釋中引經文云:「諸苾芻,譬如有人,從此大地執取諸丸,量如柏子,作是數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
』而下其丸。
諸苾芻,此大地泥速可窮盡,然諸人母展轉非爾。
」是顯自母及彼母等母輾轉次第,此論亦說母邊際故。
這裡告訴我們(佛告訴這比丘,譬如有人把那個大地那個土就做為丸,像柏樹子那樣,然後數:這是我的母親,這是我母親的母親,母親的母親的母親,母親的母親的母……這樣。
然後「下其丸」,每數一個下一粒,說這個大地所做成功的丸,很快就數完了,但是要找到那個輾轉為母,找不到。
沒有盡)。
「此成厭患因之理者」在此要產生厭離,
如《四百論》云:「若時雖一果,初因非可見,見一亦增多,爾時何不畏。
」
任何一個果(比如我們(果)是由父母來,十二因緣會講到,中有結生也會講到父母一滴經血,識住(進去)。
廣論P179(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爾時識住,即名結生。
)
如果說前面的因是從果(這一世)是從父母親來的,但是這個母親是不是最初的?不是!因為母親是從她的母親來的。
我們眼前任何一樣東西,
如《四百論》云:「若時雖一果,初因非可見,見一亦增多,爾時何不畏。
」
你要找到他的因,輾轉的往上一直推,若要找最初的因無窮無盡,任何一個事情都無窮無盡,我所造的這個果,從因多少看起來會不會覺得很嚴重。
非常的嚴重。
「淨智營」有一課程叫「共業網」從一個果去推,這個事情到底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
比方今天企16來上課要多少條件成就每一個人來這裡上課》〉開車來》〉工廠員工製造、販售、油、馬路、數不完(看一個果要去追因追不到)
所以生死輪迴當中,找不到「因」,要怎麼從因處理這件事都沒辦法處理。
所以告訴我們如果能夠避免就避免它。
主要告訴我們就是這一點,不然我們一期一期生命來,一直解釋下去再一期生命來,看是不是果好像很單純但是這個果的到底有多少因緣成就,推不出來。
其他很多事情每一個都一樣,比方上課的電怎麼來,麥克風的製造商。
這段主要告訴我們,追不到(最初的那個因),前面單純只講一個東西,
利用大地土去搓成柏樹子以此類推雖然土都用完了,母親還是追不出來。
手抄第九冊P224師父說隨便一個結果,就是我們隨便一個一生,這個說我們現在─「我」存在了,那麼你找它的這個一個結果,你找它的因,找它的因,「初因」,最初的原因哪裡來?你找不到,隨便這個一果都找不到哦!啊!所以這一個因緣無盡啊!你總得想這個上面,既然一切都是因緣,你要解決這個果,必定要從因上面;結果一個簡單的事情,你找最初因找不到的話,可想而知這個事情是何等地複雜。
既然這麼複雜的,是何等地可怕。
那這一下就找到更可怕的理由,懂不懂?所以我們現在隨便說,唉呀,做一點小小的事情,不管你貪也好、瞋也好,你以為吃一口東西,那一口東西的吃下去的東西,找它的最初因找不到。
如果你要將來把那一口東西吃下去要還的話,你要還盡是還不盡,意思就是這個說。
然後呢不管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這個它根本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因為你這個最初因找不到、還不盡,所以你永遠在這個地方結生,永遠要解決這個問題,它這個真正的困擾在這裡。
所以我們任何一件事情,當下就策勵起我們大警惕來,這個懂不懂?
5、數數高下過患者,如云:「既成百施世應供,業增上故復墮地,既滿轉輪聖王已,復於生死為奴婢。
天趣天女乳腰柔,長受安樂妙觸已,後墮地獄鐵輪中,當受粗磨割裂觸。
長時安住須彌頂,安足陷下受安樂,後遊煻煨屍泥中,當念眾苦極難忍。
天女隨逐受歡喜,遊戲端妙歡喜園,後當住止劍葉林,獲割耳鼻刖手足。
天女殊妙如金蓮,共同游泳徐流池,後墮地獄當趣入,難忍灰水無極河。
雖得天界大欲樂,及諸梵天離欲樂,後墮無間為火薪,忍受眾苦無間絕。
得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諸世間,後往極黑陰闇處,自手伸舒亦莫覩。
」
所有世間一切人的應供,包括高高在上的國王,他有可能在三界之內像天帝釋等等好不容易努力到這個地方,最後有沒有可能就掉下來?一下高一下低。
比方轉輪聖王,世間最高最圓滿最尊貴的,但是之後又轉生死輪迴當中,乃至於下一世做為最低賤的奴婢,一下子生天趣,長受安樂妙觸,一下子墮地獄當受粗磨割裂觸,如果這種情形去想(思惟),會不會讓你尋思怖畏?
其實我們現法當中有很多這種例子,譬如擔任最高首長的陳水扁總統,卸任後蹲在監獄裡面是不是會很難過?
在天界須彌峰上,踩的地很柔軟,或者像阿彌陀經講的以「黃金為地」。
對比我們現在「地面粗硬」,他們踩的地很舒服不用鋪地毯。
「後遊煻煨屍泥中,當念眾苦極難忍。
」之後又墮地獄,地獄火的灰燼是厚厚的,腳也會陷下去,但是卻很熾熱燒燙。
這段舉了很多例子,主要告訴我們
「得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諸世間,後往極黑陰闇處,自手伸舒亦莫覩。
」
四天王天的日月宮殿,自身一片光明。
其實我們世間也是被日月光明所照曜,之後掉下去不管在地獄道、餓鬼道伸自己的手都看不見,那你怎麼會受的了呢?
「磨等三鐵輪者:
磨等三鐵輪是指上面所引《親友書》當中所說的後墮地獄鐵輪中,當受粗磨割裂觸。
磨等,即粗磨、割裂、觸。
如其次第,謂於眾合黑繩燒熱三中而有:
依順序是指在大有情地獄當中的眾合地獄(粗磨)、黑繩地獄(割裂)、燒熱地獄(觸)。
」
此等為喻,當思一切從高墮下所有道理,厭患三有
(從)這些比喻,應當思惟從各種高處墮下的所有道理,因此而生起厭患三界的心。
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後邊際,衰所攝故:
因為在三界當中的所有安樂,最後最後都歸於衰敗墮落的緣故。
」
拿前面如云這段讓我們思惟,我們在世間一直求好,但是「從高墮下」受的了嗎?所以眼前好的東西可以受用就好,要不要追求百分之百的最好。
應當針對自己的毛病思惟觀察,道理很容易講,實際上不是這個樣子。
此如《調伏阿笈摩》云: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財物等積集到最後終將都消散殆盡,不論再多麼崇高,最後必定要墮落下來,滙集在一起終究會分離,有生命的總歸要死亡。
我們努力的往上爬,如果從高處掉下來呢?
班長今天騎車過來,看到招牌廣告「本期大樂透上看3億」,有一年上看18億。
班長回家和太太商量買個機會,如果中獎了,那「法人」的壓力就不那麼大了。
太太不要,她說萬一中了,所有的獎金真的供養法人蓋根本道場嗎?
班長84年辦退休(退掉股份換成房子)進入法人,師父說要給我薪水(因為家裡人口簡單,太太當時還在中華電信服務)跟師父說「不用了,還過得去」。
師父說給我一萬元(班長在世間一個月的薪水在法人得幹2年)。
師父說一萬塊要把你綁住(因為我們很容易說,我又沒領錢,我是當義工。
師父很清楚,用這些錢來綁住,不輕言離開。
)
(84年到現在25年了,和世間金錢(薪水)的差異多少?)
現在問題來了,15億耶!班長留下1億不過分吧!14億都供養了,班長的小孩還在念書。
(正民師兄不差那1億所以無法體會)(正民:因為我沒有15億)
其實不是過不過分,而是那個境界之下你的心(貪)又冒出來了。
茂樹:是不是可以這樣想?「中獎」是佛菩薩給的考驗,不去購買是不是「缺考」?「臨陣脫逃」?
班長:認真思惟過,真的會全部捐,但是會不會心裡覺得可惜?當了「過路財神」,所以覺得以班長現在的程度。
「離境修」會比較有效。
「對境修」可能會修不過,這意為「境界現前了,有很多角度可以思惟」
有一點應認識「你自己內心,什麼現起了」?
「中了獎」縱然是佛菩薩給的考驗,內心會不會現起佛菩薩是不是體諒我,所以允許我留3千萬下來?(一直退了耶,剩下3千萬)
這裡講的是那個「心」會造成高高下下、來來去去、捨生、受生
都是那個「心無飽足」,應思惟。
6、無伴過患者,有收攝為三種,無保信處又開為四種
以科判表示,
今天課程討論很精彩
班長:隨喜清波師兄消文檔案做了3次
四、消文
P166L09~P167L03
盧清波師兄
請見PPT檔
P167L04~P167L12
黃睿紘師兄
P167L13~P168L07
蔡文淑師兄
班長:剛才有3個地方停頓P168①瞋心大嫉妒心強②講瑜伽師地論時2次
為什麼停頓?有獎徵答,
這種消文讓我們有參與感,消文口條清晰分明有點像老師。
P168L08~P169L06
許高威師兄
高威副班長:天道都在享樂,怎麼會苦?廣論就是告訴我們天道有哪些苦。
請思惟,我們感覺天人的苦好像沒有那麼恐怖(我們在人間的感覺)
而且在死前七天才顯現苦狀(和人比起來,很好啊!為何苦會大於享樂?)
下周討論
補充資料:
1.第三修三苦者
企十六第168堂課(01/02)上課課摘
隨喜連線共學的同學
一、意樂提策
班長:麥克風音量有人覺得太小聲,有人覺得太大聲,因為兩支喇叭都在後面,音域不平均。
有沒有發現在人世中想要圓滿不容易,就像「父子騎驢的故事」無法盡如人意。
這和我們的「苦諦」有關聯,我們有時候想盡方法,想讓事情圓滿,但並不容易。
二、課程複習
複習12月19日課程,請萬全補充「色、受、想、行、識」五蘊的作用。
萬全:五蘊也稱為五陰,(無明遮蔽,一層一層的覆蓋)(巴利文,多重覆蓋到讓你看不清楚叫做陰)。
(有種凝聚的概念叫蘊,多層聚集以致於無法明白判斷)
所以這是五陰,五蘊的文字意思分成二大類:
1.色:「物質類」,看得到、看不到的物質,空氣、波(看不到但是它也有)都是色
2.受、想、行、識:「精神狀態」。
所以五蘊是精神與物質的合併。
基本上是一個結構循環(PPT檔P1)
對「色」起了感「受」,做了聯「想」,付諸「行」動,最後將所做,做成結論存在「八識田」,留下一個「種子」。
這個「種子」以後會牽動下一次再遇到這些「事情」的感「受」、聯「想」、「行」為,又再種回去(八識田)又是一個「種子」。
所以就是一層一層一直重疊的模式。
在P12、13有做了一個「心的作用」,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真正「明白」跳出這種循環,一般的凡夫所走的模式看起來和聖人一樣,但是
聖人所造的叫做「功德」「福報」而
世人卻造「業」而且造「惡業」比較多。
在P13會講解「心的作用」這個理論源自某個印度佛教學派,各支派不同各位可以參考,
請參考「心的作用-五蘊」PPT檔
五陰和八識:在百法明門論中
百法明門,論曰:「一切法無我,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種:
一者心法。
二者心所有法。
三者色法。
四者心不相應行法。
五者無為法。
」
一心法有八種。
二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種。
三色法有十一種。
四心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
五無為法有六種。
以上,合計為百法。
百法明門與施波羅蜜為初地菩薩的入地心所主修。
第七識莫那識,(為什麼要打七),主要是要對付「第七識」)一定要破除那個果才能「明白」,沒有破除之前,容易「執非為是」以為這樣是對的,但未必是真實的。
比方家裡收養的流浪狗身上的「香臭」,不是「香臭」本身而是各自感受,而各自感受和我們投胎到「那個位置」是有關係的,狗可能覺得臭好,人可能覺得香好。
如果我們不明白「五識」怎麼運作,「五識」運作的過程,聖人和我們又好像一樣,到底哪裡不同?
就在「意門轉向」(如理作意尋找能解脫的方法去作用讓我的意向轉變,就會進入「速行」(心會在一剎那之間變化7次)就決定你造什麼「業」。
如果你的「意門轉向」的「如理作意」是善的,那你造的是善業,
果是「非理作意」那造的是惡業。
那在「彼此所緣(識)」變成生命中的結果,拿這個結果去投胎,(所以家中的狗聞到香很痛苦,聞到臭味就覺得很開心)。
所以我們修行改變的是(按東密的說法)心念波會改變,你就能由十法性去找到「位置」
樂善好施,行菩薩道的「頻率」和菩薩接近,未來投生成為菩薩道的機會就高,
爭強好勝就是修羅道、黑道、兇狠的動物,諸如此類,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如果覺得不對請一笑置之。
班長:不管是哪裡的資料,只要對我們學習有幫助,班長都可以接受。
今天萬全講的有一部分在等等「五取蘊苦」會談到,另一部分會在之後的「十二因緣」會談到。
講到他們家收養的流浪狗,也提到以後會變什麼樣的情況(下一生),請看廣論P180這裡也有講,
「若於生處不欲趣赴,則必不往,若不往者定不應生。
故作感那洛迦業及增長已,謂屠羊宰雞,或販豬等,諸非律儀中有,猶如夢中,於當生處見有羊等。
由先所習喜樂馳趣。
」
思惟集諦總結,這期生命結束要前往下一期時。
如果對與我要投生的地方,我沒有打算要去,就不會去,必須要有相應的東西。
所以流浪狗覺得身上太香了沒面子,下輩子來就變成「那個調調」。
原因在你「喜歡什麼樣的」因為之前串習的關係,當你在看到的時候,你不知道你當時是什麼樣子,當「它」在你的生處出現,你就會急急忙忙的靠過去,
(比方在一個場合看到你認識的人,你會過去跟他打個招呼)
「次由瞋恚生處之色,中有遂滅生有續起。
」
當你發現不是這個樣子,「中有」就結束了,「生有」下一個生處,生命就現前了。
「如是於餘似那洛迦癭鬼等中,受生亦爾。
」
其餘五道的受生也都是這個情形,去感受一個新的生命,
「若生旁生餓鬼,人間欲天色天,便於生處,見己同類,可意有情。
」
看到可意有情便會很高興
「次由於彼起欣欲故,便往其所,瞋當生處,中有遂滅,生有續起,此乃《瑜伽師地論》說。
」
這時「中有」結束了,「生有」生起了,所以這是「瑜伽師地論」講的。
這裡提醒我們一點,如萬全師兄所講的,平常串習的東西最後留一個「識」在我們「八識田」中。
這也是為何上完課要留幾分鐘時間給大家到佛堂跟師父老師跟諸佛菩薩告假,
最少在因地上你是喜歡這個地方的,因為業感我要回去了,這是我要盡的責任。
但是我那個心,還是向著佛、菩薩。
可千萬不要在心中生起「來上課,還要消文四頁,會受不了的。
」
色、受、想、行,留一個「識」,這個「識」在什麼時候感果呢?
當你咚一聲「中有」現起時,它開始倒帶了,現起了一個今晚上課的場景,想到的是害怕消文不想去上課,那再來的生處,會不會是學廣論的團體?不會!因為你不想去,如果你想去(上課)是不是你此生要串習你喜歡它、接受它,這值得我們共同努力。
班長:P161L01思惟怨瞋恚苦有五,謂如遇怨敵
①便生憂苦
②畏其制罰
③怖畏惡名,遭非讚頌
④畏苦惱死,違正法故
⑤畏懼死後,隨諸惡趣
如果遇到怨家,心裡會生憂苦,怕他(因為和怨家會互相傷害),不讚嘆還毀謗我們,害怕怨家傷害,苦惱而死,生前違正法死後墮惡趣。
應當思惟怨家這五種憎會。
班長在備課時也想到,即使沒有「怨家」也會心生憂苦,畏其制罰、怖畏惡名,比方有人跟班長說企16特質是,「班長提問,班員會很喜歡討論、回答」,結果試了好幾個禮拜事實不然,班長有提問,但是沒有人回答,結果又說「美惠班長會指定同學回答」班長卻不敢輕舉妄動隨便指定回答,怕大家不來了。
比方有人反應現在進度太快了,其實不是現在太快是以前進度太慢了。
但是這話對班長也有影響,雖不致於「憂其制罰」但是「心裡會有壓力,生起各位請假,班長也想請假的念頭」希望各位能「敏感點、心細點」班長請假理由會很爛「年紀大了,體力不佳」大家應相互支持,不然到時候變成「怨憎會」就麻煩了。
思惟愛別離苦分五。
謂若捨離最愛親等,由此令心發生憂慼,語生愁歎,身生擾惱,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應受用等有所缺乏,當思此等。
①令心發生憂慼
②語生愁歎
③身生擾惱
④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
⑤應受用等有所缺乏
他對我那麼大的好處,現在離開了,這是愛別離苦。
有人分享,兒子、孫子假日會回家相陪(週六回來,週日離開)以前總是很高興期待禮拜六,但是週日回去又覺得痛苦,又要等下一次假日。
他說最近開悟了,發現每個禮拜有二件快樂的事,一件是他們回來,一件是他們回去。
請思惟「愛別離」是最愛親等「離別」了。
這個結果痛苦,是「離別」造成的,如果我們下課要回家了,也是「離別」會不會痛苦?不會!
前面會痛苦的原因是「愛」,這個愛也有等級,和家人分開不見得會痛苦,但是親愛的夫妻分開就會痛苦,要去思惟這個道理。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
如愛別離。
求不得者,
在境界上求不得例如
謂務農業秋實不成,及營商賈未獲利等,由於所欲勵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憂苦。
求不得苦是後面,而前面的「求」如果不是無止盡的「依求」相對那個苦就會「輕」一點也就是「欲求愈高」得不到的「苦」就愈「重」。
比方大選的結果一定有幾家歡樂幾家愁,一定有苦的不得了的人(落選人),因為求的很大。
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為苦義分五。
謂是當成眾苦之器,及依已成眾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
於此諸苦當數思惟。
①當成眾苦之器
②依已成眾苦之器
③苦苦器
④壞苦器
⑤行苦器
其中初者,謂依受此取蘊能引來生以後眾苦
將來變成,成就眾生的「容器」,現在五蘊的「器」是裝一切痛苦的。
我們非常珍視我們的身體,實際上這個身體讓我們裝載了各式各樣的痛苦,
謂依受此取蘊所以受了這身體之後,很多的問題會引發來生以後的眾生。
「第二謂依已成之蘊,為老病等之所依止。
」
那我們這一身來講,這個五蘊已經變成了生、老、病、死、怨憎受、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等
問題就在有了「身體」這個真相是我們應當思惟的。
事實上我們生命當中有很多貪圖一時的受用,但是留下很多過患,我們卻不明顯的感覺,得到(過患)。
例如:有一次和師父搭最早班飛機到台北開會(當時還沒有高鐵)趕得上8點多台北的會議,候機時問師父:
「師父曾說,物質的東西都有它的「過患」,但是它有它的方便,像飛機就很方便快捷而不須半夜搭巴士。
」
(師父一直講的概念:心靈為主,物質為輔,物質只取必要的就好,主要提升心靈)(而班長誤以為「心靈才重要,物質不重要」所以才向師父提問),
師父聽完只回答二個字「魚餌」!(師父意為用魚餌(好處)讓魚(你)上鈎)
飛機也是用快捷舒適方便讓你搭乘,但是有沒有好好想想為了這個「好處」我們有沒有付出其他代價?
手機、電腦都有好處,也讓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
但是我們看不見也想不到,所以依著已成之蘊而裝載著老、病的這些東西,
我今天圖它的方便而陷在環境污染、石油飆漲,我們也要付出代價。
也就是說當初感得時不知道,日後後悔也來不及了。
「第三第四,謂彼二苦粗重隨逐能生彼二。
第五謂初成取蘊,即便生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為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
於三苦時此當詳說。
」
彼二指前面的第一、第二,在第一、第二已經有了這個身體之後它一定會有第三、第四所造之業,(問號)(問號)所感得的是什麼?如萬全所說將來一定感受五蘊身,讓我們永遠在這裡面轉,結果這個苦苦,壞苦就跟著來了。
第五是「行苦」行是聚集造作的意思
師父手抄P179.補充將才所講的內容,師父告訴我們現在的身體所感得的
「苦苦器」、「壞苦器、「行苦器」。
所以一開始就要認識「苦諦」是在指這個東西,如果不認得我們所忙的沒什麼作用,如果認識了,把握住根本了,才有可能解決,要不然很多的部別,大眾部、上座部,一切有部你都不曉得從哪裡下手。
「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
」
如果對生死取蘊的自性沒有辦法發起真實厭離,這時求真實解脫的心也就沒辦法生起。
宗大師教誡,為何前面把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一一分別強調說明?乃至於要我們努力思惟呢?
主要是告訴我們,只要是在生死輪迴當中所感得的根本,生起的就是五蘊,
(這是對自己來講),因為它有這個特徵,如果我們不能真實厭離,那求解脫心就無從發生。
(進一步對他人來講),我們求無上菩提,學佛救一切眾生,還不是從這一點發起。
依此認識了叫「自利」,看見這一點,去幫助他人也看見這一點這叫「利他」。
所以沒有辦法真實求解脫心(生不起來),
「於諸有情流轉生死,亦無方便能起大悲,故隨轉趣大小何乘,然此意樂極為切要。
」
想要自利的人認識這個很重要,想要利他的人也要考慮這一點,
請看excel檔案:四聖諦,
苦諦講了,八苦、六苦、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八苦屬於
「生理現象的」生、老、病、死。
「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都會碰到。
「人際關係」:怨憎會、愛別離(相好的捨不得分開,怨敵則煩惱生起)
「資具(受用)」:求不得,希望受用好一點住的地方、地段好、空間大,但是沒辦法,過去沒有造住大房子的業,比方萬全師兄那個場所,習慣在那裡備課、泡茶空間很大。
如果我有這麼一個房間多好,事實不太可能,求不得。
「五蘊熾盛」:色、受、想、行、識,
手抄9冊P187L05師父講到「乘急戒緩」:共下士道業果,師父有講過一次。
比方對於「成佛之道」非常認真研讀,了知「成佛之道」。
這就是「乘急之人」你想要走大乘這條路。
另外在持戒行持上特別認真才偏向智慧的探討這是「戒急之人」。
「乘」、「戒」分出來,然後「急」、「緩」就有四種情形,
乘急戒緩,戒急乘緩,乘戒具急,乘戒具緩,
有人積極求道、求智慧為優先,這是「乘急之人」比較不偏重行持。
比較偏重行持的人,求智慧擺後面這是「戒急之人」。
最好的是二者兼備(都努力)乘戒具急。
一種人都無所謂是乘戒具緩,
「乘急具緩」像維摩詰居士。
「戒急乘緩」像小乘的比丘持守戒律非常嚴謹,南傳、泰國、緬甸的佛教皆是。
「乘戒具急」是什麼人呢?一般而言都是菩薩、聖者以上。
「乘戒具緩」是我們
手抄P191「故隨轉趣大小何乘,然此意樂極為切要。
」
那「戒」的目的是什麼?「軌成出離之道」幫助我們產生出離的結果。
應把握住這個概念,學什麼就像什麼。
「發生此者,亦隨當從無垢聖語,如量解釋,先正尋求清淨了解。
」
如萬全的消文,不重複了。
三、消文P164L11~P165L08
黃秀惠師兄
班長:認識秀惠那麼久才發現她消文不錯,以後應多消文。
調伏阿笈摩云:「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
大家應背誦,這是所有經典裡特別會強調的一點,
就像愛別離,「別離」是痛苦,與親愛的人別離會痛苦,當你正愛時會不會想到痛苦?不會!正愛是好事!其實有可能是苦因。
比方「積集」了財富突然一夜之間變成窮光蛋。
崇高、墮落、(問號)會、別離,有生命是快樂,最後死亡讓人難受。
有一句話:「喜歡辦喜事還是喪事?」喜事!
有沒有想過喜事辦過了結果是什麼?比方結婚、生小孩、滿周歲都是喜事,它的結果呢?有沒有可能喪事作收?所以應思惟阿笈摩這四句話。
消文P165L09~P166L03
林宜欣師兄
請見文件檔,「無伴過患」
班長:這一段從一個角度去想,這一期生命結束了(死亡了)會不會有人陪我們去?只有燒一對童男童女給你,應好好思惟「不可保信」!
亞歷山大帝死的時候,棺材挖洞將手、腳伸出來讓民眾看看他,什麼也沒帶走。
應從這個角度去想。
消文P166L04~P167L03
盧清波師兄
請見文件檔,「三苦」
補充資料:
1-20191228-心的作用-五蘊
2-四聖諦
3-酉六、無伴過患
4-三苦消文
課堂照片:
企十六第167堂課(12/26)上課課摘
無常經法會
班長:隨喜萬全師兄為了今天的法會去改機票令人感動。
加上上週他和嘉明師兄在群組對話「看到脖子上的三道條紋表徵:說法無礙,溝通無礙,辯才無礙,實在了不起。
」嘉明師兄就趕快自承是肥胖紋是他過獎了。
班長覺得沒有相當的交情沒有這種對話,但是班長個人感受到:如果你真的看到他們倆個是不是一定要在意這句話,乃至於生氣,不見得。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你會說:你甘脆駡我胖會不會比較快一點,胖到雙下巴都出來了,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感覺到他們在遊戲中示現一些法類。
但對我們來講可以讓我們熏習,我們對到一些事情,很惱人的一句話或情境的事,我們不見得非發那麼大勁,我覺得從上個禮拜到這個禮拜大家給我的感覺就是你們真的是資質不錯。
有關消文認養,高威福班長認養兩段,他覺得是最難的二段,有點類似菩薩在因地的行為,特質「於諸難行,能行」,福明大哥說最後沒人認養時就由他來消文,正民師兄千呼萬喚始出來認養二段,讓班長非常有信心(雖然還有一些沒有上去認養)。
廣大供養者,謂以如是利養恭敬常時供養。
此復有七,謂所供物,眾多微妙,現非現前,自作教他,至心歡喜,猛利勝解,而為供養,復將此善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廣論P110L07)
有關皈依中廣大供養七個特質,所供物
1、眾多
2、微妙
3、現前
4、非現前
5、自作
6、教他
7、至心歡喜猛利勝解,最後復將此善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廣大供養如果用民間的習俗來看像七月普渡,準備很多東西讓鬼道眾生使他歡喜。
而佛教的廣大供養意為能供的我非常多、心量廣大。
「觀想文」解釋,
前後冤親(對我好的、不好的、作對的、幫我的都觀想起來)
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如母有情,也都觀想進來,
因為這些有情都被無明覆蓋,所以生命長夜沈淪生死苦海之中(每個人都是有生命開展出來,相對生命也有結束的時候,這樣來來去去)
所產生的結果就是身心逼惱痛苦無量。
想要獲得解救、想要皈投依靠,唯一皈依只有上師、三寶。
希望祂們能幫助我
(能供的我以及無邊無量的有情眾生,同樣的應供的佛菩薩也是無量無邊)
釋迦世尊示現的外相,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因為祂在因地上很多善行幫助了很多眾生所以帶給眾生希望光明,所以無量光明遍照十方。
世尊體性即是我們的師長,無二無別。
世尊右方是以彌勒菩薩為首,代表福德資糧或慈悲資糧(廣大行派),
左方是以文殊師利菩薩為首,代表智慧、甚深見解(深見派),
後方是金剛持佛及加持派歷代傳承祖師,代表我們在學佛當中會有些困難障礙,這時須要加持幫助我們。
這一段能供的我無量無邊,應供的菩薩無量無邊,所供物無量無邊。
所以除了供養的物品之外,如果你的觀想力夠強你也可以這樣觀想沒有帶來的供品「供養機車」,重點在「心意」。
所以今天把這份心意供出去,現、非現前都可以觀想進來供,比方萬全師兄家中的佛像一尊尊請來不容易,可以觀想進來,嘉明師兄家中很多「金塊」也可以觀想進來。
等等禮佛完就不唸觀想文,大家就觀想剛才講的內容,後面開始就
「皈依發心」,「四無量心」,各三遍,跟著就是
「加持大地」,「加持供物」,人及天人所奉物現前實設并意化,
透過我們的意念,昇華了以後變成「無上普賢供養雲,祈願遍滿虛空界」,
為什麼要遍滿虛空界?因為要利益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
後面的
「如雲供品陀羅尼」是譯音過來的,唸得不熟沒關係,看著字跟上就可以。
班長會主唸,老同學可以大聲唸出來。
後面是
「諦實力加持」然後「回向」。
今天希望大家用心,我們這個廣供,也可以為老人家好好的回向做一個功德。
文淑的大姊分享母親善行
班長: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大姊那種念母的悲慟。
事實上老夫人是92歲高壽。
有沒有發現在90幾歲的人愈來愈少,以前的人比較多,所以一般來講通常會長壽的人多半都有德。
今天在這個地方大家一起恭誦「無常經」,在我們來講是老夫人示現無常的現象。
提醒我們如同
弘一大師所說:「看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
非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
今天老夫人用世間共同一定會面臨的生老病死的最終一關來提醒我們,讓我們串習。
依照我們的認知、反應,我們總不會認為我們很快就會輪到。
乃至於我們聽到別人往生時我們的反應是:啊!怎麼那麼快。
特別是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死的感覺就是一種什麼都沒了,什麼都放下了,失去了所有的感覺。
但實際上不是,因為它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被我們忽略了而已。
我們來說一下這無常經的儀軌,當初為什麼師父楷定這十個項目:
1、爐香讚:透過香讚我們迎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降臨壇場。
透過佛菩薩的加持使得佛光及戒香能夠涵蓋整個壇場,讓我們所有參與的人都能夠受用。
所謂冥陽兩利,都能受用。
週圍附近有很多有情,特別是鬼道的眾生,都能夠得到三寶加持,所以一開始用爐香讚迎請。
2、三稱本師:無常經是佛所說,所以先稱誦祂的名號
3、開經偈:提醒我們在誦經之前要有所思惟,佛出世難值遇,佛法更是難得,所以「百千萬勢難遭遇」,今天有機會誦無常經的因緣,發個願,「願解如來真實義」。
4、佛說無常經:最後簡短解釋
5、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前面的無常經是緣起現象,今天有老夫人的示現,透過佛告訴我們無常的道理來認識,要如何避開或擺脫無常,生死苦海如何擺脫,必需要真正能夠證得萬事萬物諸法皆空,自性的道理。
268字的心經希望我們能真正憶起大般若經的內涵,也是佛法講授最深層空性的內涵。
6、往生咒:全名為「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它是一個咒語。
這個咒語的威德力非常大,如果唱唸的話,所有的業障都會消除,乃至於會到極樂世界,甚至於我們唱誦時心念夠寛,附近的有情都會得到咒語的加持力。
7、讚佛偈:稱揚讚嘆佛的功德,最後是稱唸佛號,用意在皈投依靠祂。
我們稱讚祂的功德外,也希望有一天能夠跟祂一樣
8、十大願王:與廣論講的七支供養是一樣的,是出之於法嚴經四十卷的「普賢行願品」,主要是由十大願王導皈極樂世界,究竟圓滿。
佛很多偉大事業都是以十大願王來涵括的
9、三皈依:皈依三寶;與前面的「讚佛偈」與「十大願王」一樣,都是發願,
皈依佛時希望我及一切眾生體解大道能夠認識大乘增上生道,發起一個殊勝無上的菩提心。
皈依法時照著佛所說的方法,希望自體一切眾生能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開導智慧才有可能真正證得空性。
皈依僧時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你要幫助他讓他有對你有信心
10、回向
無常經略說
佛說無常經的前兩行,稽首皈依無上士~故號調御天人師:無上士是佛的十個稱號之一,其他如善逝、世間解、如來等
(佛的十個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無上士:沒人比祂更殊勝。
在因地上做「常起弘誓大悲心」,想要利益有情的心,帶給有情
「為濟有情生死流」,在生死當中流轉能夠饒義這些有情,到達一個不必再受生死流轉的境界,「令得涅槃安隱處」。
皈依佛告訴我們「大捨(布施),防非(持戒),忍(忍辱),無倦(精進),一心隨順於(禪定),方便正慧力(智慧)」
佛在因地上行六度,做「自利利他悉圓滿」,所以我們稱呼祂為「天人師」,人天導師。
第一段就是皈依佛菩薩。
第二段:皈依法。
第三段:皈依僧。
第二段,皈依法。
稽首皈依妙法藏,三四二五理圓明,七八能開四諦門,修者咸到無為岸
皈依佛所說的正法妙法藏,照著正法裡面講的,
三四是指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
二五是指五根,五力。
理圓明是了解這些道理;
七八是指七菩提分,即七等覺支,八正道:正見、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正思惟、正精進。
以上共37個,所以「三四二五理圓明,七八能開四諦門」指的是三十七道品。
能夠讓我們真正去認識四聖諦種種道理。
主要皈依法的目的在這裡,不但自己還讓眾生得到饒益,
「法雲法雨潤群生」,產生的結果
「能除熱惱蠲(ㄐㄩㄢ)眾病」,蠲除眾生所有的無明大病,帶給眾生熱惱都能除掉。
「難化之徒使調順隨機引導非強力」適從我們的根器,不是一定要如何如何。
後面「稽首皈依真聖眾,八輩上人能離染,金剛智杵破邪山,永斷無始相纏。
」
第三段,皈依僧。
我們在皈依佛,皈依法之後,有一群人他們確實跟我們一樣在這條路上走。
或許走在我們前面,或許走在我們後面,真正的皈依僧應該是皈依賢聖僧,
但這邊可以解釋成皈依出家人或同行善友。
最後有一個總的皈依:「稽首總敬三寶尊」為什麼我要整體皈依三寶而且要稽首禮,主要是說「是謂正因能普濟」因為祂是我們能夠真正普遍能夠得到饒益正確的方法。
能夠幫助的對象有:「生死迷愚鎮沉溺,咸令出離至菩提」
如果我們被無明所覆,長夜沉淪生死苦海之中,這時皈投依靠三寶是一個絕對的方法。
整個無常經講的是一開始講的四句話:
「生者皆歸死」,有生最終一定是死
「容顏盡變衰」,:老
「強力病所侵」,病;
「無能免斯者」,沒有人能避免。
妙高山、大海、大地、日月,時辰到了,「時至皆歸盡」,
所以「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沒有任何一件事情不在無常所含涉的範圍內。
包括「上至非想處」,天界最高,「下至轉輪王」都一樣,最後,講的是說
「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一心應善聽,能滅諸煩惱」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它講的地點跟時間。
「爾時,佛告諸苾芻: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
何者為三?謂老、病、死。
汝諸苾芻!此老、病、死於諸世間實不可愛、實不光澤、實不可念、實不稱意。
若老、病、死世間無者,如來應正等覺不出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
是故應知,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
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
」
所以我們今天誦無常經,認識佛所要告訴我們這個最真實,卻又被我們忽略的道理。
從前面的「三稱本師」,「開經偈」,「佛說無常經」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往生咒」都坐著,到「讚佛偈」就站起來,班長會提醒大家;到最後都站著,禮佛完再坐下。
一般誦「無常經」在第八個「普賢十大願王」是用快板。
但我們今天是用長板的,因為鳯山寺沒有錄快板的。
長板的我們比較容易用功;快板就比較快,但意思都一樣。
開始一樣合掌,到「雲法雨潤群生」兩個偈子完後會敲礊,那時候就可以放掌。
一直到大眾請起立讚佛偈的時候再合掌到結束。
叮嚀
班長:蔡李秀雲女士在49天中有7次生命轉換的機會(前往下一期的生命)
文淑師姐,這七七四十九天當中除了正常作息之外,家人應和合,能吃素就吃素(為老人家少一些有情的困擾),也可以用母親的名義幫助一些弱勢團體或供養寺院(專業修行的)或者買一些東西供眾讓老人家遺愛人間,也是妳們的一份孝心。
相對於所有同學應注意「無常經」也叮囑我們「智者善應思」
天阿蘇羅藥叉等 來聽法者應至心
擁護佛法使長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諸有聽徒來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於人世起慈心 晝夜自身依法住
願諸世界常安隱 無邊福智益群生
後面六句告訴我們用什麼方法也能做到這件事情呢?
所有罪業並消除 遠離眾苦歸圓寂
恒用戒香塗瑩體 常持定服以資身
菩提妙華遍莊嚴 隨所住處常安樂
剛才講的無明所覆,長夜沈淪生死苦海之中,怎麼樣能得到寂滅這個寂靜呢?
方法就要用戒、定、慧三學,在「共中士道」會講到
「戒」:恆用戒香塗瑩體。
「定」:常持定服以資身。
「慧」:菩提妙華莊嚴,指智慧的花朵充滿盡虛空遍法華,無量無邊的眾生,
總結:隨所住處常安樂,有情通常都身心逼惱痛苦無量帶給有情安樂。
迴向往生淨土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文淑師姐我們大家共修了一個法雖然是為了母親,大家也能得到饒益。
阿彌陀佛
班長:隨喜秀蘭師姐很早來準備。
班長:一般而言我們和文淑媽媽結一個「受用緣」所以準備香皂讓大家帶回去和大家結緣,我們也盡心盡力為蔡媽媽誦經迴向。
心得分享
高威:參加很多次無常經法會,這一次感受深刻,對家屬、對學員、對無常經都有更深入的了解,謝謝班長精心的安排,所以未來四年班長帶領下我們一定有更大的收穫。
班長:班長曾經去主持一場無常經法會,結果後來有人來說:「寬伯,我走了時要來幫我主持」「很容易起正念」,他也不顧他才幾歲,就要先預約,今天可以感受到大家心念很強,雖然「十大願王」不是很熟,整體而言聽大家善念心增,仍然不錯,因為我們比較少為了某些層面情境(死亡)預作前行。
班長一定把各位帶到師父旁邊,這是班長還不退休的目的。
班長也知道軌道轉換適應的困難,所以才來帶這個班。
因為常跟師父、老師祈求,也感受到各位歡喜學法。
在班長眼裡的企業人士,不是只會賺錢、享受,而是要處理世間的境,沒問題!要說佛法,體會也一定比別人深。
像正民師兄是說故事大王,像萬全師兄消文的準備(也請萬全師兄下週補充「受想行識」那一頁)。
請記得這一生的使命是在下一期生命開始前,我一定要先得「增上生」。
有「增上生」才會穫得「決定勝」。
下一生一定比這一生更好,真正的如法去作,就是「晝夜自身依法住」。
下一生你的「所有身及受用、眷屬一定圓滿」。
你學習佛法的條件一定比這一生更好,這是要練的。
發現大家一下課就急急忙忙離開,所有功德都在下課還給班長了。
班長以後會提早5-10分鐘下課,讓大家到佛堂供香、供水甚至站著跟師父說一聲「弟子要回家了」。
讓大家這一生,對著師長、佛菩薩三寶,造一個很大的善業。
希望大家此生所為「功不唐捐」,下一期生命開展笑著來。
課堂照片:
企十六第166堂課(12/19)上課課摘
隨喜連線共學的同學
一、意樂提策
班長:剛才念誦心經時第一遍三稱本師,開經偈到心經起腔時都是合掌,
唸到「是故空中無色」會打一下「磬」(提醒注意),
「無受想行識」打第二下罄(可以放掌改為端掌)
當誦到第三遍的「三世諸佛」收攝了合掌到結束,
請萬全示範「合掌」、「端掌」(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盤坐時的端掌)(手放在小腹前)(此為佛門禮儀),
很虔誠的一直合掌也可以,但是不要讓雙掌慢慢的下垂了(墜)。
下週上課要誦「無常經」(長版),
無常經儀軌有兩版,長版整體的總長約50分鐘,
另一個是略版約20分鐘(以無常經為主的)本版儀軌
1.三稱本師
2.開經偈
3.無常經
4.三遍心經
5.七遍往生咒
6.迴向
「無常經」(長版),
(爐香讚、三稱本師、開經偈、無常經、三遍心經、七遍往生咒、讚佛偈、
七遍本師、十六遍如來、普賢十大願王、三皈依、迴向)
那天文淑師姐有來學苑參加誦經,長版約50分鐘加上之後「佛前大供」約一個多小時。
下週誦「無常經」,文淑師姐分享母親善行,班長解釋無常經文總共約1個半小時,所以課程一開始可以先廣供,誦完經還可以心得分享,班長會把課程表放在群組上。
下週廣供建議大家帶點吃的來就好,可以多買一些供品,供完帶回去分享給家人(里仁現在年貨很多,那是有加持力的,想想看里仁的產品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上架,很不簡單)
下一輪的消文表出來了,PO在群組大家自己認養填上。
表上最後一位消文是P200L08~P202L01是「共中士道」結束,再來課程進入「上士道」,進度加快會有壓力,要用之後四年的時間上完正式第二輪,上完增上班進入善行班,雖然有相當的技術性還要把宗旨理念加進去,班長需要努力的地方。
二、課程複習
班長:上週複習P159L06思惟「老」苦,上週高威消文很清楚。
聽一下師父音檔第九冊P160LL06老苦分成五個部分
①盛色衰退
②氣力衰退
③諸根衰退
④受用境界衰退
⑤壽量衰退
Q、思惟生苦、住胎苦確實沒什麼經驗,須要思惟才會想通,可是「老苦」不必,就在老苦當中,那為何這裡還要談「老苦」?
(茂樹:為十二因緣鋪路)
A、有沒有想過,在老苦當中的苦受盛色衰退、氣力衰退、諸根衰退、受用境界衰退這一些東西你會認為是「苦」嗎?
當你頭如白艾、額如砧板膝蓋老化時你會染髮、拉皮、玻尿酸、維骨力,雖然你在當中,但不會思惟「老苦」,你不會認為那是苦,你會想改善那個已經感果的境界,
所以為什麼和十二因緣有關?在第二重因果時告訴我們你會怎麼屈就它,它就照著你原本的方式一直下去。
受用境界衰退以前吃三碗飯現在半碗就嫌多,但是有沒有關係呢?「沒關係啊改吃精緻一點」照著經典講的照著祖師菩薩所說:「我們(凡夫)不覺得是苦」「我們覺得那是可以改善的」果相真的改善了嗎?
班長不染髮,因為2~3週要染一次(使用里仁天然的染髮劑)
(品涵:不是染髮劑只能維持3週,是因為白髮又長出來了)
我們不覺得這是苦,還樂此不疲(如果能感得不會老的方法是最究竟最實在的,才對)就像師父講的放下最自在,但是「放得下嗎?」
⑤壽量衰退,有個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師父指出人是減壽。
沒有善知識,我不會覺得從出生那天開始壽量就在減少。
①盛色衰退,手抄9冊P162L06「你想到這裡,也是唯一的一條路,這是唯一的一條路,回去沒退路好想的。
「皺紋充滿」,這個「容貌令非可愛」,並不一定是女性,凡是你歡喜這個的話,那這一點對你特別有價值。
」
③諸根衰退,P163L05尤其現在大家都是:「哎呀!等到慢慢地到那個時候再去修」老的時候你就是這樣,你還能修嗎?年輕力壯把那個,都浪費在不必要的上頭。
在家人還情有可原,他本來不知道;出了家還忙這些不相干的事情,真可惜啊!然後忙那個不相干的事情,等到老了以後,那死路一條,這個情況啊!
手抄P165L07迦瑪瓦云:「老漸漸至,故稍可忍,若一時頓至,實無能忍之方便。
」幸好這個老是慢慢地來的通常一個人四十以後漸漸開始就來了,來了。
到七十、到八十,這幾十年當中,如果這個老的形象,幾十年當中一口氣來的話,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這是千真萬確的。
平常我們忽然間生了個病,你其實簡單得很咧,忽然間生了病倒在那個地方的話,唉呀!你這個痛苦之難受,就是這樣。
我們往往生到那個病的話,想到簡直是不想活了,為什麼?他受不了嘛!所以假定這個老一口氣來的話,沒有一個人受得了。
三、消文
P161L01~P161L06陳尤芬師兄
P161L07~P162L04許萬全師兄
萬全:各位已經學了七苦,都知道苦的相狀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造成的。
現在要把根本找出來,那個根本就是五取蘊(五蘊),(也就是心經裡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能知道五蘊的形成及因緣的話,如果能逆轉它,其實有機會脫離八苦,今天講的分成三部分
①廣說
②教誡珍惜心要修行之理
③感受生起之量
廣說:說到五取蘊為何受苦,這個苦分成五類。
接下來生命既然如此苦,那該怎麼辦呢?應該要遠離這個苦,那要從經典去學習,所以有修心之要,當你明白生命充滿苦之後會產生厭離,就會有能量去修行,如果不這樣思惟,就混混厄厄過日子。
「五取蘊」怎麼形成?它是身心運作的過程都是這樣運轉的,有一個是物質,有四個是精神,由眼睛看到的事情藉由心中的經驗意識產生的感受,然後和過去的經驗聯想,再去判斷決定要、不要,才開始行動。
這樣的運作「錯」在那裏?
「蘊」=「陰」有覆蓋的意思,多層的覆蓋看不到原來的樣子。
所以「無明」因為不明白所以常常會做錯。
常人以為到KTV唱歌蠻快樂的,回到家好累,隔天上班不能唱更痛苦,就是不明白才覺得到KTV唱歌很快樂。
這是「壞苦」這個形相很特殊,看起來好像快樂,其實是一直敗壞,而我們心裡想要維持「固定不變」的那個態度,就會讓我們感到「痛苦」。
其實一直都是我們「強加」的,本來只要順著它走「頭髮白了就白了」「真的不行倒下去就倒下去,下次再來」只要相信「無限生命」就不用太害怕,還有一次再來。
請看萬全PPT檔
經過五蘊而成的這個身體會形成五種苦的結果,有了身體會形成苦的對象,身體會衰老是因為由五蘊結生我們在欲界結生(結合成為我們這樣的身心),如果是惡果就會有苦受,就是苦苦器。
壞苦:原本看起來是好的,但是會逐漸的遞減(變壞)但是又想要維持它就會不甘心、不快樂。
行苦:過去世有不同的認知導致這輩子處事的行為這叫做「惑」形成「業」這個「業」又帶來「苦」就這樣一直走一直流轉,如果知道「能斷」就沒有那麼苦,「色、受、想、行、識」五蘊,如果正確的走,就能轉識成智,佛陀也是靠這五蘊,只是祂最後的決定都和我們(凡夫)不一樣,那就是祂修行的結果,和我們的認知不同。
所以不是我們斷五蘊,而是重新調整我們對五蘊的看法,事情來的時候你怎麼做判斷。
我們看到一件事,因為過去的經驗,以經驗做為背景來看待事情就會以「有顏色」來看待,這件事有沒有辦法修正?有可能!心會走17個步驟,在第15個時「意門轉向」在這裡可以開始如理作意(看到討厭的人,可以轉心視他為我的老師,覺得他給我的刁難都是在教育我)心就開始轉變了,久而久之會發現沒有那麼困難,不再視為刁難而且會感謝他。
通常我們是討厭他,只要他一開口就討厭認為他在刁難,真的對你低聲下氣,你會認為他虛偽否定他的一切。
其實不是他,是我們自己,所以在「金剛經」上讀懂一句話,佛說祂度了很多人,實際上一個人都沒有度過,祂度的不是別人是祂心中的真知。
例如我看待陽明師兄,如果那個認知是不對的,我看到他我心中就會不舒服,我現在修正我自己之後,他再出現我就改變了,看到他如見菩薩看到的不是眾生,修正的是自心。
「無垢聖語」:經
「如量解釋」:論
為何「須長時觀、擇、修習,引發其心猛利變動」。
剛剛班長有說我們對「生苦」不太有感受,但是對於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這些都有感受。
你喜歡的與你分開只有相思,你討厭的就在你隔壁天天與你如影隨形,這些都能真實感受到的,所以須要長時觀、擇、修習。
但是對於「生苦」、「五取蘊苦」則須要靠經典尋求解答,
「止息結蘊相續」心念不再像以前都由負面出發,那就會開始改變。
如果不明白就沒有跳脫生死輪迴的機會。
消文
P162L05~P162L11許淳妙師兄
P162L12~P163L06高義森師兄
P163L07~P164L04翁嘉明師兄
嘉明副班長:感覺消文的這段和後面的「數數捨身過患」比較相關。
班長補充:P313L05學精進度時第二積集順緣護助資糧分四:
(一)發勝解力:殊勝確定不移的勝解應先生起
(二)發堅固力:堅持不退
(三)發歡喜力:以歡喜心趣入
(四)暫止息力:如果猛利衝過頭,這時應暫時休息一下
請問各位最相應那一力?「暫止息力」,如果很猛利修行就應「暫止息力」但是大家都還沒猛利修行,就想要休息?
消文
P164L05~P164L10鄭慧芬師兄
班長:勘耐消文,稍微加點壓力還是能承受,下週會複習本週消文。
四、分享師父的公案
84年10月25日嘉義朴子有機農場灑淨,師父開示藉由光復節希望產生緣起意義:「希望能光復整個農業的耕作方式」排除化學性的農藥及肥料,成為福智第一個有機農場。
之後有人向師父建議南部有很多農友自己沒有耕作租給別人種植檳榔,是否收回來耕種有機,師父說好啊!
所以很多同學也很高興可以承擔,開始下去種植。
大概過了兩週,就陸續有同學打電話來說:「可不可以不要作了」「不管使用中耕機、曳引機乃至用鋤頭除草都免不了把蟲蟻翻上來」特別是蚯蚓斷了好幾截,不想要耕作造殺生業。
班長覺得也有道理,趕快打給師父,師父了然要我約這些同學要和他們談一下。
大約有20幾位農友,師父過來和他們談,師父說:「不知道大家很快就進行耕作了,應該在耕作之前要和大家先說明一下」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它代表什麼意義?」
在耕作時大家會覺得好像造了「殺業」,「各位所造的殺業,業果會由我來背」
(師父的意思是他是始作俑者,所以由他來背)
各位還是有加行罪(行為上有作),在受戒懺悔時(應想起這件事)罪業可以懺除。
但是務必請大家仍然要作,因為現在是萬不得已的小殺,(種植有機耕作)換取一個以後能夠全面不殺的環境。
廣論中告訴我們想學的好要「視師如佛」,本來書本教的班長不知道是否能做到「視師如佛」,當時班長看著師父,想起佛經上的公案「殺一人救五百人的事蹟」惡人被殺,惡人沒造殺業,其他五百人也免於被殺,但是商主(佛陀的前世)造了殺業,當時看著師父就有這種感覺,師父是不是佛不重要,他的想法、行事、對事情的抉擇和佛無二無別。
當時班長還不懂菩提心、菩薩戒可是心裡發願生生世世跟著師父學,(因為知道虧不了,想變壞都不可能)(這麼大、這麼慈悲的心量,我們去那才能學得到?)他不是故意做給別人看的,班長會想到「如果我碰到這件事情,我會怎麼做,或者師父會這麼做而我會怎麼做?」
「我覺得有機耕作重要,所以鼓勵大家做,當大家覺得會造殺業不耕作了,那我會怎麼辦?「我絕對不會去說:所有的造業由我來背」
請記得!我們今天跟著怎麼樣的人在學,他是不是佛沒有關係,他在因地上他的本生的事和佛是一樣的。
補充資料:
1.20191217-萬全消文
課堂照片:
企十六第165堂課(12/12)上課課摘
隨喜連線共學的同學
一、行政宣導
班長:為了趕進度讓速度加快,各位可能不適應。
企16已經上了3年課,到增上班結束還有4年192堂課,廣論第一輪應上到335頁,目前的進度153頁,所以還有182頁要上,一周上2頁還要91周,剩下101堂課要上廣論第二輪,包括13堂宗旨課程(一定要上的),所以第二輪可上的堂數不多。
第一輪第二輪上法不同,比方廣論P23親近善士主要的內涵,
怎樣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的人分二,
一、要找到教你的人,「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修行之道要有一位好的老師。
二、找到好老師之後要如何跟著他學「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分二
1、「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對確定不疑的見解,簡單說明。
2、「總略宣說修持軌理」,扼要說明修行的原則道理,
攝決定心藏云:「住性數取趣,應善知識。
」
對決定要走修行這條路的有情,應找一位好的老師,又如
鐸巴所集博朵瓦語錄中云:「總攝一切教授者,是不捨離善知識。
」
所有一切教授最重要的內涵是絕對離不開一位好的老師,來教導我們。
「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
故於最初,依師軌理,極為緊要。
」
Q、為什麼不捨離善知識呢?
A、是因為能令學習者身心相緒之中,最基本的發起一個功德損減一份過失,感得一切快樂妙善快樂的根本來源,都來自於善知識。
以上是第一輪詳細解說、消文的方式,
第二輪在這裡會多一些研討,會在這裡提問,
Q、從小媽媽教導不能說謊,我也聽話不說謊,我也會感得善樂,那我媽媽是不是善知識?
如果是,那宗大師講的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的「善知識」是「一」還是「異」?是異?應多討論思惟。
依照正常研討班的進度,我們須要加快速度,班長希望依著師父、老師教的來講解,因為班長想要造一個極重無比的業,對著傳承的師長、師父和老師造善,也希望帶著各位造這樣的因,這是正規研討班的進度。
比方
《攝決定心藏》云:「住性數取趣,應親善知識。
」
師父開示怎麼講,住性分成三類
①決定聚(決定性):決定我會走佛法這條路的
②不定聚:一般人不一定,但如果碰到好的老師,善友就跟著學。
③邪定聚:我怎麼樣也不會佛法這條路。
班長會問,請問各位大德你是哪一聚?一般人應該是「不定聚」,
師父有何用意?「住性數取趣」決定要走佛法這條路,對於應該親近善知識這件事你要「決定聚」。
以我的現行去看,現行是「不定聚」比較多,
不管以前如何?從今天開始要走修學佛法這條路,你就要決定,「決定聚」
班上的課程研討會依此方式。
班長的任務是讓大家很清楚你學了那些東西,上週正民師兄消文後,關於住胎班長也去請教幾位婦產科醫師,問他們的看法,有一點確實母胎是無菌的,環境是不髒的,但是對「髒」的定義是什麼?從什麼角度?
對班長而言一點也不輕鬆,請大家一起維護出席率。
二、複習上週課程
班長:廣論P155及後面止、觀的資料請自行研讀奢摩他,毘缽舍那,
P156L12「八苦」請見雅玲師姐的檔案,思惟生苦
①「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謂諸有情那洛迦中,及諸一向唯苦餓鬼,並諸胎生卵生,如是四類,於初生時,便有無量猛利苦受,隨逐而生。
」
之一:眾苦所隨故生為苦。
所以後面還會講到「住胎」、「出胎」的苦狀
②「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謂三界一切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無堪能性,不自在轉。
」
之二:粗重所隨故生為苦。
③「眾苦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
」
之三:眾苦所依故生為苦。
④「煩惱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生死既受生已,便於貪境瞋境痴境發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
」
之四:煩惱所依故生為苦。
⑤「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唯受眾苦。
」
之五:不隨所欲離別法性。
關於
②有沒有「心」被煩惱轉動的經驗?
請思惟,我們資糧不夠很容易隨境而轉,例如執行長要我代為出席一場同學母親在台北的告別式,通常不會拒絕執行長,但是心裡正在想是否有排好的行程,執行長以為班長有困難,就說已經有先問過其他人了,而他們的理由是「去一趟台北太累了,對台北的路不熟」心裡馬上生起「怎麼會有那麼爛的理由」,
本來就不會拒絕執行長的要求,可是心中馬上就警覺怎麼會為了二個「爛理由」而生起「不悅意」。
各位有沒有發現,沒有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身、口、意、行為會隨著煩惱而轉,那個時候如果自己覺察不到,也會很容易陷入「我也會累啊!」「台北我也不熟啊!」也會用一個一樣爛的理由推掉,後來想到不對,馬上轉念答應執行長,各位請想想執行長會不會很感謝,同樣一件事無意之間就會用了一個「爛理由」。
一般而言根本煩惱有六:貪、嗔、痴、慢疑、不正見(身見(薩迦耶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根據「八識規矩頌」、「唯識三十頌」、「大乘百法明門論」把煩惱分成六個根本煩惱及二十個隨煩惱。
實際上我們凡夫眾生,起心動念沒有一個不是煩惱,都是被煩惱的力量所推動,雖然我們希望沒有煩惱,但是沒有經過修行改善,凡夫逃不掉由無明而來的煩惱,所以才會講人有84000煩惱。
世親菩薩歸納變成六個根本煩惱和二十個隨煩惱。
隨煩惱是根本煩惱而生起的,往往表現在形色上面。
比方根本煩惱在貪、嗔、痴,其小隨煩惱呈現的形相在忿、恨、惱⋯⋯等,
貪的小隨煩惱呈現的諂、憍、嫉
中隨煩惱,無慚、無愧。
大隨煩惱涵蓋最廣,前面七識都有,中隨煩惱在前六識,小隨煩惱只有在第六識。
「住胎」之苦,屈著身被限制住了,像地獄的特質也是被限制住了。
「於月月中出諸血相以資養」並沒有說是月經,應該是母親的出諸血滋養胎兒。
班長特意請教學廣論的婦產科醫師的看法,
有關「出胎」胎兒出生由母親抱著是很安穩的,皮膚應該不會痛?但胎兒習慣了羊水的環境突然轉換可能不適應免不了。
Q1、母胎是無量不淨周遍充滿嗎?
A1、母胎的環境是無菌的,但是由「胚胎的形成」,為何會感得胚胎?那是另一個角度。
「入胎經今釋」南懷謹師指導所寫成,可以參考
「入胎經」生藏下(胃),熟藏上(膀胱)。
食物未消化為「生」,已經消化為「熟」
業風吹動頭向下準備出胎,
不淨應指有業報的身體,胎兒由父母精血受胎,每一個人皆由煩惱所摧會有不淨的業,與在母胎受苦角度不同。
思惟苦,應由過患面來看
三、消文
P159L06~P159L13
P160L01~P160L08
許高威師兄
莊子有句話:「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當你出生時就朝向死亡,從生到死的過程都是老的過程
老苦分五,
1、「盛色衰退」,年輕時腰挺如松,年老則腰曲如弓,棧板切肉所以有刻了一條條刀痕。
我前二週才去拿敬老証(65歲),好處是半票。
本來心情不太好,後來到日本岡山城後樂園(日本三大名園之一)65歲以上日幣140元(全票550元),覺得有被尊敬到,有這個好處。
年輕時萬人迷,年老則不可愛了。
2、「氣力衰退」,坐的時候腳、關節無力,所以像重物落地,站起來如同拔樹要花很大力氣,去上廁所最怕上蹲式廁所,很難爬起來。
3、「諸根衰退」,
4、「受用境界衰退」,無福消受
5、「壽量衰退」,壽量即將用盡,很快就會趨於死亡。
應該經常思惟5種老苦的相,來提醒自己,
(阿底峽尊者傳承表)
維亮父親中風,現在有好轉,轉入普通病房,她要照顧父親所以代她消文。
病苦分五:
1、「身性變壞者,謂身肉銷瘦,皮膚乾枯等。
」
2、「增長憂苦多住憂苦者,謂身中水等諸界,分不平均增減錯亂,身生逼惱,心起憂痛而度晝夜。
」
身體感受到逼惱,心理也生起憂痛
3、「不能受用悅意境界者,謂若有云,諸可意境於病有損,雖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諸威儀道,亦多不能隨欲。
」
比如非常喜歡巧克力,但是有糖尿病就不能吃了。
4、「諸非可意境界受用,雖非所欲須強受用者,謂諸非悅飲食藥等,須強飲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諸粗苦事,皆須習近。
」
不喜歡吃藥、開刀、化療,但是生病時還是得做(接受)。
單國壐主教的文章提到生病中沒有尊嚴。
媽媽失望智4、5年了,以前是位很好的長者,失智後由太太照顧,太太比妹妹還孝順,但是有時候也會挫折,因為媽媽會莫名發脾氣,譬如看醫生回診就會生氣。
5、「速離命根者,謂見病難治,便生痛苦,當於此等審細思惟。
」
久病不癒,因而生起怕死之痛苦。
班長:消文有現証的經驗,有証量,很清楚明白,
老年人老化的現象,「坐著打哈欠,躺著睡不著,開口說過去,一說就忘記。
」
平常不會注意,碰到才驚覺,怕屆時來不及應先多思惟,消文的很好。
P160L09~P160L13
徐愷伶師兄
班長:每週消文準備約4頁所以尤芬到素芬都要準備,再下次秀惠到文淑要準備,以此類推,下下周要誦無常經所以秀惠這組消文會延後一週。
四、心得與分享
睿紘佛七分享:
佛七由淨遠法師帶領,他分享在P島老師與大家為建立教法而努力。
佛七中,上廣論的方式非常不同,讓人聽了如癡如醉,各位的廣論學的充實,去上佛七一定震撼更多。
美惠班長花了很多時間為大家上「下士道」,我上了六次的佛七都會講到「下士道」。
淨遠法師提到拜訪居士問他在修行嗎?修什麼?他說我在修「皈依」。
因為皈依很重要,從下士道到上士道,都在講皈依,淨遠法師帶著大家如何修皈依,應意想皈依的功德,師父就像文殊菩薩的化身。
師父以前接到印順導師送他的古本廣論,他看了很相應,就開始宣講廣論,雖然遇到很多困難,自稱常敗將軍。
老師帶著一些小沙彌到印度,因為師父要她去做的她就去做,不會想到困難、不會做,也不問怎麼做。
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盡力去做到師父要她做的。
佛七中的授課親切中又有法的存在,非常深奧,不簡單。
法師也提到老師對應守的戒律非常嚴謹。
參加佛七讓人覺得在福智是很幸運的一群。
因為廣論,五部大論的學制讓在家居士學習,所以以後會有在家居士的格西。
整個佛七課程讓人感動,也能了解我們所學為何?暇滿,八因三緣,
剛上佛七覺得盤腿坐得很難受,但是幾次之後愈來愈喜歡。
由法師帶廣論各位一定很相應,人為何而來?要做什麼?我的人生要如何進階?有位宗行班的師姐分享從不識字開始發願學廣論,於是向菩薩祈求「我想要、想學、想增上」,她現在已經是「宗行班」在上五大論了。
課程各為一定也能很相應。
課堂照片:
文章分頁
上一頁
頁1
…
頁3
頁4
頁5
…
頁38
下一頁
搜尋:
搜尋
近期文章
2020/10/01企十六增022班第205堂課上課課摘
2020/09/24企十六增022班第204堂課上課課摘
2020/09/17企十六增022班第203堂課上課課摘
2020/09/10企十六增022班第202堂課上課課摘
2020/09/03企十六增022班第201堂課上課課摘
2020/08/27企十六增022班第200堂課上課課摘
2020/08/20企十六增022班第199堂課上課課摘
2020/08/13企十六增022班第198堂課上課課摘
2020/08/06企十六增022班第197堂課上課課摘
2020/07/30企十六增022班第196堂課上課課摘
彙整
2021年三月
2021年一月
2020年十二月
2020年十一月
2020年十月
2020年九月
2020年八月
2020年七月
2020年二月
2020年一月
2019年十二月
2019年十一月
2019年十月
2019年九月
2019年八月
2019年七月
2019年六月
2019年五月
2019年四月
2019年三月
2019年二月
2019年一月
2018年十二月
2018年十一月
2018年十月
2018年九月
2018年八月
2018年七月
2018年六月
2018年五月
2018年四月
2018年三月
2018年二月
2018年一月
2017年十二月
2017年十一月
2017年十月
2017年九月
2017年八月
2017年七月
2017年六月
2017年五月
2017年四月
2017年三月
2017年二月
2017年一月
2016年十二月
2016年十一月
2016年十月
2016年九月
2016年八月
分類
中秋普查(1)
八關齋戒(1)
廣大供養(2)
影片教學(1)
感恩晚會(4)
懷念善友(1)
每週上課課摘(175)
法師關懷(3)
法會前行(1)
班遊相簿(3)
其它
註冊 登入
文章RSS訂閱
迴響RSS訂閱
WordPress台灣正體中文
近期迴響
延伸文章資訊
- 1思惟六苦 - 淨蓮上師佛法網站
數數結生過患者。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昔諸先覺解釋此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此非正義。即此釋中引經文云:「諸苾芻,譬如有人,從此大地執取諸 ...
- 2菩提道次第廣論(25-1)思惟六苦 - 喇嘛網
四、數數結生過患者。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有些人把這句話解釋成,一個有情作為 ...
- 3消文(2010/03/03) @ 《菩提道次第廣論》修習部落格 - 隨意窩
數數結生過患者:(思惟六苦之四)一次又一次結生的過患。 · 如云:如《親友書》所說。 · 昔諸先覺解釋此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往昔有許多先覺解釋這偈子的 ...
- 420190119 課程內容與總結16秋231(六) ~【好吃!好吃!趕快 ...
二、思惟六苦:無定過患-無飽足過患-數數捨身過患-數數結生過患-數數高下過患-無伴過患。 第一種苦,無定過患者:是思惟沒有決定的過患。分二: ...
- 5益西彭措堪布廣論講授:思惟六苦(續三) - 隨意窩
酉四、數數結生過患分三:一、標明出處 二、以教理遮破錯解 三、明彼修行之理. 戌一、標明出處. 數數結生過患者,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