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情緒的認知及其處理- 慧@ - udn部落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醫學上,「憂鬱症」(depression)被歸類為是精神官能症的一種,又稱為憂鬱性情緒失調(depressive disorder) 。

目前被認定的起因是大腦中化學物質的不平衡 ... Contents... udn網路城邦 慧@ (到舊版) 文章相簿訪客簿 憂鬱情緒的認知及其處理 2008/06/2508:14 瀏覽1,324 迴響2 推薦21 引用0 憂鬱情緒的認知及其處理 青少年最容易出現的兩種狀況:過猶不及(偏差與憂鬱)。

何謂偏差?如何導正?何謂憂鬱?如何紓解?憂鬱症的醫學觀點及其防治。

一、青少年的過猶不及的狀況青少年最讓父母及師長頭痛、擔憂的兩種極端化的傾向─『過』與『不及』過:行為上偏差,總是惹是生非。

不及:退縮,憂鬱,完全不惹事。

過:容易傷害別人。

不及:有傷害自己的傾向。

二、何謂『偏差deviance』偏差deviance通常就是指有偏差的行為deviantbehavior。

而所謂有偏差的行為,是指明顯的違反社會規範(尤其是法律)的行為Deviantbehaviorisbehaviorthatisarecognizedviolationofsocialnorms。

何謂「偏差行為」不正常的行為─上學不帶書包、回家不寫功課。

不適應的行為(適應不良)─上課坐不住。

問題行為─翹課,逃家等等。

反社會行為─破壞公物,毆打路人等等。

這些行為都顯著異於常態,並且已妨礙個人正常生活適應,遂稱為偏差行為。

偏差行為的類型外向行為問題─暴力行為,攻擊傾向內向行為問題─自我封閉,胡謅幻想學業適應問題─學習障礙,不能專心不良習癖─說謊,偷竊,偷窺,吸安等等『偏差』的認定『偏差』一定是自發性的行為,而且是沒有理由的自發行為。

比如說,有人攻擊我,我反擊他,不一定表示我有暴力傾向。

(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但是,如果我毫無緣由的主動攻擊別人,那幾乎可以確定我是有暴力傾向。

同樣的道理,我若因饑餓而偷東西吃,不一定表示我有偷竊的習慣(不一定有偏差)。

『偏差』一定違反了某種規範。

(先有有規範,才會有『偏差』出現)。

但這規範應該要很明確。

但這規範應該要是已經被絕大部份的人所遵守。

(證明是可行的,而且大家都認可)但這規範還應該要很人性化。

(否則即使已被大家遵守,還不足以服人)『偏差』一定是侵犯或威脅到別人。

如果我雖然有偏差,但並沒有侵犯或威脅到別人,就不算是偏差;或者即使仍算是偏差,基本上並不一定要去處理。

比如說,我吃飯從不喝湯,我從不吃綠色的蔬菜,或者我從不吃水果等等,可能多多少少也都是偏差,但這一類的偏差,並不一定需要去處理。

認定『偏差』的規範文化(Culture):認定是否偏差的規範,首先就是文化──也就是社會上多數人所共同持有的價值觀。

規範(Norm):其次就是正式的規範。

文化多半是不成文的規範,而有些規範最後會形諸文字(比如說法律)。

所以文化多半指不成文的,規範多半指成文的;這兩者就形成查驗是否偏差的標準。

泰勒(E.B.Tylor)將文化(Culture)定義為:一種複合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及作為社會份子所獲得的其他能力及習慣。

克魯洪(ClydeKluckhohn)則認為: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總和。

它是由某個團體或社會所創造出來的產物,並且透過教導與學習,傳遞給下一代。

EdwardBurnettTylor(1832~1917)泰勒是英國人類學家﹐進化學派人類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泰勒是文化學研究的先驅﹐最早把野蠻人的生活方式當作一種文化類型來研究。

他提出了一種廣義的文化概念﹐指出“文化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及習慣”。

ClydeKluckhohn(1905~1960)克魯洪是美國人類學家,他因為研究納瓦荷族印地安人Navaho(Navajo)Indians而聞名於世。

克魯洪另一個卓越的貢獻是在於關於文化的理論,還有就是他試圖透過各種不同的學科之間的對話,想要整合整個的社會科學的努力。

納瓦荷族印地安語曾是塞班美軍的密碼。

規範(Norm)謂之行為準則,意指控制社會成員的方法,分為民俗、民德、法律,例如:刑法、民法。

凡不符合這些社會規範(通常是主流的、大多數人認同的)的行為都是偏差(Deviance)。

這些偏差者有一個特色-─就是會被『烙印』(Stigma)(也可譯為「污名」化)。

美國社會學家高夫曼Goffman在1963年發表對於身體殘缺和障礙者受到歧視行為的看法,他使用了「Stigma」這個字的概念來作解釋。

Stigma起源自希臘文,原本的意思是『烙印』。

在古代希臘,刺青或是烙印是專用在牛隻和奴隸身上,這些都是當時的貴族所認定的低等物品。

因此高夫曼延伸其定義,將Stigma用來指『污名』,即身體的一種代碼,用來顯示人身上具有不正常(unusual)或是壞的(bad)的狀態,有著負面性的意涵。

高夫曼將偏差行為的定義界定為違背社會規範或期待,結果被許多人給許予否定評價的行為或特徵。

因此,當事人很容易就被『烙印』了──從此就很難翻身。

ErvingGoffman(1922-1982)高夫曼於1963年發表的這篇污名研究(Stigma:notesofthemanagementofspoiledidentity)中,對於這種污名化的情況是如此解釋的:「人類被賦予污名的可能性,在於他的身上出現了社會對於身體概念中所不允許出現的特質。

」高夫曼最大的貢獻就是用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偏差行為。

ErvingGoffman─by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許殷宏偏差行為最早被視為精神醫學的研究領域,但是高夫曼以互動秩序的角度來剖析偏差行為的成因,自此以後大家才肯定社會學對研究偏差行為的重要。

高夫曼在「偏差行為社會學」(sociologyofdeviance)中提出「全控機構」(totalinstitution)的模式,特別有助於偏差行為的導正,以及讓偏差行為者真正可以重新被社會所接受與認可。

高夫曼以精神病院及監獄為對象,研究住院者與管理人員的互動行為,包括特權系統、機構典禮、屈辱儀式、秘密生活等,並特別著重雙方的衝突與磨擦,進而瞭解全控機構的再社會化過程。

換句話說,他認為純以精神醫學的角度,無法讓偏差行為被導正,特別是如果我們以全控機構的模式,來集中管理偏差行為者。

針對偏差行為可採行的輔導策略─by慈惠醫專臨床心理師劉美蓉找出問題的癥結。

了解複雜的因果關係。

資料的蒐集要累積而完整。

以協同方式處理。

針對個案需要,整合運用個別諮商及團體輔導活動。

輔導個案要有持續性。

如何導正『偏差』偏差就是『不正』。

所以要導正偏差,就是要導其回『正』。

問題是我們用什麼標準來決定何者為『正』(從而才能決定何者是偏差,也才能導正偏差的行為)。

有時候青少年其實並沒有偏差,而是我們自己用以衡量的標準出了問題,所以誤以為他們有偏差。

例一:當青少年高談闊論國家大事時,我們可能嗤之以鼻,認為憑你們這些小孩子,那裡能懂得這些複雜的國家大事。

可是當青少年在看一些卡通影片,而且還看得開懷大笑,我們又大聲斥責他們怎麼這麼大了還如此幼稚。

請問這是大人的標準有偏差,還是青少年真的有偏差?我們必須先選擇一個正確(真的很『正』)的標準,然後才能正確的評量出青少年的行為是否有偏差。

比如我們可以選擇無論如何都『尊重』他們,這才是一個正確的標準。

那麼他們高談闊論時,我們就以對待大人一樣的與他們討論;當他們看卡通時,我們也好像朋友一樣一起與他們欣賞。

(看卡通如果是幼稚,大人們喝茶是不是也幼稚?)我們不但應該選擇一個真正『正』的標準,才能衡量青少年是否『歪』了。

我們還要能夠一以貫之,永遠堅持同一標準,不可以見風轉舵。

也就是說,我們要能夠真正永遠用同樣而正確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行為,才能確認他們是否真的有偏差。

例二:很多家長以自己的好惡來決定指導子女的原則,因此採取浮動的、雙重的標準,這樣根本就無從衡量子女是否有偏差。

孩子說要買參考書,因為這是家長認為有益的事,於是二話不說就買了,並且還教導孩子,為了上學花再多的錢都值得。

但是同樣為了上學,孩子要求買球鞋時,家長又百般刁難,請問孩子何所是從?真正比較嚴重的偏差行為,即通稱的違規犯過行為或反社會行為──也就是比較真正需要被導正的行為如下:(其實這也是比較外向、外顯型的偏差行為)包括:逃學、逃家、不合作、反抗、不守規律、濫發脾氣、撒謊、偷竊、打架、傷害別人、搗亂、破壞行為、欺負弱小、粗語辱罵等。

這些行為的內在成因(內在發展過程),大致如下:不知所措──孩子開始遭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狀況,但沒被注意到,更未獲得必要的指導與協助。

膽怯懦弱──孩子開始感到害怕,此時若再未獲得必要的指導與協助。

孩子就開始趨向膽怯懦弱。

自私自利──可是,沒有人喜歡被別人發現自己的膽怯與懦弱。

於是,孩子的外顯徵候就會越來越自私自利,他用只顧自己的事來掩飾自己的膽怯與懦弱。

情緒不穩──但是這麼一來,孩子一定不快樂。

於是,他會開始出現情緒很不穩定的狀態。

這時候,大人當然會注意到,可是大人往往只純粹針對情緒來處理,根本就沒深入去了解前因後果。

於是偏差就出現了。

環境的改變─改變環境最能導正偏差。

孟母三遷即為一例。

若不能改變環境,就要改變我們自己,因此使環境產生變化。

(從而孩子們才會改變)改變自己的速度、態度等等。

速度的改變─放慢速度,最不容易走歪如果已經走歪了,也是要放慢速度,才容易導正回來。

既快又準,當然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

不過,除了經過嚴謹的專業的訓練的人以外,一般人都不太可能既快又準。

所以,若是要準、要正,就必需慢。

若要導正,更必需慢慢來,絕對急不得。

角色的改變─不再以審判者自居。

以往多數父母師長慣於以審判者的角色出現在孩子的面前,但這最容易導致孩子發生偏差或憂鬱。

所以父母師長必須學習改變角色,不再以審判者自居。

以指導員或偉大的先知的身份等等,都不相宜。

以學習者的態度(陪同)和孩子一起學習最佳。

絕對的尊重,絕對的接納。

不可以過度監控,否則你和他都要累垮。

不可以嚴厲審問,否則他只會更偏差。

乃要讓孩子自己思索、自己體驗何謂『偏差』。

乃要讓孩子自己走出偏差─這才有可能根治。

偏差的心理症狀焦慮症候群─憂慮,焦躁,不安,失眠。

精神病症候(症狀)─厭食,巨食,恐慌、強迫、躁鬱及憂鬱症等等。

三、何謂憂鬱?憂鬱就是極端不快樂。

先是一點點不快樂,然後是經常不快樂,最後是極端的不快樂──就是憂鬱。

以下關於憂鬱症的資料取材自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網站www.24drs.com因何憂鬱?通常是不會溝通開始。

然後是沒有朋友。

最後是不相信任何人。

最後就會極端的不快樂──就是憂鬱。

何謂憂鬱?在心理學上,憂鬱症也被稱為「心的感冒」,是「一種陰霾般的低潮情緒籠罩的心理疾病,有如蠶絲網般地難以揮去,而不是一種立即可消失的情緒低沈」。

但往往因為自己忽略或一般人錯與「精神病」相提並論而不敢承認,錯失提早治癒的良機。

人是情感的動物,心情自有起伏,因此難免有低落、消沈、沮喪的時候;在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因素、情感事件、家庭的因素、經濟上的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紓解,週而復始一再累積,無可避免的就會產生「憂鬱」情緒。

大部份人情緒低落一陣子後,可以再開朗起來,但少數人因為遺傳因子或個性(包括不適當的想法)使然,再加上壓力的累積(日常生活瑣事的所造成的壓力累積或遭逢特別大的壓力事件),而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與良好的社會支持,會將情緒狀態延伸為一種病態,以致於心情與行為都受到影響,於是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嚴重者甚至會自殺。

在醫學上,「憂鬱症」(depression)被歸類為是精神官能症的一種,又稱為憂鬱性情緒失調(depressivedisorder)。

目前被認定的起因是大腦中化學物質的不平衡,再加上其它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憂鬱症」主訴症狀為:情緒障礙─退縮孤立思考障礙─思考緩慢缺乏信心─無價值感,甚至有罪惡感身體不適─食慾差,體重減低憂鬱症患者會隨處坐躺、無所事事,每一件事物都顯得晦暗,時間變得很難熬。

他們通常脾氣暴躁,而且常用睡眠來驅走憂鬱或煩悶。

但大部分人患的憂鬱症並不嚴重,他們仍可依正常人一樣做各種活動,只是能力較差,動作較慢,而且睡得很多。

因何憂鬱?導致憂鬱症的生理原因有:腦部管制情緒的區域受擾亂。

大部分人可以處理日常的情緒緊張,但當壓力太大、超過可以調整的應付的範圍,我們的情緒就不再受腦部所管制。

胃不舒服、酒精的使用、頭痛、藥物、營養不足、飲食不良、單核白血球增多症、甲狀腺疾病、子宮內膜炎(與婦女憂鬱症有關)、任何嚴重的身體傷害、過敏症。

也會出現憂鬱症狀。

有些人在冬天日短夜長的時候,會變得較憂鬱。

日光與明亮的光線被發現可以啟動一種腦部荷爾蒙稱melatonin(由松果腺分泌),這種荷爾蒙的部分作用就是預防憂鬱。

天氣陰暗時,最好在燈火通明的室內。

研究顯示,接受2小時的晨光對消除憂鬱很有幫助。

相對地,黃昏的日光效果不彰。

憂鬱症的症狀包括:悲傷和心情低落,過多或過少的睡眠時間,在日常活動中感到缺乏樂趣,無法思考和(或)無法集中注意力,感到疲倦和(或)提不起勁,否定自我價值和(或)覺得有罪,食慾喪失或狼吞虎嚥,頭痛、背痛、結腸毛病,而且會感到人生空虛及毫無意義。

青少年時期的憂鬱症當青少年企圖尋找某些問題的答案時,似乎沒有人能替他們解答,這樣的狀況會使人感覺非常地孤單。

和大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往往缺乏正確描述感受的語言能力,也因此會傾向以行為來呈現他們情緒問題。

(所以會有很明顯的憂鬱症狀)遭憂鬱症纏身的青少年通常在外顯行為上會出現改變,包括感覺悲傷、人生沒有希望、自己沒有價值,對許多事情內疚、胃口改變、對於以前喜歡的活動不再感到興趣、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沒有力氣、充滿對生命的無助感、總是覺得很累、對自己失去自信、沒辦法集中注意力、睡眠形態改變、功課突然退步、突然開始坐立不安、突然開始會不停地動(像是扭手、拉頭髮、摸衣服等)。

或是身體動作突然變慢,講話音調變單調或變得沈默不語、無法解釋地情緒激躁、亂罵人或抱怨、突然變得有攻擊性、拒絕合作、有反社會行為、開始使用酒精或其它成癮性物質、不停地抱怨身體某部位疼痛不適,卻又找不到病因、無法解釋地常常哭泣、常常顯得很害怕或緊張等。

根據目前研究所知,青少年的憂鬱症可能是遺傳體質、身體狀況和環境三者互相影響所造成。

精神醫學界已有眾多針對神經化學傳遞物質的藥物能針對憂鬱症治療,再輔以心理治療、認知治療、家族治療,病患大多能順利康復。

切記:青少年時期的憂鬱症治癒率相當高(相對最高),絕對不要諱疾忌醫。

婦女的憂鬱症通常女性出現憂鬱症時可區分為:經期前、產後、及更年期。

其中產後憂鬱症相當容易復發,發生的原因目前被醫界懷疑與多種賀爾蒙變化,研究還發現餵母乳的產婦,血液中有較高的泌乳素濃度,出現憂鬱指數反而低。

女性經期前的憂鬱症嚴格講起來應該只是情緒的低落,由於生理的變化與不適感,讓女性感覺倦怠、暴躁易怒、情緒起伏大、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特別是生理的不適加劇時(如乳房漲痛、下腹疼痛等),情緒低落愈加明顯。

通常可藉由自我調適與學習來渡過,除非症狀無改善才需就醫尋求協助。

產後憂鬱症是每位產婦在生產後總會經歷情緒低潮的時期,半數以上的婦女都會感到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哭泣、失眠、食慾下降等,不過多數產婦可在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下痊癒。

但是約有一成產婦的「產後憂鬱症」嚴重到天天失眠、毫無緣由的罪惡感,甚至有自殺念頭。

更年期的憂鬱由於化學物質使用及食用過多,現代人的內分泌相當混亂,所以現代少女的月經通常都提早出現。

所以現代婦女的更年期其實也已比以往提早來到。

35歲之後的婦女就會開始陸續出現更年期的症狀。

而且可能一直延續到55歲才完成更年期,所以其攪擾尤甚於以往。

老年憂鬱症台灣地區憂鬱症老人患者日益增多,據調查,其盛行率已經到將近20%左右,其中重鬱症約為1/3,輕鬱症約為2/3。

等於每100個老年人(65歲以上),約有20個人有憂鬱症,其中約有6個是重度憂鬱。

與家人、子女衝突,得不到適當的尊重與支持是銀髮族憂鬱症發生的主因。

依老人憂鬱症流行病學調查,台灣老人罹患憂鬱症的比率增加,可歸因於以下六項原因:社會變遷導致家庭結構重大改變老人家悲觀論調作祟與子女發生爭執、衝突等長年痼疾體弱多病居住環境(都市化的居住環境)性別差異(憂鬱症發病率女高於男,老年人以女性為多)亦為老年憂鬱症發生的因素如何有效紓解憂鬱絕對不要諱疾忌醫現代醫學從腦神經與內分泌的角度,好像治療感冒的方式來治療憂鬱,成效卓著。

所以若有憂鬱傾向,絕對不要諱疾忌醫。

治療感冒的正確方式就是:先做症狀治療,鼻塞、流鼻水、咳嗽等等症狀先治療,讓患者可以正常飲食及休息,於是自己產生抵抗力,最後就消滅入侵的病菌。

治療憂鬱症的方式與原理與此雷同。

練習每天放鬆自己每次運動20─30分鐘,至少每兩天一次。

培養藝文素養及閱讀習慣,至少每周兩次。

培養正當的娛樂或嗜好。

每周至少一次。

經常出去踏青,接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

每月至少一至二次,每次至少三小時。

每年至少一兩次的旅遊,總天數七天以上。

經常去拜訪老朋友,談談過去的往事。

每天做做白日夢,想一些快樂的事。

經常開懷大笑,要真的笑到開懷為止。

每天接觸嬰幼兒,仔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最好進一步和他逗弄玩耍。

(真找不到嬰幼兒,和貓或狗玩也是可以)養寵物,或者蒐集一些你心愛的東西。

回覆 推薦引用 有誰引用 我要引用 引用網址 列印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生活小常識 上一則:鐵質強身--欠缺鐵質將導致身體虛弱,專注能力降低下一則:夏日預防中暑,提高新陳代謝效果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父的旨意就是要把召會建造在子這塊磐石上 重擔卸下 團體的身體 盡力堅持 友誼香腸熟肉 勉勵我們 2樓. 客旅貞吟2008/06/2609:05 腦波 近來也在看一本關於腦部與憂鬱症的書籍。

作者是腦神經科醫生﹐提到憂鬱症的人﹐其實照腦波﹐可以看出腦部狀況是有問題﹐因此的確不要諱疾忌醫。

1樓. 花姑娘.2008/06/2523:22 哇 好長的一篇但很受益喔 會員登入 += ※請計算輸入數字 送出迴響 加入好友 推薦部落格 訂閱關注 留言給他 與祂有千百次的交通 部落格推薦:13 等級:8 點閱人氣:1,218,994本日人氣:5 文章創作:2,072 相簿數:4 輸入關鍵字: 搜尋 prev 5月(2) 4月(1) 11月(1) 最新發表 最新回應 最新推薦 熱門瀏覽 熱門回應 熱門推薦 復刻愛情 父的旨意就是要把召會建造在子這塊磐石上 重擔卸下 團體的身體 盡力堅持 友誼香腸熟肉 友誼香腸熟肉 來台南一定要品嘗~友誼香腸熟肉 母親和孩子的對話 台南海安路‧羊肉攤 「這是歷史一嗑----親愛的燕麥麵你怎麼這麼好吃!」 雞蛋花 咖啡情誼 微風信義四樓「究濃牛肉麵」 父親手中的那根杖 生活資源的取捨 同學會 待業又事逢疫情,隨寫 RSS部落格聯播 ▲top 本部落格刊登之內容為作者個人自行提供上傳,不代表udn立場。

刊登網站廣告︱關於我們︱常見問題︱服務條款︱著作權聲明︱隱私權聲明︱客服 Poweredbyudn.com 粉絲團 udn部落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