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讓我們好好談談恐懼 - 女人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書摘《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讓我們從恐懼談起,在面對未知時,請相信你自己和你的人生,培養挫折容忍力! 相信你自己和你的人生.
芝麻開門
最新文章
特色專題
關於回家吧
家裡有什麼
百家風景
先照顧自己
家的風格學
美味餐桌
親密臥室
如何養寶寶
練習當家長
想對家人說
三明治世代
家的心理學
長照生活
毛孩窩
可愛的鄰居
女人迷
WomanyShop
性別力
女人迷香港HK
臉紅紅
性別駭客松
產品
課程
女人迷
性別力
回家吧
臉紅紅
透可室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讓我們好好談談恐懼
28
2022.02
Monday
宜和善
保持對人的關心
雖然同理心可能是雙面刃,同理他人時,會有情感勒索之虞,但是在社交團體的日常互動上,同理仍是非常重要。
了解更多
回家吧I’mhome
2018/04/15
關係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讓我們好好談談恐懼
by時報文化
2018/04/15
書摘《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讓我們從恐懼談起,在面對未知時,請相信你自己和你的人生,培養挫折容忍力!
相信你自己和你的人生控制是對恐懼的回應。
由於恐懼是生存的要素之一,因此我們對控制自我與周遭環境有著高度需求。
不過,某些人對於控制的渴望明顯特別強烈,他們需要很多的控制,才能讓自己安心。
他們的內在陰鬱小孩認為自己軟弱無能、任人擺布,對於放手和信任有著很大的恐懼,因為他對自己沒有信心。
如果你覺得上述情況彷彿就是在說你,那麼你的內在大人應該問問自己,在最糟的情況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問題往往沒有被好好從頭到尾想一遍,人們經常都是在陰鬱小孩的莫名恐懼下盲目行動。
所以請你問問自己,如果你多放鬆一點、多給自己和人生一點信任,到底真的會發生什麼事?請你盡量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想像一下那些會讓你不寒而慄的劇情,將它們發展至最終,接著反覆問問自己,然後呢?請你瞧瞧那些最糟的惡夢,然後問問自己,這個惡夢是否真有那麼糟?或者,在這種情況中難道不能再多做點什麼嗎?
推薦閱讀:解構創傷與恐懼:別讓「如果」綁住你的人生
圖片|來源如果你已將自己的恐怖劇情演過一遍、想過一遍,那麼請你自覺地與心中那個充滿恐懼的陰鬱小孩創造出一點間隔,接著站在成人自我的立場,告訴他:「我可憐的寶貝,你還完全停留在從前的困苦裡。
從前與爸爸、媽媽的相處確實不容易,你沒有任何機會維護自己,你總是覺得自己微不足道。
如今我們已經長大,所有你感到害怕的事,現在已經不太可能發生。
我們隨時都能求助。
此外,我們也可以保護自己。
我們學會許多事情,也培養出許多能力。
請你牢記,如今我們是自由的,可以擁有自己的意志。
還會有什麼嚴重的事情發生呢?「哈茨方案」(HartzIV;德國的社會改革方案)夠糟了吧!我們還不是挺了過來,我們還是比這世上許多人的處境好很多。
與某某某分手夠糟了吧!但我們還是會繼續開創自己的美好人生。
」請你謹記,你的恐懼泰半只是投射。
我們所害怕的事情大多從未真實出現。
即使萬一真的發生,我們無論如何也會想辦法招架它們。
內在陰鬱小孩被恐懼所纏繞的人,無論如何必須戒除盡信自己所思。
請你想想,你的恐懼有多常讓你誤入歧途?你的膽怯猶疑,有讓事情好轉嗎?還是事情往往變得更糟?如果你的恐懼之心,換言之,你的內在陰鬱小孩,是你們公司的一名顧問,你可能早因大量的錯估或誤判而被宣告永不錄用。
重點是,人生中有許多事情我們就是無法控制,運用我們的臆測(無論是好是壞)往往都會造成失誤。
請讓自己明白,大部分事情其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
你愈執著於掌握和控制,只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更累而已。
以追求控制作為保護策略的人,往往會有過度的責任感。
若更誇張一點,可能會導致病態的強迫行為或強迫思考。
情況較輕微的人會遵循他們本身必須忍受的、格外有紀律的例行公事。
放棄控制並不容易,因為當事人必須做到對他們而言最難的一件事:信任。
推薦閱讀:面對、戰勝、擺脫「恐懼」,你才是掌控自己生命的人愈相信自己,愈能忍受失敗可是我們該如何學習信任?如果我不是很虔誠,全然將自己的命運交到上帝手裡,那麼我就需要有足夠的自信,才能讓我覺得我撐得起自己的人生。
也就是說,我愈相信自己,我就愈有把握能夠忍受失敗、挺過失敗。
我之所以追求控制是要保護自己,在我犯錯時能免於面對那些負面情感。
如果我想多放手些,我就必須學會忍受那些負面情感。
為此,我們需要前已多次提及的「挫折容忍力」。
唯有當我能夠忍受挫折,我的腦袋才能免於那些患得患失的念頭。
恐懼會由「發生機率×災難係數」的乘法產生。
舉例來說,患有飛行恐懼的人雖然曉得發生空難的機率其實很小,但由於墜機的災難係數很高,因此他們非常害怕飛行。
如果一個人極度害怕失敗,那麼他會認為發生機率和災難係數都很高。
他的內在陰鬱小孩會認為,第一,自己可能會失敗,第二,自己將無法在失敗中存活。
我們可以針對這兩者進行矯正。
為此,內在的陰鬱小孩需要安慰和支持,一如既往,重點還是在於消除我們自己的投射。
該怎麼做呢?我們其實已經學過了。
請你撫慰自己的內在陰鬱小孩,向他解釋一下這個世界。
此外,請你強化自己的內在陽光小孩和大人。
你依舊可以藉由說理來強化自己的內在大人。
在這個脈絡下,一個重要的論據就是:別把自己看得那麼重。
如果我們會陷於自己的失敗恐懼裡,往往就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重。
如果成人自我稍微與陰鬱小孩保持一點間隔,也就是站在第三者的視角,那麼他就會發現,自己的失敗相較於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根本是微不足道。
問題就是,我們的恐懼會誤導我們,讓我們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這聽起來或許有點矛盾,因為一般人都以為正是因為恐懼,所以人會變得謙卑。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的。
然而,繞著自己打轉的恐懼卻會讓人變得自私,因為這會讓人總是聚焦在自己身上。
因此,經常去相對化自己(以及自己的失敗)的重要性,將有很大的抒壓和療癒效果。
圖片|來源也許你極其渴望控制,以致你有高度的權力需求。
也許你總是需要大權在握,總是要站在有理的一方。
如果是這樣,請你探究一下自己的行為動機。
你「到底」是為了什麼?請你讓自己明白,事情並非總是關乎勝敗,還有其他的價值如理智、合作、友誼或尊重等更為重要。
關於尊重,順道一提,這或許是你的一個痛點。
請你檢視一下,你要求別人對你的尊重,是否多於你給予別人的。
推薦閱讀:比成功更重要的事:當一個讓人尊重的人也許你很堅持,別人應該以十分尊重的態度對待你,不過你往往完全沒注意到,這讓你強烈地逼迫他人得順從你的想法。
請你認清,你的權力需求迫使他人總要唯你馬首是瞻,相較於你對他人所要求的尊重,你其實也虧欠了他人。
所以,請你注意,務必保持與他人平等。
一旦你卡在自己的內在陰鬱小孩裡,你就會喪失平等的高度,會更用力地為自己的權力爭鬥,無論如何都想占據優勢地位。
這時請你利用自己的成人理智讓自己認清,如今你已長大,外面的世界並非「爸爸和媽媽」。
你是自由的,沒有人有操控你的權力。
你的權力鬥爭在你和他人之間製造出的問題遠多於帶給你的幫助。
現在你已成年,已能自給自足,因此你可以偶爾放開手,放棄控制。
你其實也渴望相信事情可以順其自然。
關於學習信任與放手,冥想和一些放鬆練習會對你很有幫助。
不過,如果你需要較長時間的練習,請你要有耐心,因為你對自己的高度要求往往會讓你變得很沒耐心,尤其當你不能立即達成目標時。
「正念放手」的練習源自於佛教的冥想理論。
如果你有需要,我建議你可以看看這方面的書籍或CD,來深化你在這方面的認識。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
擁抱你的情緒
憤怒、悲傷、焦慮、嫉妒!如何用負面情緒,做出正向改變?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唯有坦誠,才能有真正的親密
為什麼精準描述自己的情緒特別重要?這可能是你生存的關鍵
對生活感到無力怎麼辦?首先停止情緒勒索自己
關係
心理學
給自己的
家的心理學
執行編輯 孟倫
核稿編輯 女人迷編輯Yuting
吾思傳媒致力提供公開平台,提供多元與共融視角,本文代表創作者觀點,幫助更多人成為自己,歡迎你投稿。
作者
時報文化
華文世界第一家股票上櫃的出版社。
出版品種類繁多,包括:經典文學、大眾文學、人文科學、史哲文化、生活品味、商業財經等。
歡迎光臨時報悅讀網
看更多留言
如果你也相信文字的力量,邀請你以知識為支點,撐起世界。
本網站中所有內容均由女人迷womany.net與其他權利人依法擁有其智慧財產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或發現女人迷文章有侵權疑慮,請來信與本公司相關部門人員接洽,我們會儘快回覆。
womany貼心客服
02-2377-5999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列表
延伸文章資訊
- 1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讓我們好好談談恐懼 - 女人迷
書摘《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讓我們從恐懼談起,在面對未知時,請相信你自己和你的人生,培養挫折容忍力! 相信你自己和你的人生.
- 2奧修談恐懼的節錄 - OSHO
不要對恐懼採取任何態度。事實上,不要稱它為恐懼;當你稱之為恐懼,你採取了一種態度。你已經譴責它,你已經說 ...
- 3奧修談恐懼:了解並接受生命中的不確定(附贈奧修演講DVD)
書名:奧修談恐懼:了解並接受生命中的不確定(附贈奧修演講DVD),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739089,頁數:240,出版社:生命潛能,作者:奧修OSHO, ...
- 4奧修談恐懼:了解並接受生命中的不確定 - 讀冊
奧修談恐懼:了解並接受生命中的不確定. 奧修. 陳伊娜. 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789865739089. 恐懼來自欲望,是欲望創造了恐懼請不要問如何掌控 ...
- 5談「恐懼」 開悟的本質(6) | 方格子
其實,不需「恐怖片」和「文學名著」推波助瀾,這個世界早就充斥著恐懼。「和尚怕念經,學生怕考試」,沒結婚的怕結不了婚,結了婚的人怕遭遺棄。小孩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