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教授週記| Taiwanese Professor in US: Weekly Memo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冠肺炎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對於教育界裡討生活的學術菜鳥們來說,這場毫無預警也無從準備起的危機,或許也打亂了大家原本的學術生涯規劃。

直接觀看文章 新冠肺炎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對於教育界裡討生活的學術菜鳥們來說,這場毫無預警也無從準備起的危機,或許也打亂了大家原本的學術生涯規劃。

更坦白點說,接下來幾年,早已因為少子化而陷入困境的全球高教產業,遇上短期內經濟可能無法好轉的打擊,迫使大家必須思考,究竟是要繼續在學術之路上前進,還是及早抽身?如果要繼續前行,又該如何為自己找到生存之道?菜鳥根據從疫情爆發以來的觀察,認為想要在接下來幾年的學術求職市場上找到工作,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博士生,除了原本就應該具備的條件之外,數位教學與工作的能力很可能將會成為勝負關鍵! 你能掌握數位科技產品嗎? 「下次會議,可以把討論的事項分享在電腦螢幕上嗎?」 「抱歉,我不知道怎麼用,也許我可以用電子郵件寄給大家」 新冠肺炎期間菜鳥參與的校內會議,大多利用遠距方式召開,許多資深同仁在會議中想提出建議,但卻不知道如何使用遠距會議的各項功能,導致會議的效率打了折扣。

相對於其他的產業,大學裡許多教授其實無法掌握科技產品的運用,除了收發電子郵件,上網,以及打字的功能之外,很多人跟電腦完全無法溝通。

別以為這種現象只發生在非常資深的教授身上,菜鳥從過去這一個月以來所參與的線上會議中發現,不少年輕教授其實也只會用電腦來編輯文章和上網而已。

對這些平常對科技產品沒有概念的同仁來說,單單只是自己在家設定網路教學所需要的軟硬體,似乎就比登天還難。

菜鳥任教的學校,甚至為了教授們設置二十四小時服務專線,透過電話或是視訊,從如何下載軟體開始,一步一步的教同仁們如何在網路上授課。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學校為了因應網路教學,替每位教授添購網路攝影機和麥克風,明明聽起來是再簡單不過的產品,卻還是有人在校內網路教學討論板上,提出「如何調整音量」和「為何我在家裡錄影,燈光看起來比辦公室暗?」這些神奇的問題。

過去沒有數位工作能力的教授,多半可以依賴校園裡的助理或是工程人員來協助解決技術上的疑難雜症,可是,當所有人都必須在家進行遠距作業的時候,一切就要靠自己,而缺乏數位能力所產生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遠距教學得能力不只要技術,還要創意! 不知道如何用數位產品的問題或許只會出現在少數人身上,但是,會用數位產品,甚至是資訊高手,也不見得知道應該如何進行遠距教學。

懂得掌握數位科技是遠距教學的基本需求,但是新科博士們不只要讓自己熟悉各種線上教學所需要的軟硬體設備,還必須發揮創意,根據自己的專業想出能夠吸引學生專注於線上課程的內容。

根據研究顯示,學生不論是透過任何方式上課,能夠專注並且有效吸收教學內容的時間,最多只有十多分鐘,甚至有學者發現,學生的專注能力只有六分鐘。

所以,如何讓自己能夠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是有效率的線上教學技巧,將會成為學校面試新進教職時的關鍵問題之一。

不難想像,接下來幾年內,博士班學生應該都會開始有機會學習如何在線上授課,在人人都有線上教學基本經驗的情況下,誰能把線上教學教的精彩,可能就是致勝關鍵。

以菜鳥所在的學校為例,我們在招聘新進教授的條件當中,除了要看到履歷上和申請教職文件中有線上教學經驗的證明之外,還加入了線上教學經驗和技巧的評估分數,甚至未來會請候選人們事先錄製線上教學的影片,或者提供線上教學的範例,作為我們評斷線上教學能力的參考。

別以為只有教學型大學才會注重線上教學能力,在疫情重創經濟之後,研究型大學未來也很可能會開設更多線上課程,來吸引學生。

看看現在頂尖研究型大學所開設的數位課程,相信大家可以看出它們的課程不論內容設計和授課技巧都很有水準,而這樣的品質除了跟學校本身投入的支援有關之外,教授本身的數位教學能力其實才是關鍵! 當線上課程成為招生賣點,在鏡頭前微笑講課成為教授基本技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目前網路上找得到也比較受歡迎的線上公開課程,多半集中出自於特定學校和特定的教授?線上公開課程不多,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各大學願意公開,而且具有一定水準的線上課程還並不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授們通常臉皮薄又愛惜羽毛,願意勇敢在網路世界授課且心臟大顆到不擔心有負評的教授實在少見。

而且,坦白說,絕大多數的教授們其實跟大家一樣,面對鏡頭手足無措,根本不知道如何在鏡頭前說話,更別提還要他們學習錄影和基本剪輯的技巧。

但是,在這次疫情影響全世界之後,網路授課的能力將不再只是參考,而會成為必要。

根據今年秋季班入學申請的初步資料來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大學時,因為擔心可能又會有需要遠距上課的情況發生,對於學校線上課程的課程選擇和授課水準更加重視,導致各大學勢必要求未來的教授們必須具備有競爭力的線上教學技巧,當然,能夠站上台成為網紅為學校宣傳就更好了! 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進入前所未有的寒冬,未來幾年之內,學術市場上等待工作機會的新科博士必然會大塞車,想要在學術求職市場上更有競爭力,除了基本的研究和教學能力之外,數位能力現在也成為求職的必需技能!想當教授,要會做研究,要懂演說技巧,還要能申請到研究經費,能在校園政治中存活,更要討學生喜歡,現在還要有成為網紅的技術,膽量和臉皮,學術圈,真不好混,對吧!如果你也是堅持在學術圈裡拼搏的朋友們,加油,樂觀點看,有了這些技巧,就算沒能找到教職,或許轉行當網紅也會很成功呢!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英國的劍橋大學領先全球,宣布接下來一年都要用線上教學來防範疫情擴散,不過,在美國的各大學很難如此豁達的做出明快的決定,目前都在積極努力研擬秋季班如何開學的策略,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學生不返校,等於阻斷了維持大學運作的“收入”! 學生不返校,大學的收入將大幅減少,而營運也就可能出現狀況,隨之而來的問題,當然也包括教職人員是否還能保住工作?可能大家以為,有終身職應該就不用擔心直接被裁員,連菜鳥之前分享的西密蘇里州大案例中,就算大學財務狀況不佳,都還要透過全校表決才決定要裁掉哪些系所和教授。

所以,當危機發生,通常教授們努力拉票,可能還有類似西密蘇里州大保住外語科系,換別人被砍的生存機會。

可是,實際上,如果要裁掉相對高薪的終身教授來降低人事成本,美國的大學其實還有“宣告財務警急狀態“的大絕招可以用!菜鳥分享的這一篇評論,就可以讓大家了解,在美國的大學裡,為何財務不穩定的學校,連已經取得終身職的教授們也有危機感。

Source:GETTYIMAGES 到菜鳥撰文的時間為止,初步看來,除了加州州立大學系統和少數學校決定秋季班全面線上授課之外,大部分學校仍然希望能讓學生回到校園。

有些學校決定縮短學期,例如,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ofNotreDame)和德州大學(UT-Austin)就都已經宣佈,將提前開學並趕在十一月底的感恩節前就讓學生結束課程,閃開預期中會在冬季爆發的另一波疫情。

也有些學校仍在思考如何利用混合面授和線上教學的Hybrid方式,讓學生可以回到校園內,但又可以維持社交距離(SocialDistancing)。

不過,坦白說,不論是縮短學期,還是混合制上課,只要大學生回到校園,校內從宿舍,教室,走廊,電梯,甚至到餐廳及廁所,到處都可能受到感染,就算防備再完善,成千上萬的學生回到校園,恐怕疫情要完全防堵將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相信大家也能想像到,如果大學沒讓學生回到校園,學校賴以為生的收入,將會大幅縮水。

可能有人好奇,對大學來說,學雜費收入透過網路授課還是可以收取,所以,學校盡全力想找學生回校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如果進一步了解美國大學收入來源就不難發現,校園住宿,運動賽事轉播,門票,及相關產品,才是許多大學努力維持校園內必須要有學生,要有人氣的原因。

更不用說許多美國大學的位置是在鄉下地區,整個小鎮就是以大學為中心的大學城,連居民生活都必須靠大學生來維持。

以紐約州立大學系統(StateUniversityofNewYork,SUNY)來舉例,從2017年之後,紐約州就通過了“TheExcelsiorScholarship”計畫,讓紐約州內學生,家庭年收入在$125,000以下的學生,可以透過該計劃取得學費補助,就讀SUNY甚至是紐約市立大學(CUNY)的學生不用付學費。

因此,SUNY的64個分校和CUNY的校區,每學期的收入主要來源,除了州政府預算補助之外,就是靠著校園住宿和生活費用,加上學校運動賽事的相關收益來支撐。

因此,如果秋季班決定全面網路上課,沒有學生會到校園內生活,學校就只能靠著現有資金經營,而這也等同於讓更多大學面臨斷炊倒數計時的危機。

菜鳥教授的部落格之前分享過美國大學教職有終身職制度,一旦教授們通過考核,升等取得終身職之後,原則上學校就不能任意解聘,即使是學校有財務危機,也必須經過層層校內討論,才能對終身職制度的教授做出裁減的決定。

不過,因為這次疫情衝擊來的又急又快,讓許多大學的財務情況臨時出現巨大打擊,導致大學沒有多餘時間可以讓校內慢慢研議,考慮如何進行人事裁減。

為了確保大學不會永遠關閉,美國的大學遇到財務危機的最後殺手鐧,就是對外宣告財務警急狀態(FinancialExigency)。

就像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一樣,美國大學如果宣告進入財務緊急狀態,校方就有權利可以對包括終身職教授在內的教職員,直接進行人事裁減,不需要再通過討論和表決來做決定。

當然,這個大絕招並不常見,因為如果一旦宣告,雖然可以比較快速的透過減少人事成本,來降低支出,但也同時會讓學生擔心學校隨時會關門而不敢來就學。

簡單來說,雖然不常出現,但大絕招確實存在,而很無奈的,也確實有些學校最近不敵疫情打擊,宣布了這樣的消息。

上次菜鳥才提到的畢業率表現不佳,靠著政府補助暫時沒有裁員,同樣在密蘇里州的林肯大學LincolnUniversity,就是其中之一!菜鳥上次沒說的故事是,當年菜鳥還曾經面試過該所大學的教職呢! 看來疫情不但是繼續挑戰著美國各大學的財務和應變能力,也在考驗學術圈朋友們的心臟,夠不夠強大啊!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頂尖大學博士班畢業的新科博士,常春藤名校博士後研究員,現職助理教授,以及還沒拿到正職工作的契約講師,加上自以為可以在大學教書的社會人士。

不意外,今年菜鳥的系上開出教職,就引來如此“背景多元”的申請人來競爭。

不過,到底什麼樣的人適合我們這樣兼顧教學和研究的綜合型大學?有哪些常被求職者忘記的細節,是學術求職者應該要注意的呢。

菜鳥從今年在招聘委員會看到的案例,跟大家一起從別人的錯誤當中來學點經驗。

第一,先誠實評估自己的能力 看完超過兩百封求職信,菜鳥覺得許多學術菜鳥都有不願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

不是高估自己能力,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投遞的職缺是不是適合自己。

對每一個博士班即將畢業學術菜鳥來說,進入學術職場絕對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經驗。

許多有學術熱情,對自己的研究懷抱夢想的學術新鮮人,都很期待自己的未來是在大學擔任教授工作,當然,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嘛! 可是,這樣的夢想,通常在學術菜鳥們投遞超過百封求職信,卻沒有任何下文之後,就會開始產生變化。

其實,步上學術職場之前,比想辦法準備一份漂亮履歷更重要的,是要先誠實面對而且評估自己的能力。

如果在博士班過程中,你的研究只有你的老師願意給你鼓鼓掌,但是到研討會卻沒有得到任何獎勵或是吸引到其他學者主動聯絡,也沒有在畢業前能有自己領域頂尖期刊的發表,那請趕快做好進不到頂尖研究型大學或研究機構的準備。

同樣的,如果因為沒有想進研究型大學,只是想找個大學任教,就覺得拿個博士就有機會,這樣的幻想也是錯的,因為,就算不是研究型大學,你也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學術履歷,例如,幾篇不錯的期刊文章,教學相關經驗,甚至教學獎項。

菜鳥的說法很殘忍嗎?是打壓你的夢想嗎?不是的,而是作為學界菜鳥,如果願意聽實話並且做好心態調整,才是真的幫助自己。

想在國外找做研究的學校,或者希望找個教學為重的大學,關鍵第一步在於你知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競爭力在哪裡?認清自己最重要! 第二,了解大學屬性,別驕傲的只想展現自己 菜鳥在以前的分享當中曾經提到,美國大學的分類很明顯,研究型大學重視研究,不重教學,教學型學校則不喜歡教授一昧追求個人研究表現。

這裏我們先不談頂尖菁英所追求的一流研究型大學或是職位,因為,如果你真是菁英,其實你還沒畢業就有職位已經跟你談好了,所以,讓我們來談談“普通人”的情況。

對於學術菜鳥來說,總以為求職信上要把自己的研究盡可能完美的展現,不過,就像菜鳥說的,既然是“普通人”,申請“一般”的大學,重點不是讓自己看起來傲視群倫,而是讓自己看起來“平凡”卻又“突出”到剛好滿足對方的需求。

聽起來很玄對吧! 其實,在“一般”的大學,教授們當然知道自己跟頂尖大學的差別,可是,念到博士的人再怎麼“一般”,也都有自己的尊嚴和驕傲。

如果求職者把求職信寫的像是足以到頂尖大學任教的明日之星,就算這個人真有本事,看到這種信心滿滿的求職信,可能,“一般”的教授不會覺得你有信心,反而看到你想表達自己是一軍要來打二軍的高傲,肯定感覺不會舒服。

這是人之常情,但也是沒有人會擺明說出的潛規則。

想像一下在非頂尖大學工作的教授,平常做的研究發表在不是那麼頂尖的期刊,就可得到校內的獎勵,還可以在自己的學生面前享受光環,要他們找來一個自稱要不斷發出頂尖期刊的後輩,給自己帶來壓力,可能嗎? 所以囉,要寫求職信,先看看學校的屬性,如果不是研究導向,千萬不要強調自己發表了的文章是多重要的曠世巨作,而應該強調研究經驗可以幫助未來教學,強調研究經驗當中跟同事合作的部分,讓“一般”大學的教授感受到你的研究能量是“資源”而不是將來的“禍源”! 第三,面試準備永遠不要忽視細節 菜鳥作為今年招聘委員之一,擁有小小的特權可以在第一輪篩選申請人書面資料時,提出個人的意見,讓我個人特別喜歡的候選人在標準的評鑑流程外,得到額外加分。

剛好今年候選人中,有位菜鳥特別屬意的名校博士。

他不但有少數族裔的背景,優秀的研究發表,以及正在知名文理學院擔任短期教職的教學經驗,都符合我們的要求。

唯一的問題,是他的研究領域只滿足我們兩項需求領域之一。

不過,菜鳥認為她值得我們跳脫傳統的評量方式,所以爭取給他機會,進入第二關視訊面試,想不到這居然是災難的開始!? 根據學校規定,我們在兩百位求職者當中,需要先挑選出十位進行第二輪線上視訊面試,最後再選三位候選人到校園來進行最後的篩選。

菜鳥推薦的這個候選人,在視訊中犯了許多應該要避免的缺失,而這些缺失,出乎意料的都是我們以為沒人會再犯的。

例如,在視訊面試中,沒有把視線放在鏡頭上!也許很多人都聽過這樣子的建議,視訊面試的時候,候選人必須看著鏡頭,因為對方只有這樣,才能真的感受到與你交流。

更糟的是,他在長達三十到四十分鐘的會談當中,不但眼睛沒有看著鏡頭,甚至還同時不自覺的開始清理自己桌上的東西,甚至轉身丟垃圾。

我們幾位招聘委員當下好像覺得自己在看網紅進行直播。

很多人會說,這只是小細節應該影響不大。

問題是魔鬼通常就在細節裡。

雖然大家都會說沒有關係,可是視訊一關,幾乎每一個同事都注意到候選人沒有看鏡頭這一件事。

換句話說,嘴上說沒關係,可是心裡的感受卻有很大的差別。

或許菜鳥欣賞的這一位候選人調整桌上的東西,是因為準備了其他的資料,也或許他是用重新調整桌面擺設,來消除面試當中的焦慮。

但是請各位思考一下。

在螢幕後面招聘委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象?果然,會議結束之後,擔任招聘委員會主席的資深同仁尷尬的微笑對我說,「你覺得他真的想來嗎?我看不出他想要跟我們對話。

」坦白說,當時極力推薦他的菜鳥,真的對同事們感到非常的抱歉。

第四,到了校園面試,請拿出絕對強大的信心 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我們完成了十個候選人的視訊面試,又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總算安排好最後三位候選人的校園面試。

原以為進入決選的三位將會非常競爭,結果,我們遇到了一個為了求職做好了充分準備,但是心態卻還沒轉換好要擔任教授的標準菜鳥案例。

在今年進入決選的三人之中,我們選了一位還沒畢業的博士候選人,她在書面審查和視訊的表現都非常優秀,但事後看來,她想必是為了學術面試做好了充足準備。

可是,畢竟到了校園面試,候選人遇到的情況太難預先準備,全要憑臨場表現以及展現個人特質,所以,我們等到她來了校園,才發現原來她還沒準備好。

這個來自一流大學博士班,加上手中握有不錯的學術發表紀錄的候選人,系上許多同仁對她抱持不小期待。

不過,見到本人之後,才發現她對自己極度沒有信心,完全是一副研究生遇到教授的樣子。

不論在跟系上教授單獨會面的時段,或是跟大家一起用餐,甚至在教學以及研究發表的公開表現過程當中,她都不斷的提到自己可能不夠好,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甚至說,我知道你們可能會選別人。

最後,在跟全體招聘委員一起用晚餐的過程中,還自己開玩笑說,能夠有這一趟免費旅行和美食招待,就算沒有拿到工作也是很好的經驗。

在場的同仁們個個面面相覷,事後大家提到這件事,都說這樣的說法也許可以自己跟好朋友分享,但是在我們面前說,實在很不專業! 做好準備,調整心態厚植軟實力 每一年的招聘工作,總是會遇到一些奇葩,也總是會有一些不同的經驗。

基本上。

菜鳥發現,每一年遇到候選人所犯的錯誤,其實沒有因為不同的世代或是不同的年份而有太大的差別。

從視訊會議的硬體設置,應對進退,到校園面試應該展現的態度,候選人們還是犯一樣的錯誤。

我想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犯錯的候選人,真的沒有好好的研究求職這件事,沒有下功夫去研究如何找工作。

很多人都覺得博士班就是專心做研究,認真學習,忽略了人際交流,應對進退和外國文化等等小關鍵,是在你的研究當中學不到的細節,可是卻能決定你能不能夠拿到工作。

畢竟,跟你競爭的對手沒人的研究會比你差太多,也沒有人的學校會是名不見經傳的大學。

當客觀條件不分伯仲的情況下,是什麼原因可以讓候選人脫穎而出?坦白說,不是你的硬實力,而是你的軟實力。

這個軟實力取決於你做好的準備和調整好的心態,而不是你畢業學校排名的高度。

學術路上的理想是把學術研究做好,就能不擔心工作機會,可是,現實卻是研究做的再好,只有求職準備和心態對了,才有可能被人家當個寶。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分工問題,這一篇我們就來談談規劃海外課程的時程和其他應該注意的小細節。

按照美國大學的課程安排,每學期的課程大概都要在一年前提出,而海外教學活動因為涉及到更多的行政程序和審查,通常學校會要求比一般課程更早提出計畫。

因此,通常一個暑期的海外學分課程,帶隊教授要在十二到十五個月之前提出計畫,交由學校進行審核。

提案計畫書的內容每個學校都有不同要求,但是大致會要教授對課程安排做介紹,提出教學大綱,每日教學和參訪的行程安排,以及學生住宿安排,安全須知,以及海外應該注意事項。

如果課程大綱被接受,通常有六到十個月的時間,可以讓教授以及國際學生事務辦公室對這門暑期課程進行全校性的宣傳和招募。

在這段期間內,教授的系所和國際交流辦公室通常會舉辦海外留學海外交流講座等宣傳活動。

招生名額的上限通常取決於帶隊老師人數,如果是一個老師帶隊的三學分海外課程,人數的上限最多建議不要超過十二個人,而如果是有兩位教授以上,則可以有更多學生參加,不過,也應該以一比十到十二的比例為上限。

理由很簡單,要連續二十四小時帶領十到十二個很有主見的美國大學生,還要連續十幾天,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真的不要輕易嘗試超過這個人數! 當招生完成之後,出發前三到六個月帶隊教授必須要跟當地的協辦單位確認學生人數,以及進行行程的細部確認。

最後兩個月,應該要在校內針對準備前往的學生召開行前說明會。

以安排美國學生到台灣進行暑期課程的理想日期來說,因為美國的暑假開始的比較早,所以如果把海外的課程安排在五月中下旬出發,六月中之前返回美國,根據菜鳥的經驗,這個時段最為理想。

首先,因為這段時間的機票價格並非旺季,所以價格相對合理。

另外,因為到台灣或是亞洲各大學進行交流的時候,亞洲的學期還在進行中,所以可以跟當地的學生真正的有所互動。

反之,如果行程安排是在七、八月出發,學生就必須面對機票價格高漲的問題,而亞洲的大學院校也會因為放暑假而人去樓空。

最後,我們來談談預算吧! 編列暑期海外課程的預算必須要很謹慎,因為如果課程費用太高,美國學生很難提起興趣,但是編得太低,可能會讓行程中很多安排都必需簡化,反而可能讓學生對參訪的國家留下負面的印象。

大部分的海外課程收費通常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是機票,第二是學費和手續費,第三則是課程活動費用,課程活動費包括了住宿,當地交通當地參訪以及餐食的準備。

因為機票和學費是相對固定的費用,以機票來說,任何到亞洲的參訪團,不論如何,在機票上不可能比相對距離近的拉丁美洲來得便宜,不過,卻可以因為日期的選擇而讓費用降低,這也是為何菜鳥建議最好選定五月中出發的原因之一。

關於暑期的海外課程活動費,其中包括最多的就是住宿費。

如同菜鳥之前提到的,住宿的費用能不能降低,取決於帶隊的老師的人脈和關係,以及交涉的能力。

遇到願意合作的配合的大學,校方甚至會提供校園宿舍讓學生住宿,如此一來就可以大幅度減少成本。

如果很不巧,完全沒有個人關係可以運用也不用絕望,畢竟亞洲有很多地方旅館的成本也並不算太高。

基本上,如果帶隊教授能爭取到活動費減免,把成本拉低,對於美國學生的吸引力自然就會更大。

一般來說,行程活動費如果壓在在兩千塊左右,加上機票以及學費,總共的個人花費只要能夠設定在五千元以內,都還算是有競爭力的海外課程。

在海外的課程,除了成本之外,主題內容對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考慮。

想要推動國際交流的菜鳥教授們,一定要想辦法用有趣的內容和參訪地點來吸引學生加入。

以台灣來說,帶隊去台灣,台北一零一大樓,台北故宮,竹科企業訪問,甚至台灣美麗的海岸線,只要能搭配上好的照片,都是可以用來宣傳的吸睛重點喔! 回想菜鳥四年前開始籌備第一次帶隊的情景,當時因為有學生想知道亞洲,所以開始投入國際交流工作,到今天菜鳥因為推動國際交流的經驗,而有機會在美國大學裡擔任更重要的工作。

過去幾年參與過菜鳥暑期課程的美國學生都很清楚,這個世界真的不是美國最好,亞洲有太多值得美國學習之處。

坦白說,菜鳥願意全心投入國際交流,除了因為當教授的使命感,希望能讓更多美國學生認識亞洲之外,也因為菜鳥期待更多人能看見亞洲國家的驚人發展,尤其是希望美國年輕人也來體驗一下,菜鳥為何對自己成長的國家如此驕傲。

萬事起頭難,設計海外課程需要加倍的心力來完成,不過,看到學生對菜鳥的故鄉有了全然不同的認識,真的,這份成就感很難用言語形容,歡迎大家自己親身體會囉!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教授,上了你的課,覺得亞洲國家好像很有趣! 你知道有什麼機會可以讓我去亞洲看看嗎?」 菜鳥任教的第一年,因為教授亞洲政治的機會,遇到一群對亞洲有興趣的學生。

他們想要親身體驗課堂上討論的亞洲國家,所以向菜鳥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又或者說是請求?! 因為有了學生的期待,所以菜鳥開始著手計畫暑期帶隊前往亞洲的課程,也因此一頭栽入了在美國大學推動國際交流的領域。

從菜鳥的第一次設計並且帶隊的台灣課程,至今連續四年,年年出團。

合作的對象,方式和內容也都不同。

過程當中,菜鳥學習到許多經驗,也讓菜鳥覺得該找個機會與有心推廣國際交流的學術圈朋友分享。

根據自身經驗,菜鳥寫了兩篇文章,從最簡單的暑假海外課程開始談起。

雖然說最簡單,其實,準備工作也是非常驚人。

跟所有的課程一樣,在美國大學開一門新課,大概一年前就要把所有細節安排好。

由教授帶隊的暑期海外課程所需要的準備工作更是複雜,長話短說,菜鳥把準備工作分成從三個部分來分享! 第一:分工合作 所謂教師帶隊的暑期海外學分課程(FacultyLedSummerProgram),一般是指由教授帶隊到海外上課,這樣的國際交流計畫,通常是利用暑假提供有學分的選修課程。

以最簡單的三學分課程來說,需要的參與人員主要包括負責規劃行程和授課內容的帶隊教授,學校國際辦公室人員,以及訪問國家當地的協辦單位三個部分。

帶隊教授的工作: 帶隊教授要負責的工作包括撰寫暑期課程的提案計畫,聯繫並提交校內的各種文件和行政事宜,編寫預算以及與要訪問的海外協辦單位進行溝通和聯繫。

簡單來說,教授帶團的所有行程規劃,都圍繞著這個帶隊教授。

如果你跟菜鳥一樣是無中生有的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海外課程,恭喜你,你有百分之百的主控權,可以安排所有你想要的行程。

但是,因為要全部親力親為,所以整個過程絕對不會輕鬆。

國際事務辦公室: 海外教學課程另一個關鍵就是學校裡的國際事務辦公室,美國的每個大學都在推動國際化,所以每個學校都有國際事務辦公室。

不過,因為各學校的國際化程度不同,所以這個辦公室的規模、資源和能夠提供的協助不盡相同。

如果你服務的大學剛好是一個重視國際交流的學校,通常校內國際辦公室的行政人員都很有辦理海外教學課程的經驗。

這一點從你找上國際事務辦公室開始就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遇到有經驗的國際辦公室,行政人員會立刻告訴你應該填寫哪些文件,學校內的國際交流作業流程應該怎麼走。

雖然還是免不了很多的紙上文書作業,但是整個流程會相對的容易許多。

國際事務辦公室主要負責協助教授在校內對學生進行宣傳,以及協助教授把他們的提案規劃的更詳盡。

一般來說,國際事務辦公室會幫忙報名參加海外暑期課程的學生辦理簽證,護照,國際學生保險,以及其他一切所有的文件準備工作,也會規劃學生海外課程的講習,讓學生知道海外課程的注意事項,並且協助設定學生的繳費事宜。

如果學生想利用他們的助學貸款來支付海外課程,國際辦公室通常也也專人可以幫助他們辦理(沒錯,學生可以用學貸參加海外有學分的正式課程)。

以菜鳥個人的經驗來說,即使在比較小型的大學,國際辦公室還是可以協助完成行政工作,只是在校園行銷方面,可能要靠老師自己努力的推銷,才能夠找到學生。

海外協辦單位: 一個成功的暑期海外課程少不了來自當地協辦單位的支援。

以大學的暑假課程來說,通常教授們聯繫的對象,都是以學校在當地的姊妹校,或是利用教授個人的人脈,找母校或是學術界的友人合作。

對於一個剛要開始進行國際交流工作的菜鳥教授來說,透過個人關係拜訪母校師長請求協助會是最容易的第一步。

以菜鳥過去幾年所規劃的台灣課程來說,台灣每個大學對國際交流項目的意願和能夠提供的支持不盡相同。

通常,公立大學因為預算受到政府的限制,能夠活用補助美國大學到校參訪的資源不多,透過教授個人關係,也只能勉強爭取提供上課的教室,以及一點點的住宿折扣。

但是,如果合作對象是有意願推動交流的私立大學,在課程安排的協助上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學校願意與美國的大學簽訂正式的姊妹校關係,在雙方互惠的情況下,暑期的課程交流不僅可以在住宿上面可能獲得減免,在行程的安排上,學校也會願意提供協助,包括派出外語系學生來協助對台灣景點提供導覽,以及安排美國學生體驗台灣本地生活等等。

總而言之,要開始一個暑期的課程,一定要先搞定這三個關鍵的分工,並且確認三方都能夠盡責的把份內的工作做好。

畢竟缺了任何一項,都會讓規劃海外課程更為困難。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老實說,我覺得學生跟他溝通可能會有困難」 「他確實口音有點重,我雖然聽得懂,但也要花點時間理解」 菜鳥的系上這學期面試了四位來應徵助理教授的候選人,在最後要做出決定的系務會議中,幾位教授對其中學術研究能力最好的一位亞洲新科博士,提出了以上的疑問。

最後,也就因為對他的英文口語能力有所懷疑,導致系上投票決定聘用其他候選人。

說真的,外國籍的博士要找美國大學的教職,英文口說能力恐怕比大家想像中的更重要,尤其如果是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想要成為大學的教授,英文能力必須遠遠超過能夠溝通的程度。

想找學術工作?你英文口說能力夠好嗎? 雖然能夠到歐美國家留學一定都具備了不錯的英語能力,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亞洲學生很會考試,不論托福,GRE還是GMAT,對於考試高手的亞洲學生來說,要能夠通過國外研究所門檻分數,根本小菜一碟,甚至,亞洲許多優秀的學生還會把他們留學語言考試中驚人的高分,當成值得炫耀的人生成就之一,而不僅僅是為了申請好學校!而在出國留學之後,很多人也會發現自己的英文文法比外國人還都正確,只不過,即是文法滿分,外籍生在溝通上還是常常會遇到挫折,畢竟,會考試並不代表英文能力就真的夠好了!考試高分恐怕對於改善英文口說,尤其是發音問題的幫助不大。

包括菜鳥在內,網路上很多文章都在鼓勵大家勇敢說英文,不要擔心口音問題,因為英文只是溝通工具,想要跟你溝通的人,自然會想辦法聽懂我們說的話,不過,這樣的正能量並不完全適用於需要依賴溝通能力的工作,當然,大學教職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看重教學和師生互動的大學。

菜鳥之前的分享中提過,很多非英語系國家的博士生對美國高教環境不熟悉,不是誤以為自己未來的工作一定會是在研究型大學,就是不清楚美國不同等級的大學需要那些能力的教師,所以在博士班過程中除了專心修課以及在自己研究領域中努力發出學術文章之外,對於英語溝通能力往往不會特別花時間去加強。

菜鳥就曾聽到不少外籍博士生抱怨,說系上安排擔任大學部課程的助教很浪費時間,因為大學生總為了爭取成績而跟助教討價還價。

其實,這樣的機會正是外籍生磨練語言的最好方式,除了能夠練習口語能力,還能學會如何與學生溝通,不過,太多外籍博士生總以為「萬事皆可拋,唯有學術高」,所以沒有好好把握這樣的機會。

放眼求職市場上每年至少上百位新科博士在同一領域當中較勁,外籍博士生應該思考,在競爭激烈的學術工作機會裡,如果優秀的研究表現是每個求職者必備的條件,大家難分高下的情況下,如何讓自己不會在最後關頭被扣分就變得很重要,此時,英文口說能力就很可能左右著外籍菜鳥們未來的學術生涯。

公平競爭?不能明說的潛規則 如果想要在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任教,菜鳥們要是研究能力超強,學校可能會認為口語表達不佳的缺點是瑕不掩瑜,但是別忘了,研究型大學的職缺真的很有限,求職市場上有太多學術研究表現優秀的外籍博士,即使是從頂尖大學畢業,最終也還是無法在歐美找到理想教職。

菜鳥過去曾舉愛因斯坦的英文口音很重,但學生都會想辦法了解來鼓勵大家勇於開口,但是,有愛因斯坦的研究成績,並且讓研究型大學排除萬難也要聘請的學術菜鳥實在不多,說白一點,大部分都是平凡人,如果不是愛因斯坦,想辦法讓自己不在求職過程中被扣分還是比較務實的。

也許大家會覺得很奇怪,美國不是講究公平競爭?求職者應該不會因為身份,語言,或者國籍背景而受到差別待遇才對。

而且,大學的人資網站上也都表明會給所有求職者公平的待遇。

可是,要在大學裡任教,系上同仁即使很願意也很有耐心的溝通,但卻很難不考慮到學生的反應,以及未來相處可能遇到的困難。

事實上,美國有許多州都有訂定專門的法律,要求在大學裡授課的教師,不論是教授或是助教,都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博士班在發出助教獎學金時,往往都會要求即將到美國求學並擔任助教的博士班學生,先通過校內的英語口說測驗,或是參加暑期英語口說訓練課程。

以賓州(Pennsylvania)為例,早在1985年就通過州法,規定大學裡所有負責授課的相關人員都必須通過測驗,其中,如果要達到可以擔任教學工作的最低標準,只少要在口說測驗滿分五分當中獲得三分以上的評價,而要達到三分,在發音上的要求是必須讓學生能夠在沒有太大困難的情況下,聽懂老師要表達的意思。

另外,根據賓州州法規定,口語能力測驗表現也將記入外籍老師的終生職審查檔案中。

換句話說,想要獲得升等的外籍教授,要持續練習口說能力,讓自己的外國口音淡化到不影響學生立即理解的程度。

歧視?別讓英文溝通能力阻礙了你 今年初,一名美國杜克大學生物統計系的教授因為發信給系上研究生,要求來自國外的學生在系上公眾場合交談,應該使用英文讓大家都聽的懂,而不是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以免造成其他學生的不愉快。

儘管杜克大學很明快的決定將該名教授調離原本的職位,並且表示所有學生都會受到公平的對待,但是不可否認的,在美國的高等教育,知名企業以及各專業領域,仍然對於說英文,並且把英文說好這件事,有一定的要求。

這樣的要求不可諱言,是一種對外國人的歧視,但是社會上的不公平到處都是,別人如何看待外籍菜鳥博士實在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菜鳥建議有心想在學界發展的外籍博士們,請一定要持續加強英語口說能力,至少要讓自己沒有被別人挑剔的空間!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你知道歷史系的E教授被解雇了嗎” “被解雇?你是說跳槽嗎?” “不!他是真的被開除了” 在開學初期的例行院務會議上,菜鳥聽到了這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事件的主角,是一個來自拉丁美洲的歷史系助理教授。

他自從來到學校之後,就非常的積極參與學校事務,因為他的研究領域是中國歷史,所以他在校內不斷的推動相關的活動,也拿到了兩個金額不小的外部贊助,舉辦了亞洲相關的演講和研討會。

甚至去年底放假之前,在校內他找了包括菜鳥在內的幾位教授,打算要一同提案,籌備成立亞洲研究主修。

以一個還沒有獲得終身職的助理教授來說,他的表現實在沒有理由會被解雇。

所以,聽到他被解僱的消息,讓菜鳥不禁好奇想要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在多方打聽之下,菜鳥拼湊出事件發生的原因,並且歸納幾個關鍵重點,透過這個機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因為他的經歷,或許可以給菜鳥們一些參考之處。

根據幾位歷史系教授們的說法,會被解聘主要是因為他與系上的工作人員,在行事風格以及態度上的差異,加上溝通不良,導致彼此累積了不小的誤解,而他的處理方式和個人情緒管理的缺失,才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故事要從一年前他拿到高額校外經費開始說起,因為這位助理教授拿回的經費,是要讓他在校內舉辦各項演講和研討會,可是大家都知道,如果要在學校內辦活動,主要負責籌辦的工作人員通常都是系上的秘書,可是對於行政人員來說,每天的日常工作已經很繁瑣,因此對於增加的活動,以及伴隨而來的額外工作量,通常不會像教授們一樣充滿熱情。

因為對他們來說,辦活動代表的是工作量會增加卻沒有額外的薪水,所以行政人員們往往不會有好心情。

可是,事件中的菜鳥教授一心以為自己拿到了經費,能為系上辦活動就會為自己加分,所以埋頭苦幹拼命撰寫研究計畫,忽略了系上是否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能夠承接活動的現實。

在沒有先取得系上支持的情況下,導致行政人員對他有諸多抱怨,最後連系主任也不得不介入,希望他能包容以及體諒行政人員的辛勞。

可惜,他在累積了將近一年對行政人員效率不佳的不滿之後,一時控制不住情緒,不僅在會議中對系主任和行政人員們大聲咆哮,更糟糕的是,他在會後還憤怒的寫了一封長信(據說超過十五頁!),控訴行政人員的不專業,也點名系主任沒有能力讓系務發展的更好,在他那憤怒的長信中,他甚至用了一些不雅的詞彙。

當然,這封信最後就成為解雇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連原本對他能夠從校外帶來經費的院長,也都必須出面譴責,畢竟,涉及人身攻擊的言語,超過了學術自由的保障範圍。

在這個事件當中,菜鳥歸納出以下幾個值得觀察和學習的重點。

第一,必須設身處地跟行政人員和平共處 不論是在公立學校或是私立大學,行政人員的角色其實跟公務人員差不多。

他們每天都有驚人的文件量需要處理。

在美國一切事情都講究白紙黑字,所以每個學校幾乎都有成千上百不同的表格,要求行政人員按照規定辦理。

這也是為什麼從行政人員的角度來說,邀請演講者或是舉辦任何活動,一定會讓他們覺得麻煩。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方法,但說穿了就是菜鳥們要懂得做人,記得三不五時送點小東西,加上辦活動的時候,務必要找到機會和方法,感謝辛苦的行政人員。

譬如在爭取經費的時候,就預先編列行政人員的薪資費用,讓他們不至於覺得自己在擔任義工。

簡單來說,想要辦活動為自己在取得終身職的路上能夠獲得加分的菜鳥們,一定要記住,「快樂秘書,快樂菜鳥」的原則! 第二,菜鳥們在校內一定要有盟友 事件當中的主角,來自拉丁美洲,跟菜鳥一樣屬於外籍學者。

作為外籍學者的好處是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事物,但是缺點是在美國學界,外籍學者的人脈必須靠自己更用心的經營,要努力打破文化的障礙和別人交朋友。

畢業於頂級名校的這位菜鳥教授,雖然本身能力很好,不論是研究經費以及出版的紀錄,都確實有超水準的表現,可是在校內同事之間,卻認為他是高傲的孤鳥,因為不管是他的研究或是籌辦活動,他都只想一人包辦,菜鳥曾經試著想要跟他談一個合作計畫,但是他直接的告訴菜鳥,他不喜歡合作。

因為他不相信,別人跟他會有一樣的效率和能力。

或許他曾經有不好的經驗,但是跟別人一起合作,才有機會能交到朋友,甚至在需要的時候獲得更多的支援。

回顧他被解雇的過程,就會發現如果他在校內能夠有其他的盟友,願意協助並且給他意見,讓他知道如何面對行政人員的消極抵抗,或許也就不會演變到不可收拾的翻臉地步。

第三,推動計畫必須循序漸進 事件中的主角是中國歷史專家,所以他一心想在校內積極推動中國相關的研究和課程,也確實帶入了不小的資金,邀請到中國研究專家學者到校演說。

可是他忘記了在大學裡,每一個教授都各有所長,而每一個人也或多或少會有本位主義,大家都同樣會覺得自己的研究方向應該要有更多人重視。

不少歷史系的教授就抱怨,他們認為事件主角要求系上全力支持推動亞洲歷史研究,並不符合美國大學生的真實需求。

其實為了自己的領域,爭取更多學生甚至是學校的關注並沒有錯,可是吃快真的會弄破碗。

推動的速度太快,力道太急,反而會讓其他學者覺得反感。

嚴格來說,這位菜鳥教授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會做人。

或許因為國情不同,也或許只是單純的個人特質問題,像事件主角所遭遇的困難,其實可能發生在任何菜鳥身上,只不過,如果處理得當,結果真的可以不必如此難堪。

如同菜鳥以前分享過的心得,在美國取得終身制職缺(TenureTrack)的菜鳥教授,別忘記自己在取得終身職之前,還有一段長達五到七年的試用期,試用期內不僅必須達到學校為你設定的各項目標,還得注意別得罪人才行! 事件主角的後續發展如何,其實比戲劇更戲劇化。

根據制度的規定,終身職軌道的教授在被解聘之後,可以有一年的時間繼續任教,讓被解聘的菜鳥們在找下一份工作期間不至於斷糧。

而事件的主角也因此在這個學期還有繼續開課,只不過他似乎下定決心採取激烈的報復手段,所以在開學兩周之後,突然毫無預警的人間蒸發,連夜清空了辦公室,離開了學校。

連系辦公室都是在接獲學生報告,反映老師沒有來上課之後,才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系上透過多方打聽,才發現這位教授,在農曆年後,已經在亞洲的某所大學任教。

整個故事最終的發展,在美國校園裡並不常見,可是故事當中的人際關係,以及菜鳥應該學習的應對進退,卻是在大學校園中常常上演的情節。

作為外籍菜鳥,只能說我們要學的眉角,真的好多,對吧!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還沒找到大學教職之前,菜鳥跟很多人一樣覺得大學教授的工作很單純,只要教書和做研究就好,不過,跟從事其他任何工作一樣,當你累積了幾年經驗之後,就會開始對自己所在的職業有不同的體會。

從過去幾年菜鳥在美國求學及任教的親身體驗中,我發現即使同樣是大學教授,每個人也因為不同的目標和自身個性及能力的差異,在學術圈裡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

簡單來說,菜鳥教授們在努力爭取終生職的過程中,會慢慢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學術生涯,通常是分別朝向專注研究或是重視教學這兩種不同的方向前進,而兩種方向將會把菜鳥們引導往不同的學術職涯。

藉由這一篇文章和菜鳥自製的圖表,我希望能重新思考在學術這條路上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也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來在美國學界的粗淺觀察囉! 大學教授的生涯走向:學術V.S.教學? 學術導向:一般來說,不論是在哪一種等級的大學任教,大學教授們或多或少都必須持續從事研究工作。

不過,相較於教學型大學來說,在研究型大學裡確實會看到比較多對研究有熱誠的教授。

雖然同樣都是心中熱愛研究工作的學者,但因為個性和學術以外的能力有所差距,教授們在大學裡就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

根據這幾年在美國大學裡的近距離觀察,我把學術放在第一位的教授們,分為學究型和學霸型兩種。

學究型教授:這類的教授通常專注研究,不善也不屑與人打交道。

他們不願意,又或者沒有社交能力參與學術研究以外的事務。

別誤會,他們並不是不討喜,只不過,他們不喜歡把時間浪費在對他們來說無謂的事物上,跟他們相處,交談不超過三句話他們就會不由自主的開始談到與學術相關的話題,所以除了學術的討論之外,他們通常與學系或是學校裡的行政人員沒有太多交集。

許多研究型大學和研究機構裡都會出現這樣的教授,神龍見首不見尾,對他們來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重要,能從研究中為世界找到新的答案,才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學霸型教授:同樣是專注研究並且在學術領域有所表現,學霸型教授菜鳥指的是那些在大學校園內出盡鋒頭,人際關係良好的學者。

他們往往能言善道,長袖善舞,不僅手頭上有充裕的研究經費,因為學術成就斐然,連為學校向企業募款的能力都很驚人。

這類的教授往往在升等後幾年之內,不是成為大學裡的行政領導階層,就是掌握研究資源,主導重要的研究團隊和經費。

教學型:跟研究導向的教授不同,想走向教學為主的教授生涯,教學能力以及懂得與學生相處就變得很重要。

可別以為把教學放第一位的教授只有在教學型大學才看得到,其實很多研究型大學也鼓勵教授做好教學工作。

這一類的教授們覺得作育英才是自己的責任,在他們眼中,一個好的大學教授必須要能啟迪學生,讓下一代的大學生能青出於藍。

如果有人研究做得好但不會教書,就算是有研究上的傑出表現,也不算是稱職。

同樣地,菜鳥把教學導向型的教授也分為兩種,分別是學院派和務實派。

學院派:這類的教授一心只想好好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扮演好自己教書的使命。

他們認為研究只是教學的輔助,為了教好下一代的學生,所以大學教授才要繼續做研究,確保學生得到的訊息沒有與時代脫節。

一個受歡迎的學院派教授通常很會教書,課堂內絕無冷場,信手捻來都是有趣的內容。

其實,即使在美國的大學普遍採取終身聘雇制度,對教授升等也有一定的研究要求,覺得研究不是最重要的教授還是不少。

事實上,如果大家有興趣看看各大學的網頁,就會發現有不少教授在取得終身職升上副教授之後,就不再尋求升等,而把重心轉向到教學和行政服務之上。

說得更坦白一點,許多大學教授本來就只喜歡教書,在菜鳥階段認真做研究的目的,只是為了拿到終生職保障而已。

務實派:既然當大學教授都有要做研究的壓力,為什麼還會有不把研究放在第一位的教授呢?首先,如果是在教學型大學,決定是否通過終生聘任的要求主要是看教學表現,對於教授們的研究要求並不算困難。

如果是在研究型大學,雖然對教授們有研究成果的期待,但別忘了以研究型大學教授們的能力,研究表現或許從來就不是他們所擔心的問題。

話說,什麼是菜鳥所謂的『務實派』?有好幾位取得教學獎項的同事曾經告訴菜鳥,他們取得終生職之後就不再把研究當成學術生涯的唯一目標,主要是因為認清以自己的研究能力,恐怕難以在學術上能有重大的突破,所以希望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更有貢獻的事情上。

對這類的教授來說,與其花時間投入研究計畫,不如花時間思考如何提供下一代更好的教育,許多教學型大學裡的行政主管,甚至是領導者,都屬於這類型的教授。

教授也需要考慮職涯發展? 菜鳥的觀察或許不盡完全,當然也僅供參考。

不過,對於學術生涯,菜鳥真的有很多學術圈以外的朋友,覺得大學教授的工作很穩定,好像只要上課講講話,偶爾寫寫文章,然後等時間到了,就可以準備升等,一路從助理教授,副教授然後成為名牌教授。

可是,稍微對學術生活有概念的人就會知道,大學教授的人生絕對沒有那麼好過。

除了要面對升等審查的壓力之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大學教授也需要考慮自己的職涯發展。

的確,大學教授在學術圈裡的頭銜只有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三種,不過,如同菜鳥在本文裡所分享的觀察,在大學教授的生涯發展過程中,遲早都會面臨下一步該往哪個方向走的選擇。

菜鳥們在度過前幾年的摸索期之後,或許也會跟我一樣,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成為一個專注在研究還是教學上的教授。

或許也會開始反思,對自己未來的大學教授生涯有多大的期待,並且考慮自己在大學裡,學術圈內,甚至社會上想扮演何種角色。

邁入新的一年,雖然菜鳥已經不再隨時擔心自己能不能通過重重的審查,但是面對未來的學術職涯發展,下一步該往哪個方向前進,菜鳥還在思考中,不過,看完菜鳥的觀察心得,希望朋友們了解,大學教授的工作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爽啦!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TeachingPhilosophy大概要寫什麼?」 「DiversityStatement又要強調什麼?如果我沒有自己開過課,沒有TeachingEvaluation怎麼辦?怎麼研究型大學也要求這麼多關於教學的文件?」 最近一個正在找學術工作的學弟很緊張的問菜鳥這一連串的問題,這也是許多博士生和新科博士們的疑問。

學校會問這些問題,是想知道你能不能勝任教授這個工作。

不過,弔詭的是,博士班的訓練中,『教學』從來就不是重點。

所以,絕大多數的新科博士們,對於教學,基本上是一無所知。

很多人都說,想念博士的主要原因是想要到大學裡教書,至於為什麼想教書,則是因為教授的工作看起來很輕鬆,工時又有彈性。

如果這是你想念博班的誘因,Fine,但是,至少你要知道教授的職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學」!「教學」很難嗎?不難啊,如果你不在乎學生有沒有聽懂,不在意學生喜不喜歡你,而學校的Tenure評鑑制度裡也沒有把教學看得很重,那恭喜你,你不用在乎自己會不會教書,因為每次上課把投影片唸完就下課也沒關係。

可是,只重視教授的研究能量,完全不在意教學能力的學校真的不多。

以美國的大學分類來說,能夠容忍教授在教學上表現不佳,甚至讓終身職教授盡量不用教課專心作研究,而把教學工作分給講師們的,大概只有所謂的研究型大學。

而什麼是研究型大學?簡單說,如果你正在美國念博士班,或是你打算申請博士班,這些學校就是研究型大學。

在研究型大學裡唸博士班的時候,很多人天真的以為他們未來的學術生涯,將會與研究為伍,可以埋首於自己熱愛的研究工作,頻繁的與學術圈夥伴們腦力激盪,為人類的未來貢獻心力。

而研究型大學裡的教授們,往往都是學術界具有一定地位的學者,所以,在他們眼中,自己指導的博士學生當然該有這樣的理想,也應該找到研究型大學的工作,繼續在研究的路上發光發熱! 菜鳥看到也聽到太多這樣的說法,從許多剛錄取博士班前來美國的學弟妹眼神中,我看得到那份追求夢想的光和熱!可是,你知道每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博士畢業生能夠進入所謂的一級研究型大學(R1)嗎?美國有超過三千所四年制大學,要是只有排名百大的R1等級研究型大學才算是理想的工作,選擇就只剩下百分之三,如果再加上任何大學都不會年年開出職缺,這百分之三的理想工作機會勢必會更低。

看到這裡,你以為菜鳥是想叫大家不要有追求博士學位的夢想嗎?不是,相反的,菜鳥希望看到更多兼具研究和教學能力的菜鳥教授,又或者說,菜鳥建議大家追求夢想的同時,別忘了其實也可以兼顧現實! 爭取教學經驗,為將來打算 「你應該把時間省下來花在研究上」 「博士生教學沒有太多錢可以賺,別忙了!」 這是我的指導教授和博士班同學聽到我爭取自己開課時的反應,但菜鳥堅持要試著學會教書,學習與學生互動,因為我知道如果想當教授,不管在哪裡,都得學會這些技巧。

看到菜鳥爭取到教學機會,我的一個韓國學弟在菜鳥鼓勵下,第二年也想試著自己開課,不過,因為英文不太好,所以被系上婉拒。

可是,一年後,他再次爭取就成功了。

正因為這個教學經驗,讓他畢業後也順利在美國的一所小型大學找到滿意的教職。

事實上,菜鳥的指導教授在多年之後才告訴我,他認為我當年決定累積教學經驗的決定很正確。

他說,他可以指導我的研究,卻無法教我如何教書,所以他現在都鼓勵學生在畢業前至少要教過一門課。

如果是在美國唸博士班,教學經驗是可以在博士班期間就開始累積的,從一開始擔任助教,到爭取獨立教授一門課。

大部分有博士班的研究型大學,並不排斥讓通過博士資格考的博士候選人們教書,因為,這些學校的教授們大都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做研究,導致學校對能夠教學的講師有很大的需求。

只要你的系所曾經有博士生獨立授課的前例,表示學校願意讓博士生開課,而作為博士生,你當然應該立刻爭取這樣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學校的課程規劃往往在一年前就決定了,所以,如果真想爭取教課,務必要提早準備。

教學和研究不是平行線! 一個從名校畢業的博士,目標是要到研究型大學裡擔任教授,難道不該把重心放在研究嗎?每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真的該把心思分到學會如何教書上嗎?如果不是在研究型大學工作,會不會就不能做研究了? 其實,教學跟研究不會也不該是兩條分開的平行線。

一個研究做得好的教授,如果不能把最新的研究用淺白的方式解釋清楚,他的研究發現就很難被大家理解。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聽到學生抱怨教授上課很無聊,或是覺得老師講的東西太深奧。

當然,我們可以說是學生們不用功,可是,大家都是過來人,相信每個人都在大學裡遇到過不會教書的教授,回想看看,自己是不是因為那個不會教書的教授,而對該門課興趣缺缺呢?如果我們期待學生在大學裡要學到東西,只會發文章,做實驗,拿到高額研究經費,卻沒有教學能力的研究型教授,真的能扮演好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嗎? 話說回來,一個教學能力強的教授,如果自己沒有持續進行新的研究,他的教學內容真的能跟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嗎?會不會教給學生的,都是過時的資訊?即使是在教學為主的大學任教,菜鳥也沒聽過哪個學校真的不要求教授做研究的。

雖然教學型大學在評鑑教授表現時,的確會把研究表現的比重降低,但是,絕對不會沒有任何要求。

換句話說,不論在哪裡當教授,研究不可能不用做,所以,只要自己願意持續進行研究工作,再小的學校還是會有許多資源可以提供,不至於與學術圈脫節。

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如果因為想成為大學教授而念博士班,除了做研究的能力之外,難道真的覺得教學只是PieceofCake,不需要學習就會了?不管是為了現實的學術求職考量,還是為了能稱職的負起大學教授傳道授業的責任,想走上學術之路的朋友,ㄧ定要把握機會學習怎麼教書喔!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較於企業界的工作,美國大學裡的教授薪資並不算高,而且也沒有在業界常見的年度分紅,更沒有年底的年終獎金。

以大部分大學教授都必須要有博士學位的條件來說,在美國人的眼中,大學教授的薪水其實不高,在有些平均薪水很高的地區(像是矽谷),很多人聽到你是大學教授還會有點同情你。

當然,菜鳥知道許多朋友選擇留在大學裡任教,都是因為喜歡教學和研究的工作,或是看上大學教授工作時間彈性可以兼顧家庭的特點。

不過,即使學術圈裡的朋友們都有強烈的教育使命感,也不把薪水當成唯一的條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薪資福利的確對生活有不小的影響。

你也跟菜鳥一樣想改善家庭生活嗎?不妨參考以下的這些方式囉! 美國大學教授暑假是沒有薪水的! 你沒看錯,在美國的大學教授暑假是沒有薪水的!在我們討論教授的額外收入之前,大家或許應該先知道,在美國,大學教授薪資是採年薪制,而Tenured或是TenureTrack制度下的教授,年度薪資的計算通常是以九個月(有些學校的合約是十個月)來計算。

也就是說,大家在暑期其實是沒有薪水的。

不過,在實際操作上,學校通常會詢問教授個人意願,看看你想把九個月的薪資在九個月裡領完,或是平均分配在12個月來發放。

通常學校的薪資主管人員都會建議選擇後者,因為這樣在暑假中,還是會有薪水入帳,可以避免個人財務沒有規劃好,到了暑假完全沒收入的窘況。

但是暑假沒有薪水,有些朋友以為教授在暑假真的可以不用工作,其實,對還在努力拚升等的菜鳥和許多認真的教授們而言,暑假才是真正有時間精進研究和教學的時間,只不過,這些在暑假期間的努力,都沒有薪水喔! 好想賺錢?菜鳥教授有哪些增加薪水的機會? 其實大學教授在校內爭取津貼的機會有限,在這裡菜鳥就先不討論因為年資累進而獲得的年度調薪,以及因為跳槽而取得重新談薪的情況。

我們先把重點集中在以下幾種美國學術圈裡,比較常見的額外津貼取得方式。

全面調薪(CostofLivingAdjustment):全面調薪,又可稱為生活成本調薪。

這是多數大學為了因應總體經濟條件變化,讓教授薪資可以對抗物價變動而做出的調薪。

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許多年,全美大學幾乎都沒有調整過薪資,所以這幾年開始,當經濟情況好轉,許多大學就開始逐漸調整教授們的薪水,讓薪資水平可以追上社會物價的變動比例。

這種調整的比例,往往是全面性的決定,公立大學的調整幅度會由州政府決定公告,而私立大學則會由董事會宣布。

通常像這樣的薪資調整,新進的菜鳥教授往往會獲益較多,因為這類的調薪,一般來說也會把菜鳥助理教授的起薪門檻調高,所以,菜鳥教授們如果受聘到一個剛剛接受全面系統性調薪之後的學校,通常起薪可能就比系上早你一兩年來的助理教授要高一些! 績效獎金(MeritRaise):學術工作的確也有績效獎金,不過,通常需要競爭,所以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拿到。

既然是在學術圈,績效當然主要是指教學和研究的表現。

在美國大學任教,每一年系所都會對教授進行評鑑,為了鼓勵大家在教學和研究上有所突破,不論公私立大學都會提供不同等級的獎勵,但是這種獎勵金,通常屬於一次性的加薪,除非是學校裡特別重視的一項獎勵制度,否則金額都不會太大! 升等調薪(Promotion):升等,在學術圈裡指的是從助理教授到副教授,或是從副教授升等正教授。

學術圈裡在不跳槽的情況下,大概就是以升等時可以獲得的底薪調幅最大。

但是,如果你是在教學型的州立大學任職,請不用對升等時的調薪幅度有過於美好的幻想。

以菜鳥在美國四方打聽的情況來說,升等時的加薪幅度,從一兩千到上萬元的調整都有。

一般來說,私立的研究型大學調幅最大,而位處中西部的小型州立大學則漲幅相當有限。

行政加給(Administration):顧名思義是指兼任行政工作的額外津貼,對於菜鳥們來說,系上通常不會讓還沒有取得Tenure的助理教授兼任行政工作。

不過,在很多教學導向的小型大學,因為系上的教授不多,所以在菜鳥階段就兼任行政工作的情況也很常見。

一般來說,兼任行政職如果沒有得到授課時數的減免,學校就會用行政加給的方式來補償。

只不過行政工作需要投入的心力和時間不少,如果菜鳥們想利用這樣的方式多賺一點錢,恐怕並不太划算! 暑期授課(SummerTeaching):這一項額外的薪水雖然代表暑期也必須繼續教課,而且也不是固定的薪資,但對很多人來說卻是金額最多的額外收入。

不少資深教授也許會建議菜鳥們盡可能在Tenure之前,把暑假時間用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上,不要浪費時間在教書。

不過,以菜鳥的經驗來說,在擔任助理教授一兩年之後,大家通常也累積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只要在暑假期間開設的課程不是需要重新準備的新課,在自己的備課時間和暑期的研究計畫可以兼顧的情況下,利用暑假多賺一點錢也不是壞事。

值得注意的是,暑假的授課薪水也會因學校的規定而有所不同。

通常在比較有規模的大學,暑修課程的授課薪水是以每個教授的薪資為基準,按比例來計算。

不過,也有不少學校的暑假授課薪資是以固定金額來計算,每一堂三學分的暑期課,付給教授的薪水從一千五百美金到六,七千美金甚至更高都可能。

在這裡菜鳥不得不說,近年來美國各大學都聘用了許多兼課的講師來降低成本,對這些講師來說,暑期的教學薪水是他們能賺到多點錢的最好機會,可是,他們也因為暑期花時間教書賺錢來謀生,導致在研究表現上受到限制。

在全球學術圈都一樣,這種制度上的陷阱,導致流浪博士越來越難擺脫找不到正式教職工作的困境。

研究計畫(Grant):把薪資編列在研究計畫中也是另一種額外薪資的來源。

對於研究型大學的菜鳥來說,比用暑假來教課更值得努力爭取的,是透過在研究計畫中編列自己在暑假期間的工作薪資來補貼自己。

在各種教授的額外薪資中,從研究計畫中為自己加薪應該是對學術生涯最有幫助的一種。

一方面在研究上能夠取得經費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取得Tenure的過程中留下可以加分的紀錄。

不過,跟爭取校內的研究和教學獎金一樣,研究計畫是需要透過競爭才能取得,而且大部分的研究計畫都需要跟全球甚至全世界的研究人員相競爭,所以,難度當然比其他津貼更高一些。

表一:額外薪資種類比較表 項目 全面調薪 升等調薪 績效獎金 行政加給 暑期授課 研究計畫 調薪競爭難度 低 低 (若升等即可獲得調薪,升等的難度不在此討論) 高   低 (若兼行政職則可取得津貼) 低   高 是否調整底薪 是 是 視學校規定而異 否 否 否 大學教授待遇差異大,事實與想像可能有很大落差 很多人也許好奇,到底在美國當大學教授的薪資算不算好?如果只看帳面上的待遇,在大學當教授其實根本不能跟業界的工作相比,如果不自己開源,恐怕只能勉強支撐一家人的生活。

不過,如同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所歸納出的結論,雖然知道外面的薪水較高,但大學教授的彈性工作時間,是讓學術圈的朋友願意留在學術圈,放棄業界工作和較高待遇的主要原因。

話說回來,對菜鳥們來說,如果有家庭的責任在身,相信很多人都會希望能有機會多賺一點來補貼家用。

透過這一篇分享,菜鳥希望在學術圈裡的菜鳥們,大家都能少一點經濟壓力,多一點時間過生活囉!       Sharethis:Facebook電子郵件LinkedInTwitter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文章分頁導航 ←較舊的文章 搜尋: 近期文章 搶救財務危機的最後絕招-宣告財務緊急狀態(DeclarationofFinancial Exigency)! 學術寒冬中找教職?想當教授的你必須具備這些能力! 想當教授?求職別犯這些錯 ProudofYourCountry!淺談美國大學的暑期海外教學計畫Part II ProudofYourCountry!淺談美國大學的暑期海外教學計畫Part 1 近期迴響 kqutep在大學教授的職涯發展?美國大學觀察心得Wei-enWang在大學教授的職涯發展?美國大學觀察心得sophie在活到老,教到老!淺談美國大學的退休金制度Wei在想當教授,除了研究,英文口說也要流利!UTAustinPhD在讀在“薪”事誰人知?美國的大學教授“薪”情比較好? 文章存檔 2020年五月 2020年四月 2020年二月 2019年十月 2019年四月 2019年二月 2019年一月 2018年九月 2018年七月 2018年六月 2018年四月 2018年二月 2018年一月 2017年十二月 2017年十月 2017年九月 2017年七月 2017年六月 2017年五月 2017年三月 2017年二月 2016年十一月 2016年十月 2016年九月 2016年八月 2016年六月 2016年四月 2016年二月 2016年一月 2015年十二月 2015年十一月 2015年十月 2015年九月 2015年八月 2015年七月 2015年六月 2015年五月 2015年四月 分類 研究-Research 其他-Others 學生-Students 學術人生 學校-University 教學-Teaching 求職-AcademicJobs 其它 註冊 登入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WordPress.com 菜鳥教授週記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樣版:BigBrother.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可使用Cookie。

繼續使用此網站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若要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如何控制Cookie,請參閱此處: Cookie政策 追蹤 已追蹤 菜鳥教授週記 加入其他3,561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菜鳥教授週記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回報此內容 在讀取器中檢視網站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