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瑜伽 ( yú jiā )(印地語:योग,英語:yoga),源于古印度文化,义爲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 ... 中國早在唐代已譯為「瑜伽」,近年臺灣坊間有人生造了瑜珈這新詞,這用法, ...
瑜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10月12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瑜伽"—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介紹的是“瑜伽”这一泛称。
关于古印度六大哲学之一,请见「胜王瑜伽」。
关于注重练习修身养心方法,请见「诃陀瑜伽」。
关于从诃陀瑜伽派生出的自称“瑜伽”的各种体操和商业化活动,请见「现代瑜伽」。
瑜伽脈輪觀念
瑜伽練習場
瑜伽(yújiā)[1](印地語:योग,英語:yoga),源于古印度文化,义爲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与方法,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有瑜伽派(英语:Yoga(philosophy))。
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包括调身的体位法(参考瑜伽体位集)、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2016年12月1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印度瑜伽列入该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
目录
1起源
2分類
2.1瑜伽五大類
2.1.1哈達瑜伽
2.1.2勝王瑜伽
2.1.3知识瑜伽
2.1.4至善瑜伽
2.1.5行動瑜伽
2.1.6梵頌瑜伽
2.1.7密傳瑜伽
2.2瑜伽的“八支分法”
3瑜伽與宗教
3.1印度教瑜伽派
3.2佛教
3.3基督教的態度
4参考文献
5参见
起源[编辑]
参见:印度哲學
瑜伽(Yoga)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
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瑜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前300年的著名瑜伽大圣哲波颠阇利(Patañjali)將所有口耳相傳的經典,集結而成了《瑜伽經》(瑜伽的重要理论经典著作),印度瑜伽因此而有所依據。
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波颠阇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貢獻的圣人。
《瑜伽经》,彙整了瑜伽所有的理论和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
在这部著作里,他阐述了瑜伽的定义、瑜伽的内容、瑜伽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等等。
在波颠阇利之前,瑜伽已经有了很长的实践期,但是没有任何人给瑜伽一个系统的解释,波颠阇利开创了一个完整的瑜伽体系。
所以波颠阇利被尊为瑜伽之祖。
严格来说,瑜伽是一種身心鍛鍊的統稱,好比中國講返本歸源、導引等等,瑜伽在印度也是一個身心修練的通泛名詞。
有一段時期進行各種身心修練的人不管任何派別,都被尊稱為瑜伽士(Yogi,女性為Yoginī)。
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派別林立,不過有三本著作被大多數印度人尊為經典,一是「奧義書」,二為「薄伽梵歌」,三「阿育吠陀」,而《瑜伽經》集結各經典統合瑜伽八支。
古印度婆羅門教提倡「梵我合一」理論,由於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伽祖師同時也是印度教祖師商羯罗的影響,這三本書也被後來大多數的瑜伽士奉為經典。
瑜伽術本是一種身心修持術,表面上看似與宗教無關,也可以說古印度任何宗教都採用。
它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人的一切可能,從精神(小我)與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識)的合一(即「梵我合一」),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說的最高目的,瑜伽術都是被認可的途徑之一。
印度古語有云:世上有兩種超越太陽軌道(獲得永恆)的方式,一是在瑜伽中離棄世間;二是在戰場上委棄身體。
這其實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有所契合,例如道教的“功德成神”說,與儒家的“忠烈祠”信仰。
分類[编辑]
瑜伽五大類[编辑]
身,诃陀瑜伽。
心,勝王瑜伽。
知,智慧瑜伽。
情,虔信瑜伽。
意,行動瑜伽。
哈達瑜伽[编辑]
主条目:哈達瑜伽
哈達瑜伽
樹式Vrksasana
(梵語:हठयोगHathayoga)。
「哈(梵語:ह)」的字意為太陽,「達(梵語:ठ)」為月亮[3]。
以學習呼吸與身體鍛鍊為主。
现代的哈達瑜伽被統括為體位法的練習,所以所有強調體位法身體鍛鍊的派別都可以歸納到哈達瑜伽裡。
勝王瑜伽[编辑]
王瑜伽(英语:RājaYoga),又稱“羅阇瑜伽”、“胜王瑜伽”。
勝王瑜伽以波颠阇利的《瑜伽經》為主要經典,強調八步功法身心並行的鍛鍊,尤其著重於靜坐與冥想的鍛鍊,以達到天人合一的三摩地為目標。
目前印度有些寺院團體仍以勝王瑜伽作為標榜。
知识瑜伽[编辑]
智瑜伽(英语:JñānaYoga),又稱“知識瑜伽”。
以理性的思維、邏輯思辯以探求真理的瑜伽。
用印度人的觀點來看,中國的老子、莊子等可以視為智慧瑜伽修行者。
至善瑜伽[编辑]
信瑜伽(英语:BhaktiYoga),又稱“虔信瑜伽”、“信爱瑜伽”、“奉愛瑜伽”、“至善瑜伽”。
追求超越情緒、理性純善的道之愛,以冥想、唱誦、禮拜等嚴謹的宗教生活態度以及積極行善來達成。
爲笈多王朝时期印度教巴克提运动(英语:BhaktiMovement)的中心内容。
行動瑜伽[编辑]
行瑜伽(英语:KarmaYoga),又称“業瑜伽”、“羯磨瑜伽”、“行动瑜伽”,通過積極入世的一系列實際行動來達致功德圓滿。
聖雄甘地即行動瑜伽奉行者。
梵頌瑜伽[编辑]
咒语瑜伽(英语:MantraYoga),“曼怛罗”(mantra)义爲咒语、梵頌、真言、神咒、秘密语,“曼怛罗瑜伽”也可译作“梵頌瑜伽”、“咒语瑜伽”。
瑜伽的眾多修練方法之一,許多瑜伽派別都採用,各自的差別為宗教歌唱、咒語唸誦、秘密咒語唸誦等等。
唱誦時講求心氣合一、專注、信心,長時間的唱誦時常容易引發唸者的宗教經驗,效果強烈又簡單,所以各大派別都很重視此練法。
唸誦一般採用7個「種子字」,各自代表人的七輪。
密傳瑜伽[编辑]
密瑜伽(英语:TantraYoga),“怛特羅”义爲密传、密教,“怛特羅瑜伽”也可译作“密瑜伽”、“密传瑜伽”。
俗稱“雙修”。
千年師徒的秘密傳承,著重於開發生命能量,超越凡人境界的修練。
密宗瑜伽的特色為複雜曼陀羅圖案(Yantra)、詳密的宗教儀軌、不對外公開的內容、利用男女性能量引出生命能量的修練法、變換物質的練法、利用屍體的修練法、太陽能修練法等等。
瑜伽的“八支分法”[编辑]
瑜伽之祖波颠阇利撰写的古典经典文献《瑜伽经》。
《瑜伽經》一書很短,全書總共分成四章,內容講述包括瑜伽的定義、瑜伽的修行內容還有瑜伽到達的最後境界與解脫等,精簡地傳達了「瑜伽」的綱要。
在《瑜伽經》的第二章详细说明瑜伽的“八支”(梵語:aṣṭāṅga,aṣṭa是八,aṅga是分支、部份、肢體[4]),即修行瑜伽的八個階段[5]:
禁戒(英语:Yamas)(Yama):是指外在控制,宇宙的道德戒律。
律儀(英语:Niyamas)(Niyama):是指内在控制,通过自律进行自我净化。
体位(Āsanas):是指瑜伽姿势,也称调身。
调息(Prāṇāyāma):系统的呼吸方法,呼吸的控制和能量的处理。
制感(Pratyāhāra):精神从感觉和外部事物的奴役中解脱出来,是指感觉消失,控制内心,也称调心。
专注(Dhāraṇa):集中注意,一心一意。
集中专注力以提升生命之气。
禅那(Dhyāna):即冥想。
三摩地(Samādhi):由冥想而来的超意识全部集中到灵魂中,和宇宙合二为一。
超越意识的境界。
身体和感官静止,看似在睡眠,但头脑仍保持警惕。
瑜伽與宗教[编辑]
印度教瑜伽派[编辑]
主条目:瑜伽(印度哲学)(英语:Yoga(philosophy))
在印度哲学和印度教中,有一派以研究瑜伽爲重点的瑜伽派,爲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之一。
約在公元2-4世紀,印度哲人波顛闍利編纂瑜伽經(Yogasutra),將古老的印度瑜伽傳統加以整理,形成四品195頌的著作。
其思想涉及了佛教、耆那教、數論派和《奧義書》[6]。
佛教[编辑]
参见: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觀、四念住和三十七菩提分法
作為印度宗教之一的佛教,相當重視瑜伽的修行。
所謂「瑜伽(yoga)」在梵語中是相應──契合的意思。
就佛教而言,凡屬止觀,達到身心、心境或理智相應的練習,都可說是瑜伽。
瑜伽行,即身心相應的修持法。
瑜伽師、瑜伽士(yogi),為定慧修持者的通稱[7][8]。
不過,佛教是以共印度教的禪定為定學,把不共的四念住、三十七菩提分法作慧學,深觀一切法空無自性,由無我無我所而達解脫。
這和印度教修習神我,由梵我合一達致獨存(英语:Kaivalya)的解脫,在修行所依的義理上有所不同[9][10]。
《修行道地經》(榆迦-遮-復彌)、《修行方便禪經》(庾伽-遮羅-浮迷)及《瑜伽師地論》(Yogā-cāra-bhūmi)都是以「瑜伽」來命名的佛教禪修論著。
基督教的態度[编辑]
由於根植於印度宗教文化的瑜伽,逐漸成為普及大眾的冥想和體操活動,引發部分基督教牧師在佈道中對信眾表示不可參與瑜伽活動。
其理由是認為瑜伽和基督教十誡中的第一誡「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神」牴觸。
不過,即便如此,在以基督教為主流信仰的美國,瑜伽仍十分風行[11]。
有些基督徒會整合瑜伽中的體位,將其和印度教的瑜伽哲學思想分開,再加入祈禱、默想(英语:Christian_meditation)等基督教的內容[12][13],各個姿勢也改用英文命名(不是用原來的梵语詞語),捨棄曼怛羅以及其中的瑜伽哲學。
以此方式讓這種瑜伽劃在基督教的範圍內[13]。
這引起了一些印度教團體對於文化挪用的指責[13][14],也有基督教學者對此提出觀察和批評[15]。
天主教會以及一些基督教(新教)教會曾針對一些東方教會以及新纪元运动的作法提出疑慮,認為將基督教的靈修與印度文化的瑜伽、冥想加以結合,是有風險的(arefraughtwithdanger)[16][17][18]。
参考文献[编辑]
印度主题
医学主题
^中國早在唐代已譯為「瑜伽」,近年臺灣坊間有人生造了瑜珈這新詞,這用法,臺灣教育部《國語辭典》並未予以收錄。
^印度瑜伽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新闻中心.[2016-12-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HathaYoga.sanatansociety.org.[2011-03-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3)(英语).
^《法華經》對勘材料.[2022-02-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Peng,Emily.淺談「八肢瑜伽」:八肢瑜伽包含哪些?用白話文帶你了解《瑜伽經》定義的瑜伽-HelloYogis.2022-01-18GMT+000010:08:13+00:00[2022-01-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美国英语).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帮助)
^莊國彬.《瑜伽經》與佛教思想的比較(PDF).圓光佛學學報.2015[2019-11-11].(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1-17).
^印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12章〈罽賓瑜伽師的發展〉:「瑜伽(yoga)是相應──契合的意思。
寬泛的說,凡是止觀相應的,身心、心境或理智相應的,都可說是瑜伽。
瑜伽──身心相應的修持法,名為瑜伽行。
從修持以求實現特殊的宗教經驗者,名瑜伽師。
所以瑜伽師,為定慧修持者的通稱。
佛陀的時代,重於禪(dhyāna);「專精禪思」,是古代佛弟子的日常行持。
但到『大毘婆沙論』時代,更早一些,瑜伽與瑜伽師,已成為佛教界習用的名詞。
這可能由於西元前三、四世紀間,印度的「瑜伽派」漸次形成,而佛教也受到他的影響。
然在實際上,佛教的瑜伽,仍舊是佛教的。
如從定境及修定的方法說,這本來部分與世間禪定相通。
在印度,佛教界已習用「瑜伽」一辭。
而傳來中國,仍依古說而稱為禪。
所以印度的瑜伽師,在中國是一向稱為禪師的。
」
^《成唯識論述記》卷2:「述曰。
言瑜伽者名為相應。
此有五義故不別翻。
一與境相應。
不違一切法自性故。
二與行相應。
謂定慧等行相應也。
三與理相應。
安非安立二諦理也。
四與果相應。
能得無上菩提果也。
五得果既圓利生救物。
赴機應感藥病相應。
此言瑜伽。
法相應稱。
取與理相應。
多說唯以禪定為相應。
瑜伽之師即依士釋。
師有瑜伽名瑜伽師。
即有財釋。
若言瑜祇即觀行者。
是師之稱。
以假想惠。
非謂實以刀等折之。
於麁色相即是所折之色相也。
半半破之漸次而折。
除麁至細至不可折假說極微。
不同小乘體無方分而不可折。
」(CBETA,T43,no.1830,p.272,c6-18)
^莊國彬.獨存與解脫:瑜伽派與佛教解脫道的比較(PDF).圓光佛學學報.[2019-11-11].(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10-19).
^《修禪要訣》:「(明恂)問:外道及與三乘皆有禪定,息心遣境,未審何殊?(佛陀波利)答:外道執我以習禪,小乘計法而修定,大乘止觀人、法雙除,此其別也。
」
^CandyGuntherBrown.Why“Christian”Yoga?.psychologytoday.[2019-11-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Steinfels,Peter.TryingtoReconciletheWaysoftheVaticanandtheEast.TheNewYorkTimes.7January1990.(原始内容存档于8August2009).
^13.013.113.2Solomon,Serena.InsidetheGrowingWoldofChristianYoga.Vice.5September2017[3September20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Carleton,James.Mentalandspiritualwellnessinisolation.ABC.2020[3September20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Jain,AndreaR.SellingYoga :fromCounterculturetoPopculture.OxfordUniversityPress.2015.ISBN 978-0-19-939024-3.
^VictorL.Simpson.VaticanwarnsagainstpracticingEasternmeditation.1989[2021-12-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VaticansoundsNewAgealert.BBC.4February2003[27August20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Teasdale,Wayne.Catholicismindialogue:conversationsacrosstraditions.Rowman&Littlefield.2004:74.ISBN 0-7425-3178-3.
参见[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瑜伽
禅定
冥想
瑜伽体位集
印度體式瑜伽大師列表(英语:ListofIndianasanayogagurus)
瑜伽派別列表(英语:Listofyogaschools)
希瓦難陀瑜珈(英语:SuryaNamaskar)
瑜珈旅行(英语:Yogatourism)
瑜伽士
瑜伽女(英语:yogini)
查论编印度神話和印度教经典教義世界观
印度教神话
自在
梵
解脱
我
摩耶
業
轮回
伦理
不害
梵行
谛
达摩
苦行
佈施
性力
瓦爾那
学派
印度哲学
古印度六派哲学
数论学派
瑜伽学派
胜论学派
正理论学派
吠檀多學派
體系
提婆
仙人
阿修罗
羅剎
乾闼婆
夜叉
迦楼罗
那伽
毕舍遮
紧那罗
三相神
方位護法
蘇摩
神祇
梵天
毗濕奴
湿婆
因陀羅
阿耆尼
伐楼拿
双马童
密多罗
伐由
閻摩
伽摩
毗首羯磨
俱毗羅
苏利耶
楼陀罗
象头神(迦尼什)
室建陀
黑天(奎师那)
陀湿多
生主
祭主仙人
特尤斯
哈奴曼
辯才天女(萨拉斯瓦蒂)
吉祥天女(拉克什米)
雪山神女(帕尔瓦蒂)
难近母(杜尔迦)
时母(迦梨)
恒河女神
舍脂
广延天女
伐楼尼
地天(頗哩提毗)
乌莎斯
提毗
药叉女
文献經典
吠陀
梵书
森林书
奥义书
薄伽梵歌
吠陀支
往世书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
查论编哲学 分支(形而上学 ·知识论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價值論)哲学与……
艺术
设计
音乐
电影
历史
人性
语言
文学
文化
教育
人生
宗教
宇宙学
存在
哲学
精神
痛苦(英语:Pain(philosophy))
幽默
心理学(英语:Philosophyofpsychology)
神经哲学(英语:Neurophilosophy)
行动
数学
人工智能
信息
时空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环境
技术
工程(英语:Philosophyofengineering)
医学哲学
醫療衛生哲學
性(英语:Philosophyofsex)
社会科学(英语:Philosophyofsocialscience)
经济
公正
法律
政治
社会
战争
哲学学派哲學史
西方
古典
中世纪
文艺复兴
近代(巴洛克时期 ·啟蒙時代 ·19世紀)
当代
东方
古典中国
儒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魏晉玄學
道家
杨朱
禅宗
希腊-希臘化哲學
前苏格拉底
毕达哥拉斯主义
诡辩学派
柏拉图主义
亞里斯多德主義(逍遙學派)
犬儒學派
伊比鳩魯學派
斯多亞學派
新柏拉图主义
解釋學
印度
佛教
顺世论
印度教(英语:Hinduphilosophy)
耆那教(英语:Jainphilosophy)
波斯(英语:Iranianphilosophy)
玛兹达克
祆教
楚尔凡教义
中世紀9–16世纪基督欧洲
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
托马斯主义(阿奎那)
东亚
宋明理學(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永嘉学派)
韓國儒學
日本朱子学
印度
新逻辑学派(印度哲学)(英语:Navya-Nyāya)
有保留的非二元论(英语:Vishishtadvaita)
二元论(英语:Dvaita)
伊斯兰
阿威罗伊主义(英语:Averroism)
阿维森纳
照明主义(英语:Illuminationism)
伊斯兰教义学
苏菲主义(英语:Sufiphilosophy)
犹太教
犹太-伊斯兰(英语:Judeo-Islamicphilosophies(800–1400))
近代17–19世纪人物
新托马斯主义
笛卡尔主义
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
黑格尔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唯心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绝对唯心论(英语:Absoluteidealism)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效益主義
实用主义
其他
自由主义
无政府主义
現代主義
現象學
超验主义
存在主义
日本國學
新儒家
寂静主义
改革宗知识论(英语:Reformedepistemology)
当代20–21世纪分析
分析女性主义(英语:Analyticalfeminism)
分析马克思主义
后分析哲学(英语:Postanalyticphilosophy)
结果论-功利主義
道义论-罗尔斯主义
德性倫理學
實驗哲學
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英语:Internalismandexternalism)
证伪主义
基础主义-真理融贯论
维特根斯坦-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日常語言哲學-蒯因的自然主义(英语:Naturalizedepistemology)
科学主义
法律实证主义
欧陆
新馬克思主義-西方马克思主义-後馬克思主義
黑格尔主义
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
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現象學-存在主义
解釋學
符號學
女性主義
精神分析学-拉康主义
后殖民主义
后现代主义(英语:Postmodernphilosophy)
社会建构主义
非西方
京都學派
俄国宇宙主义(英语:Russiancosmism)
更多
领域形上學
原子論
二元论
一元论
自然主义
本体论
行动
事件
过程哲学(英语:Processphilosophy)
現實
反实在论(英语:Anti-realism)
概念論
唯心主義
唯物主义
自然主义
唯名論
實在論
自然神论
知识论
理性主义
唯心主義知識論
经验主义
建构主义(英语:Constructivistepistemology)
特殊主义(英语:Epistemologicalparticularism)
怀疑论(英语:Philosophicalskepticism#Epistemologyandskepticism)
唯我論
信仰主義
精神
行为主义
取消主义
副现象主义
机能主义(英语:Functionalism(philosophyofmind))
客观主义
主觀主義
伦理学
结果论
义务伦理学
德性倫理學
自由意志
相容论
決定論
自由意志主义(英语:Libertarianism(metaphysics))
规范性(英语:Norm(philosophy))
绝对主义
特殊主义(英语:Moralparticularism)
相对主义
虚无主义
怀疑主义
普遍主义
美学
形式主义
制度论(英语:Institutionaltheoryofart)
美学回应(英语:Aestheticemotions)
逻辑学
经典
非经典
形式
非形式
悖论
谬误
各地区哲学哲学相关列表各地区哲学
非洲(埃塞俄比亚(英语:Ethiopianphilosophy))
阿兹特克(英语:Aztecphilosophy)
东方(中国 ·日本 ·朝韩(英语:Koreanphilosophy) ·香港 ·臺灣 ·印度 ·伊朗(英语:Iranianphilosophy) ·印尼(英语:Indonesianphilosophy) ·巴基斯坦(英语:Pakistaniphilosophy))
西方(美国(英语:Americanphilosophy) ·英國 ·丹麦(英语:Danishphilosophy) ·法国(英语:Frenchphilosophy) ·德国 ·希腊 ·意大利(英语:Italianphilosophy) ·波兰(英语:Polishphilosophy) ·罗马尼亚(英语:Romanianphilosophy) ·俄国(英语:Russianphilosophy) ·斯洛文尼亚(英语:Slovenephilosophy))
列表
概要
索引
问题
学派
词汇表
概念
哲学家
运动
出版物
主题
分类
专题
最近更改
规范控制
BNE:XX527235
BNF:cb11933824d(data)
GND:4067199-9
LCCN:sh85149174
NDL:00574263
NKC:ph11485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瑜伽&oldid=72570978”
分类:瑜伽印度文化印度教锻炼梵语词汇修行法印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印度发明隐藏分类:CS1英语来源(en)引文格式1错误:日期CS1美国英语来源(en-us)自2013年10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使用了一种注音的条目含有印地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梵語的條目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导游
其他语言
AfrikaansAlemannischAragonésالعربيةঅসমীয়াAsturianuअवधी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Нохчийн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rançaisGaeilgeGalegoगोंयचीकोंकणी/GõychiKonknniગુજરાતી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lokan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कॉशुर/کٲشُرКыргызчаLatina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मैथिली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मराठीBahasaMelayuMirandésမြန်မာဘာသာNedersaksies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ଓଡ଼ିଆਪੰਜਾਬੀपालि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Ikinyarwandaसंस्कृतम्Саха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ತುಳು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ייִדיש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課程資訊 - 忻瑜珈
伸展瑜珈是以身體伸展與呼吸為主,配合基礎的體位法,以容易練習的方式,漸進式的鍛鍊並增進肌肉的力量、柔軟筋骨,從頭到腳,全身每一塊細微的肌群都以最輕鬆安全的方式 ...
- 225款「瑜珈」動作在家就能做!新手入門、瑜珈好處、早晨
伸展雙腿,使整個身體成上下顛倒的V字形。 訓練部位:臀部、大腿後側肌群(膕繩肌)、小腿. 基礎瑜珈招式7:深蹲 ...
- 3瑜珈入門初學者該怎麼訓練?9大瑜珈好處、入門指南 - ELLE
瑜珈是數千年前由古代印度開發出的一種連接身心的訓練方法,通過在墊子上做一系列瑜伽姿勢來鍛鍊身體、提高柔韌性的運動。藉由有意識地運動、呼吸法來增進 ...
- 4瑜珈墊- 健身運動器材優惠推薦- 運動/健身2022年8月 - 蝦皮購物
你想找的運動/健身網路人氣推薦瑜珈墊商品就在蝦皮購物!買瑜珈墊立即上蝦皮台灣健身運動器材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 5適合新手的7種入門瑜珈,讓你安心進入瑜伽的世界
是基本的瑜伽概念結合中國的道教思想與中醫能量通道(經絡)理論,在身體裡,肌腱、韌帶和筋膜是陰,而肌肉和血液是陽;因此,陰瑜珈重點是伸展筋膜,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