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翻來翻不就是睡不好?專家詳解關於寶寶睡眠的6 大迷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此4 個月以前可以側睡,但並不建議趴睡,4 個月後寶寶會自己翻身調整姿勢,父母就不用過度擔心。

文/李祉函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寶寶 ... Skiptocontent 準備睡覺時,有些寶寶一碰到床就會哇哇大哭,讓爸爸媽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也有些孩子較難入睡,不少家長也關心該不該和孩子分房睡?孩子趴睡顧頭型好嗎?國泰醫院小兒科加護病房主任洪依利也為大家解析寶寶睡眠的常見問題。

怎判斷孩子有無睡好?洪依利:可判斷白天精神、食慾 首先,要怎麼判斷家中寶貝有沒有睡好呢?洪依利主任解釋,小朋友只要有睡飽,白天精神、食慾就會好,因此當小朋友沒有睡飽的話,父母就會發現小朋友白天除了一直打呵欠以外,精神表現也會較差,早餐的食慾也會較低。

所以父母可以觀察,如果孩子的睡眠時數不在建議範圍內,早上起床後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可能就是沒有睡飽或是睡眠品質不夠好。

洪依利主任解釋,當孩子進入深層睡眠時,全身的肌肉會呈現放鬆狀態,而淺層睡眠時會一直做夢,讓頭腦呈現活躍的狀態,進而沒有放鬆到肌肉,因此孩子白天時會覺得身體很累、精神狀況不佳。

兒童睡環境 應以「安全」為主 除了睡眠品質,安全的睡眠環境也很重要,洪依利主任表示,所有的睡眠照護都應該要以「安全」為主,除了建議父母與孩子同房不同床之外,床上基本上是越乾淨越好,不要有枕頭、絨毛玩具。

另外,小朋友的床墊也盡量不要選擇記憶床墊,會擔心小朋友陷下去會造成呼吸道危險。

洪依利主任也提醒,嬰兒床的選擇要符合規格,因為舊式的嬰兒床並沒有規定床欄間距,間距過大也容易讓小朋友的頭、手有卡住的風險,而睡眠環境中的燈光要越暗越好,並維持環境通風、減少噪音。

另外,若家中孩子較難入睡,洪依利主任建議父母可以觀察哪些舉動可以幫助孩子入睡,像是有些孩子睡前喜歡洗澡,身體熱呼呼的就會很容易入睡,另外,有些孩子也喜歡睡前喝奶,能夠增加飽足感幫助入睡。

另外,有些孩子有睡前儀式,或是喜歡聽媽媽唱歌、溫和的音樂,不過建議不要和小朋友在睡前玩到情緒太過激動,會讓孩子難以進入深層睡眠。

關於寶寶睡眠6大迷思 寶寶睡覺一直翻來翻去,代表就是睡不好? 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不過可能代表孩子是處於淺眠的狀況,這樣身體的確沒什麼休息到,所以並不是沒有睡好、睡著,而是可能在做夢或是淺眠,還沒進入深層睡眠的狀態。

寶寶碰到床就開始大哭,需要抱著睡一整晚嗎? 不建議家長抱著孩子睡一整晚,會一碰到床就哭,可能為從小就養成的習慣,有些家長於寶寶1個月大時,就常常抱著、哄著唱歌直到入睡,如果孩子從小就開始維持這個習慣,容易讓寶寶習慣這樣的睡眠環境及模式。

建議採用「漸進式」的作法,如果家中寶寶是屬於入睡較困難的話,家長可以陪伴,但可以選擇躺著或是坐著哄,最忌站著邊拍邊哄或是帶寶寶坐車哄睡,另外,當寶寶進入淺免快要深層睡眠的時候,可以慢慢放上床並維持燈光昏暗,這時家長就可以在旁邊陪伴,確定孩子沒有翻來翻去時再離開。

寶寶午睡可以睡多久? 人一天消耗的精力是一定的,除了嬰兒之外,如果孩子午睡睡到傍晚5、6點,可能晚上就會睡不著,所以一般建議下午的午睡時間不要超過4點,午睡時間也頂多2個小時就好,這樣才能在9點以前上床睡覺。

白天多睡一點,晚上少睡一點沒關係? 現在很多父母,晚上下班回到家就已經8、9點,白天可能由長輩或是褓母幫忙帶孩子,父母下班回家後終於能和孩子共享親子時光,常常一玩就到了10、11點,錯過孩子該上床睡覺的時間,到了白天長輩或是褓母又會讓孩子補眠,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降低孩子的睡眠品質。

洪依利主任表示,雖然父母很辛苦,但還是建議有所取捨,還是要進行調適並控制和孩子玩樂的時間。

家中新生兒沒有深度睡眠達18小時就是沒睡好? 臨床上常有許多家長詢問,家中新生兒一天雖然有睡達建議睡眠時間,但都是屬於淺眠的狀態,新生兒就算淺眠也是屬於睡眠狀態,因此父母不用過度緊張。

為了顧頭型,讓寶寶趴睡好嗎? 趴睡的確會讓寶寶覺得比較安穩,因為趴睡會讓呼吸道暢通,也會幫助腸胃消化,不過由於嬰兒猝死症與趴睡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在家中並不建議嬰兒進行趴睡,所以顧頭型是其次,生命危險才是應該要注意的問題。

因此4個月以前可以側睡,但並不建議趴睡,4個月後寶寶會自己翻身調整姿勢,父母就不用過度擔心。

文/李祉函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寶寶何時可以睡過夜?專家教你如何訓練、建議睡眠長度碰到床就「秒睡」是睡得好?哈佛專家:晚上秒睡、白天疲累當心睡眠出問題台灣安眠藥使用量佔全球第十!四分之一人口都有睡眠困擾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3.整理包/我確診了怎麼辦?還沒收到通知前必知的六大步驟2022-05-244.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2022-05-165.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5-07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陽明研究:發現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有望降低新冠感染機會2022-05-23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急診室直擊 未來醫學專區 飲食營養 糖尿病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查營養 美豬開放爭議 更多醫學專區▸ 更多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蔬暢高纖青汁免費索取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