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NT政治學讀書會 - 心得報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巴爾的摩的例子來說,曾經透過建立港口而創造新一波城市塑造,卻又在短暫 ... 無效論(莫斯卡,巴烈圖:民主是騙局與金權政治與新菁英階級統治的煙幕). ILNT政治學讀書會 資本的空間摘要   資本的空間摘要 城市作為資本的重要場所,長期作為形構文明的重要地點。

自十九世紀以來對於現代工業、資本主義以及現代思潮均與都市有關,因此觀看現代都市的都市化是理解當代重要的過程。

但都市化的研究太常與社會變遷以及經濟發展分割,這是本章所要指出的研究方法問題。

作者意圖描繪出不均地理空間中政治與經濟如何影響著空間。

因著新保守主義的思潮,都市治理從管理主義走向企業主義。

緊扣著私有化的思維,更加開放市場。

所謂的管理主義,就是地方政府主導以窮人為主所得的重分配進而重新取得社會控制。

而企業主義,則是政府創造一個有利於企業投資的環境,公共與私部門之前的合作更加緊密,嘗試吸引外部資金,例如BOT。

而公私活動之所以有具有企業的特性,因為帶有投機的特性,而風險通常是由公部門吸收,因此企業的投資意願通常都很高。

企業主義有四個基本選項。

第一,發展自身區位優勢。

第二,塑造城市形象,利用例如打造特色城市的手段,提升城市的消費地位。

第三,獲取金融與資訊的控制權。

這會直接打導致本來就具有上述優勢的大城市,例如紐約、東京,的地位難以動搖。

第四,政府的重分配力量依然重要,因為必須要採取許多手段,才能創造一個「自由市場」。

但在時空壓縮的發展之下,都市間的自然區位優勢漸漸失去重要性,因此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的手段就變成降低實質工資與福利,開啟了向下競爭的模式。

而上述治理方式的投機性在於,在瞬息萬變的經濟中,無法預測哪一套組合會成功,哪一套會失敗。

最後,當我們綜合上述論述,來觀看都市間的總體經濟意涵時會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經濟波動變得非常巨大。

以巴爾的摩的例子來說,曾經透過建立港口而創造新一波城市塑造,卻又在短暫的時間之內崩盤。

簡單來說,特定城市所選用的文化與消費創投手段如果成功,很容易被其他城市所仿效。

所以所有城市的優勢都變成倏忽即逝。

因此為了保持優勢,常常變成「一場刺激但經常是破壞性的大漩渦。

」 吳柏澍/2012-06-07 反動的修辭hirshman書本摘要與簡略心得   反動的修辭 Hirschman   這本書要解決什麼?   現在民主社會有壁壘分明的兩肇力量, 背景:1985新保守主義   ch1 反動 源自於牛頓的反作用力   馬歇爾:民權(十八世紀)→政治權(十九世紀)→社會權(二十世紀)     ch2 悖謬論 有意推動社會改革的結果都是不好的 不會直接說改革不會成功,會先讚許行動(革命成功),然後說改革結果會向不好的方向進行(容易被接受) 法國大革命時期最後的結果有民主暴政的交錯,成了悖謬論最顯著的時期 梅斯特:神的旨意(作為支撐) 第二階段被謬論出現在普選權時 雷朋:群眾心理學,加總謬論,群眾是不理性的,如果大家都有投票權就會造成腐化的官僚系統 史賓賽(社會學家):空泛的公式,為了減輕人類苦難的種種努力,反而不斷加深他們的痛苦   濟貧法與福利國家 救濟貧人會破壞市場 葛雷熱:福利政策會造成市場功能的消失,造成社會的反效果   反省 非意圖結果(源自於神的旨意) 這些被謬論的學者自以為是神,自以為可以看到結果 被謬論不等於非意圖結果不等於副作用 被謬論可以作為政策的修正與加強,卻被這些學者拿來當否定這些行為的準則   《CH2後半段》 【馬歇爾第三個公民權進程─福利國家VS悖謬論     ※   理論緣起: 亞當斯密:市場機制:看不見的手 →人人以自利為目的→引發非其本意的結果→最大利益的出現 →隨著經濟學的地位提升而被奉為圭臬 →任何國家介入市場的案例將會牴觸此準則(獲利下降) →動機與結果不符 →悖謬論藉此批評福利國家的福利政策 EX麵包價格調高、最低工資   ※   濟貧法的悖謬論核心 窮人是市場機制下自然而生的結果,救濟他將會破壞市場作用 →整體獲利下降→貧窮加劇   EX英國早期對濟貧法的悖謬批評 →設置社會安全網(濟貧) →鼓勵惰性→製造更多貧窮   EX美國佛瑞斯特以高科技語言包裝悖謬論 →社會程式(政策的制定)必然出現反效果 →人類改善社會不是沒有效果,就是造成傷害(反效果OR摧毀已存在的秩序) (與無效論&危害論的關聯?)   EX葛雷熱以社會學觀點批評 →福利政策將取代基本社會結構的功能 →結構功能喪失,福利供給加重→反效果 →作者觀點:互補的可能性   ※   預設了一個機制 →人類的行動總是導致反效果 ※弔詭:故意實行我們預期是有害的政策,是否可導致好的結果?   ※   作者: 社會科學的要務:觀察他人因缺乏遠見,導致行為產生非意圖結果 →然提出悖謬法則的學者只看到符合其結論的證據,忽略其他可能性 →悖謬作用只是非意圖結果的其中一種極端的面向 →非意圖結果提供社會科學一個不確定性和開放性的性質,以求不武斷結論 →反動者卻將此法則視為非意圖結果的主體 →反過來造成社會科學再次成為一種可預測的研究   ※   作者認為,悖謬論並非真的總是發生 →非意圖結果&副作用的概念   非意圖結果: 市場之手→非其本意的結果 (個人最大利益→整體最大利益)   副作用: 正面效果與負面效果的權衡 →結論:悖謬論不等於非意圖結果&副作用 →反動者忽略正面效益,因為不符合其結論 →牽涉到社科研究的方法問題和道德(乃德)   ※   除了產生正、反可能,尚忽略可能性發生的可能 EX為求勞保自毀身軀(不可能) 非意圖結果通常同時產生正反效果 EX失業保險、單親家庭給付   OR正效益>負效益 EX強制繫安全帶、熱帶灌溉 →可預期負效益並與以配套措施 →最終只是政策周延性問題   ※悖謬論可作為一提供不同角度思考的功能 目的:預期並修正可能產生的負面效益 並非:以此為主體,全盤否定一切行動行為】   無效論 理性科學(悖謬論奠基在浪漫主義上(神的旨意等等)) 比悖謬論更加侮辱人,換來都是一場空 托克維爾:這些革命都是無效的(革命要革的東西,之前早就有了,都是在做白工) 莫斯卡:無論有沒有普選,人都會被區分為統治與被統治兩種,結果都一樣 巴烈圖定律(八十二十法則),提出自然律跟大家正明說改革是無效的 反動者對福利國家的說法:錢永遠不會到窮人手上,都會被中產和有錢人拿走   反省 雖非極端的言論,但殺傷力極強 盲點在於不讓社會有學習和漸進修改的機會     危害論 新改革用意是良善的,但新改革會危害到舊改革的結果 批評馬歇爾的三階段過於平順,危害論加以更突顯社會真實 普選權會為害到原本就有富人的自由(財產權) 你要民主,就會沒自由,自由帶來的經濟等等就會沒有 政府介入市場必會干擾自由 國家的腳色如果要超越契約的範圍,增加了政府的活動削剪了效率與權威,會對自由造成危害,威脅到了經濟就威脅到了我們的民主政治       ch5 比較三種命題的影響力  命題的政治影響力比較: 福利國家政策—[悖謬>無效>危害] 悖謬論(幫助窮人只會讓他們更窮) 無效論(濟貧的經費有大部分落入中產階級的荷包) 危害論(此政策會危害民主與自由à此時西方民主政治已相當穩固) 法國大革命— 悖謬論(法國大革命激烈的手段必會招致反彈) 無效論(托克維爾—反事實的問題:法國如果沒有大革命,是否仍會成為一個現代國家?) 危害論(此觀點在大革命時代尚未成熟) 普選權—[無效>危害,悖謬] 悖謬論(雷朋:民主政治轉向官僚專制) 無效論(莫斯卡,巴烈圖:民主是騙局與金權政治與新菁英階級統治的煙幕) 危害論(民主自由互斥論;恐懼新政策會傷害舊有成就à此時個人自由權上為確立,因此危害論較無說服力) 幾種簡單的互動狀態   同一種論述在各階段的影響變化: 一個論述在下一階段影響力多大,取決於在前一階段獲得多少名聲   悖謬論: 法國大革命時即產生,經由精緻化,往後被大量援用 適用程度漸漸下降: 一開始用來解釋大範圍政策制定過程(鮮活的洞察力) 後來被機械式的濫用,變成一種妨礙人們理解的直覺是反應 危害論:一開始不被看好,後來要捲土重來需要間隔’’一段適當的時間’’ “英國自由之死”—海耶克“到奴役之路”間隔了八十年   不同論證之間的互動情況:  兩種邏輯上互斥的論述不表示在辯論中不會被同時使用(ex.悖謬論--無效論) 較相容的論證配對: “危害--悖謬”,”危害--無效”,但實際上很少出現 1.危害論比其他兩種論述更適合早點提出 2.鼓吹者刻意專注在”悖謬—無效論”或”危害論”其中一條路上 3.訴諸太多論點有可能削弱論證力 →兩個論點相益得彰時,較不可能在同意論證裡,反之,反而常被同時使用   p175表格 被謬論是反動修辭最常被用的 why? p12 乃德:因為人類社會改革真的常常帶來相反的結果 承認這名題不代表我們否定一切,是我們要持續自省   悖謬跟無效最常結合 無效跟危害最會矛盾   ch6 A.危害論的轉變: 一旦危害論所強調的基本價值被翻轉,就會使危害論變成進步派的修辭。

方法有兩種。

第一、拋棄互斥性的假設,轉化成新舊改革能相輔相成。

第二、轉化危害論中行動的危險,變成不行動的危險。

共通點為兩個陣營分別提出未來危機的臆測,而彷彿無法避免。

B.無效論的轉變: 反動派提出社會不可改變的秩序,而進步派提出社會會不斷進步的進程定律。

簡言之,論述者「讓歷史站在他們的那一邊」。

C.悖離論的轉化: 悖離論的基本預設是,粉碎舊有秩序將會帶來無可避免的毀滅,造成改革目的的反效果。

因此進步派把舊有的秩序描繪成完全無法修補或改良。

    ch7 反動修辭內容往往不是重點,是形式吸引人         這本書的缺點、回應: 無論講法國大革命、普選權和福利政策,他都只看到反動論述,但他沒注意進步的修辭 直接把反動的修辭抽出來,如此一做就合理化了以上三者的進步性、現代性 吳柏澍/2012-04-04 資本的空間摘要2012-06-07 反動的修辭hirshman書本摘要與簡略心得2012-04-04 Copyright©2007-2009NationalTsingHuaUniversityALLRIGHTSRESERVED 最佳解析度為1024*768或1280*1024 聯絡我們101,Section2,Kuang-FuRoad,Hsinchu,Taiwan30013,R.O.C.30013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代表號:03-5716200統一編號:4680480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