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谛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谛,审实不虚之义。

审察一切烦恼惑业,即知其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故称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集谛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佛教基本教义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集谛为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之一,又称习谛、苦习圣谛、苦集谛。

中文名 集谛 别    名 习谛、苦习圣谛、苦集谛 梵    语 samudaya-satya 巴利语 samud!aya-ariyasacca 地    位 为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之一 分    类 3种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目录 1 集谛 2 分别介绍 3 其它 集谛集谛 编辑 播报 梵语samudaya-satya,巴利语samud!aya-ariyasacca。

全称集圣谛(梵samudaya^rya-satya,巴samudaya-sacca)。

又作习谛、苦习圣谛、苦集谛。

为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之一。

集谛分别介绍 编辑 播报 集,招聚之义。

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称集。

谛,审实不虚之义。

审察一切烦恼惑业,即知其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故称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

苦之根源为渴爱,以渴爱之故,形成‘来世’与‘后有’。

渴爱之核心乃由无明生起之虚妄我见,若有渴爱,便有生死轮回;欲免除生死之苦,须以智慧照见真理、实相,证得涅盘,断除渴爱,超脱轮回之苦。

据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成实论卷二‘四谛品’、俱舍论卷二十二等诸论所载,部派佛教诸派对集谛之‘自性’各持异论,略举如下:(一)阿毗达磨之诸论师大多主张‘诸有漏法之因’即是集谛。

漏,为烦恼之异名。

(二)经量部之譬喻师(梵dr!s!t!a^ntika)认为‘业烦恼’即是集谛。

业,指身、口、意等各种善恶之造作。

(三)分别论者(梵vibhajya-va^din)则区分‘集’与‘集谛’之别,而谓唯有能招感‘后有’之‘爱’为集谛;其余之‘爱’与其余各种‘有漏之因’则是‘集’,而非‘集谛’。

后有,指未证得涅盘者于未来尚须受生死轮回之果报;爱,指欲望、欲爱、渴爱,为所有生命烦恼之根源。

(四)说一切有部则仅以‘爱’为集谛之自性。

集谛其它 编辑 播报 此外,成唯识论卷九谓集谛又分为三种,而分别以遍、依、圆等‘唯识三性’来说明,即:(一)习气集,即‘遍计所执’之自性所执持之习气。

(二)等起集,指依于各种外在因缘而生起(依他起)之烦恼业。

(三)未离系集,指尚未舍离障染之真如。

三者之中,第二项之‘等起集’相当于一般所说之‘集谛’。

[杂阿含经卷十三、卷十六、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长阿含经卷九、集异门足论卷六、法蕴足论卷六]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8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环保小透明 (2021-07-21) 1 集谛 2 分别介绍 3 其它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