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320條-竊盜罪構成要件、和解與否一次搞懂! - 法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根據 刑法§320 第一項 規定,竊盜罪的法律條文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 ...
By法律人編輯-Janice.2022-06-17根據刑法§320第一項規定,竊盜罪的法律條文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竊盜罪主客觀構成要件客觀構成要件:以竊取方式破壞他人對動產的持有竊取的概念「竊取」是指沒有經過他人同意,以非公然、隱密的方式取走他人的物品,並在破壞他人對物品的持有後,建立起自己對物的持有與支配。
而由於「竊取」內含「被害人不同意」的意思,因此被害人如果有同意則屬於借用,不能成立竊盜罪。
動產的定義所謂「動產」指的是可以透過人力支配使其任意移動的物品,而非定著於土地上的不動產,例如:建物。
持有的規範特性持有是一種「外觀」的展現,意思是在第三人看來持有人擁有合法支配物品的權利,也就是「一般來說,當大家看到阿明手持一張鈔票,便會認為這張鈔票現在是阿明有權利去做支配,例如至商店花掉或捐出。
」但「持有」並非「所有」,「持有」是持有人對物有利用、管理或支配的權利,而非擁有了物品的「所有權」。
例如像是在「黑吃黑」情形,A偷了別人的錢包,B又去偷走A的錢包,此時第一個小偷A雖然不是錢包的所有權人,但依照A持有錢包的外觀上來看,仍然可以被第三人認定為錢包的持有人,因此B仍成立竊盜罪。
主觀構成要件:具竊盜故意並意圖將物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
竊盜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產生竊盜的犯罪事實,仍有意使結果發生,才會具有竊盜的「故意」。
意圖將物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意圖指的是對竊盜行為的認知,包含「剝奪原所有」(不法意圖)以及「據為己有」(所有意圖)。
即當行為人對於該物以所有人之姿,加以使用(如:將偷來的麵包吃掉)、收益或處分,即可認為具備竊盜罪的所有意圖。
竊盜罪可以和解嗎?竊盜罪屬於非告訴乃論,就算行為人與被害人和解也無法撤告,但若雙方達成和解,而行為人具悔意,便可在法庭上請求法官從輕量刑,可能得以緩刑或易科罰金等。
加重竊盜罪的成立根據刑法§321第一項規定,若符合以下6點加重事由,則成立加重竊盜罪: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
毀越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
攜帶兇器而犯之。
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
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
在車站、港埠、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車、航空機內而犯之。
而本罪之立法理由為,上述行為對他人的侵害更加嚴重,抑或是有趁人之危之心,故特別提出設立加重處罰規定,而本條加重竊盜罪也處罰未遂犯。
結語:本文討論竊盜罪的主客觀構成要件、竊盜罪和解的狀況,也提及加重竊盜罪的成立事由,讓大家對竊盜罪有更深入的了解!竊盜罪刑法320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相關文章竊盜罪是指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的行為——乍聽之下好像有點抽象,該怎麼用更具體易懂的方式來理解呢?法律人幫大家整理了關於竊盜罪的構成要件、類型和刑責等資訊,幫助你用3分鐘就搞懂竊盜罪!竊盜罪是公訴嗎?刑法中其實沒有「公訴罪」這個詞,「公訴」是描述一個程序,而不是一個罪名。
常聽到的「公訴罪」,其實是在說這個罪是屬於「非告訴乃論」文章分類刑法民法公文用語公職考試法律系民事訴訟法猜你想看竊盜罪有哪些構成要件?竊盜罪是告訴乃論罪嗎?3分鐘解析!竊盜罪是公訴罪嗎?初犯付和解金也會被關?3個重點一次看買賣不破租賃原則是什麼?有哪些例外?1分鐘民法小教室免費下載App免費下載App
延伸文章資訊
- 1刑法320條-竊盜罪構成要件、和解與否一次搞懂! - 法律人
根據 刑法§320 第一項 規定,竊盜罪的法律條文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 ...
- 2中華民國刑法第320、321、335 - 法源法律網
檢視現行法條, 第320 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 3中華民國刑法20220218 - 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法規名稱:, 中華民國刑法英 ... 修正日期:, 民國111 年02 月18 日 ... 第320 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 ...
- 4322、323、324 條 - 法源法律網
檢視現行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 民國88 年04 月21 日 非現行法規 ) ; 檢視現行法條, 第320 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 ...
- 5中華民國刑法§320-全國法規資料庫 - 法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