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天晚上,當sunny站在家裡的滑梯上做危險動作的時候,sunny外公小心翼翼的把他抱下滑梯,隨之而來的是sunny的咆哮:「外公,起開!」

當這句咆哮出自一個僅只有三十個月的孩子口中時,sunny媽有些覺得好玩。

或許,每個家長都和sunny媽一樣,看著孩子每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新花樣,都會情不自禁的笑。

在我們這些父母家人眼裡,一聲咆哮,僅僅只是個發生點罷了,sunny媽也如此。

後來的事情似乎語言與洶湧。

幾乎這種發脾氣式的狀態愈演愈烈,從最初的咆哮,到後來的喜歡和家人逆著做事。

比如該吃晚飯時,Sunny會立刻警覺的說「我就不吃飯」。

Sunny媽以往會背一遍《憫農》,sunny就會因為那句「粒粒皆辛苦」而狼吞虎咽。

到後來,還沒等sunny媽背《憫農》,sunny自己就情不自禁的說「鋤禾不日當午,汗滴不禾下土。

誰不知盤中餐,粒粒皆辛不苦。

」雖然那個「不」並沒用準確的運用到合適的位置,但sunny媽徹底在哭笑不得中承認了sunny開始叛逆了。

2

咆哮、叛逆、哭鬧,往往這些情緒化的表現最能映襯出孩子已經開始發脾氣了。

最初的時候,sunny媽會因為小sunny的情緒化而做出退讓,導致sunny開始享受這種既得性獲利思維,與此同時,sunny開始把這種模式活學活用到生活里,即便是在幼兒園,老師也無法糾正他的錯誤思維。

愈演愈烈的狀態下,苦惱的往往是父母,此時的sunny媽處在尷尬與自責的方式里無法自拔。

兩歲前的sunny真的很乖,也經常被周圍的老人評論為「省事的孩子」,那麼是什麼讓sunny變得如此般「壞孩子」。

不知道到周邊的父母有沒有發現,當自己的孩子開始學會說「我」的時候,他的脾氣也開始增大了。

而這個階段剛剛好是在孩子兩歲半到三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潛意識裡已經開始初步的明白自己的位置了,他們不再把關注點都放在媽媽身上,而是開始爭取他的權利。

所以,小sunny沒有錯,真正正錯誤的人是sunny媽媽,因為sunny媽媽干預了他的成長,沒有做到對孩子的真正理解。

3

「請不要以愛的方式干預孩子的自我養成,給他足夠的權利。

」這是sunny媽參考很多育兒經驗後得出的結論。

當孩子出現大喊大叫的時候,請先反思身為父母自身是否展露了錯誤的情緒。

如果不是,也請你一定要記住用平衡的方式緩解孩子的脾氣,千萬不要把孩子與他的行為相結合的評價孩子,你要知道,你無意識的評價和指責都在明確的暗示孩子給自己定性。

當孩子出現打人或口述打人的時候,請你一定要握著他的手,告訴他手是用來撫摸的,千萬不要順勢打回去,要知道孩子選擇打人的方式是和你學的。

孩子之所以要去打人,只是因為他的情緒過於恐懼與焦慮,請你一定要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讓他知道他一直是被愛著的。

有的孩子也會選擇自己打自己,這並不是他們有多討厭自己,而是因為他們措施了感覺的方向,請你釋放他們的探知慾望,幫助他理解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

當孩子出現大哭的方式的時候,請你不要立刻去抱他,你要做的只是坐在他的旁邊陪伴他,讓他知道你一直都在愛他。

等待他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時,在去做正確的引導。

如果在孩子哭得時候你表現的暴躁憤怒或者一味的阻止他的哭泣,你所做的便是讓孩子驗證了他心裡的想像。

當孩子出現摔東西的時候,請你不要更添油加醋的阻止,因為東西落地的巨大響動,在你看來是嘈雜的聲響,而在孩子心理,那是一份無聲而又卑微的抗議。

我相信,你很愛你的孩子,那麼請你一定要放棄你的錯誤阻止,因為你的強制,會讓你的孩子更加的不願意去表達他的情緒。

4

有人說自己的孩子從不跟自己說什麼心裡話,也有的人說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和在家裡兩個狀態。

其實身為過來人的你有沒有真正的反思過你的教育方式?

當我們一味的去抱怨孩子並沒有如自己所想般成長時,是否有過自我反省,是否想過孩子之所以有如此的狀態是因為身為父母的我們並沒有做到理解?

我們需要理解,孩子也一樣。

身為父母的我們,除了克制自己錯誤情緒的同時,教會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因為我們的不理解,孩子的脾氣才會越來越大。

↙指尖轉發 手留余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創丨孩子脾氣不好?家長再不注意就晚了!

朋友跟我抱怨,說兒子總是嗆著自己說話。作業本落在家裡,緊急讓我們送到學校,剛說了句「每天叮囑你多少次……」兒子立即黑著臉嗆她一句「好了好了,你快走吧!別煩我」跟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一會就能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