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娃3歲前不要立這個規矩?老人溺愛有好處,做嚴母要再等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三歲前因為想要某件東西哭鬧的時候,家長要儘量遷就他,等到他三歲後,如果還是這樣任性的時候,媽媽就要跟她立規矩了,讓孩子知道不是什麼事情靠哭鬧就能得到的,他以後就會收斂很多。

為什麼三歲前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要儘量滿足呢?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第一原因跟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關。

孩子在三歲前,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哭鬧也分很多情況,有時候是心理原因,就是想用哭鬧來讓父母妥協,可有的時候卻是病理性的,孩子感覺特別不舒服,還有的時候是單純地哭鬧,比如睡醒了誰也不找,就是想哭想鬧,他也根本分不清自己為什麼哭鬧,家長也不好做判斷,這個時候媽媽不要對他說,「你想哭就哭吧,哭是沒有用的」,孩子還太小,不會理解家長的用意,所以孩子提出要求時,家長不要直接拒絕,也不要任其哭來哭去,要趕緊看看他是怎麼了,如果不是太過分的要求,還是要儘快地滿足他。

第二個原因,三歲前的延遲滿足對孩子並不利。

很多父母提倡「延遲滿足」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等待中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想到什麼就想要什麼」,這種教育方式值得提倡,可是在孩子三歲前,卻不能這樣做,這是因為三歲以下的兒童,前額皮層發育不充分,根本不懂得延遲滿足,也不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一味地不滿足,他會有種受挫感,會容易對事情產生負面和錯誤的看法,可是如果孩子超過了三歲,就要立規矩了,心理學家皮亞傑研究發現,2-7歲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如果三歲後還是事事即時滿足,孩子就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唾手可得,也會喪失了追求目標的動力,最終呈現出家長的教育失敗後果,溺愛出了自私任性的孩子。

可能很多人都會反駁這個觀點,孩子在三歲前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這等於把孩子慣壞了,跟爺爺奶奶寵溺孩子有什麼區別?

其實,孩子在三歲前,父母能夠做到「即時滿足」,會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就比如給孩子餵奶,當媽媽餵他的動作稍有遲緩,孩子就會以咬奶頭的方式報復,或者他想要一件東西立刻得不到,即使拿到手也會扔在地上,這是孩子的內心對媽媽的愛產生了懷疑,用這種方式在發泄。

當父母總是對孩子比較嚴厲,他就會尋求家裡的爺爺奶奶進行幫助,老人通常都會講情,孩子的願望也就滿足了,所以很多家長說老人是教育孩子的絆腳石。

其實,孩子也在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尋求滿足感,這種感覺會給他帶來安全感,但這並不是一味地提倡老人要溺愛孩子,也不是提倡家長要一味地滿足孩子,即時滿足其實是這樣的:

當孩子在商場哭鬧時,是因為要一輛玩具車,家長覺得不應該買,就會直接拒絕,孩子就會大哭大鬧,如果孩子還比較小,家長就不要一味地強硬了,要換一種方式,「我們先去轉轉別的,最後再回來買好不好?」,或者直接在進入超市的時候,就講好,只准拿吃的,不准買玩的,跟孩子協商好,要買最想要的東西,孩子就不會這樣歇斯底里。

不要對孩子冷漠以待,不要他一哭鬧家長就板起臉來表現出厭惡,適當地把他抱起來,適時地安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對三歲以下的兒童還是非常有效的,即使不滿足孩子的要求,溫暖的擁抱和帶笑的眼神,也會給孩子安全感和滿足感。

三歲是孩子教育的一個分水嶺,很多規矩要在三歲後及時確立,比如任性哭鬧來達到目的,這件事就需要讓孩子徹底地明白,你已經不可以再這樣做了,這個規矩要怎麼確立呢?

三歲後的孩子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經非常不錯了,一般也不會有什麼病理性的問題,當孩子再任性哭鬧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抱走,在一個相對安全和安靜的空間裡,進行一對一的教育,孩子再如何哭鬧,家長也不要干涉,在這個時間段,家長要做的就是「四個不」,不要罵他,不要打他,不要走開,不要講道理,即使孩子用撞牆來威脅媽媽,媽媽都不要心軟,讓孩子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他下次就不會再用這一招了,在事後,父母要跟孩子溝通這樣一個問題:你想要什麼要用嘴講出來,而不是用嗓子哭出來,哭鬧是沒有用的,用說話的方式表達你的需求才是你今後要用的唯一方法,想要什麼跟父母心平氣和地說,我們一起商量,誰有道理聽誰的。

媽媽狠下心對孩子這樣做一次,他下次就不會這樣哭鬧了。

所以當嚴母,媽媽就要再等等,等到孩子三歲後,給他把這個規矩立好,他以後的人生中也會少很多任性,凡事都會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也更能以理服人,用哭鬧威脅父母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管理好他的情緒,他長大後也會是一個自私衝動的人,父母要記住這個時間界限,孩子才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寵壞的7大表現,看你家娃中了幾條?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但愛得過度就變成了溺愛。溺愛是一種不健康的親子之愛。以下7大表現,就是孩子被寵壞的信號,請家長迅速自測,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中了幾項。1經常對家人和外人發...

孩子是個小霸王,這事賴誰?

要問誰家孩子好,很多家長的會帶可能會出奇的一致,別人家的。那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咋樣的呢,怎麼你家娃娃就是小霸王了,很多家長總是找出各種原因和藉口,說我家孩子脾氣大,不順著他不行,我家孩子身體不好...

"別讓孩子出問題"在安全管理上的意義

  家長B:不給寶寶要挾父母的機會我看過前蘇聯英雄舒拉小時候的故事:一次他非要在飯前就吃飯後才可以吃的粉羹,爸爸媽媽不僅沒有同意,而且沒有哄他,屋裡只剩下舒拉自己。他哭喊了一陣後,不見回音,自覺...

怎麼教育被家長寵壞的熊孩子

經常聽家長們在一起抱怨家裡的熊孩子被寵壞了,不但不聽話有時候還無理取鬧,面對這樣的熊孩子家長們束手無策,如果有教育得當的話,熊孩子就不熊了,但是要把這些被寵壞的熊孩子教育好還真有一定的難度,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