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育被家長寵壞的熊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聽家長們在一起抱怨家裡的熊孩子被寵壞了,不但不聽話有時候還無理取鬧,面對這樣的熊孩子家長們束手無策,如果有教育得當的話,熊孩子就不熊了,但是要把這些被寵壞的熊孩子教育好還真有一定的難度,唯有使用一些適當的方法能夠讓這些任性的「熊」行為得到糾正。

一起學習吧:

1及早進行糾正「過分」行為

孩子1-2歲的時候,實際上他還不懂得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但是他能夠從父母的語言表情中知道自己哪些做法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家長就要對孩子行為要有明確的態度,讓他逐漸對客觀事物有個判斷標準。

2事先約法三章,預防任性的發生

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熊孩子的各種無理要求。

比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再有就是熊孩子一上街就想父母給他買各種玩具或食物,不買就哭鬧不止。

對於上街這件事,父母實現要與孩子約法三章,先說好買什麼東西,而不是孩子要什麼就隨便買什麼,最好根據實際需要買合適的東西,而不是完全滿足其慾望,要讓孩子懂得克制自己。

3冷處理

如果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達不到就哭鬧的話,家長不能隨意妥協,也不跟他討價還價,應該要表現出一副你不怕他哭鬧的表情,或暫時離開他,當孩子看到沒有人理他時,哭鬧一會之後他便會無趣地停止哭鬧了。

4在阻止孩子破壞行為的同時滿足其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自己去摸一摸,撕書、扔東西、碰這碰那,這些表面上看起來都像是孩子的破壞行為,實際上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驅使,是兒童的探索行為,家長在阻止他破壞的同時,可以將其注意力轉移到滿足其探索心上。

朱冬生說,如果孩子喜歡撕書,可以告訴他,書裡面有很多很好聽的故事,撕壞了媽媽就不能給你講故事了,然後拿一些廢紙給他撕,讓他在滿足了好奇心的同時,也知道書籍是用來看而不是用來撕的。

5獎懲分明,絕不含糊

負強化包括懲罰不良不行等。

比如當孩子能夠主動將玩具分給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微笑著表揚他,讓他知道學會分享是一件能令爸爸媽媽喜歡的行為,是可以得到讚揚的,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有些家長喜歡用物質獎勵的方法,但要注意物質獎勵不要過多、過大,否則很快就會失效。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

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擔心餓壞了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不會有什麼很大影響的。

溫馨提示:以上我們分享了有關教育被家長慣壞了的熊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簡單易行,即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又讓孩子改掉一些不良的毛病。

但是對於 小孩子僅僅靠說服教育是不行的,適當的時候也要採取適當的懲罰,讓孩子明白他的無理要求被你無視了。

小編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家長們能清楚的認識到愛孩子是可以的,但是溺愛就不行了,溺愛孩子就是在害孩子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熊孩子」出沒,家長千萬別寵壞!

熊孩子好動,破壞力強,他們無厘頭的要求往往弄得父母不耐煩乃至抓狂。專家指出,小孩會根據父母的反應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如果這個時期家長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不加分析地讓步、哄勸,一味滿足兒童的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