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真實原因是孩子根本沒聽懂,用這三種方式和孩子交流,家庭教育一定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活中的父母,在於孩子交流的過程之中,有時候往往會出現溝通障礙,而這些溝通障礙,往往會成為孩子和父母關係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

父母只顧著用自己的方式來向孩子表達觀點,考慮到孩子是否能夠聽懂,是否能夠理解?所以這樣造成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感覺自己孩子不聽話,而孩子也挺委屈的,經常以哭鬧的形式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

長此以往下去,不但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變得特別少,也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或者脾氣暴躁等不好的行為。

其實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特別簡單,就是要注意使用他們的理解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那麼,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用哪些方式與孩子交流呢?

首先身教大於言傳,我們需要孩子作出正確的行為,當我們苦口婆心的說完之後,孩子還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或者改正的時,父母這時候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而不是光用語言去說教。

比如,當孩子有咬人的行為時,父母如果僅僅只是靠語言去制止他告訴他這樣不對,其實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但如果父母相互之間通過行動來表演出來,讓孩子看到被咬人時的那個人的痛苦,他自然知道這樣是不對的,這便是用行動來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其次,注意用兒童的思維來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思考,兒童一般是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讓我們在交流時應該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什麼對什麼不對。

而不能夠讓孩子分不清那些是對的那些是不對的,明確的指令能夠讓孩子有明確的做法,從而養成很好的習慣。

最後在語言上,要使用而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去和他們溝通,不應該用成人化的語言去和孩子交流,因為很多成人化的話語他們不能夠理解,自然交流就不能起到作用。

父母還可以更加形象的將事物擬人化、活潑話,這樣能夠很好的激發孩子的興趣,更利於他們傾聽,交流起來就會更加方便了。

總之,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身處地為孩子想,把事情更簡單化也才能夠更有效率更有效果。

我是幼兒園裡工作的男幼師,注重家庭教育的倡導者,親子親密關係的探討者,實用育兒知識的分享者,更是一位有種有趣的90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橙樂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的自我成長之親子溝通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勵,還是引導、規矩、塑造,或者說約束、管教、懲罰?就我而言,育己即是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