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孩子不主動寫作業,只需這5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桐陽媽

一位爸爸的問題:

桐陽媽,我是愛上幸福情緒管理群成員,我現在諮詢的事是,大女兒一年級,現在非常不願意做作業,非常牴觸。

好不容易開始寫了,寫不到兩個字就找各種理由離開,我喝水,我要看妹妹,我要媽媽陪,我要你買這個,要買那個,不然我就不寫。

每天都要晚上11點才寫完或者乾脆寫不完。

第二天為了躲避老師就不交作業,還非常竊喜說我沒交作業。

怎麼處理呢,能夠自覺的寫作業?

桐陽媽回復:

表面看是孩子找各種理由,不喜歡主動寫作業,作為家長,看到這種現象,一般都會把精力浪費在,要求孩子寫作業。

但是我更喜歡問一下,不寫作業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呢?我從以下幾方面回復:

1.思考孩子是否引起關注。

有倆寶的家庭,特別容易忽略老大的感受。

一家人喜歡圍著小寶轉。

我們的傳統觀念,大讓小,大的照顧小的。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公平。

憑什麼要照顧妹妹,認為妹妹的出現,奪走了父母的愛。

所以,可能會通過各種行為引起父母的關注。

比如,讓她寫作業,她不寫,這個時候父母就會關注。

孩子心理是一種滿足。

不交作業,心理很高興,父母又開始關注我了。

這不難理解,就像大人一樣,夫妻間吵架,尤其是女方內心,特別希望老公過來哄一下,問候一下,老公沒哄,在吃飯的時候啊,睡覺的時候啊,也等待。

只不過成人隱蔽了這種想法,通過冷戰來引起注意。

而孩子是單純的,她會通過各種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注,當然這種關注可能看起來是不恰當的方式,不寫作業,磨蹭,上廁所,喝水等等,但是孩子的目的達到了。

2.傾聽孩子不主動做作業的理由。

孩子放學回家,孩子可能想玩一會再寫。

父母會著急,「你作業寫完沒,怎麼還不去寫作業。

」這句話給孩子傳遞的是你們愛作業,不愛我。

所以,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會對抗。

通過磨蹭,喝水,上廁所來表達內心的情緒。

好的方式是,父母看到孩子回來,同理孩子的感受,上一天學也挺累的,先休息半個小時,然後再寫作業。

這樣,給孩子傳遞的是愛意。

傾聽一下孩子寫作業遇到什麼困難了?是沒學會呢,還是沒興趣呢,還是上學累了?

父母可以用左手寫字體驗一下,孩子寫字的困難。

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寫字,還不太熟練,所以,容易寫一會就累。

要找對原因,才能夠幫助孩子,才能夠理解孩子的感受。

3.激發孩子寫作業的內動力。

一個孩子主動寫作業,一定有興趣,有成就感,有掌控感,才會越來越主動。

所以,放下要求,給孩子多鼓勵。

比如孩子寫了幾個字,讓孩子挑選比較滿意的。

父母說,確實寫的不錯,比爸爸寫的還好。

讓孩子再挑幾個不好的。

孩子自己挑出來的,一定會主動改正,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

父母不要去責怪,你寫的字怎麼這麼難看呢,你寫的姿勢不對了,距離太近了等等。

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興趣比規矩更重要。

給孩子一種寬鬆包容。

4.教給孩子時間管理。

定一個鬧鐘,一次定25分鐘,定5分鐘休息時間。

或者從網上下載一個番茄土豆,讓孩子有個時間概念。

專心做完就可以休息了。

同時也可以和孩子做比賽,父母也寫作業,看誰寫的快,當然不能用右手,用右手對孩子來說失去公平。

用左手寫字,你們起點是一樣的,看看你的速度和孩子比會是怎樣的?

也可以不是比作業,比如,爸爸做飯啊,拖地啊,你幹這件事和孩子做作業去比誰先做完。

5.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

一年級剛上學,父母一定有一個界限,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不寫作業,就著急焦慮。

那作業就變成了孩子給父母做,給老師做,認為是完成父母的任務。

所以孩子會提要求,一會看看妹妹,一會要買這個,買那個。

作業就是作業,我不建議通過交換來讓孩子寫作業。

父母多鼓勵,多傾聽,多陪伴。

在孩子養成主動做作業之前,父母靜心陪伴孩子。

不用監管孩子,也不想工作,不玩手機,看本書,在邊上安心陪伴。

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

這樣給孩子一種特別踏實,安全,安心的感覺。

有些父母說,我天天陪伴孩子作業了,孩子還是不好好寫,其實反問自己一句,你是在陪伴,還是在監管?

陪伴和監管有本質區別。

陪伴給孩子傳遞愛,監管給孩子傳遞控制,不信任。

孩子只要主動去寫,就給予鼓勵,今天你主動寫作業,爸爸很開心。

孩子提前完成了,今天提前完成了,進步很大。

爸爸相信你越來越進步。

孩子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父母的不理解和強制。

放下和孩子較勁和催促,給孩子傳遞一份信任和鼓勵。

我想孩子一定會主動完成作業。

每個孩子是不同的,無論寫多少種方法,不一定立馬見效。

需要我們花時間修煉自己,不斷地去傾聽孩子,不斷地理解孩子,支持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孩子因愛,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從而負責自己的人生。

桐陽媽:微信公眾號:tongyangma2016。

有兩個可愛的女兒。

2005開始研究心理學和親子教育,擅長育兒,婚姻問題,婆媳矛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