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才能阻止孩子的離家出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11歲的孩子,因為去上學的時候走的慢吞吞的,被媽媽批評,而他當天選擇離家出走,家人都在滿世界的尋找。

這件事讓我總想寫點什麼,當然,只是我自己內心的獨白。

我們總習慣把自己的耐心都給了別人,把糟糕的自己留給了家人,有時候我覺得這句話很殘忍卻很真實地表達了,我們現在大部分家庭所存在的問題。

我們習慣在出門前整理自己的著裝,生怕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工作中努力上進,力求出色完成負責的任務;時不時的參加各種聚會,增進同事之間的關係。

也許你覺得外面的種種已經消磨掉你所有的精力和耐心,回家之後,只希望沒人打擾的安靜休息。

我承認,在外,溫文爾雅,也許這是成人之間必要的交際手段;在家,疲憊煩躁,但對孩子請區別對待。

作為父母來說,冷暴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我們最需要做的是在下班後,整理下自己的心情,把勞碌一天的疲憊和煩躁都丟在外面,而不是回到家傳遞給最愛的人。

孩子們每天都在接受新的教育,教會他們懂禮貌、有涵養、有學識,每天都在一點點進步。

那爸媽們是否會反思自己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呢?

任何完美的人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我們看到的那些好爸爸好媽媽,也都是在一點點的進步中成長的。

那我們是不是也要給自己一個成長的空間呢?

和孩子相處,成為朋友也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但請一定記得這不僅僅只是嘴上說說的朋友。

不要當他告訴你,考試不及格的時候,首先是爸媽式憤怒的教育;亦或是當他告訴你,對某個同學有好感時,你又爆發的爸媽式簡單粗暴的斷絕來往。

你需要從心底去認可他,是冷靜之後告訴他的建議,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或是有效的解決途徑。

即便你告訴的是,他暫時還不能理解的長大後的一種思考方式,相信他也不會選擇極端的應對情況。

因為極端情況的發生,是一種無力的逃避、不知所措的表達自己憤怒和不滿的方式。

如果你現在還不能做到像朋友一樣相處,請把你的耐心給他。

往往我們一直給的,卻不是孩子想要的。

我們一直想把自己缺失的物質童年給他,殊不知他現在也正缺失的是我們那快樂無憂的童年。

在孩童時期精神生活遠比物質重要的多,孩子幼小的內心不應該是不安的,讓我們還給他一個應該有的童年吧!

也許更好的溝通和表達方式,我們還需要繼續尋找,但請父母們在此之前一定把耐心留給我們的孩子。

否則,當不幸來臨時,只能給自己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開始不聽話了,是怎麼回事?我說東,孩子偏往西,越說道理他越不聽!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的孩子到底還能打嗎?在百度搜尋引擎輸入「怎樣教育熊孩子」,顯示出的結果有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