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7種做法的媽媽,正在寵壞孩子,別等孩子長大再後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愛孩子是每個媽媽的天性,寧願將就自己,也不願意虧待孩子。

但是,很多媽媽往往按捺不住這份天性,母愛泛濫,一不小心就將孩子寵成了一個頑皮難教的「熊孩子」。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人人都不喜歡的「熊孩子」,那麼以下這些行為千萬要避免!

1、讓孩子享有「特殊待遇」

不少大人,會把孩子當做家裡的「小太陽」。

帶孩子出一趟門,全家人浩浩蕩蕩,前呼後擁:媽媽撐傘,爸爸抱,奶奶餵水,爺爺逗笑;買了好吃的食物,孩子享有獨吃或先吃的特權;孩子對家中長輩呼呼喝喝,大人還覺得孩子很可愛。

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以為自己的地位高人一等,不懂得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凡事先滿足自己,從不會替家人考慮。

2、沒有原則地袒護孩子

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不忍心指出孩子的錯誤,更不忍心責罰孩子。

當其他人教育或指責孩子時,家長就站出來沒有原則地為孩子推脫:「他還小嘛,不懂事」、「小孩子都這樣,你別計較哈」……

這樣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永遠都長不大!年幼時期正是孩子是非觀念形成的關鍵期,如果此時你不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將永遠無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長大後惹是生非了,仍然要家長來背鍋。

3、過分害怕孩子哭鬧,容易妥協

「我最怕孩子撒潑哭鬧,一哭鬧就沒轍,只能順著他的意來了!」

「我家孩子生氣起來,誰都拿他沒辦法,只好聽他的!」

如果一個家長這樣抱怨自家孩子,毫無疑問,這個孩子已經被家人寵壞了!

其實孩子非常善於察言觀色,他們一開始會用哭鬧來試探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很容易妥協,孩子就會意識到「只要我哭了,爸爸媽媽就會滿足我」。

久而久之,哭鬧就會成為孩子要挾家長的武器,想要達到什麼需求,放肆地哭就是了。

4、孩子不聽話時,央求孩子

還有些「保姆式」的媽媽,在孩子不聽話時會一邊哄一邊央求孩子,毫無家長的威嚴。

比如:「媽媽給你看兩集電視,你把飯吃完好不好?」「媽媽給你買雪糕,你不要哭了好不好?」

其實,孩子乖乖吃飯、不哭鬧,都是他本來就應該做好的事情,不需要家長用其他條件來交換。

我們越是在孩子面前低聲下氣,就表明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越無能,最終只會教出一個性格驕縱霸道的孩子。

5、以孩子還小為由,凡事包辦代替

明明孩子可以獨自學習很多生活技能了,但是很多家長不忍心如此「殘忍」地對待孩子,寧願自己辛苦點,也要替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解決。

我們以為這樣是愛孩子,其實恰恰是害了孩子。

一歲半到三、四歲左右,是寶寶發展自理能力的關鍵年齡。

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引導孩子,那他的自主性會提高,而且有助於建立自信的人格。

相反,如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和發展,他的自理能力將會非常差,一旦離開家長就難以適應環境,性格上也非常依賴大人,缺乏獨立生活的信心。

6、犧牲自己,滿足孩子無理的需求

孩子是家人的心肝寶貝,媽媽把孩子視若珍寶,再也正常不過了。

但是,我們愛孩子的前提是,必須要先懂得愛自己。

很多人一旦當了媽媽,就完全把時間精力花在了孩子的身上,凡事以孩子為中心,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不顯眼、很不重要的位置。

其實上,這種「自我犧牲式」的親子關係,只會養出一個只會索取,不懂感恩的孩子。

此外,一個「犧牲式」的媽媽,往往會在孩子的屎尿屁及生活的柴米油鹽中迷失自我。

連自己都不懂得愛自己,你還指望孩子會來愛你?

7、過於焦慮,不敢放手

還有一種媽媽,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傷害,時刻都像一根緊繃著的弦,不讓孩子碰這、不讓孩子碰那,或者乾脆貼身保護孩子,孩子跑哪兒去,媽媽就跑哪兒去。

誠然,對於尚不能分辨危險的寶寶來說,媽媽的保護非常重要,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會有自己的判斷力,逐漸不再依賴媽媽。

如果我們時刻都這麼焦慮,不敢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只會讓孩子脆弱得像一塊玻璃,經受不起任何的挫折。

因此,不要一直把孩子當小嬰兒那樣來保護,要懂得適時放手,這樣孩子才會有自己的成長空間,變得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勇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任性要早點管,小心變成「熊孩子」

提起「熊孩子」,大家都會覺得頭疼、頭大,腦海里大概會浮現一些經典畫面:超市里躺在地上不起來,哭著喊著要玩具;在飯店吃飯坐不住,到處亂跑,把他按到座位上就哭鬧;看見別人的玩具就要搶過來,抓住了就不...

別讓寶寶當成討人厭的「熊孩子」

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每每將就自己,也不願意虧待孩子。但是,很多媽媽往往按捺不住這份天性,母愛泛濫,一不小心就將寶寶寵成了一個頑皮難教的「熊孩子」。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人人都不喜歡的「熊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