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Lily 作品)

收到一個媽媽的留言,是關於寶寶受欺負的問題。

「今天帶著兩歲八個月的寶貝出去玩,一位小姐姐比寶寶高了快兩個頭吧,先是撞了寶寶,原本我想她是不小心的,後來又撞了一下,再來又跑到寶寶面前做鬼臉,我看那位小姐姐又靠近寶寶做勢要打她,於是我出面斥責了那個小姐姐,並且轉身對她媽媽說你家女兒一直故意欺負我家小孩。

那媽媽居然對我說小孩的世界大人不應該插手……這讓我很無言……」

心肝寶貝受欺負了,媽媽是又心疼又氣憤,到底該直截了當地站出來,還是礙於面子忍氣吞聲呢?

首先,我們想說,留言的媽媽,好樣兒的!看到寶寶受欺負,要毫不猶豫地指出這一錯誤行為。

因為3歲以下的寶寶,並沒有自己處理這樣事情的能力。

家長不出面干預,只會導致事態升級,鬧得雙方更加不愉快。

提到「家長出面」,有人會想街坊鄰居的,怪難為情的,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是玻璃心,小題大做?我家小孩太矯情?

你知道「忍氣吞聲」的後果嗎

此刻的「優雅轉身」,只會給孩子錯誤的示範,誤以為受到欺負要遠遠地躲開,會讓孩子覺得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是合理的。

教孩子用逃避來解決問題,只會讓他更容易成為欺負的目標,久而久之習慣於欺凌行為,成為「慫貨」、「孬種」。

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受欺負的孩子,在身心健康測量中,低分者更多。

悲傷、恐懼、怒氣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身體上還會出現無法長時間行走,無法舉起重物等。

這樣的孩子非常可憐,他習慣被欺負,卻無處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會一直積累在小小的身體里,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陰影,而有人會在某個時刻爆發,釀成抑鬱、自殺、報復社會等悲劇。

所以孩子受欺負了,絕不能不了了之,爸爸媽媽都要學會如何處理,這很重要!

0-3歲需要大人及時介入

留言裡小姐姐的媽媽認為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應該插手,可是她忽略了,對方還是一個小朋友。

3歲以下的孩子並不具備自己處理事件的能力。

設想兩個兩歲的寶寶,因為搶玩具而鬧起來,如果讓他們自己解決,恐怕只能等來一陣陣分貝越來越高的喊叫以及淚奔不止的小臉。

大人及時介入,果斷指出錯誤行為,如果「肇事小孩」沒有改正,則需要讓對方家長參與進來,共同解決。

倘若遇到不明事理的家長,那就果斷帶孩子離開,俗話說,道不同,不相與謀!爸爸媽媽對欺凌行為的零容忍和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明白:沒有人能隨便欺負他,他也不用害怕受欺負,因為爸爸媽媽會「站出來」。

3歲以上的孩子需要授之以漁

研究顯示,在3-6歲孩子中,欺凌行為發生的頻率比青少年之間還要高

這就意味著,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會被欺負。

孩子去了學校,離開了家長的保護,受欺負了怎麼辦?別急,孩子長大了,必須學會自己應對這些社交問題,我們可以這麼做:

避免過激反應

許多孩子受到欺負,第一反應就是大聲哭喊。

然並卵!這反而極大地滿足了欺負者「看好戲」的心理,導致你家孩子成為長期欺凌的對象。

教孩子學會「酷一點」的冷處理,淡定地「笑傲一切」

如果受到了言語上的攻擊、嘲諷,教孩子自信地回一句「那又怎麼樣」,比一聲不吭地走開,要好得多。

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底氣足了,被孤立和欺負的幾率就會降低。

即使受了欺負,他也可以向小夥伴求助找安慰。

平時多多鼓勵孩子結交小夥伴,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參加生日聚會等都不錯。

做家長的要更細心。

多多留心學校里其他小朋友的情況,比如大部分孩子怎麼穿衣啊,都參加些什麼活動啊之類的。

這不是跟風,這叫知己知彼!確保孩子不會「莫名其妙」受到孤立或排擠。

永遠做孩子堅實的後盾。

有時候孩子被欺負,並不是因為他沒用,而是確實遇到了「惡霸」。

當情況嚴重時,一定讓孩子知道,他永遠都可以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

告訴他,這不是打小報告(孩子和大人一樣都不喜歡告密者),遇到困難,向父母、老師、朋友求助是正確的做法。

練得火眼金睛。

有些孩子受了欺負不敢告訴家人。

爸爸媽媽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現:衣服是不是有拉扯的痕跡,孩子的情緒是否低落。

和孩子聊天,問問「今天中午吃了什麼?和小朋友玩了什麼遊戲呢?」之類的開放問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發現孩子確實受到了嚴重的欺負時,先和他商量用什麼方式解決,並尊重孩子的決定。

如果需要和老師、學校聯繫解決時,一定記得要跟進整個過程,因為一頓談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孩子受欺負了,確實是令家長十分揪心的事兒。

每個孩子都是全家的寶貝,我們努力給他營造一個陽光、正面的生活環境,希望他們健康成長。

但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獨自生活。

在保護他們的同時,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為的就是當孩子離開我們後,同樣能生活得積極而樂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到底該不該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還手?忍氣吞聲會帶來什麼結果?近幾年,「孩子傷害孩子」的新聞太多了:2015年,某個小學生因為被同桌欺負,同桌經常用筆戳她的手臂,還各種侮辱她,導致神經衰弱,不敢上學,最後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