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溝通,在親子溝通中和孩子建立內在聯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銘)「孩子乖起來的時候子慈母笑,但是一旦我們覺得他不聽話,或者他沒有按我們的想法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用情緒控制孩子,我們就開始呵斥哄騙、利誘、威逼,但是我們完全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然後媽媽來說孩子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該如何解決。
」9月24日,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的首場講座上,北京婦聯新蕊計劃家庭教育特聘講師、兒童教育專家張娟,進行了主題為「重建親子聯結,建立有效溝通」的講座。
張娟說,如果我們想要跟孩子達成一個好的溝通方式或者溝通效果,技巧、方法、法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真的跟孩子有內在的聯結。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容易失去對孩子的全然接納,而關注孩子是不是聽話,是不是真的讓父母很有面子。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忘記了跟孩子最初的那份聯結。
孩子越來越大,他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和越來越希望能夠表達他自己的時候,開始來跟父母反抗了,然後父母又開始了新一輪打壓。
「事實上在這樣的一段關係里孩子是不可能真正感受到愛的,他感受到的是說如果我好,媽媽爸爸就愛我。
如果我不好,那他們不一定愛我。
」張娟說。
張娟說,事實上無論我們如何和顏悅色,如何看起來溫和,其實我們都是要達到一個目的:讓孩子聽我們的。
一旦我們出現跟孩子蹲下來說事情的時候,我們內心都是有一個期待:就是我能說服他。
無論我是和藹的,還是看起來我是堅定的,我要讓孩子聽我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慢慢慢慢的變成一個討好的、願意聽媽媽爸爸話、讓爸爸媽媽喜歡的孩子,但是他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代價就是他不是他自己了。
「當我們試圖跟孩子想建立一個好的溝通關係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表達他自己內在真實的想法,我們要給孩子說NO的權力。
這樣,在這個孩子三歲半以後,他開始形成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的如果,他能保有他自己。
讓孩子知道在父母這裡表達他的情緒和感受是安全的,這很重要。
」張娟說。
張娟認為,真正的愛是你給我的和我收到的是一樣的,如果你打著愛的名義,給我的是我根本收不到的,甚至我覺得是痛苦的,讓我覺得窒息的和壓抑的,那就不是愛。
溝通是雙向的,是一種能量的流通,我們必須讓孩子學會跟我們溝通,而不是在我們叨叨的指責中學會沉默,越來越不說話。
張娟建議:有情緒時先不溝通,避免情緒化導致無效溝通;公眾場合時單獨溝通,呵護孩子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的情緒給予及時關注和有效溝通;每次的溝通結束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回饋,形成完整的溝通。
據悉,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項目由北京市婦聯主辦,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和父母必讀雜誌社承辦,項目旨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領少年兒童從小學習做人,一點一滴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自2012年起,每月舉辦一場,邀請知名教育專家就家庭教育熱點進行主題演講,以擴大家庭教育的宣傳覆蓋面及社會影響力。
內容涉及兒童智育、習慣培養、心理健康、親子溝通、和諧家庭環境建構等。
為了幫助更多家長更新教子觀念,提高教養子女的能力,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10月份也將陸續走進門頭溝金色搖籃、布朗幼兒園、順義九中,為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邀請知名專家進行講座。
做一個真實的媽媽,好過做一個好媽媽——「我信息」,你用了嗎?
01你是願意做一個「炸毛媽」?還是做一個「佛系媽」?養育孩子,從來就沒有風平浪靜一說。當你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如何的乖巧可憐,當你羨慕別的爸爸媽媽如何的輕鬆自由時,卻不知人家背後付出了多少堅持和耐心...
親子關係「卡」了 有效溝通來「聯」
「一旦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來,父母往往就開始用情緒控制孩子,呵斥、哄騙、利誘、威逼,還認為是孩子出了問題。」日前,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上,兒童教育專家張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