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男孩被踩,媽媽發瘋了!作為家長孩子間矛盾我們該不該介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微博上熱傳了一個視頻,內容是在一家商場的遊樂場內,因為一名女孩誤踩了一名男孩的腳,導致男孩的母親失控咆哮、儀態盡失。

男童母親情緒激動,屢屢要求女孩道歉。

女孩家長連聲道歉並將女孩叫到身邊,但男童家長並不滿意,多次拉扯女童。

甚至還與一旁圍觀的群眾發生衝突並扭打起來。

男童嚇得哇哇大哭……

不少網友認為這位男孩母親太過「激動」了,

把小事鬧成了大事!

@flg001:本來小事,大人一鬧變大事了

@zhixuanhuan:早上看了也是震驚了一天,感覺這媽媽需要看心理醫生,可能產後抑鬱症

@盪發盪發:踩了別人道歉是應該的,大人出面解釋,小孩也不會知道自己做的不對。

@沉默的迦陵頻伽:小孩之間有點磕磕碰碰很正常的,何況對方媽媽已經道歉了,何必得理不饒人呢?心疼自己寶寶無可厚非,但要有個度吧,太過寵溺了,將來容易慣壞了,有因有果,將來自食其果的時候才知道後悔。

也有部分網友認為

從視頻中看出小女孩也不是很有素質的小孩……

@善良勤勞:男孩母親一開始也就想讓那個小女孩向小男孩道歉!其實女孩媽媽也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這個責任!看視頻這個小女孩後又在推其它孩子!估計踩小男孩也不排除故意!這個小女孩平時缺少教養!

@宇你一起哈:女孩有點調皮,男孩媽媽都罵的這麼凶了,還要去推別的小孩子!男孩媽媽不能動手拉小女孩。

喉嚨可以響動手就變性質了

@丁潔瓊2017:這個媽媽太衝動了,不過我看視頻,貌似那個小女孩被拉著,還在推別人!顯然沒有意識到大人因為什麼爭吵!到後來2個孩子都被嚇到!

孩子間發生小摩擦、小磕碰、小矛盾是無可避免的。

出現矛盾了,大人應該介入嗎?應該怎樣介入才更合理?

有句話叫「小孩打架不記仇」,也許恰恰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那樣較真。

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學會與周圍的小朋友之間該如何交往,對他們來說,沒有吃虧與不吃虧的概念,所謂吃虧與不吃虧都是家長的想法。

孩子間的矛盾也許是很正常的

對於3歲前的寶貝來說,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又缺乏正確溝通的經驗,小夥伴一起玩耍,彼此之間發生衝突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事情。

打人、推人對寶貝來說不僅僅是他們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條件反射,更是他們遊戲的一部分。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還處於「自我中心」階段,這時孩子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不能認同和接納別人的意見。

這樣,在孩子相互交往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誤解,產生矛盾,甚至發生爭吵和打鬥。

幼兒園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的攻擊性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現在家長普遍都怕自己孩子吃虧,再加上孩子缺少約束,一邊放縱一邊默許,導致現在的孩子比以前更有攻擊性;

二是有些家長在與孩子親昵中會有一些或者掐的行為,會給孩子一些誤導,認為那樣做是喜歡,於是有的孩子喜歡別的小朋友也會用掐一下或者打一下的方式來表達,可正因為孩子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所以下手掌握不好火候,有時候就會造成傷害。

家長過度介入孩子間的矛盾,會導致:

孩子越來越膽小★

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長過激的態度才可怕。

家長應該都注意到,很多時候孩子磕碰之後,因為受傷比較輕,有的毫無感覺,有的哭兩聲就繼續玩耍。

孩子本身對磕碰、疼痛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

但是,如果家長反應過度,情緒激動或者大聲斥責他人,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件特別嚴重的事情。

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不敢冒險、不敢探索、不敢和小夥伴玩遊戲。

這對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發育傷害非常大。

學會推卸責任★

如果發生了磕碰,家長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師,斥責學校,孩子會覺得,自己磕碰受傷,完全是別人的錯,和自己沒有關係。

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學會把責任都推卸給別人。

孩子越來越不合群★

為了讓孩子絕對安全,阻止孩子參加同齡人之間的「危險」活動是家長的殺手鐧。

但是孩子之間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中進行。

限制孩子的這些活動,孩子只能和同齡人越來越遠,社交能力也無從培養。

什麼時候該介入?

孩子主動尋求幫助時★

「家長要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受欺負了,因為有些家長喜歡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人欺負你沒?這樣會造成孩子沒被欺負也跟家長說自己挨欺負了。

」如果是家長沒有詢問,孩子主動說出自己在學校被欺負了,那麼家長要留意些。

通常來說,如果孩子自己覺得受傷比較大(不管是心靈的還是肉體的),老師都會主動跟雙方家長溝通,如果是老師疏忽了,沒有溝通到,家長也可以主動找老師溝通下,相信老師不會因為這種事兒就對家長或者孩子有看法。

和同學長期不和時★

假如孩子總是說自己被欺負了,問他/她的時候總說擔心和同學處不好,或者關係不好很難過,那麼家長應該要引起重視了。

某些類型衝突反覆發生時★

當詢問孩子具體細節的時候,發現反反覆復總是差不多的衝突,那麼再說這些都是偶然的衝突,就有點說不過去,應該存在一些問題。

有危險或帶傷回來的時★

如果看到孩子之間的矛盾升級到暴力,如打、咬等,明顯有人會受到傷害,家長就應該立刻介入並制止。

但是,也不要馬上呵斥進攻者,而是先救出並安慰受傷的孩子。

當孩子帶傷回來,那麼過問一下也無可厚非,只是,如何處理,追究到什麼程度,應該在家和孩子商量好,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

孩子總是愁眉苦臉時★

孩子愁眉苦臉的原因可以有很多,被老師批評了,成績不理想了,和同學發生矛盾了,都有可能。

可以委婉地和孩子溝通一下,「你最近總是愁眉苦臉,媽媽/爸爸很擔心,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可以跟媽媽/爸爸說哦~」不強迫孩子說,允許孩子保留自己的秘密,但也表達了一種傾聽的願望,孩子會感受到你的尊重,也體會到你的關心。

這不僅有利於發現孩子和同學間的矛盾,對親子關係也是很有好處的哦。

家長要注意的幾點

相互指責對方孩子★

反而把矛盾激化了。

這樣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而且家長粗暴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給孩子不好的影響。

替孩子向對方道歉★

這樣的家長大多是很謙讓和通情達理的,卻不知這樣的「謙讓」意味著放棄了培養孩子責任感的良機,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混淆孩子的是非感。

如果你的孩子是攻擊者,要先把被攻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後把你的孩子帶到一邊,然後平靜地、毫無怒氣地、簡單地解釋他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並告訴他:「你踢了小東,他疼了。

」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擊他人的後果:「要是你再這樣,我們就回家了。

」發出這樣的警告後,一定要說話算數。

然後道歉的事,讓孩子自己來做,這樣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教孩子還手★

首先,萬一遇到更厲害的孩子,更大的孩子,那麼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另外,研究表明,在打架鬥毆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擊行為可追溯到幼兒期。

因此,對孩子在爭執中出現的攻擊行為,家長必須堅決制止,不能慫恿寶寶施以拳腳,更不能親自出馬對別人的家長、孩子動手。

教孩子躲開★

首先,這種方式對於小孩兒來說有可能反應不過來。

另外,當自己孩子被欺負時,逃避不是辦法。

經常有些家長對孩子說:「咱惹不起躲得起。

」但這並不是很好的辦法,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退縮性人格,甚至會變得孤僻、冷漠、焦慮。

兩個孩子發生衝突,首先不能當著弱的孩子去批評那個強的。

因為越批評強的孩子,弱的孩子就會顯得越弱。

要讓那個強的先到一邊去,這會引起他的憐憫心,讓他去憐憫這個弱的孩子。

只要他產生這種憐憫心,就可以讓他道歉後離開。

然後我們再跟弱的孩子研究怎麼對付這個強的。

問問他,你是怎麼被打的,他為什麼要打你,然後研究下次他再打你時,我們該怎麼對付他。

總問孩子是否被欺負★

家長總去詢問孩子是否在學校挨欺負了,這不光對孩子眼下會形成誤導,對孩子長遠的心理發展也不利。

總之,假如真的要介入,家長決不能一邊倒,一定要理性分析,控制情緒,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後心平氣和地去解決。

要有一種呵護的心態,不僅對自己的孩子,也對別人的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磕碰是孩子的寶貴經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孩子才能更快成長,面對小小的磕碰,家長放鬆些,給孩子更自由的空間,才能培養出一個更優秀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注教育:孩子受了欺負,家長該怎麼辦?

前不久,一段視頻在網上很火,兩個孩子在遊樂場玩耍時發生了摩擦,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踩了一個一歲多的小男孩。之後,雙方家長發生了口角衝突,女孩媽媽一直道歉,但女孩動手推搡另一個小孩後,更加激怒男孩...

當寶寶受欺負時,父母這樣處理更巧妙

文|文兒昨天去商場,看到了這樣一幕: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小女孩比小男孩個子高一個頭,於是這個小女孩撞了好幾次這個小男孩,起初男孩媽媽以為是不小心撞的就沒在意,可是後來小女孩繼續又撞了幾次,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