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孩子打架的父母,才是情商高的好父母?真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一陣,杭州某商場內的一個小遊樂場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滑梯上,一個小男孩(1歲左右)往下滑的時候,後面的小女孩(3歲左右)一直推他。

於是,男孩的媽媽就把孩子帶到一邊玩。

可結果小男孩在滑梯下面爬的時候,那個推他的小女孩剛好從滑梯上滑下來,直接從小男孩腰上踩了過去。

小男孩哼唧了兩聲,貌似沒什麼大礙。

男孩媽媽就把他帶走了。

可半道上又不放心,撩開孩子的衣服看看,發現有點紅。

於是,她越想越生氣,又把孩子帶回到滑梯旁,要求那個女孩向自己兒子道歉。

於是,女孩的媽媽把她拉過去,強硬要求她向小男孩道歉。

小女孩顯然有點懵,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當然也不願意道歉。

僵持之下,男孩媽媽開始情緒失控,多次拉扯小女孩的衣服並吼叫。

此時,旁邊有幾個圍觀者過來勸架。

可是話沒說到位,架沒勸好,男孩媽媽反被激怒,甚至還打了勸架的一位媽媽。

被踩的1歲小男孩被媽媽的失控驚嚇到了,害怕得哭了。

踩到男孩的那個小女孩,也嚇得哭了。

……

後來,據說男孩到醫院拍了胸片,沒有問題。

事情終於告一段落。

整個事件本來很簡單,無非是兩個懵懂的小孩之間發生了一點交集,甚至還不能稱之為「衝突」。

真正的問題在於,後來介入的大人,包括男孩媽媽、女孩媽媽,甚至旁邊勸架的人,都採取了一些錯誤的方式去溝通,於是導致事情層層激化,矛盾和傷害都被過度擴大。

這個小新聞,其實照見了很多父母的影子。

其中,大人們在介入小孩衝突時步入的誤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也在不斷觸及。

為此,許多父母都應該牢記以下幾個準則:

第一,別讓你的不當介入,最後變成對孩子的最大傷害。

這個誤區主要是針對男孩媽媽來說的,或者說,是針對孩子可能被欺負、被傷害的那一方來說的。

當看見或者判斷孩子可能受到傷害,第一反應是去保護孩子,這完全沒有錯。

作為父母,守護孩子不僅是責任,更是本能。

如果看到你的孩子因為被欺負,滿臉委屈地過來向你求助,那麼你有必要敏感地去關注和安撫孩子的情緒,待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引導孩子自主解決衝突。

如果孩子一籌莫展,無力獨自解決問題,你有必要挺身而出,為孩子爭取回來他被侵犯的權益。

你的介入行為可以向孩子確認:
爸爸媽媽是跟他在一起的,他是安全的。

然而,現實中更為常見的情形是,孩子並沒有上述的「被欺負」感受。

比如,上面新聞里的1歲小男孩,他可能並沒有「被欺負」「被傷害」的感受。

再比如,一個孩子手裡的玩具被另外一個孩子奪走,但並沒有情緒波動,只是轉個身,改玩別的去了。

這也不存在被欺負、甚至是好欺負的問題。

他只不過對於被搶走的那個玩具,沒那麼喜歡和執著罷了。

還比如,兩個小傢伙撕扯、扭打,眼睛有些敵意又有些興奮地盯住對方,彼此戰鬥力也不相上下,打完後,他們很快還能和好。

這也不存在欺負與被欺負的問題,他們甚至很享受,覺得打架真的很爽。

總之,有很多類似情況,孩子們不覺得有什麼,卻很容易勾起大人們的「護犢子」心理。

而父母過分護犢子、過度介入會導致什麼後果?

你的「護犢子」行為背後其實是在說,孩子,你很弱,你很容易被欺負。

長期以往,你的孩子可能真的變成一個怯懦的人,他無法獨立去解決社交中的挑戰,只能依靠你。

你每次都像個打手一樣,隨時去干預孩子的社交,那麼孩子很可能會變得過於自我為中心,甚至仗勢欺人。

當然,他也很可能因此變得沒朋友。

❸ 你在護犢子的過程中,如果情緒失控,就像上面新聞里的那個男孩的媽媽一樣,那麼,你的失控其實會嚇到孩子。

孩子需要花很長時間去消化這種驚嚇式的「愛」。

他們可能因此變得不安,將糟糕的衝突局面以及父母的失控、難堪,統統歸錯到自己身上,更可能因此迴避社會化。

要避免這樣的嚴重誤區,當然也很簡單。

那就是在你介入之前,先去傾聽孩子。

如果孩子主動求助,或者情緒上出現困擾,那麼你可以考慮介入。

否則,請給你的孩子獨自處理社交衝突的機會。

第二,別當眾去教訓、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哪怕他的確錯了。

那個女孩媽媽就是進入了這樣一個誤區。

我們假設一下,當你帶著孩子在遊樂場玩耍,突然遇到另外一個媽媽怒氣沖沖地過來興師問罪:「你孩子剛才撞到我孩子了!」你要如何應對?也像女孩媽媽一樣,感覺很丟臉,於是不由分說,強硬要求一臉懵逼的小孩去給人家認錯嗎?

當然不。

若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孩子推到衝突中心,只會把孩子嚇到,並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就像新聞里的小女孩,被對方家長扯住衣服吼叫時,她幾乎都說不好話了,哪裡有能力去給人道歉?

可惜,這是很多好面子的家長慣常會做的事。

他們無法忍受當眾被質問,或者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惹事、糟糕的那一方,於是很容易會選擇當眾「糾正」孩子的錯誤。

有不少小孩都曾因此蒙受冤屈。

一群小孩子一起玩的時候,經常會因為無意的碰撞導致某個孩子突然大哭起來。

當小孩感覺到被冤枉,或者根本搞不清狀態就劈頭蓋臉被教訓時,會怎樣?他們要麼會覺得自己很糟糕,要麼會有強烈的被羞辱感,對父母產生失望、不信任、甚至敵意等情緒。

這個時候,要緊的不是去教訓「撞別人」的那個孩子。

要緊的是去安撫「被撞」的那一個。

如果你再遇上「被撞」的孩子的家長,情緒狀態不好,甚至怒火衝天,那麼你更不能把孩子推到漩渦中來。

那個當下,作為父母,你有義務替孩子先擋下對方燃燒著的情緒。

比如,對方需要一個道歉,那麼你先替孩子給對方一個道歉,確保第一時間安撫下來對方的情緒,該檢查檢查,該賠償賠償,讓整個局面變得可控。

等問題解決後,再單獨跟孩子溝通這件事情。

有父母可能會問,事後到底該如何溝通呢?萬一自己的孩子的確是故意犯錯,故意欺負別人呢?你完全可以情緒平和地去問孩子:

在滑梯上發生了什麼?

我注意到/他們說,當時弟弟在你前面,你在後面用手推他,你當時是怎麼想的?

如果你是弟弟,他是姐姐,當他從你的肚子上踩過去了,你會是什麼感受?

……

最後還是要額外提醒一點:

社會化是孩子成長路上至關重要的課題。

父母在介入孩子們的衝突之前,請一定要慎之又慎。

而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和小夥伴發生衝突是在所難免的。

而這些衝突,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機會——衝突可以讓孩子聽到不同觀點,可以幫孩子懂得別人的感受,並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

正如認知心理學大師皮亞傑所說:「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體的同伴衝突是兒童發展社會視角轉換能力的必要條件,是使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的前提。

不過,衝突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的前提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我們儘量不代替孩子(尤其3歲以後的孩子)去解決問題,更不要過分焦慮、過於顧及面子等去給孩子貼上「容易被欺負」「愛欺負人」之類的標籤。

永遠不要去懷疑一個孩子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也永遠不要去盲信自己作為父母的威力!

放輕鬆,放開手,放寬胸懷,相信有一天你一定會收貨一個充滿信心、充滿智慧、無所畏懼的、「會打架」的好孩子。

更多育兒問題,請看以下內容:

孩子不斷通過哭鬧、發脾氣,粘人來測試父母的底線,父母妙招應對

這件事父母最好每天親力親為,哪怕10分鐘,效果也遠超專家

判斷孩子是否得肺炎必須拍X片嗎?居家護理寶寶注意事項早知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寶寶受欺負時,父母這樣處理更巧妙

文|文兒昨天去商場,看到了這樣一幕: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小女孩比小男孩個子高一個頭,於是這個小女孩撞了好幾次這個小男孩,起初男孩媽媽以為是不小心撞的就沒在意,可是後來小女孩繼續又撞了幾次,男...

兒子被誤踩,母親失控咆哮狂拽女童

昨天微博上熱傳了一個視頻,內容是4月11日,在浙江杭州一商場內,因一名女孩不慎誤踩一名男孩的腳,導致男孩母親失控咆哮。在這段長達一分多鐘的視頻中,小女孩的媽媽一直在道歉,而小男孩的媽媽則顯得不依...

當孩子受欺負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

小孩子相互打鬧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在打鬧中受傷了家長一定是會很著急的。更何況,有的孩子根本就是乖乖的,結果卻被別人家的淘氣包欺負來欺負去,哪個當家長的能忍受的了!

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孩子被搶了玩具,要不要推他去「搶回來」?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當孩子在社交衝突中「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以牙還牙」?……很多育兒文章都討論過這類問題,而且大部分持肯定的態度。很多父...

熊孩子欺軟怕硬,這位奶奶的做法值得讓人深思

周末,帶寶寶去兒童遊樂場玩的時候,遇到這麼一件事:有一位打扮的很時尚的奶奶,帶著有些調皮搗蛋的孫子,一手還拎著一大包的零食進來了。按理說在兒童樂園的遊玩場所裡面是不允許帶零食進入的,那天可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