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做不好這一點,你的家庭教育將會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父母,每天我們閱讀很多教育文章,學習很多育兒方法,但是您是否會有效的將其應用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事實上,連接理論與實踐的中間環節,往往是被家長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的自我情緒管理。

很多理論方法都要求家長面對問題時,拋開自己平時的行為方式,理智冷靜的處理問題。

而孩子產生問題行為的時候,經常會激發家長憤怒、煩躁等情緒反應,很多家長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置之前看到的各種教育理念和方法於不顧,對孩子再一次進行不理智的教育。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長自我情緒管理是家長教育過程中的最大挑戰。

那麼,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一、在認知上,我們要明白孩子行為是家庭教育的產物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的一言一行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越小的孩子,受環境影響的程度越大。

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孩子之所以產生問題行為,並不是孩子主動使然,而是被動影響與積累的結果。

不過,孩子的行為也極具可塑性,只要家長掌握正確的方法,便可以很好的塑造與調整孩子的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事情的理解與可控感可降低人們對事情的消極情緒反應。

因此,家長一方面要增強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對控制孩子行為方向的自信心。

這樣,在面對問題時,家長所激活的憤怒、煩躁等消極情緒會得到明顯減弱。

二、在情緒上,建議父母們學會自我放鬆 當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憤怒時,自我放鬆是調整情緒的有效辦法。

其中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在很多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劇中人物在發怒時,用深呼吸的方法暫時控制自己的情緒。

實際上,心理諮詢也經常採用放鬆方法來調節來訪者的情緒。

這種方法是具有科學依據的,因為,人的情緒會引發生理反應,如生氣時面紅耳赤,害怕時臉色蒼白。

反過來,人的生理反應同樣也會影響人的情緒,如喝酒會覺得興奮,按摩會覺得輕鬆等。

而深呼吸會讓自己的身體從消極情緒的狀態回到正常狀態,因此會讓人的情緒變得更加平靜,從而更為理智的解決問題。

在深呼吸的同時,放鬆全身,並在頭腦中想一想孩子行為的正常性與可塑性,會更好的緩解自己的情緒。

此外,繪畫也是一個家長可以運用的放鬆方法,很多家長會說,我不會畫畫,這個方法不適合我。

其實,這裡的繪畫,是既可以自由塗鴉,又可以細緻描繪,沒有美術技巧的要求,可自由隨意的創作。

三、在行為上,暫時離開孩子一分鐘

家長在面對孩子所造成的一片混亂時,怒火往往一下子被引燃,從而立即產生打罵等不適當的教育方法。

這時,暫時離開是緩解情緒的有效方法。

孩子產生不良行為的情境也是引發家長情緒產生的來源之一,而離開這種刺激情緒的情境,會降低家長的憤怒,並可以脫離情緒,去思考更多方面的問題。

因此,家長在憤怒時,應暫時離開孩子一分鐘,去冷靜一下,放鬆自己的情緒,想一想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這樣,當家長再回到孩子身邊時,會採用更為理智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看清情緒的內因 既然我們的情緒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以表現在孩子面前的,而且孩子又是深愛著我們的,當然可以適當要求孩子照顧我們的情緒。

但這與讓孩子為我們的情緒負責,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看一個例子來可以說明二者的區別:

A.請孩子照顧媽媽情緒的表達:「媽媽今天生病了,很難受。

你那樣吵,會讓媽媽覺得更難受的。

請你安靜地坐在床上玩一會兒好麼?」

B.讓孩子為媽媽情緒負責的表達:「你吵得媽媽好難受啊。

請你安靜地玩。

兩種表達的關鍵區別:在於媽媽對自己的情緒歸因。

第一種表達中,媽媽的感受相對於孩子來說是客觀的,雖然和他的行為有關聯,但媽媽的情緒是媽媽自己的事情,主因不在於孩子,孩子沒有責任,沒有錯誤。

而第二種表達中,媽媽將情緒完全歸因於孩子,媽媽只是根據孩子行為作簡單的情緒反射,因此,孩子要為媽媽的情緒負責任,媽媽的情緒不好是孩子的錯誤。

  再來摹想一下兩種表達可能給孩子帶來的不同感受: A.我剛才吵鬧令媽媽難受並不是我的錯,是因為媽媽今天生病了。

在媽媽生病、想休息的時候,我不應該吵鬧。

我現在保持安靜,這樣可以讓媽媽舒服一點。

我已經可以用自己的行為照顧媽媽了我,真棒。

B.我吵鬧令媽媽難受了,媽媽難受是我的錯。

我任何時候都不該吵鬧。

我現在保持安靜,是為了糾正剛才犯的錯誤。

我又犯錯誤了,我真糟。

舉上面這個例子,重在分析說明,而不是請朋友們去斟酌自己平時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

確實有朋友曾拿了兩個句子 ——「你再這樣,我就要生氣了。

」「你這樣做讓我們很難受。

我們希望你能……」哪句能說?哪句不能說?怎麼說才沒有用情緒控制孩子? 不同的說話角度,其實也反射出了此時自己不同的內心體驗。

我們生活中都有這樣的經歷,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來說,給人的感覺可能大不相同。

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下說出來,其涵義可能大相逕庭。

我無法判斷哪句話是一定不能說的,哪句就是可以說的。

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要視你想通過這句話表達的情緒、意見而定。

如果你認定今天就是孩子惹你生氣的,你的滿腔怒火除了孩子的行為之外再沒有其他原因。

我想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語言來和孩子溝通,你都無法做到客觀地表達情緒,都是在用情緒控制孩子。

如果你能夠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看清情緒的內因,不把情緒的起因全推到孩子身上,真的理解孩子,你就可以真誠地袒露心聲,不用擔心「用情緒控制孩子」之類的問題。

因此,問題的重點在於家長反省自身,看清自己情緒的來龍去脈,而不是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謹小慎微,斟詞酌句。

言為心聲,對於家庭教育來說,語言是表達的工具,媽媽本身的情緒、心理狀態是更為根本的因素。

孩子都有一種傾向,當他們不了解別人不高興的原因時,往往會以為是自己造成的。

因此父母應該及時解釋自己負面情緒的原因。

每個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也終將會自己承受這個情緒所帶來的後果。

將生氣的原因歸結於孩子不是好的教育,只是父母內心不成熟的表現。

爸媽們,請你們適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冷靜處理孩子的各種問題。

讓那些有用的理論和方法能夠更有效的幫助孩子們的成長。

「書香貝貝」;

專注親子閱讀的教育公眾號,

每天下午6點,我們分享優質的育兒文章,幫助您解決孩子成長過程的種種煩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打人的3大應對方法 父母都應該看一下

終於開學了,許多爸爸媽媽都在默默歡呼:終於可以把孩子送回學校(鬆口氣)了。可鬆口氣的念頭還沒從腦子裡過完,就又開始擔心起來。學校集體生活,人人都是家裡的寶貝,擔心自己孩子會不會受欺負的同時,也難...

如何培養一個會情緒管理的寶寶?

對於各位寶爸寶媽來說,肯定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一起逛商場,孩子看到玩具就想要,拒絕了Ta的要求之後,孩子就會哭哭啼啼,甚至滿地打滾。面對這樣失控的場面,一些家長會「以暴制暴」,打罵孩子。好一些的家...

父母學堂媽媽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今,人們都會對生活中的某些小事而感覺到揪心,又有什麼是我們感覺順心的呢?我們都知道現在生活壓力大,再面對小孩的各種不聽話,任性,調皮搗蛋,父母都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對孩子發脾氣。可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