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錯都是父母的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過年的時候公司組織了年會,領導發言說允許帶家屬。

於是年會當天,我的一個同事帶著她的7歲的小女兒來參加聚餐。

大家齊齊落座,凡是剛剛上桌的菜,小女孩也不管其他人有沒有動筷,就急急地伸手去夾。

小孩子嘛,大家都只當她還小,不與她計較。

令人大跌眼鏡的事在後面,服務員端上一盤炒牛肉,小女孩把它轉到自己面前,張口就往盤子裡吐了一口唾沫,宣示主權似地說,「這是我的,你們都別吃」!我明顯地看到在座的所有人臉都快綠了,而孩子她媽卻只是象徵性地說了一句「你看這孩子。





」,然後把菜從轉盤上端下來放到了女孩手邊。

何謂「家教」?家教是父母在家教育孩子時,對孩子進行的關於道德、禮法的教育。

「沒家教」的孩子我們稱之為「熊孩子」,而「熊孩子」的背後都是包庇、溺愛孩子的「熊父母」;即使父母不「熊」,至少也是失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

然而有多少父母真正擔任起了「老師」這個角色呢?或許在很多父母的眼裡,孩子成績好就是一切。

只要學習成績好,孩子不做家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尊重他人、頂撞父母都是值得原諒的。

正是這樣「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思想,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抱怨「熊孩子」:在電影院裡高聲喧譁、飯桌上搗亂不懂禮貌、掀陌生女孩的裙子,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通常都是一句話,「孩子還小」。

Excuse me? 孩子小,您也還小?

無可辯駁,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欠缺導致了「熊孩子」的無法無天。

孩子在家裡是小太陽、小皇帝,全家人對他百依百順,但是出了家門依然我行我素,對外人驕縱霸道大都沒有好果子吃。

畢竟,別人不是他的父母,沒有義務要慣著他。

成人的教養體現在他的禮儀、風度和生活習慣,小孩子的教養相對簡單,核心體現就是要懂禮貌。

教小孩子懂禮貌,請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在動別人的物品之前先徵求主人的意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親戚朋友帶孩子來自己家串門,孩子看上了家裡的東西,或許是個小裝飾,或許是個小玩具,主人礙於情面只得「慷慨贈送」。

還有的孩子出於好奇心和新鮮感,隨意翻動甚至破壞別人的物品。

不管是多大的孩子,父母們請告訴他,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在碰別人的物品之前先徵得主人的同意。

2,學會安靜,在不該喧譁的場合禁止吵鬧。

孩子天生好動,耐不住安靜的環境,父母要教會孩子識別場合。

在需要保持安靜的公眾場合決不能為所欲為大吵大鬧。

打擾別人的生活是一種無禮,懂得克制是一種美德。

3,保持應有的餐桌禮儀。

孩子由於年紀尚小,沒有人要求他一定要使用正規的餐具就餐,但是保持應有的儀態並不難。

不敲打碗筷,不大聲喧譁,不在盤中翻來攪去。

4,不要譏笑諷刺他人。

在任何時候,取笑他人和討論別人的缺陷都是沒有禮貌的行為。

請教會孩子尊重他人。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更是任重而道遠。

孩子長大後也將獨立面對社會,生活不是一個慈愛的長者,他不會親切地對你招手說「來,孩子,我們來講講你的教養問題」,生活只會在將你絆倒之後輕蔑地說一句「學著點吧,傻瓜」。

父母的職責是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如果父母不注重對孩子的教養,那麼有朝一日,孩子走向社會,必定會有其他的人來教育他。

相信我,那絕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最後,「熊孩子」不聽管教?多半是欠打,揍一頓就好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餐桌開始談家教,孩子的修養是父母給的

今天,我想與讀者朋友們聊一聊『吃飯』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假設性問答:如果給你一個穿越時空的機會,讓你去看看數十年之後的孩子的樣子,讓你提前知曉他在職場上的狀況、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