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什麼,孩子就會跟著做什麼 |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做的事,占其行為的20%;而按照我們的行為做的事,要占到其行為的80%。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赫伯特•斯賓塞是著名的社會學家,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他所著的《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是一部對世界上無數家庭和學校都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著作,暢銷一百多年,曾引發歐美國家教育變革,特別是在美國,斯賓塞的教育思想引領美國教育達30年之久,被譽為是一本奠定了美國近百年來人才優勢的奇書。

在書中,斯賓塞舉了一個例子。

一位名叫苔絲的婦女向斯賓塞談起她的小女兒。

小女孩已經上小學了,是鎮上有名的聰明孩子,很惹人喜歡。

但近來她發現她女兒在教訓同學時顯得很刻薄;對班上成績差的同學明顯表現出蔑視;如果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她好,得到了大人的誇獎,她就會很生氣地否認這一點。

女兒的這些表現令苔絲非常不安。

斯賓塞對苔絲說了孩子即鏡子這個比喻,從此苔絲有所醒悟,遂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待人刻薄和愛教訓別人的毛病等,結果她的小女兒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斯賓塞還舉了一個發生在他鄰居身上的例子。

「一天,鄰居阿德諾來拜訪我,說他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孩子說話總是無精打采的,像是對什麼都厭倦了。

我對他說,要知道你的孩子為什麼這樣,就先想一想自己平時的言行,你那無精打采的聲音是否反映出你對生活的失望和厭倦,你妻子尖叫的聲音是否造成了家裡的緊張氛圍。

阿德諾聽後恍然大悟。

「你是什麼」對孩子更重要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在英國有一個愛德華家庭,是真正的書香門第。

老愛德華是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為人嚴謹勤勉。

他的子孫有13位當大學校長,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醫生,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

同樣在英國,另一個珠克家族,與之相比則大相逕庭。

老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渾渾噩噩,無所事事。

這個家族至今已傳下八代,其子孫後代中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漢,400多人酗酒致殘或死亡,60多人犯過詐騙或盜竊罪,7個殺人犯,整個家族沒有一個人有出息。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數父母都等孩子出生後才致力於「how to」,那是已為時過晚。

如果父母本身聰明,勤奮,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不錯的收入和一定社會地位時,他們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也成為成功。

但父母對孩子做什麼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關鍵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樣的特點,他們是怎樣的人。

美國教育部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早期兒童縱向發展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簡稱「ECLS」。

這是在這個領域中一個先驅性的研究。

研究人員從全美各個州,不同家庭和社會背景,從幼稚園到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中抽樣選出兩萬名學生為研究究對象。

除了學習成績外,ECLS 還收集了大量相關的統計數據,如種族,性別,家庭結構,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子女數量等。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許多面談,實地觀察,以此了解許多生活細節,如,父母是否給孩子讀書;是否打屁股;是否帶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頻率;看電視的時間和次數等等。

ECLS 收集了這些數據以後,對此進行統計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用來找出變量和衡量之間的相關關係。

研究結果表明,父母本身做的事情以及本身所具有的品質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父母本身受教育程度高時,孩子的成績也越好。

父母是成功人士,孩子成功的機會也多。

即使父母的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但只要其身上具備優良的品質,勤奮、上進、公正等,孩子受其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被孩子模仿著,但是,有哪些不好的行為最容易被模仿呢?

父母的哪些壞習慣最容易被孩子模仿?

1、沒有禮貌

如果家長平時有「出口成髒」的習慣,或者總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會有樣學樣,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

以後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上,還是在學業、事業上,沒有禮貌都將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2、自己勤儉,對孩子卻大手大腳

有的家長省吃儉用,對孩子卻出手大方,以為這樣是愛孩子,但這可能除了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外,也不能讓孩子明白一些他該學會的品質,如節約、有計劃的支出等。

3、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總喜歡拿別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較,首先可能會讓家長自己出現心理落差,從而在教養上對孩子過於嚴苛,或者因為總是對孩子說「你看XXX怎麼樣」之類的話,讓孩子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孩子身上,很容易讓孩子受外界影響,沒有信心、自卑。

4、帶著寶寶玩電腦/看成人劇

有的家長既想玩電腦/看電視,又得照顧寶寶,於是「兩全其美」地帶著寶寶一起玩遊戲/看成人劇,很多成人節目並不適合孩子看,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認知,且長期看電視,對孩子的發育不利;電腦的輻射對孩子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發育很不利,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都會傷害寶寶,也容易造成頸椎等骨骼發育問題。

5、當著孩子的面宣洩你的各種不滿

工作有壓力了、朋友間有誤會了、夫妻間出現爭執了,都毫不隱瞞地當著孩子面抱怨,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

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也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也讓他慢慢學會找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審視自身的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6、不守交通規則

看看左右無人、無車,就隨意亂闖紅綠燈,這樣不僅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讓孩子不重視交通規則,存在僥倖的心理。

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7、暴力行為

曾有一個小男孩,目睹了父母之間經常打架的暴力行為,他生氣時在幼兒園經常打其他小朋友,在家裡會悄悄地毆打玩具布偶,長大後每當跟妻子鬧矛盾,都是拳腳相向。

每次旁人勸阻,他毆打妻子後也總是後悔,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拳頭。

爸媽的暴力已經深入他的思想,這種陰影會影響整個人生。

8、隨意丟垃圾

5歲的強強對亂丟垃圾不以為然,幼兒園老師屢教不改。

因為無論是逛街還是逛公園,父母都無意識地亂丟在地。

一次看到街上一個小女孩在幫清潔工的媽媽掃街,烈日下小女孩大汗淋漓,年紀跟自己相仿,由於自己一不留神的丟垃圾讓小女孩大哭不止,強強才知道自己的行為的錯誤。

為什么兒童喜歡模仿?

模仿是人類普遍而有趣的行為現象。

很小的乳兒就「咿呀」模仿著成人發音講話。

14個月的嬰兒就能記住24小時以前的動作,並能進行模仿。

學前兒童表演電視里的武士拳術或者對廣告商的行為、說話的模仿象鸚鵡學舌,就更為明顯。

青少年兒童行為舉止類似於他們可推崇的「模式」。

成人的模仿也存在,只不過形式高級、行為內化,不如學前兒童那樣明顯。

模仿有直接的,也有「延遲的模仿」(皮亞傑,1980),延遲模仿指的是當一個16個月的小女孩看到一位發怒、叫喊並頓足的同伴離去1.2小時以後,她也就跟著模仿著場景,並自己逗著笑起來。

兒童的模仿還具有選擇性,其表現出來的往往不是模式演示的全部行為。

有些模仿不能直接從兒童身上觀察到,是內化的、高級的模仿。

1、模仿具有進化意義

布魯納指出,「模仿在高級靈長類中的作用是加強應用工具能力和一般教育能力」。

模仿能促進兒童與父母之間、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並增加兒童不斷增長的靈活性、遊戲的興趣和好奇心。

如同布魯納的比較研究發現:孩子得到母性的愛撫和保護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對成人進行大量觀察,並結合到孩子的遊戲中。

這類模仿性遊戲是人類和動物掌握解決問題技能的必要手段,在遇到危險情景時,好模仿的兒童更有可能具備複雜和有效的技能。

2、模仿是有意圖的

首先,從模仿者本身的角度而言,皮亞傑認為在生命最初的兩年中,模仿能力的發展不是自動的,也不是無意圖的,而是具有主動性的特徵。

沃倫也指出模仿是一個需要意志努力的行為。

其次,就模仿者對示範者行為的表征內容來看,多數學者強調模仿必須要理解示範者的意圖。

考爾和卡朋特認為只有理解了行為目標、複製行為過程、產生結果的行為才能稱作模仿。

這說明模仿一個行為必須包括三部份:動作、目標及結果。

動作是模仿者所複製的行為,目標則是示範的意圖,結果則是示範者的行動所造成的因果變化。

3、模仿受遊戲動機的啟發

對整個模仿行為事件的分析來看,兒童往往覺得對方的行為好玩,有意思。

他模仿這種行為其實是在遊戲,體驗其中的快樂,模仿過程往往伴隨著雙方愉悅的心情,比如一個兒童把「見到老人要問好」,改成「見到老人要大便」,另外兩個兒童覺得很有意思,所以也學著改,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行為完全是在遊戲情境下進行的。

4、維持與被模仿小朋友良好關係的動機

建立和保持與成人及小朋友良好的相互關係的動機,在學前兒童的行為中有巨大意義。

兒童特別努力去追求那些他喜歡的和班上人緣好的小朋友的同情和喜愛。

模仿別人往往是尋找共同點的一種方式,如果一個幼兒做出某種行為,另一個幼兒也跟著做出某種行為,往往雙方都會很開心,有助於維持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

身教重於言傳,父母要以身示範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面打著麻將、一面督促孩子用功的父親,不可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影響;自身都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的父 母,不可能培養出孩子的進取心;時常打打鬧鬧、在孩子面前惡語相向的父母不可能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

1、不當孩子的面吵架干架

父母的脾氣如果很暴躁,容易衝動的話,千萬要控制好

一旦夫妻之間有任何的分歧,都應當冷靜下來,好好商量,而不是動不動就發生衝突,掐起架來,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

大人的問題要學會用理性的方法來解決。

2、在孩子面前不說髒話

不管是不是在公眾場合,只要有孩子在的地方,都不應當隨意說髒話。

如果你在口德上不饒人的話,你就不能夠成為一個文明的家長。

試想一下,一個不文明的家長,又如何教導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文明人呢?

3、尊老愛幼孝順父母

想要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從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做起,一點都不為過。

當家長跟自己的父母有不同意見時,請儘量多進行幾次溝通,能讓步的地方就讓步,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夾在中間很為難,也要給孩子做好帶頭作用,學會尊重長輩,讓孩子以後不會對你不敬。

4、做到守時守信

不隨便答應別人,但是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另外在參加一些宴會或者活動,儘量不要讓自己遲到。

這樣不僅是為了給自己樹立一個比較好的形象,也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標杆,讓孩子也去學習做一個守信用守時的人。

References:

Meltzoff,A.N.,Prinz,W.Theimitativemind:Development,evolution,andbrainbases.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Hommel,B.,Prinz,W.Theoreticalissuesinstimulus-responsecompatibility.Amsterdam:Elsevier,1997

皮爾傑、英海爾德:兒童心理學,1980,商務印書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家寶寶有沒有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攻擊行為是一種內在生理的驅動,有先天遺傳和內分泌的原因。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發育,這種行為在二、三歲會頻繁出現在兒童身上,到五、六歲形成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出現在青春期。同時,男孩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