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讓寶寶學會分享 不做「小氣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兩年很火的一個節目《爸爸去哪兒》中,經常會設置一個環節,讓兩個小朋友獨處,但是只提供一個食物,目的是教會孩子們如何去分享。

參加節目的爸爸們,幾乎也都把「分享」掛在嘴邊,並且也在身體力行的給萌娃們做著榜樣。

雖然二胎政策放開,但現如今獨生子女的家庭還是大多數,「唯一性」讓寶寶們更加「獨行」,更加「自我」,不懂得怎樣去分享,怎樣與小夥伴更好的相處。

經常有寶媽抱怨自己的寶寶「小氣」、「自私」,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把自己的東西看護得緊緊的,不讓其他小朋友碰,甚至看上一眼都不行,這時候,父母的引導和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到底是什麼造成寶寶成了「小氣鬼」?怎樣才能讓寶寶愛上分享?在培養分享意識的同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和爸爸媽媽們分享一下。

「分享」解讀

所謂分享,是指寶寶將自己所擁有的、能支配的物質與別人一起使用,將自己的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體驗的行為。

分享是兒童社會交往中的一種能力,是一種積極的社會交往行為。

從心理學角度看,它是一種親社會行為,即個體與他人共同享用某種資源的行為。

分享行為的發展,對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形成道德感有著重要的意義。

學齡前兒童如果能自主自願的與人分享,並以此為樂,則能更好的融入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但分享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和年齡相關的身心發展特點導致有些孩子還沒有形成「分享」的含義,還不懂得分享的意義,有些孩子還缺乏分享的技巧,這些都需要家長來幫助和引導。

學會分享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分享意識與分享行為的培養,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及健康心理形成具有重大意義,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

為什麼寶寶不喜歡分享?

1、寶寶在一出生時,是沒有自我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最初是通過占有屬於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當寶寶占有自己的東西,當這個東西完全屬於他時,才能夠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寶寶自我誕生的標誌。

2、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不喜歡跟別人分享。

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這種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

寶寶到了2歲左右,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並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只要喜歡的東西,就都是自己的,更何況那些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東西。

因此,容不得別人侵犯,只要利益受到一丁點威脅,就會迅速行動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3、3歲以下的寶寶知道食物分享出去,就會被吃掉,不可能再還原了,誤以為分享玩具也是一樣,自己就失去了對玩具的控制權。

這時候的寶寶還不能做到完全平等、自願、非功利性的與人共享資源,以為應該先分給自己、確保自己有一份、分給自己多的、大的、好的那一份,會把自己多餘的、不喜歡的、不需要的分給別人,分享的時候會以交換為條件,渴望得到成人的表揚。

4、成人逗孩子不得當,分享意識被誤導。

有的成人提出要分享孩子的東西,如果孩子不答應,成人就佯裝爭搶,孩子嚇著了,以後更不願意與人分享;如果孩子答應,有的成人又不分享了,而是「獨享」了孩子的心愛物,結果孩子哭了,成人就又還給寶寶,說是逗著玩的。

成人出爾反爾的行為更讓孩子不可思議;也有的寶寶爽快答應分享之後,成人馬上又不要了。

孩子就誤以為分享只是一個遊戲而已,不但別人會原封不動的還給自己,還能得到成人的誇獎,卻不明白這是「偽分享」。

如何讓寶寶學會分享?

建立物品歸屬概念

當寶寶對自己的東西特別敏感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幫助建立物權歸屬感。

寶寶經常說「我的」、「我先」,這是寶寶正在建立對物品的歸屬概念,而這是寶寶學會分享的第一步。

因此,父母可以幫助寶寶建立物品的歸屬概念,以便更好的學會分享。

比如,當寶寶想要玩媽媽化妝品時,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化妝品是媽媽的,寶寶不可以玩。

漸漸寶寶會有清晰的認識,什麼物品是屬於我的,什麼物品是不屬於我的。

在幫助寶寶建立物品歸屬概念過程中,父母也可以通過一些行為讓寶寶明白怎樣和他人分享,例如在吃蘋果時,詢問寶寶要不要一起分享等。

和寶寶探討解決方案

當寶寶之間為了玩具或者食物打得不可開交時,先要讓大家安靜下來,然後和孩子們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把問題拋出來,讓寶寶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多給寶寶一些選擇,讓其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同時也能鍛鍊寶寶的獨立性。

讓寶寶學會道歉

如果是寶寶搶了別人的玩具,家長可以鄭重其事的向對方道歉,並告訴寶寶,因為搶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讓別人傷心了,所以應該說「對不起」。

如果寶寶不願意道歉,也不要強求,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家長不妨都堅持這麼做,這樣的處理方式既能給被搶了玩具的寶寶足夠的尊重,也給自己的寶寶樹立了榜樣,即便沒有受到懲罰但也足以讓寶寶心裡明白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

照顧寶寶情緒

當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媽媽要視情況及時向寶寶做出解釋,幫助寶寶理解分享時遇到的問題。

如果寶寶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爸爸媽媽要表示理解,並替寶寶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寶寶感覺父母是站在自己這邊的。

給寶寶樹立榜樣

家庭是學習分享的最好環境,模仿是學會分享最好的方式。

父母做出好榜樣,寶寶自然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行為上。

父母處處表現大方,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會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對不願意分享的寶寶,可以經常性的做一些交換東西的遊戲。

如果寶寶喜歡上一件屬於媽媽的東西,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媽媽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跟寶寶互換,以達到分享的效果。

當然也要讓寶寶拿一些自己的東西出來分享,如一起玩玩具、一起看故事書等。

讓寶寶感受取之於人、用之於人的過程,從中學會和家人分享,進而學會與其他小夥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

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的在寶寶面前與家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當寶寶偶爾做出分享行為時,一定不要謝絕,要誠懇的接受寶寶的好意,而且要謝謝寶寶,讓寶寶體驗到和大家分享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從而激勵繼續這種行為。

關注但不干涉

有的寶寶可能常常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這時大人很可能覺得寶寶受了委屈,於是就要介入,為寶寶討回公道。

可是很快會發現,寶寶也許根本不在意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很快又和搶玩具的小朋友玩成一片,甚至對搶玩具這件事表現出很有趣的感覺。

當孩子為了玩具或事物爭鬥時,只要確定寶寶之間不會有人受傷,家長最好不要干涉,站在圈外觀看,隨時防止發生意外就可以了。

置之度外可以讓寶寶明白,不能總依賴父母來解決問題,有些問題必須學著自己解決。

以適當方式評判

在學齡前,寶寶的行為都具有「自我中心性」。

孩子難以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護食」和「護玩具」是很正常的現象。

2-3歲的寶寶很看重父母和長輩的評價。

當爸爸媽媽誇獎其他小朋友的時候,寶寶心裡會不舒服。

尤其是兩個孩子之間進行比較時,寶寶的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

因此,不要讓寶寶掩蓋在其他寶寶的光環下,為了讓寶寶體現自身價值,可以經常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來做客,讓寶寶表演最拿手的節目,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體驗到分享的樂趣,也有助於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給家長提個醒,不要總是拿成人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孩子,要允許孩子發展自我,按照成長規律去成長,孩子的自我人格和心理才能健康。

鼓勵點滴進步

對寶寶來說,分享並不意味著必須把手中的東西給別人,媽媽也沒有必要這樣去要求。

即便寶寶只是把手中的玩具拿出來給別人看一看、摸一摸,那也是嘗試分享的開始。

這時媽媽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把玩具拿出去分享而責備寶寶小氣,那樣只會打消孩子繼續分享的積極性。

學會分享是需要過程的,媽媽不要太強求,要對寶寶的每一點進步給予鼓勵,加快學習分享的進程。

也許過不了多久,寶寶就會主動把玩具給小夥伴玩了。

父母的及時表揚和鼓勵,可以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讓寶寶逐步養成分享的習慣。

營造交往機會 彌補家庭結構不足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很少有兄弟姐妹,而且家庭條件的優越造成了寶寶也不需要與他人分享,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父母也會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

所以,孩子的分享意識薄弱。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努力給孩子營造有「兄弟姐妹」的環境:可以經常帶孩子去有孩子的家庭串門,也可以相約幾個家庭一起外出遊玩,通過家庭間的交往,讓寶寶有更多機會去體驗分享和友愛。

要讓孩子知道,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分享會帶來快樂,進而鞏固孩子的分享行為。

營造平等家庭氛圍

在家庭中,父母不要給孩子特殊的地位,以免寶寶形成自我中心感。

方式上,要多與寶寶一起玩,一起做遊戲,像朋友一樣交流,傾聽寶寶的聲音,分享寶寶的喜怒哀樂;物質上,不縱容也不小氣,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讓寶寶感覺到爸爸媽媽的愛,給寶寶一個良好的心理預期;導向上,要營造公平的環境,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知道自己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關係,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同時鼓勵寶寶與其他小朋友分享;效果上,讓寶寶能從父母的反應中,看到分享行為的結果,感到分享行為帶來的快樂。

建立分享規則

平等分享:讓寶寶通過情感換位來體會,感受別人的心理,並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規則。

共同分享:同一時間內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自願組合,通過語言與行為的相互配合、協調、融洽,分享玩具、食物或其他物品,最終使彼此的情感都獲得滿足。

輪流分享:不同的時間內讓寶寶將分享物輪換使用,可以使幼兒在資源少的情況下順利分享,培養秩序意識。

先賓後主分享:引導寶寶採取換位思考的方法去展開,同時對寶寶表現出的先人後己的行為給予肯定,以強化孩子的類似行為,這有利於培養其寬容、忍耐的美德。

移情訓練法

研究表明,移情在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產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移情訓練法是培養寶寶理解和認識他人的情緒情感,並引導其產生與別人情感、狀態相一致的情感共鳴的教育訓練。

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情緒,有了這個基礎,再去教寶寶具體分享的方法、規則等,效果就會好很多。

進行角色扮演

給寶寶講有關分享的故事,並和寶寶一起扮演故事裡面的角色,寶寶來扮演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和別人分享的角色,爸爸媽媽扮演接受別人禮物的角色,然後可以交換角色。

經過一段時間的角色扮演,真實、直接的情感體驗使得角色的分享特徵固定在寶寶的心中。

這時,寶寶就真正從「小氣鬼」成長為願意與人分享的可愛寶寶了。

當寶寶不願給小朋友玩具時,爸爸媽媽可以建議寶寶扮演小老師,教給別的小朋友玩具該怎樣玩,讓寶寶覺得自己對玩具仍有控制權,而且寶寶還能從教別人玩玩具的過程中體會成就感。

營造安全感

當寶寶對自己的物件和環境缺乏安全感時,就比較容易產生自私和占有欲強的情況,進而拒絕分享。

寶寶最信賴、最親密的人是媽媽,那麼邁向「分享」的第一步儘量從媽媽開始,而遊戲則能為寶寶營造一個放鬆的環境,更好的去學習和適應某種新的角色。

比如媽媽可以準備一個色彩豐富、帶有聲響的布質小球,在跟寶寶玩互相傳接小球的過程中,讓寶寶意識到小球只是短暫離開,過一段時間後還會再回到自己手上。

等寶寶習慣了這個遊戲之後,就可以進入下一輪新的挑戰,將寶寶的玩具從身邊借走,但是答應在10分鐘後歸還。

就這樣來回重複「借」幾次,讓寶寶明白東西只是暫時借給媽媽,所有權還是寶寶的,即使現在離開了自己,但終究還是會回來的,於是寶寶對玩具就有了安全感。

怎樣對付「玩具霸占王」?

1、選擇一個主題。

當寶寶在一起玩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主題,比如,沙灘、農場、廚房等。

這樣,玩具類似、顏色也差不多,那麼孩子就不太會掙搶,更容易學會分享。

2、選擇鼓勵協作的集體玩具。

1歲左右時,可以讓寶寶跟其他年齡相近的寶寶一起搭布積木,對於鼓勵寶寶積極參與協作來說,搭積木是一項非常合適的遊戲。

布積木具有積木的功能和外觀,但安全的布料材質可以讓父母更放心,也能讓較小的嬰幼兒提前開始玩積木;2-3歲的寶寶,可以準備一些合作創意的玩具,如一套神奇水畫火車。

寶寶們可以一起在畫墊上任意發揮想像,只要畫出軌道,配套的小火車就可以沿著這條軌道前行;4-5歲的寶寶開始喜歡更有挑戰性的玩具,比如多米諾探險營,更加強調整體統一的合作,能讓寶寶們學會一致行動,通過合作來完成遊戲的每一個細小部分。

正是這些合作與分享,培養出孩子之間的團隊精神,學會用怎樣的方式與他人相處。

3、在遊戲中重複演示「分享」。

邀請一些與寶寶相熟的小朋友,請大家各自帶上玩具一起來玩。

首先,提議寶寶們互相交換各自的玩具,一開始能交換著玩3分鐘就可以了,讓寶寶了解到「把自己的玩具借給其他小朋友,自己也就能玩到別人的玩具」。

在這3分鐘裡,既能夠玩到新的玩具,自己的玩具也沒有任何損失。

在這個從有戒心過渡到心情歡愉的過程中,首先可以鼓勵寶寶從自己不太在意的玩具開始分享,這樣寶寶的牴觸感會減弱很多。

另外,應挑選寶寶比較熟悉的小朋友開始練習分享。

最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集體遊戲時,父母要在一邊護航,保證孩子們的玩具在分享後能夠重新回到各自手中。

有了愉快而安全的分享經驗之後,寶寶慢慢也就能夠接受分享了。

分享教育中的錯誤方式

強迫寶寶分享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總是比慷慨來得更早,這是寶寶發育的必然過程。

如果強迫寶寶分享,只會讓其對家長及分享東西的夥伴產生怨恨,內心產生更多不安全感,寶寶並不會因此變得更慷慨,反而會變得更加小氣。

告訴寶寶,與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珍愛的東西拿出來炫耀。

強迫寶寶以大讓小

大多數家長都會告誡哥哥姐姐將手裡的物品讓給弟弟妹妹,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沒法讓寶寶從這樣的分享方式里獲得分享的快樂,更學不到分享的技巧。

搶走寶寶手裡的玩具

當小寶寶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寶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寶。

這無異於在向寶寶傳達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

如果成人出於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麼就意味著告訴自己的寶寶,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則必須是統一的。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3歲之後,了解了玩具分給別人玩後自己還是可以要回來的,一般都會樂於分享,在這之前千萬不要急於培養寶寶大公無私的品質。

給寶寶貼標籤

在寶寶的物權意識敏感期,千萬不要認為是自私的表現,也不要和寶寶較真,更不要想辦法非把這毛病改掉不可。

父母千萬不要給寶寶冠以「自私」、「小氣」的帽子,更不要因此而懲罰孩子。

要從正面鼓勵分享,幫助寶寶意識到分享行為帶來的結果,往往比「獨占」更加快樂。

如果爸爸媽媽不斷給寶寶貼這樣那樣的標籤,寶寶將永遠學不會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What?家有不完美的「小氣」寶寶!

媽媽的困惑:我家寶寶最近好像特別小氣,如果要他把正在吃的東西分一點給媽媽或別人,他會很緊張地把東西捂住。教育他要學會分享,也沒有用。如果趁他不注意故意偷吃,他會哇哇大哭。怎麼讓寶寶不小氣呢?我家...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你的孩子不是一定要分享!別做大方的強盜家長

「我們家寶寶怎麼不愛分享玩具?」很多爸爸媽媽會著急地問。擔心家裡沒教好,寶寶以後變得自私自利。所以你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場景:寶貝小花收到了一盒新蠟筆,每次用完她都小心翼翼放回原處。鄰居家妹妹想一起...

孩子不願與他人分享是自私?其實是你不懂他

相信粑粑麻麻大多都碰到過這樣的情形:當別家的寶寶來家裡玩,動了一下他的玩具,就立馬大喊「是我的!是我的!」馬上就搶回去,恨不得全部藏起來。無論粑粑麻麻如何哄,如何講,孩子就是聽不進去。這時候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