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你讀懂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生氣,摔東西,打人等等。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
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兒童期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及時察覺他們的壓力,呵護幼小的心靈。
行為1、發脾氣
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就會哭鬧、摔東西甚至打滾。
這種發脾氣的行為不一定是針對比人,有時候也是衝著自己。
分析:希望別人"那樣",自己也要"這樣',這些慾望過於強烈,而現實又無法滿足,這時孩子稚嫩的心就慌亂起來,在情緒上變現不安定。
還有就是在人前大鬧讓父母滿足其願望,於是,每當孩子有了新的願望,父母不答應,孩子就大發脾氣,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
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懂得利用此方法,脾氣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任性、粗暴。
應對:面對孩子的脾氣要冷靜,學著和孩子一起面對自己的脾氣,幫他找出應對的辦法,家長可以擁抱孩子,孩子會自我思考,試著讓孩子講出來。
行為2、撒嬌
我女兒很愛撒嬌,家裡老人總說:孩子哪有不撒嬌的,長大就好了。
但是姐姐不時告誡我:撒嬌過度就是任性,要適時糾正。
分析:孩子也有生理節律的周期變化,當孩子情緒低落、心情不舒暢的時候容易撒嬌,這些事正常的,事親子情感交流的一種形式,父母都應予理解並安撫。
但是對那些因不順心、不講道理而撒嬌的孩子,父母不能聽之任之、百般遷就、百依百順,否則會養成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
行為3、哭
哭的行為是一種結果,是某些問題表面化的結果。
既然有哭的行為表現出來,內心裡一定有某種“感情”在活動。
比如,有時候是悲傷的感情,有時候是寂寞的心情,或者感到痛或不舒服。
愛哭的孩子都是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讓父母給予安慰和同情,對父母的依賴心理所致。
應對:當孩子哭的時候,不要只是對孩子說:不要哭了。
而是要擁抱他,去關心了解他哭的原因和心情。
切莫用大道理去批評,無視孩子的感情,那樣只會傷了孩子的心。
行為4、嫉妒
孩子的嫉妒行為又這幾個方面,爸爸媽媽親近或者誇獎別的孩子;別的孩子取得成功收到表揚;別的孩子穿的更漂亮或者有更好的玩具。
分析:對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導,便可以變壓力為動力,激發孩子發奮上進,養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就會影響健康成長。
應對:對孩子的讚許和表揚要恰當、實事求是,同時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房子孩子驕傲自滿,過高估計自己,藐視別的孩子。
還要教育孩子誠實待人,教育孩子心胸豁達,不要斤斤計較,學會能設身處地了解別人的想法,將心比心的溝通交流感情,增強與小夥伴團結共進的氣氛。
行為5、插話
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徵引起的。
孩子對講話中的部分內容感到好奇,或者產生"共鳴",給予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孩子獨自玩耍的時候遇到困難,急於求得幫助,都可能會不顧場合的打斷別人的談話。
應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的進行教育。
當孩子急於表達想法而打斷談話的時候不要當著眾人面呵斥孩子,否者就傷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長不妨該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先讓孩子參與進來。
而後利用一切可以用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機會,對孩子加以啟發誘導,特別注意運用發生在孩子身邊或者身上的事情來教育教育,讓孩子受到啟發。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這給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模仿性較強,又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因此父母應樹立一個禮貌與人交往的榜樣。
專家指導:如何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恰當的小毛病,很另父母頭疼。孩子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那麼,怎樣科學有效的教育呢?1、發牢騷。美國紐約巴納德學院幼兒發育中心的主任托哈·克萊因博...
寶媽求助:孩子亂發脾氣、孩子脾氣大怎麼辦?
孩子的脾氣宜疏不宜堵 【理論分析】 大人都會任性、亂發脾氣,何況是小孩。發脾氣從發展學上來說是「合理」的,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沒有或很少有孩子沒有發過脾氣。它和先天的氣質也有關係,這就是為什麼...
矯正孩子的插嘴行為,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愛插嘴?
孩子在家長和客人談話時候插嘴,這樣不僅打斷了成人之間的正常交流,而且也會顯得沒有禮貌,難免會讓家長感到很尷尬。但是,如果家長當著客人的面訓斥孩子的「插嘴」,又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使孩子產生逆...
家裡的熊孩子又發脾氣了,家長該如何應對倔強寶寶
家裡的熊孩子又發脾氣了,家長該如何應對倔強寶寶很多家長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寶寶太倔強了,總是要跟爸爸媽媽對著幹,而家長又狠不下心對寶寶嚴厲,因此情況越發惡劣。小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他們最大的缺點就...
孩子愛插話,怎麼辦?
觀媽有話說:這篇文章特別長,讀完起碼要10分鐘。但是——非常值得細讀!這是我目前看過的文章中,說得最明白、寫得最全的「好好說話之兒童版」。心理學家、中國幸福力研究院專家,吳東輝
解讀2-6歲孩子「愛插話」行為背後的秘密
伴隨著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不斷提升,哈哥平時在家就是個小話嘮,除了沉浸在接拼積木或者看動畫片的時候是安靜之外,基本上沒有停止過發問或者說話的。喜歡錶達是一件好事,只要可能,媽媽都會在第一時間放下手...
小心,孩子固執任性的行為,可能是父母不當教育方式造成的
很多媽媽抱怨孩子不好管教,真的是這樣嗎?昨天我們發表了文章《兩個真實育兒案例:壞脾氣的小孩,是我們親手養出來的》,引發了很多朋友的評論。比如:不要總說孩子脾氣不好,什麼的?不是娘胎裡帶出來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