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消息,父母果斷不再親吻寶寶!因為這病易傳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微信朋友圈瘋傳一消息:「新一輪病毒流行來了——皰疹性咽峽炎。

醫生警告家人,這次病毒是大人通過唾液和唾液飛沫傳染的。

不要點讚,請轉發!」對此,不少家長在轉發的同時,也呼籲大家不要親吻孩子。

那麼,真的會有新一輪病毒流行嗎?

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兒九科主任何學華表示,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近期確實比往年同期要多兩層,但該病可防可治,家長不必恐慌。

釋疑:皰疹性咽峽炎是常見病

「皰疹性咽峽炎實際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每年都會發生,並不算新型病毒。

」何學華主任表示,它是因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一般會出現高燒不退,嘴裡長皰疹,拒絕進食,咽喉痛,唾液增多等症狀。

4~6月是該疾病的高發季,一般到了9~10月會再次出現個發病的小高峰。

往年到了10月底,該疾病會得到控制,不再有大規模發病傳染,但今年的小高峰出現了延期,直到11月份該病依舊在高發。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與天氣有關,今年11月才開始入冬,轉涼得較晚並且突然,這樣的突然轉涼會讓孩子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或是被傳染。

二是,突然的變冷會讓家長有些措手不及,為了保暖,不少家長或是老師會將門窗緊閉,導致空氣不流通,更是大大增加了傳染幾率。

解惑:親吻孩子存在傳染的危險

網傳消息稱,大人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可以將該病毒傳染給兒童?

何學華主任介紹,該病一般通過糞便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所以親吻孩子,特別是嘴對嘴親吻,確實存在讓孩子感染病毒的風險

如果家長親密接觸了該疾病的患兒,感染了病毒,再次接觸健康的孩子,就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健康孩子。

不過何學華主任也表示,該疾病沒有像朋友圈消息所提到的那麼嚴重

主要侵襲1~7歲兒童,潛伏期2~4天,全身症狀一般在4~6天後自愈。

預防該病傳染,家長注意要少親吻孩子,不要衝孩子喘氣,不和孩子共用餐具及和孩子入嘴同一個食物等。

提醒:易與手足口病混淆

兒童皰疹性咽峽炎,在不嚴重的情況下,一般可以自愈。

「對於部分抵抗力較差、發熱高的幼兒,應及時就醫,確認病因。

」何學華主任表示,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有點像「親兄弟」,都是因為腸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有些孩子在發病的第1~2天只出現發燒和嘴巴里長皰疹的症狀,被診斷為兒童皰疹性咽峽炎。

但過了幾天,手腳開始長皰疹,病情可診斷為手足口病。

而手足口病的少數患兒則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甚至會導致死亡。

因此,如果孩子得了兒童皰疹性咽峽炎,最好儘早介入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目前沒有針對性疫苗,病情自愈以後也並不具有終身免疫性。

何學華主任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引導孩子養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凈水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室內多通風、晾曬衣被、消毒幼兒玩具及圖書,並督促孩子加強鍛鍊,增強抵抗力及多休息。

如果大人已經發生口腔黏膜皰疹、咳嗽、流涕、發熱、腸胃不適等症狀時,則要儘量與孩子保持距離,避免傳染。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 張維夏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最專業、最靠譜、最實用、最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足口病高發期又來了!哪些孩子要尤其小心?

夏秋之交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由於新聞報紙上經常有小兒因手足口病死亡的報導,這讓家長們聞其色變。袋鼠麻麻認為,恐懼源於未知,家長們需要的是:真正了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主要...

親吻可導致孩子感染疾病?

調查發現,網傳的這種疾病是皰疹性咽峽炎,夏季是其高發期 醫生提醒,親吻致病可能性很小,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多預防□記者 趙曉鳳最近,微信朋友圈瘋傳一條消息: 「親吻病來襲,請對寶寶口下留情!」...

輕輕的一個吻,留下咽炎給孩子?

金山網訊 近日,一則題為《家長們注意了,最近別親吻孩子》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擴散,帖子主要內容為,近期流行一種皰疹性咽頰炎,在兒童中高發,比手足口病還要厲害,而該病致病原因,就是大人的輕輕一吻。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