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吻可導致孩子感染疾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調查發現,網傳的這種疾病是皰疹性咽峽炎,夏季是其高發期 醫生提醒,親吻致病可能性很小,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多預防

□記者 趙曉鳳

最近,微信朋友圈瘋傳一條消息: 「親吻病來襲,請對寶寶口下留情!」消息顯示最近一種類似手足口病的疾病開始流行,該病可以通過親吻傳播,同時孩子會高燒不止,甚至出現休克。

消息稱這種病毒是通過大人親吻、唾液飛沫傳播的……該消息被眾多網友轉發、熱議,不少家長為孩子的健康表示擔憂。

昨日,記者走訪發現,網傳的這種疾病是皰疹性咽峽炎,而夏季正是這種病的高發期。

醫生提醒,親吻直接致病的可能性很小,家長要積極應對,不要恐慌。

網傳:

親吻孩子致病毒傳染

「大家以後不要嘴對嘴親孩子了,再喜歡也要控制!新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孩子得了以後高燒40度都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得無法進食。

孩子抵抗力太低,病毒是大人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傳染的,要控制住!」近日,一則「不要親吻孩子」的網帖在微信朋友圈中瘋傳,引起不少家長的擔憂和恐慌。

不少家長都為家中孩子的健康擔憂。

「孩子抵抗力差,萬一患上這種病,大人孩子都遭罪。

」市民張女士說,她在朋友圈看到這條消息後,很是為孩子感到擔心。

為了確認消息的準確性,她還找到擔任醫生的朋友進行了諮詢。

「現在儘量避免家人親吻孩子,怕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看著襁褓中的嬰兒,王女士說,要儘量減少家人與孩子的親密接觸。

走訪:

夏季是皰疹性咽峽炎高發期

「孩子上午突然開始發燒,到醫院檢查才得知是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都怪我太大意了,沒能提前發現。

」在市婦幼保健院,趙先生抱著懷中的孩子說。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兒科常見病,夏季是該病的高發期,1歲至7歲的孩子很容易感染,在3歲以下的孩子中較為常見。

」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張醫生介紹,每年夏季,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孩子們的抵抗力會相應地降低,這種疾病會逐漸進入發病的高峰期。

與往常相比,患者數量會增加2成左右。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初期的症狀相似,就是口腔里長小水泡,手足口病繼續發展就表現為身上和腳底出現皮疹,而皰疹性咽峽炎不會。

」醫生介紹,這是一種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唾液傳播並不是主要傳播渠道,同時成年人有一定的免疫力,家長也不會得這種病,家長親吻孩子傳播病毒的可能性比較小。

「一般情況下,只要積極治療,多吃一些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食物,多補充水分,一周左右就會痊癒,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張醫生介紹。

預防:

注意生活用品衛生

如何預防皰疹性咽峽炎?醫生表示,由於皰疹性咽峽炎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接觸傳播,所以日常生活中採取預防措施很重要。

飯前便後、外出後都用肥皂或洗手液給孩子洗手,要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咬玩具等習慣;孩子的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應用50℃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煮沸3分鐘,使用前要充分清洗;飲食要乾淨,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要注意飲食清淡,過於油膩及煎炸的食物少吃;少去人員密集場所,要注意保持家庭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

此外,醫生提醒,如果家長已經有口腔潰瘍等不舒服的症狀,不宜再嘴對嘴親吻孩子,以免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因為有的病毒有潛伏期,即使成年人無症狀也可能已經攜帶了病毒,所以要儘量注意不要通過親吻的方式傳染給抵抗力差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