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堅決不開口,媽媽應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在講關於繪本閱讀和語言發展的主題課程,有不少媽媽提問說自己的孩子已經兩歲多了,可是只會叫媽媽、爸爸,其他的什麼也不會說,因此非常擔心孩子到底會不會說話,還有就是這樣的交流能力,進了幼兒園不適應可怎麼辦。

游媽發現,其實健聽寶寶一樣會有不開口的現象,造成父母的困擾。

那麼,孩子不肯開口,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般來說,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從出生到3歲。

這期間,他們通過廣泛地聆聽周圍人們的語言交流,從語音開始模仿,在生活中自然習得我們的母語——漢語。

在完成語言的基本建構後,孩子就會嘗試著進行語言輸出,從比較易於發音的單字,到兩三個字的詞語,再逐步過渡到短句和長句。

大約到4歲,孩子們應該基本做到能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簡單地說,孩子學習語言的三個要素是語言模仿、應用需求和表達練習。

對於聽障寶寶來說,由於「聽」開始的比較晚,所以我們在考察孩子的語言使用情況時,就以「聽齡」(即解決了聽力問題,實現較好聽力補償開始算起)作為參考坐標來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孩子聽力問題已經解決好了,但語言發展仍然落後,我們就首先要從這幾個方面找原因。

循著這條線索,游媽觀察發現,目前我們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出現的這三種情況正是造成孩子語言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

首先,孩子的生活環境中語言輸入不足。

可能不少父母不認同這個判斷,因為孩子每天都被送去康復機構,一直在進行語言學習,怎麼會輸入不足呢?!其實,聽障寶寶的家庭狀況很多是媽媽帶孩子在北京、上海或相對較大的城市康復,爸爸則在家鄉工作,努力維持家人生活和孩子的康復費用。

孩子白天在康復機構康復,晚上媽媽忙著照料孩子,收拾整理,實在沒有時間和心力跟孩子多做交流。

或者急於讓孩子複習這一天學習的內容,一刻也不得放鬆。

而工作繁忙的爸爸回家之後,要麼勞累一天,懶得說話;要麼等孩子已經入睡,才得空給媽媽打來電話。

因此孩子除了在機構訓練所得,需要的日常語言模仿無從學起。

換句話說,孩子接觸到的語言都不是活的,是為了康復而專門設計的「死」的語言,都是單獨跟他交流時的「慢的、簡單的、特定的」語言。

因此,孩子很難學到有生命的,真正在使用中的語言,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語言發育滯後的情況。

要想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創造一個家人可以經常一起語言交流的環境非常重要。

如果由於現實情況,確實無法全家人在一起,不妨多帶孩子跟鄰居,跟其他一起康復的小朋友在一起,尤其讓他們看到、聽到媽媽和這些人的正常語言交流,這會為孩子的學習模仿提供方便。

其次,語言是用於交流的工具,如果孩子不需要語言的幫助就能達成一切願望,那麼就會失去開口說話的動力。

現在的孩子都是全家關注的焦點,他們根本不需要開口,只要「嗯嗯、啊啊」地隨手一指,自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送上他們想要的東西。

而具體到聽障孩子,家長會覺得孩子本來就很可憐,所以加倍疼愛,總是盡全力滿足孩子,或者僅僅盯著康復學校老師教的內容,孩子只要認真複習,其他事情一律不用做,也不滿足。

從幼兒的發展規律來看,孩子2歲之前是以使用肢體語言為主,對他們來說,行動遠比語言來得方便。

而且聽障孩子更是習慣了指點或者行動來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因此,要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就要適當地「逼」他開口,我們可以假裝不明白他的需求,他可能會自己試著去拿、去做,不成功的話,就必須要求助父母,自然便有了語言表達的動力。

而如果他每次表達,都能看到成果——順利達到自己的目的,父母家人積極響應,他就會認識到語言的力量,從而樂於使用語言。

第三,成人不經意地打擊和包辦,導致孩子在表達練習過程中受到挫折。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指著某個東西嘰里咕嚕不知道在說什麼,我們猜測幾次,實在弄不明白,就直接忽略孩子的表達,轉移話題。

更有甚者,性格比較急躁的父母直接就呵斥說:「你好好說話!」這種情況下,孩子通常非常不高興,但是也沒有辦法,如果他一時確實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就只好作罷。

而且,由於聽障寶寶的媽媽最擔心的就是孩子表達不好,對於說話這件事,心裡非常焦慮,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這種急躁情緒帶入到跟孩子說話相關的事情當中。

所以當孩子表達不好的時候,脾氣特別急躁,而急躁的情緒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和內疚。

害怕開口說錯了,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還引來父母的訓斥;或者因為沒能達到父母要求,讓大人失望,心裡內疚,進而認為自己做不好說話這件事,喪失自信。

而越緊張、越小心,就越容易出錯,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把說話從自然的行為變成一種可怕的考驗,甚至懲罰。

我們要知道,孩子在出生的短短兩年時間裡要從什麼都不會,學會聽、看、走、說和思考等眾多複雜的能力,他們幾乎時刻都面對著重大的挑戰。

而聽障寶寶由於從獲得聽力補償的時候才能開始發展聽的能力,起步比較晚,自然會相對落後。

而且,這時他們可能或多或少已經形成了一些利用視覺、觸覺等其他能力來替代聽說的習慣。

孩子這時除了要學習如何聽,如何說,還要克服舊有習慣,所以更加需要我們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也必然要經歷更多的練習和失敗。

因此,當孩子有表達慾望和需求時,我們要耐心傾聽,微笑著鼓勵他們,在孩子實在無法完成時給予適當的幫助。

比如:幫他們把想說的話補充完整,等他們終於說完後給予肯定並語氣輕鬆地複述示範正確的說法。

這樣,孩子們會更加樂於練習,並在每一次練習中都有收穫。

了解了上面的基本要素,做出調整,比如:經常陪孩子一起遊戲,跟他們聊天,適當地「為難」孩子,在孩子還不能流暢地表達自己時給予耐心和鼓勵,相信孩子很快就會給你驚喜哦!

(耳朵樹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繫耳朵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2歲了還不會說話,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我家孩子兩歲了,還不會說話。」看著同齡孩子已能說完整的句子,寶寶媽媽特別著急,倒是寶寶的奶奶很坦然,認為這是「貴人語遲」,再大點自然就會說話了。實際上「貴人語遲」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只是老人...

怎麼知道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否異常

調查發現,在學齡前兒童中7-10%的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還有3-6%的兒童有語言感受或表達障礙,這樣會直接影響日後閱讀和書寫,為此,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尤為重要。

6歲前這樣教,保證孩子口齒伶俐

新學期的求學生涯拉開帷幕,孩子們都要開啟新的旅程,進入新的學習階段。說到學習,我在家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3歲的小侄女琪琪最近總是喜歡模仿、重複大人說的話,媽媽說什麼她就學什麼。媽媽:「琪琪,...

寶寶明明聽得懂,為何不開口

很多寶媽關心孩子什麼時候學會說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孩子和孩子之間會比較,孩子之所以不肯開口說話,其實是有原因的,需要我們家長耐心的引導。這些你真的知道嗎?一、寶寶說話晚四大原因爸爸媽媽你們為什...

寶寶說話晚別忽略?可能是智商低或者自閉症!

《媽媽網特稿》沒錯,小編又標題黨了。但這不是唬你,而是想引起家長對孩子說話晚這一現象的關注(為了提高閱讀量,小編也是蠻拼的)。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就出現了,2歲左右就會出現「語言爆發...

寶寶晚說話是「大器晚成」麼?

我的三個男孩在幼兒園期間都在語言的發育上比較慢。而我周圍剛好圍繞著好多的語言和口才發育快的孩子們的同輩小女孩。不能不說看到這些小女孩,我不會有一些擔憂,甚至焦慮。現在回顧起來,我的智商最高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