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就被親死?「親吻」原來是致命的「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悲劇故事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最近,美國媽媽Nicole生下了她健康漂亮的小女兒,取名叫做Mariana。

親朋好友都開心極了,紛紛來探望,他們對Mariana很是喜愛,都爭著搶著親親,抱這個可愛的小公主。

可就在Mariana出生的第6天,她突然面色蒼白,不吃不喝,眼睛也睜不開,醫生的診斷結果是:Mariana感染了由皰疹病毒(HSV-1)引起的腦膜炎!

在開始的48小時裡,醫生為Mariana輸了6次血,她身上所有的血幾乎都換了一遍,可她的心、肺、腎還是一個接一個的衰竭,肝臟的損傷導致她體內大出血。

Nicole傷心欲絕,懷胎十月,你在媽媽的肚子裡,媽媽呵護著你,可現在你就在媽媽眼前,媽媽卻保護不了你。

在出生18天後,Mariana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醫生說唯一的可能,Mariana是被親朋好友親吻傳染的HSV-1。

親吻惹禍

親孩子當心愛心變「禍心」

黃醫生:很多家長會直接親吻孩子的嘴巴,這樣其實很容易把疾病傳染給孩子。

假若媽媽有潛在性疾病時,唾液里的致病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傳染給免疫系統低弱的孩子。

最常見的就是細菌性咽喉炎和嘴唇皰疹。

汪醫生: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病毒,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假如大人本身已經患上皰疹性咽峽炎,只要近距離接觸,呼吸就可能傳染給小孩,跟親吻沒關係。

父母不用有親吻陰影,父母看到小孩太可愛了,忍不住親吻下臉頰也是正常的,只要自己沒患病就不怕。

只是從衛生的角度,不建議家長嘴對嘴親吻小孩。

與手足口病是「兄弟」

朱醫生:皰疹性咽頰炎其實是兒童特有的一種感冒,和手足口病是同一類病毒造成的。

兩種病都有發熱、咽痛、口腔皰疹、潰瘍等症狀,但病理卻不一樣。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由腸胃病毒引起的兒童傳染病,傳染性極強。

皰疹性咽頰炎則由柯薩奇病毒不同的亞型引起,所以臨床表現差別很大,有的很重,有的很輕。

區別起來也很簡單,「如果皰疹長在手、腳、咽喉上,就是手足口病;如果單純長在咽喉,就是皰疹性咽頰炎。

相比之下,皰疹性咽頰炎的病情不像手足口病那麼嚴重,少數情況下會引起病毒性腦炎等嚴重的併發症。

專家建議

1、 不要讓別人隨便親吻孩子

有的人為了表達對孩子的親熱,動不動就親一親,很多家長礙於面子,也不好制止。

各位家長,一定要學會幫孩子拒絕別人的親吻,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對方的健康狀況,攜帶皰疹病毒的人,在口瘡還沒發作的狀態,就能通過親吻對孩子產生致命的傷害,萬一對方還有其他傳染類的疾病,孩子很容易被感染。

2 、不要嘴對嘴親孩子

據悉,90%的成年人都可能攜帶「親吻病毒」,而這些病毒大多潛伏在唾液腺中,大人的口腔中攜帶的可傳染性細菌也高達幾百種,有一些是導致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罪魁禍首,如果嘴對嘴親孩子,或者把嚼碎的食物餵給孩子,細菌或病毒很可能會通過唾液傳到孩子口腔里,嬰幼兒抵抗力偏低,這很容易導致寶寶生病。

3 、不要親孩子的面部三角區

面部三角區是指鼻根和兩口角之間的區域,這個區域血管豐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擴展到這裡,更重要的是,這個部位有不少血管通往大腦,一旦損傷或感染,病菌就有可能直接傳到大腦,誘發腦膜炎等疾病。

同時,因為小寶寶喜歡吮吸手指頭,所以最好不要親吻小寶寶的手。

4、不要食物嚼碎餵孩子

有的媽媽為了使孩子能吃「大人」的食物,就把食物先放在自己的嘴裡嚼碎,再用勺子從嘴裡拿出來餵孩子。

用意是好的,孩子吃了容易消化,豈不知這種 「陋習」很有可能在不經意間把大人口腔中的各種細菌、病毒傳染給自己的孩子。

5、父母回家先洗手和臉

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下班回家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洗手和洗臉,之後再去碰可愛的小寶貝,但是也不建議直接親吻嘴巴等部位。

預防復發的話可以食用 「薏米仁」,每天吃一些,連續吃30天,還可以每天多喝綠茶。

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則建議進行抗生素治療。

健康育兒測一測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進入測評系統。

權威的測評軟體,科學、精準呵護孩子的成長!

微信公眾號ID : jkyecyc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皰疹性咽峽炎不可怕

夏秋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很多寶爸寶媽提「皰咽」色變,皰疹性咽峽炎是手足口病嗎?孩子出現什麼症狀可能是皰疹性咽峽炎?對此,吉林省長春市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王艷,教大家夏季如何應對皰疹性咽峽炎。注...

親吻可導致孩子感染疾病?

調查發現,網傳的這種疾病是皰疹性咽峽炎,夏季是其高發期 醫生提醒,親吻致病可能性很小,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多預防□記者 趙曉鳳最近,微信朋友圈瘋傳一條消息: 「親吻病來襲,請對寶寶口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