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孩子分享就是耍流氓!「自私」過,才會懂得分享的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記得我小時候,每當有孩子有好吃的、好玩的不願意拿出來分享,總會被身邊的大人這樣評價:「這孩子真摳!」。

畢竟孔融讓梨的故事講了快兩千年,「有好東西就要與人分享」。

但我想這樣說的人並不會發現,也不會在意,每當孩子被這樣評價,他的臉上往往呈現的不是「我就摳」的倔強,而是眼神低垂的委曲。

分享是一種美德,但強迫別人分享卻不是。

換句話說,孔融該不該讓梨,要看他自己,而不是別人的說教和命令。

很多妻子會抱怨丈夫一味助人為樂,不惜犧牲自己和家庭的利益。

也有很多人苦惱自己不會對他人說「不」,到最後反要吃虧、受害。

很明顯這類的犧牲算不得分享。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懂分享的人,但如果你不想讓他做無謂的付出,成為一個不會拒絕的人,那你就該明白:

分享是一種利人又利己的行為,而不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善於分享的人知道怎樣在獲利和付出之間保持平衡。

所以,讓孩子學會分享,就是要讓他懂得如何平衡付出和收穫。

進一步說,我覺得要做到三點:

理解他人的情

有理解才會有心甘情願的付出,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就要引導他體會別人的感受。

比如說,樂樂,你如果不想讓弟弟玩這個火車,他會是什麼感受啊,他是不是也會和你上次一樣,不開心呢?

這樣的話可以引導孩子體諒別人處境,但很多父母會說我這樣做了,可孩子還是不願意。

既然如此,我建議還是儘量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要給他貼上自私的標籤——很多時候是孩子年齡太小,隨著成長,孩子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會不斷提升,也更願意分享。

要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當孩子明白這個玩具是「我的」,會不會更不願意分享?

不會。

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自私」就是害怕東西到了別人手裡再也回不來。

當他肯定「這是我的」,會更願意「給別人玩一玩」。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呢?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大概在2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說「我的」,然後才是「你的」「他的」,很明顯,孩子首先對屬於自己的東西,萌發出的所有權意識。

而且,這時候能夠熟練說「我的」「你的」的幼兒,他們對屬於自己的東西更加看重,但同時也更有意願和人分享。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在物品歸屬上有所強調:「我的」 「我們的」 「他的」 ,強化孩子的物權概念。

比如:「這個火車是樂樂的,那個鏡子是媽媽的,杯子是爸爸的。

另外,對公共物品,也要試著讓孩子理解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以及先到先得的概念。

比如:「樂樂,這裡的書跟家裡的不一樣,我們可以玩,但不能帶走,也不能一直自己玩,不給別的小朋友。

「這個小朋友還在玩這個玩具呢,我們等他玩完。

來,我們一邊玩那邊那個玩具,一邊等好不好?」

提前打預防針,孩子更可能把玩具讓出去。

學會說「不」

前段時間美國的社交網絡有過一個新聞,一位美國媽媽,面對公園裡面一群強迫她兒子「分享」自己玩具卡車的孩子,以及周圍家長的冷嘲熱諷,選擇了頂住壓力,站在孩子一邊。

她說「孩子,你不是必須要去分享的」。

她的言行引來了美國網友的熱贊。

很明顯,如果你想讓孩子做一個既會利人,又會利己的給予者,你就該讓他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並敢於向那些只懂索取的人說「不」。

就像這個新聞里,小男孩是想拿玩具給好朋友玩的,只是不想分享給陌生人。

媽媽看出了孩子的心思,就鼓勵他拒絕:「如果你不想,你可以說不。

問題是,不要說捍衛孩子的權利,我們父母就有一個很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習慣拿孩子的權利慷自己之慨。

「讓弟弟玩會怎麼啦!」

「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我回頭再給你買新的」。

……

除了委屈,還有疑惑:我的東西,到底是我的,還是爸媽的、別人的?為什麼別人可以拿走?

不管別人要求是否合理,你就選擇拒絕尊重——甚至可以說「踐踏」孩子的權利,教給他「大度」「分享」,無異於南轅北轍,更像是在教孩子做「老好人」。

最後,不要忘記表揚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年齡、閱歷和思維還很難讓他真正理解分享的概念和好處(相對於拒絕來說),但我們可以通過表揚來強化孩子的行為。

不過,表揚也有技巧。

有研究人員讓孩子接受不同類型的表揚。

對一組孩子表揚分享的行為:「你把你的一些糖果給了那幾個可憐的孩子,這真是一件好事。

」對另一組孩子,選擇讚揚行動背後的品質:「我發現你是那種願意助人為樂的人。

你非常不錯。

(值得注意的是,這與我們之前說的,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不太一樣)。

幾個星期後,當孩子面對更多的機會去給予時,性格被表揚的孩子比行動被表揚的孩子,表現得更積極。

顯然,表揚性格讓孩子把分享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他很可能想的是:我本該如此。

尊重孩子,幫他找到自己的底線,才會造就一個真正會分享的孩子。

有娃隨身聽由正面管教講師小海豚媽媽創立,聚集了一群專注3-6歲兒童心理與教育的寶爸寶媽們,每天與您分享有溫度的帶娃經歷、有態度的育兒乾貨,讓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少走彎路。

公眾號:有娃隨身聽(ID:youwa1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萬別讓「孔融讓梨」誤導了孩子!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把各種友好往來都看的無比神聖。國之如此,家亦然。我們從小被「孔融讓梨」的故事深深地植入大腦,到現在也一直被長輩津津樂道,一代代的傳教給子孫。「孔融讓梨」或許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

巧用三個方法,讓孩子學會分享

「不分享就是自私。」很多家長都秉承著這一原則,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用近乎命令的語氣讓孩子懂得分享玩具。但是,分享僅僅是「交出玩具」那麼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