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個方法,讓孩子學會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分享就是自私。

」很多家長都秉承著這一原則,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用近乎命令的語氣讓孩子懂得分享玩具。

但是,分享僅僅是「交出玩具」那麼簡單嗎?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在《Give and Take》中考察了作為付出者和獲取者的兩類人在職場中的表現,發現表現最好的是付出者,表現最差的也是付出者。

經過更進一步的考察,發現付出者也可分為兩種,一種付出者僅利人,一味的付出而不知保護自己的權利;另一種付出者找到了互利與付出之間的平衡點,能夠做到利人又利己。

後者不僅職場表現良好,懂得了分享的智慧,對生活也大有裨益。

因此,分享是一門大有深意的必修課,是值得深思的處世哲學,怎是命令式的讓孩子「交出玩具」這一動作就可以完成的呢?分享背後所體現的共情、物權意識與權利,是父母在孩子還小時就要引導他們形成的觀念。

那麼在孩子還不會分享時,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分享觀念?

建立孩子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力

總有些有些事情是父母不能做主的,需要讓孩子自己有選擇權,而孩子選擇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不能只想到自己,能夠考慮別人的感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在別的小朋友想要孩子手中的玩具時,父母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你給了小朋友,他是不是會很高興?或者:如果你沒給,小朋友失望而歸,你想看到他這樣嗎?如此澄清了對方的感受,孩子就會懂得「分享」這一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就會自己思考要不要分享,即使這一次還未學會,下次也會再次衡量他人感受。

給予孩子一些時間,讓他逐漸形成自發自主的分享行為,這比一次性的強迫他分享要重要得多。

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有人認為孩子有了「物權」意識,會不會更加自私,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分享?但事實正好相反。

一個很早就懂得「物權」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會更有安全感,他會明白借給你不等於就是你的,東西的主人是自己,從而不介意別人玩一會兒。

而「物權意識」如何培養?從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要在說話時強化「我的」、「你的」「他的」這種字眼,在家裡幫孩子確認孩子和父母的所有物,在公共場合時明確這裡的東西不比家裡,不能亂拿與損壞。

懂得了「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別,孩子會更看重「分享」這件事。

保護孩子說「不」的權利

亞當· 格蘭特在《Give and Take》中說:要學會識別只懂得索取的人,並且對他們說「不」。

父母要告訴孩子:付出也是要有底線的,如果別人的要求不合理,如果你不想,那就可以拒絕。

分享並不是一味付出,並不是有求必應,而是一種在付出與互利之間尋求平衡點的智慧

保護孩子說「不」的權利,並且在孩子樂於分享時表揚他這一性格品質,逐漸內化為孩子自發自覺的分享智慧。

(文中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僅做示意圖用)

關注兒童,關注教育,關注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gzhijia)——您隨身閱讀的育兒雜誌,您口袋裡的育兒專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別慌別罵快教他這4件事

營養│睡眠│輔食│早教│哺乳│疾病母嬰│健康│教育│話題下面有請張老師繼續為我們講解育兒知識今日案例,新鮮呈現兒子今年五歲了,是一個誠實可愛的好孩子。可是最近我經常發現他的書包里有別的小朋友的玩...

孩子玩具被搶怎麼辦?寶媽要幫他搶回來嗎?

每個孩子都可能有很多心愛的玩具。然而,對於3歲前後的小孩來說,玩具本身也許都大同小異,但是玩具所承載的社交意義,卻顯得更加重要。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孩子家裡的玩具不愛玩,出去就愛搶別人的...

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正確面對孩子的「自私」,家長要這樣做

孩子到了自我意識萌生的階段,有時會出現一些「自私」的行為,比較常見的有霸占玩具、私藏東西、搶占家人等。很多父母感到很頭疼,對此「自私」行為所採取的政策就是斥責打罵, 希望孩子不要養成自私的壞習慣...

搶玩具的孩子,這樣「治」

孩子們搶玩具是很多家長頭疼的的問題。尤其是遇到比較霸道的小朋友,不替孩子出頭吧,怕孩子會吃虧;出面替孩子擺平吧,又怕孩子會變懦弱,以後都不敢自己解決問題了。到底要幫他出頭?還是教他禮讓?怎樣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