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熊孩子,只有渾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肯定也遇到過熊孩子的襲擊。
他們來你家串門的時候,在你房間裡亂翻亂拿,隨意損壞你的手辦。
家長卻說:「他不是故意的。
」
你出門坐高鐵飛機的時候,鄰座的孩子大聲喧譁,打翻可樂在你身上,家長卻說:「小孩子就是愛動。
」
昨天,兩條關於熊孩子的新聞同時上了微博熱搜。
南寧機場一航班因颱風無法起飛,旅客們對航空公司的安排非常不滿,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長的「指示」下搶占航空公司櫃檯,並在櫃檯里玩起了遊戲。
廣西南寧兩女子帶一男童在某影城觀影,期間孩子時有吵鬧,旁邊一女子無奈換位到前排。
之後,男童連續踢她的座椅靠背,女子提醒他們注意素質,抱男童的女子怒而猛踢其椅背。
散場後,女子再度提醒文明觀影,結果被對方打傷,手機也被砸爛。
像這樣的新聞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無處不在的熊孩子,是一個令很多人抓狂的存在。
越來越覺得事業有成的父母不算什麼,那種能養出坐飛機高鐵不哭不鬧、不踢椅背,戴上耳機就認真看動畫孩子的父母才是真的牛逼。
△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成了多少熊孩子的免死金牌
8月23日,在英國埃塞克郡博物館,正在展出一具有800年歷史的砂岩棺材。
為了給孩子拍照,一位家長幫著孩子爬過玻璃防護欄,讓孩子站在了石棺里。
800年過去,砂岩棺材的材質已經非常脆弱,承受不住幾個熊孩子的體重,應聲斷成兩截。
被損毀的文物
發現事情不妙,家長帶著孩子逃之夭夭。
熊孩子被形容為「一種恐怖且殘暴的生物」。
他們被吐槽為「世界公敵」,是一類隨時都可能上新聞,成熱搜的焦點人物。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柏女士帶著5個月的女兒去衛生服務中心打疫苗,打完之後孩子哭鬧不止,柏女士便將孩子抱到留觀室進行哺乳。
可就在這時,一個6歲左右的小男孩突然衝進來,直接拿起手機對著柏女士拍照,「連續拍了好幾張,然後轉身就跑」。
事後,男孩奶奶解釋說孫子只有五六歲,「沒必要較真,只是小孩子不懂事」。
聽到此番話,柏女士可氣又可笑:「難道能一直把孩子小當作藉口嗎?六歲的孩子早該清楚男女有別,更別說拍別人的隱私部位了。
」
小孩子不懂事,家長也跟著不懂事?
每一個「膽大包天」的熊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厚顏無賴」的熊家長。
△
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人的成長往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小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不是老師,也不是朋友,而是自己的父母。
科學研究表明,當孩子還是胎兒階段的時候,就可以感應到母親的所有情緒,這也是很多醫生告訴孕婦:「懷孕一定要保持好心情,才能生出個乖寶寶」的原因。
2004年張以慶執導紀錄片《幼兒園》記錄了我國武漢的一所寄宿制幼兒園中14個月的生活。
「幼兒園生活是流動的,孩子們成長是緩慢的,每天都發生一些小事卻也都是大事,因為兒時的一切對人的影響是久遠的。
一個單位、一段日子、一堆生活中的生活片段,總會承載點什麼,那便是當我們彎下腰審視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審視了自己和這個世界。
」
在紀錄片開頭字幕中出現這樣兩句話:「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曾看到過一個故事:一位熊孩子偷走了書店的四本書,第二天店員開門營業時,發現門縫裡塞了一張紙條和40元錢,上面寫著:「我教子無方,兒子在你店裡偷走了四本畫書。
本應帶著兒子來道歉,沒開門,對不起。
」
家長的脾氣性格、為人處事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自己家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電影《伊甸湖》中,一對情侶在野外露營時遭到一群粗野無禮的少年殘暴攻擊,當女主滿身是血地向少年父母控訴時,得到的回覆卻是「他只是個孩子啊,這裡我們說了算」。
現實中兒童的原生暴力,在電影中得到了淋漓的展示。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在成長的初期對於「暴力」和「是非」是毫無意識的,就好像我們每個人的小時候都會拍打動物、破壞物件等輕度暴力行為。
而此時父母的積極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而後就要看父母如何書寫,家長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
△
做錯事時,不僅要讓孩子認錯,還要讓他為自己的錯付出代價
兩年前,廣東惠東商場發生火災,造成17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消防官兵受傷。
而火災是由一名9歲的男孩引燃,他在商場四樓一店鋪前用打火機玩火,引起貨品燃燒並蔓延。
家長沒有管好自己的孩子,導致這場悲劇的發生,孩子的的家長有直接的責任。
孩子沒有能力為犯下的錯贖罪,家長必須背鍋。
美國著名成長心理學家皮克哈特曾說:「當熊孩子犯錯之後,最好的結果不是剝奪,而是修補。
因為做了不該做的事,所以他應該因此做一些事以彌補其過錯。
」
他相信讓做錯事的熊孩子採取彌補措施是有效的。
他舉例說:「如果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從自己父母那裡偷錢,那麼為了彌補受到傷害的父母之間的感情,修補行為就可以是把錢還回去以及陪伴父母度過愉快時光,或者周末多做點家務。
他在進行修補行為的時候,也會反省自己。
」
安娜是一個博士後媽媽,她的女兒現在4歲,可是非常惱人的是,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學會了豎中指。
孩子一生氣,就喜歡肆無忌憚的對人豎中指,父母和老師都因為孩子的這個粗野行為很無奈。
有一天,孩子媽媽忍無可忍了,決定一定要改掉她這個壞習慣,於是在被熊孩子無故豎中指的時候,命令孩子站在大街上豎中指,還要求孩子一邊豎一邊大喊「豎中指,很醜!」
一開始,孩子還覺得蠻好玩,一度還將豎起的中指伸到鼻子裡頭,做挖鼻屎的樣子,引來過往行人的哈哈大笑。
但在中指豎了大約3個小時之後,孩子的表情開始從興奮變成沮喪最後竟然主動申請跟媽媽道歉並寫保證書,而孩子最終也信守承諾,再也沒犯。
熊孩子無力承擔認錯的代價時,熊家長必然要負起責任。
△
合格的家長,不只告訴孩子「不要做」,還要告訴「怎麼做。
」
卡爾.皮克哈特曾談及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問題:「很多時候,家長跳過了溝通這個最重要的環節,直接開始懲罰孩子。
但是你必須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談談,告訴他所做的這件事、這種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是怎麼傷害到別人的,讓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
教育家馬克西.倫納提出了「冷靜期」的概念:「哪怕孩子做了非常離譜的事,比如一名18歲女孩向法官豎中指,或者7歲孩子偷偷開車兜風,只要結果沒有威脅到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父母在發飆教訓孩子前,應該有一個『冷靜期』。
」
這段冷靜期,為的是讓父母能夠冷靜下來,避免過度情緒化導致的與孩子的針鋒相對,激化親子矛盾。
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之後父母只是教育他們「別這樣做」或者「別那樣做」,但並沒有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相同的錯誤他們很可能會再犯。
之前在火車上,看到一個年輕的媽媽抱著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兒,小女孩可能是第一次坐火車,覺得很陌生,於是哭著喊著說要下車。
她媽媽先是安撫她,然後輕輕地跟她摸著她的小臉蛋說:「你剛才這麼哭,把身邊的叔叔阿姨都吵到了呢,你是不是做錯事了啊?」等她點完頭又說:「你該向他們道歉,因為你給他們添了麻煩,今天的零食也不許吃了,除非你好好給人道歉。
」
那小姑娘怯怯地說自己害怕,她媽媽回:「沒事的,只要你真誠地說對不起,他們會原諒你的。
」
然後小姑娘就淚汪汪地挨個跟我們道歉,瞬間心裡一暖。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離開父母進入社會,沒有那麼多善良的人會繼續包容他們。
郭德綱曾說:「孩子在街上走,穿著打扮看出娘的手藝,說話辦事看出爹的教養。
」
不要想當然的以為,到年齡h自然會懂事了,那真的只是你以為而已。
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並不是一張房產證或一部車,而是立足於社會的教養。
年輕媽媽餵奶時被6歲男孩拍照,孩子還小不懂事?
熊孩子不教他就永遠都長不大01在外哺乳一直都是敏感的話題,但帶著寶寶外出,難免會有這樣尷尬的時刻。但更令人更尷尬的是,在哺乳時被人拿手機拍照……近日,長沙的柏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情況。柏女士帶著
孩子沒有教養,父母真的不反省嗎?
爸爸去哪兒大火,不論是嗯哼還是小小春,都圈粉無數。還有吳尊家的兩個孩子,隨著節目的播出,大家直呼看到了什麼叫真正的教養。但是現在又有更多的沒有教養的事情被曝光,雖然有時候說是情有可原,但是一般的...
孩子做錯事,這樣懲罰,你就親手毀了ta的一生!
孩子犯錯有很多種,但家長沒有必要全部計較,在一次家庭教育講座上,我問台下的家長:「小孩子犯錯後,你會怎麼做?」家長的答案五花八門:提醒,糾正,批評,教訓,講道理,吼叫,發脾氣,打罵,懲罰……下面...
兒被踩母親失控咆哮:當孩子做錯事時,你會怎麼教育他?
小幫有話說近期網上一則「兒被踩,母親失控咆哮的視頻」刷屏了。故事主要起因是一名女孩對一名一歲左右男童做出了不當舉動,護子心切的男童母親情緒激動,屢屢要求女孩道歉,女孩家長連聲道歉並將女孩叫到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