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預防接種———家長必須了解的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

嬰兒出生後,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奶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

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

嬰兒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抗體免疫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時若接觸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孩子就容易受一些傳染病的傳染。

為了提高兒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就需要有計劃地按時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以保護兒童健康地成長。

二、幾種預防接種可否同時進行?

過去認為,幾種預防疫苗同時接種可能互相影響,甚至使接種後反應增強,因此有些地方規定,兩種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種之間必須間隔2周,兩種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種之間必須間隔4周。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並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時接種。

例如,在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的同時接種卡介苗或"百白破"類毒素混合製劑,非但不會影響免疫力的增加,而且還可使反應不加重。

但為了保證安全,兩種或兩種以上製劑不能同時應用在同一部位。

三、哪些情況下應暫緩預防接種?

在進行預防接種時,每種預防製劑均有一定的接種對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進行預防接種的。

在有以下情況時均不易進行預防接種:

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

若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小兒,若打預防針,會使體溫升高,誘發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兒,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製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癲癇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製劑的,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兒麻痹糖丸疫苗。

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正處於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症狀時,在徵得醫生的同意後,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近一個月內注射丙種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種減毒活疫苗。

待以上疾病恢復正常後,即可進行常規接種。

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時,不能進行任何預防接種。

四、家長的幾個認識誤區:

1、有些傳染性疾病已經絕跡,因此,兒童無需接種有關疫苗。

由於免疫接種的實施,多數疾病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發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

這並非意味著傳染那些疾病的細菌及病毒已經絕跡,獲得對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

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或地區可能還很普遍,旅遊者可能會將這些病菌帶過來,很快得到蔓延。

免疫接種也可間接保護那些不能接種疫苗或對疫苗沒有反應的人。

如果他們周圍的人群都接種了疫苗的話那麼,他們感染上傳染病的幾率就會降低。

2、水痘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因此,不必接種水痘疫苗。

每年大約有9000人因發生水痘而住院,約100人死於水痘,水痘疫苗將使多數兒童獲得免疫,很多研究表明這種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其有效期限究竟有多長以及以後要否加強劑量還在研究中。

3、母乳餵養的兒童無需接受免疫。

母乳並不像疫苗那樣可以預防傳染病,母乳餵養的嬰兒可能少患感冒,母乳並不能預防象百日咳、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等這樣的嚴重疾病。

4、即使接種了疫苗,但仍會感染上相關疾病,所以,有人認為疫苗不起作用。

疫苗有效這一點勿容置疑,全世界已有數以萬計兒童獲得象脊髓灰質炎、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

事物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疫苗對絕大多數人起作用,但對極少數人來講,他們對疫苗沒有任何反應,可以說,接種疫苗獲得免疫率為85%以上,不接種疫苗獲得免疫率為零。

5、百、白、破疫苗可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徵。

將注射DTP疫苗與SIDS聯繫起來,這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不實的說法,是因為嬰兒在接受第一次疫苗注射時的月齡為兩個月,這時正好是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高發期。

兩者之間並無內在聯繫。

6、有新聞報導,某些批號的疫苗不太安全。

政府成立了疫苗事故匯報系統(VAERS)專門接受疫苗副反應的報告,然而,VAERS至今未發現那批疫苗不安全。

所有疫苗都是在食品與醫藥管理局(FDA)的監管下生產出來的,生產設備定期接受檢查,每批疫苗都經過生產廠家安全測試。

7、一次接種一種以上疫苗對兒童有危險。

多年的經驗與研究證明用於兒童期常規疫苗可以同時接種,效果安全,多種疫苗同時接種引起的副作用,不會比每種疫苗單獨接種時大,如果放心不下的話,可與醫生商量,分開接種。

五、接種後的正常反應

兒童打疫苗後出現低熱、針孔處紅腫和硬結等現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預防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

接種部位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淋已管發炎。

注射部位腫大的硬結範圍又分為輕、中、重。

輕的直徑小於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間,超過5厘米為重反應,這種反應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大。

如果局部紅腫較重,可以熱敷(卡介苗接種後紅腫嚴禁熱敷)。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左右。

並要勤換內衣,避免破潰後感染。

如局部感染時可塗龍膽紫藥水。

這些症狀可通過熱敷或自行在一天內消失。

比如麻疹預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種者不會有特殊的反應,一部分的人會有1-2天的局部腫痛,約5%的兒童接種後1-2周,會產生紅疹,5-10%的兒童在接種4-10天後發燒,輕的37~37.5℃,中的37.6~38.5℃。

39℃以上為重的。

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以上反應一般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很少持續3天以上。

如果重度發燒可服用退燒藥。

一般體溫恢復正常後,其他症狀也就自行消退。

如果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責編:石芳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疫苗,做家長的應該知道哪些?

上周一本來是豆兒去社區醫院打疫苗的日子,但是由於豆兒最近有點拉肚子,就推遲到本周。本周一豆媽請假在家準備帶豆兒去打疫苗,豆爸說「打疫苗前3天孩子不能吃藥,或者拉肚子好了沒有超過5天也最好不要打疫...

科普時間 預防接種四大誤區

接種疫苗對於預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家庭負有主動讓孩子獲得免疫接種的責任,全社會應關注和參與預防接種工作。免疫接種也可間接保護那些不能接種疫苗或對疫苗沒有反應的人。如此多的疫苗,很多家長仍然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