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又活潑又規矩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孩子性情活潑,當然令人喜歡。

但如果活潑得過了頭,超越了「底線」,沒有一點兒規矩,太放肆,那就令人生厭了。

一個孩子守規矩,人們也喜歡。

但如果過分地守規矩,事事都很拘謹,就象個小「木頭人」似的,太呆板了,同樣也就沒有什麼可愛的了。

性情既活潑又有規矩的孩子,該活潑時活潑,該守規矩時守規矩,收放自如,事事、處處都做得很得體。

這樣的孩子讓人看著舒服,誰都喜歡,也能給家長臉上增添光彩。

所以,做父母的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活潑而不放肆、守規矩而不呆板,個性比較完美的孩子。

家長管教孩子好「走極端」

然而,要達到預期的目的,那實在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在管理、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不由自主地好走極端:

一說要孩子活潑,就不管不教,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任其為所欲為,一點兒規矩也沒有。

即或是孩子做出了出格的事,家長視而不見;說出了很不得體的話,家長也充耳不聞。

比如,幾個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一個孩子無緣無故地把一個年齡較小的孩子推倒在地,既不扶助,也不道歉,而是揚長而去,家長就在旁邊也視若無睹;有的孩子說話帶髒字,滿口髒話,家長聽到了也不管不教。

結果,孩子變得肆意妄為,無法無天,太過「放肆」,很不讓人喜歡,甚至厭煩。

一說要孩子有規矩,就不給孩子任何自主、自由的權利,這不許做,那不許做,事事限制,處處干涉。

事無巨細,一切都要經過家長批准,要遵從家長的意志;不經家長允許,不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成了家長手中的「木偶」,「牽之則動,息之則止」。

結果,孩子變得縮手縮腳,畏首畏尾,「未老先衰」,呆若木雞,讓人感到很可憐。

原因是什麼呢?一個重要的因為就是,這些家長缺乏管教孩子的分寸感,劃不清「活潑和放肆」、「規矩和呆板」的界限。

往往把「活潑與放肆」、「規矩與呆板」混為一談。

的確,「活潑與放肆」、「規矩與呆板」的界限是很難劃分清楚的,但並不是不能劃分的。

如何劃分「活潑」與「放肆」、「規矩」與「呆板」的界限

那麼,究竟怎樣劃清這種界限呢?

民國年間,廣東省有一位省長叫朱慶瀾,是著名的愛國將領。

他雖然是行伍出身,但卻十分重視家庭教育。

他曾經親自寫過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書,免費發給廣東全省的千家萬戶,供家長們學習。

在書中,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專門的論述,發表了非常精闢的見解。

表面看起來,「活潑」與「放肆」差不多,「規矩」與「呆板」也很近似。

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

他說:

「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他的這種分法實際上是很科學的,很有道理的。

可這話象是在說「繞口令」似的,讀者可能不大明白。

為了讓家長把問題弄明白,作者運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他說:

「比如牧牛場,周圍把(用)鐵柵欄起來,牛在柵里吃草喝水,東奔西跑,這叫做活潑,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柵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

不准牛出柵,這就是規矩;如果在柵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東奔西跑,定要把個動物里的牛,變成植物里的木頭,如此就是呆板了。

朱慶瀾先生說:「教小孩的意思也同牧牛差不多。

」這個比喻並沒有絲毫侮辱孩子人格的意思,應當說是既形象又貼切,很耐人尋味。

聯繫到家庭教育實踐,朱慶瀾先生又舉例做了說明。

他拿「說話」做例子,他說:

「小孩愛如何說,聽(任)他如何說,這叫做活潑;因為聽(任)他隨便說,就連粗話、橫話、下流混帳話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了。

不准他說粗話、橫話、下流混帳話,叫做規矩;因為不准他說粗話、橫話、下流混帳話,就無論何種話都不准他說,好似要貼張封條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了。

朱慶瀾先生這種劃分界限的標準是很準確的,對家長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根據朱慶瀾先生所列舉這個具體的實例,我們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努力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亂」

要培養造就個性完美的孩子,家長應當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亂」。

就是說,「管」和「放」都要掌握分寸,努力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情形發生。

要培養造就個性完美的孩子,需要家長有教育管理的藝術,掌握「管」和「放」的分寸。

但培養、造就孩子的完美個性,並不完全是個教育技術性問題,這首先跟家長的審美取向也有直接的關係。

比如,有的家長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事事、處處需要要很強的競爭意識和能力,不能把孩子培養造就成循規蹈矩、太守規矩的人。

太守規矩,就會缺乏參與競爭的勇氣,得讓孩子放肆一點。

相反,有的家長則認為,要順利地進入社會,被社會所接納,做人不能太過放肆、鋒芒了,得守規矩;今天的社會太複雜,不守規矩,很容易出錯,被別有用心地人所利用,等等。

家長的審美取向,會體現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之中,將直接影響孩子個性的發展方向。

因此,家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審美取向。

要培養造就個性完美的孩子,家長的以身作則也是十分重要的。

家長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直接、最長久的模仿對象和學習的榜樣,家長平時是如何表現的,事情是如何處理的,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上,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是跟著家長學習的,孩子可以「複製」,一般不會走樣。

要想使孩子既活潑又守規矩,家長得首先把自己的個性塑造好,給孩子做出一個好的榜樣,該活潑時活潑,該守規矩時守規矩,收放自如,做得很得體。

要培養造就個性完美的孩子,還要從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因人而異。

對比較放肆的孩子,應當適當管得嚴一點兒;而對於比較呆板的孩子,則要管得稍微松一點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沒有原則的家長,教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所以,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如果沒有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