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就已具備審美能力,5個方法助家長培養孩子的審美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幾天前,和好幾個寶媽在樓下溜娃的時候,一位2歲女寶寶的媽媽不斷抱怨,她家寶寶十分「臭美」,這麼小就要自己挑衣服,還總是進行那些大紅大紫、在媽媽看來十分艷俗的搭配。

這位媽媽話音剛落,就引來了一陣感慨,好幾個媽媽紛紛開始「批判」自家孩子的愛美之心了:「早上非要穿裙子,這麼冷的天,能穿裙子嗎?」

「哎呀,我家非要紅外套配個藍色的內搭褲,多俗啊!」

「俺家孩子穿任何衣服,都要問:『漂亮嗎?』回答漂亮就高興,說不漂亮就生氣。

……

看來,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過臭美的行為啊,尤其是女孩子。

話說,我家男孩最近也開始挑選衣服了。

有一次,還一本正經地說:「媽媽,這雙鞋子不配我的迷彩服啊!」

不知不覺中,孩子居然開始了自己審美意趣。

多大的孩子具備審美觀?

科學研究表明,其實剛出生的寶寶就已經具備審美能力,3歲孩子就開始關注自己,點名穿某件衣服,4歲孩子開始關注環境,喜歡去優美的地方就餐,5~6歲的孩子已經懂得顏色搭配。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除了喝奶、睡覺、玩耍,什麼都不會關心的,還懂什麼審美啊?還知道什麼是美?

其實不然,就算剛剛出生的孩子,他就已經用他們懵懂的雙眼觀察著周圍的一切,而距離他最近的觀察者就是家長。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呢?

在我所在的那個時代,尤其是在農村,根本就沒有家長會有意識地去給孩子進行藝術上的培養。

我的父母都是農民,他們自己也不懂,又如何能教給我呢?

但是,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我卻越來越發現,審美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寶寶的重要性。

第一,審美觀能夠讓孩子擁有對美的感受能力

我記得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老師帶著二年級的孩子去看畫展,一個小女孩看完潘玉良的畫展後,非常認真地問講解的老師:「老師,潘玉良的畫,表現了什麼中心思想呢?」一邊問,一邊還拿出筆記本準備記錄。

中心思想?這孩子被語文課誤導得可不輕啊!如果看到一幅畫,不管它畫的是什麼,我想絕大多數成年人不可能問這幅畫的中心思想吧?

就算沒有任何藝術欣賞的細胞,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判斷,覺得它是美還是不美,是讓人舒服還是讓人難受。

我們成年人的審美觀,在經過幾十年的社會薰陶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經歷太少,如果這個時候給與他們正確的引導,那麼長大後,他們就一定不僅僅具備基本的審美了,很可能就是藝術大師了。

第二,審美觀能夠讓孩子分辨真正的美

鄰居小淘淘今年剛上三年級,在一個貴族學校上學。

最近,他總是嚷嚷讓媽媽給他買耐克、阿迪的衣服。

除了這兩個牌子的衣服,其他衣服一概不穿。

理由是,班上的孩子都穿這個。

淘淘媽媽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突然就變得如此攀比?

其實,這跟孩子小時候缺乏正確的審美觀有一定的關係。

在孩子心理,貴的東西,牌子的東西就是好的;再好看、再實用的也不要。

名牌是他們衡量美的最高標準了。

如此虛榮,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現在的成長,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利。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知道美麗不是虛有圖表,知道美包含著各個方面,他就不會膚淺地執著於品牌了。

第三,審美觀,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麗的事物。

有些美,是我們可以具體感知的,例如自然美景讓人賞心悅目;嬌艷的鮮花讓人心情愉悅等等。

有些美,雖然看不見,卻能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例如保家衛國的勇士讓人敬佩;抗洪救災的團結讓人感動等等。

同時,被砍伐一空的曠野、禿山,乾涸的河床、龜裂的大地;衣冠不整的流氓、缺臂短腿的俘虜、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等一系列殘渣餘孽,總給人以醜陋不堪的感覺。

所有的這些,都值得父母帶著孩子去發現,去體驗。

一個懂得分辨美醜的孩子,也就懂得了明辨是非,具備基本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了。

孩子幼小的心靈本就一張白紙,如何繪畫全看家長了。

如果孩子見識了很多正面而積極的美,自然從心底里會排斥那些膚淺而黑暗的丑。

最後,審美觀,能夠讓孩子身心更加健康。

美,總是讓人賞心悅目的。

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愉悅的環境中,對孩子心靈的培養非常有利,並進一步促進孩子身心更加健康。

所謂「審美養心」,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我也為人父母,自己缺失的一課,絕不能讓自己的孩子缺失了。

那麼,如何給孩子進行審美觀的培養呢?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辨別美醜。

自然美使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愉快;社會美使人敬佩、讚嘆、感奮,以至於熱淚盈眶激動不已;藝術美則扣人心弦,如身臨其境,使人喜怒哀樂溢於言表。

孩子的日常活動總要同自然社會和各種藝術形式打交道。

金色的太陽、銀色的月光、閃閃的星星、繁茂的森林、碧綠的青山、奔騰的河流;兒童、少年、小夥伴的感人事跡,解放軍叔叔保家衛國的戰鬥場面;影視戲劇中威武雄壯的畫面,先輩們可歌可泣的壯舉。

所有這些事物,都會感染教育著孩子們,激勵、撞擊著他們的幼小心靈。

所以,對於小寶寶來說,家長可以多帶他們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美,寶寶們能本能地分辨出哪些是讓他們愉悅的事情,哪些讓他們感到害怕。

所以,能讓寶寶開心的東西,就讓他們多接觸;讓寶寶哭泣的東西,就讓他們遠離。

第二,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儘量給孩子簡單平凡的審美觀念。

美感是複雜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所以直到現在都沒有絕對正確的關於「美」的標準。

例如,唐代以胖為美,當代卻以瘦為美等等。

而且審美本身是多層次、多角度的。

再加上,孩子的思維還比較簡單,接受能力比較有限,因此就不能給孩子提供太多複雜而繁瑣的觀念。

在培養寶寶的審美觀的過程中,儘量給孩子講解簡單平凡的審美觀念。

例如,可以告訴孩子盛開的荷花是美麗的,就暫時不要給孩子講解殘荷的淒涼之美了。

第三,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要考慮孩子的性格和興趣。

不管是有意培養還是無意灌輸,家長在培養孩子審美能力的時候,都需要考慮孩子的性格和興趣。

因為只有孩子對這些事情感興趣,才能產生積極的情緒,激發對所作事情的興趣和東西,並願意為此付出精力和時間。

所以,不管是帶孩子欣賞自然,還是去畫展進行藝術培養,都應該是基於孩子的興趣進行的。

如果孩子非常排斥,那就算這件事對孩子很好,也可能會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

第四,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需要家長的潛移默化、正確引導。

曾有研究表明,那些藝術家族很容易出現藝術家。

其實,這有一定的科學性。

試想,孩子每天看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自然潛移默化,對藝術感興趣了。

如,如果家裡父母喜歡音樂,家裡經常播放各種音樂,孩子長期在這個環境下生長,漸漸也會愛上音樂了。

如果父母在進行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返現這些東西的美麗之處,也就培養了孩子的審美觀,做到了「審美養心」。

但是,很多家長卻總是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在孩子面前也沒有約束自己的行為。

例如,在孩子面前大肆談論品牌的好處,討論婆媳的爭論等等生活中不和諧的事情,都會影響孩子的道德判斷和審美情緒。

日常生活中,家長引導孩子認識美的真正內涵很重要,要讓孩子明白,美不只是衣服好看,還有很多方面,如關心他人、聽話、勤快等。

在孩子做出一些體現內在美的事情,如做家務,關心親人等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讚賞。

最後,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要讓孩子學會創造美。

把審美運用到實際中去,鼓勵孩子創造美,讓自己在這個創作過程中變得更美麗。

例如,孩子畫的一幅畫、跳的一支舞、唱的一首歌等,孩子幫助他人、打掃衛生、關心他人等……

讓孩子把在家長教育下認識的美好事物,轉化為內心的東西,形成一種美的觀念,一種判斷美的標準,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可能扼殺了孩子的藝術素養 你知道嗎?

你可能扼殺了孩子的藝術素養 你知道嗎?很多時候,大人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樂器,跳舞,繪畫,書法……希望孩子能通曉各種技藝,或者也有人希望培養孩子藝術方面的素養,粘上一身的「藝術細菌」。 文章...

藝術培養那點事!

很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能唱能跳,能寫能畫。如果家裡也有這樣一個孩子,父母會覺得臉上有光。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才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