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老爸」帶來了「問題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因為寫育兒文章的緣故,又重新開始回顧曾經看過的書《關鍵教養報告》,常讀常有新想法,最近也學習了拆書幫的RIA便簽讀書法,R是閱讀原文片段,I是用自己話重述,A1是聯繫過往的實際經驗,A2是如何使用原文片段的方法來指導我們都行為。

現在我冒出了一個idea,就是結合一起進行。

用RIA的讀書法重新來學習《關鍵教養報告》,也同步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

教養當時大測試

Q:成長時期爸爸缺席,小孩在校常有行為問題。

請問以下哪一種不缺席的爸爸,小孩在校問題幾乎於缺席爸爸的小孩一樣多?

A:貼心奶爸(與媽媽平均分擔親職,會幫忙更換尿布,接送小孩兒,常陪小孩兒玩)

B:傳統老爸(認為小孩兒應該媽媽管,只有需要出面時才分擔親職)

正確答案在文末哦。

R:閱讀原文

I:不由得說,現在的爸爸媽媽也更多的願意參與我們孩子的教育,當然這也得益於《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超人回來了》等非常不錯的一些親子真人秀節目,讓我們更多的去發現並討論關於爸爸在家庭教育過程的角色。


但是我們在欣喜爸爸們的改變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去了解一些好的方式去給到爸爸們,到底如何對於孩子是相對更好的教育。

文中提到了爸爸常常懷疑自己能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因為一直有這樣的顧慮存在,所以,在認真的研究了很多的教育經典後,開始迷惑了,貼心奶爸們很可能知道,什麼是不應該,比如不應該打孩子,不應該吼叫孩子,但是卻不完全了解到底是什麼樣的正確行為,同步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父母雙方角色的不同,最後反倒因為跟媽媽的教育理念有偏差和不同,最後導致的是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和放任和縱容。

這一點告訴我們,就像我們在隔代教育所遇到的難題是一樣的,不是說那一代教育就完全不好,老人的放縱,或者說是父母的嚴厲,最可怕的是老人和年輕一代教育理念的不同,最後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明確界限感和規則感,讓他們自身一直處於在為了解界限而花費力氣,反倒沒有更好的去發展較好的自我。

A1:我哥和嫂子,有一個3歲半的孩子-果果,過年的時候,回老家,在這個過程中我就發現了一些情況,我哥和嫂子平時都比較關注果果的教育,然後也儘其所有,為他提供好的物質條件還有就是教育。

我哥就看了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然後認同應該給孩子自由,所以在家裡,你就發現,比如果果在所有人都在看電視的時候,他強烈要求就要看《小豬佩奇》,然後不顧所有人,就換台。

在家裡,在該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在吃飯,果果覺得自己的電視劇沒有看過,就不過來吃飯,然後我哥也覺得沒有什麼,我嫂子,就覺得不應該,孩子就應該該吃飯的時候就吃飯,所以就會要求把電視關掉過來吃飯,然後果果就大哭,然後我哥就開始跟我嫂子說,孩子都這樣,你別這樣,讓他看就行了,然後你看,現在哭成什麼樣子了。

然後就會發現我哥和嫂子發生衝突,最後不了了之,而果果就不吃飯,然後繼續去看動畫片了。

我默默的觀察,只要我哥在果果身邊,果果就會有通過哭鬧來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如果我嫂子在,他就不會有這種行為。

A2:其實因為我不是男性,我沒辦法說以後到底要怎麼做。

但是我今天分享給大家這個片段,並不是就讓爸爸們就不要參與孩子的教育了,這不是一棍子打死爸爸們的努力和改變。

但是我也期待爸爸們在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一定明確一件事,就是爸爸,媽媽和孩子這三個角色過程中,爸爸媽媽是一起的,然後共同教育孩子,而其中,不是憑藉個人意志覺得什麼對的,就怎麼去教養孩子,哪怕跟媽媽的想法完全沒對,因為真心的沒有絕對的教養方式。

而是你和你的愛人,有相對明確的教養規則,比如都認同孩子應該自己多做自己的事兒,不為孩子代勞,比如認同,孩子應該有誠實等。

如果過程中有衝突,我們允許發生,但是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我們的教育目標,並非是跟媽媽搞分裂。

畢竟最可怕的不是爸爸不參與孩子的教育,而是爸爸參與了,但是卻力不往一處使,而是分裂家庭,跟媽媽作對。

正確答案是A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做好這5點,遠離「喪偶式育兒」

上周收到一個問題的邀請,是關於「為什麼「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多?怎麼解決「喪偶式育兒」? 在這裡我想談談我個人的看法。我有一個女兒,老公是理工男,公婆都是教師。在對待帶孩子這件事上,大家都算比較開...

大家都想教我養小孩!STOP!

「小孩要這樣餵…」、「小孩要這樣教…」、「這樣做不好,我跟你說…」、「這樣不行啦,到時你就麻煩了…」、「你這樣太寵…太嚴…」……!媽媽的身邊總有好多自以為很厲害的育兒達人或過來人,不斷的想教媽媽...

育兒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結婚前曾聽說過一句話,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要跟他一起旅行,在旅途中,什麼情況都能暴露出來。我們幾個寶媽邀約一起帶孩子來了場近途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