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愛的偽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有兩個兒子,老大四歲半,老二兩歲半。

在朋友圈我經常分享陪伴兩個孩子閱讀的記錄和養育過程中的一些心得感悟。

身邊很多人見到我總是感嘆於我這個職場媽媽的精力充沛和陪伴的用心。

聽到這些話語,我總是一邊在嘴上微笑一邊在心裡苦笑,這其中的甘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有一段時間我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接收奶奶對哥哥的各種投訴,搶弟弟玩具了、推打弟弟了……各種花樣層出不窮。

對於一向寵溺孩子、反對體罰的奶奶來說,面對這樣的熊孩子,顯然已經難以招架。

除了憤怒、吼叫、威脅、懲罰,她無計可施。

很多時候,當哥哥故意推倒弟弟,奶奶總是第一時間一聲怒吼來制止哥哥,可是往往當下制止了,沒過幾分鐘,哥哥又故伎重演。

於是,奶奶無可奈何的怒吼、責罵、威脅,甚至做出的要體罰的架勢,伴隨著哥哥嬉皮笑臉死不悔改的畫面每日在家中雞飛狗跳的上演著。

奶奶在控訴之餘強烈要求,這孩子再不打不行了。

而我也一度陷入了困惑,這到底是怎麼了?我捫心自問,並沒有因為弟弟的出生就減少對哥哥的關注啊,我擔心弟弟來了哥哥會落寞、會爭寵,很多時候,我陪伴哥哥的時間反而比弟弟還要多,可是即便我以為我做了這麼多,卻仍然滿足不了哥哥的需求,他給我的挑戰與日俱增。

有一次周末休息時間,我和奶奶帶著兄弟倆一起坐公交車去公園玩。

在車上,我抱著弟弟坐在愛心專座上,奶奶抱著哥哥坐在公車最後排的位置。

車子行駛當中,哥哥突然掙脫奶奶,晃晃悠悠的走到我面前,要求我抱他。

弟弟一邊推開哥哥,不讓我抱他,奶奶馬上追過來,一邊不停的說著這樣很危險,快回到座位上,一邊試圖把哥哥拉回去。

我也擔心這樣站著不安全,便勸說哥哥跟奶奶回去座位。

可是,哥哥的手死死的拽著我的胳膊不肯移動半步。

奶奶開始強行要抱走,哥哥不肯妥協,便開始用腳踢打奶奶。

公交車在停靠之後又上來了幾個乘客,眼看著這麼小的孩子居然打奶奶,車上的乘客開始看起了熱鬧。

我一手抱著弟弟,一手按住哥哥的腳,我沒有說話,兇巴巴的盯著哥哥,用眼神警告他不許再繼續下去。

我不敢看周圍的吃瓜群眾,因為無需眼睛,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能感受到那些落在我身上的犀利的眼神,不用想都知道,他們一定想說,這孩子太欠管教了,小小年紀居然敢打奶奶!這個媽媽太無能了,竟然放任孩子管不住!終於,有個老太太忍不住發聲了:「這孩子長得這麼帥,怎麼脾氣這麼壞啊?!」那一刻,生氣、憤怒、羞愧的感覺充斥了我的大腦,我真想大吼一聲,一巴掌抽到他那小飛毛腿上,再狠狠的教訓一番,以此向周遭的人宣示,我不是一個無能的、驕縱的、不管教孩子的媽媽。

可是我忍住了!而我責備、嫌棄的眼神和奶奶的拉扯最終還是讓哥哥抽泣著回到了座位。

下車後爸爸來接,見到爸爸,我一邊陳述剛才發生的事情,一邊暗示爸爸與我達成共識,要求哥哥反省自己的行為並向奶奶道歉。

哥哥在我們的軟硬兼施之下,低著頭向奶奶道了歉。

這件事情過去後三四天,在某個午後的瞬間,我一邊看著書一邊突然回想起這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有了覺察和反思。

我竟然如此遲鈍,因為自己處於公共環境的壓力和自己煩躁的情緒之下,將平常所學的正面管教理論拋之腦後,在那個當下,全然沒有覺察到哥哥不當行為背後的原因,他是多麼強烈呼喚我的擁抱和關愛啊!而我卻一邊冷漠的推開他,一邊說教、訓斥和懲罰他。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我能夠及時覺察,將哥哥和弟弟一併帶到公車後排的多人座位,便可以同時照顧到兄弟倆而避免將矛盾激化,也就不會有哥哥在公共場合踢奶奶的行為發生了。

在有了這個覺察之後,我及時的與哥哥進行了溝通。

哥哥一邊聽我講述對「公交車踢奶奶」事件的反省,他告訴我當時他覺得很生氣、很憤怒,他要變成紅色的小怪獸。

而在聽到我的道歉之後,哥哥噘著嘴,委屈的哭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聽到你這麼說,覺得很傷心……」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會愛的父母,他們缺乏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要麼放任,要麼控制,要麼驕縱。

他們身上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心裡住著一個沒有被療愈好的內在小孩,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父母上崗培訓就走上了將要從事終生的角色——父母。

正如賴佩霞著名的演講《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中所提,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嚴厲、懲罰孩子,原因不在於孩子的不當行為,更多的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情緒管理,沒有掌握正確的養育方式。

懲罰有用嗎?當然有用,諸如以上所述的「公交車踢奶奶」事件,當下的嚴厲和懲罰確實迅速有效的制止了哥哥的不當行為。

這也正是為什麼許多人懲罰和打罵孩子的原因,因為懲罰快速有效、立竿見影、一招制勝、令人生畏啊!然而懲罰帶來的長期後果又是什麼?當孩子在承受著嚴厲和懲罰時,他的感受是什麼?(憤怒、生氣、難過、傷心)他會如何看待自己?(媽媽是愛我的嗎?媽媽更愛弟弟嗎?)他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踢奶奶、迫於壓力妥協)他又會形成什麼樣的私人邏輯呢?(我是一個壞孩子,我不值得被愛。

)而憤恨、報復、反叛、退縮都將成為孩子對於懲罰而做出的反抗之聲。

我很慶幸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在不斷的學習,時常審視自己的教養方式,覺察和關注孩子的需求,及時的與孩子修復和連結,學習卸下愛的偽裝,以正面管教的養育方式代替懲罰來養育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一些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是否需要統一戰線?

教育專家認為,如果父母雙方的目標一致,就應學會合作,互相尊重,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一:老好人和「獨裁者」爸爸由於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媽媽則全職在家照顧孩子。每當媽媽批評孩子做錯的地方時,偶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