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永遠問不完的問題(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為什麼突然發燒?發燒會不會燒壞孩子?為什麼吃了退燒藥還會再發燒?有沒有辦法讓孩子不再持續發燒……
當孩子發燒時,父母常常有很多急於讓醫生回答或解決的問題。
雖說,孩子發燒是再常見不過的症狀。
可是,遇到孩子發燒時,家長還是會心急如焚,不知所措。
即使是一位很理智的父母,也不免會焦慮、擔心。
的確,發燒使孩子的精神變弱;高熱還會使孩子出現神志恍惚,甚至抽風。
那麼,該如何面對發燒的孩子,又該如何進行家庭治療和預防呢?
提問1:體溫增高幅度大,該吃退燒藥嗎?
昨天夜裡,2歲的樂樂特別煩躁、睡眠也很不安。
媽媽發現他有些發燒,體溫達37.8℃。
樂樂平時體溫只有35.8℃~36.0℃,媽媽認為既然體溫增高的幅度較大,於是,便給樂樂服了退燒藥。
該不該給孩子吃退燒藥?
幫樂樂媽媽作分析:
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
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病毒、細菌等病菌侵入人體所致。
人體為了抵抗並殺滅它們,便採取了一種自我保護性質的反抗措施—-發燒。
實際上,發燒是一種好現象,說明孩子正在努力與病菌抗爭,而且,這種能力會越來越強。
但是,由於孩子大腦發育尚不成熟,過高的體溫(超過39℃)可刺激大腦皮層,出現異常放電,即可出現驚厥。
預防體溫過高,避免出現高熱驚厥,是服用退燒藥的最基本的理由:
體溫超過39℃可引起大腦皮層不穩定,但不是說,每個孩子都會出現驚厥。
高熱驚厥往往有遺傳傾向,了解雙方父母家族高熱驚厥的歷史,有助於預測孩子出現高熱驚厥的可能性。
不論孩子的基礎體溫如何,還是等孩子體溫達到38.5℃以上,再給孩子口服或肛門內使用退燒藥物。
過早服用退燒藥物,將孩子體溫保持在37℃以下,會削弱人體對病菌抵抗的能力,使病菌更易於在體內擴散,無形中助長了病菌對人體的侵害。
我們希望服用退燒藥後的效果是將體溫保持在37℃~38℃之間。
為什麼不等到39℃:
為何孩子體溫達到38.5℃就給退燒藥,不是39℃才可能引起孩子大腦皮層不穩定嗎?這是因為服用退燒藥物後,藥物被人體吸收並發揮作用需要一定時間,一般為20~30分鐘; 38.5℃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物,就是為了儘可能避免在退燒藥物起作用之前孩子體溫已超過39℃。
提問2:燒退了,還能看出得了什麼病嗎?
1歲的妞妞生後第一次出現發燒,而且體溫達到了近40℃。
看著被「燒」的滿臉通紅、精神萎靡、微微顫抖的孩子,全家人急得不知所措。
雖然,大家都知道應該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物,可是怕退燒後不利於醫生對孩子的疾病狀況進行正確診斷和治療,所以,抱著「滾燙」的孩子沖往醫院。
給妞妞家人作分析:
幾乎每個家長都有同樣的經歷。
孩子第一次出現發燒時,全家人都會慌亂一團。
其實,孩子出現了發燒,說明孩子進入了成長的新的階段。
發燒是人體對抗病菌的一種能力,可發燒的高低由大腦內體溫調定中心來控制。
如上述分析提到的,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夠成熟,大腦內體溫調定中樞限定體溫的能力有限,往往出現高燒。
當然,高燒又可以刺激本不成熟的大腦出現異常放電,出現驚厥。
所以,對於孩子發高燒,我們主張及時使用退燒藥物。
至於發燒會不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其實,發燒只是一些疾病過程中最早、最突出的表現,而不是唯一的表現。
醫生會綜合孩子的表現、家長的敘述及客觀的檢查來作出最終的診斷和治療。
大可不必擔心服用退燒藥物會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孩子高燒時,可導致大腦皮層穩定性下降,只有極少數孩子出現驚厥,而大多數都會出現一定的精神症狀,多表現為精神弱,對外界曾非常感興趣的事情失去原有的興致,甚至出現精神萎靡,說胡話等。
當服用退燒藥物,體溫一旦下降到38℃以下,孩子的精神症狀就會自行消失。
待高燒再起時,又會出現。
另外,高燒還可使外周毛細血管收縮,以致心臟供血出現調整,主要提供心、腦、腎等重要器官。
所以,孩子會出現手腳發涼,全身顫抖。
這時,孩子會出現軀幹很熱,滿臉通紅,而手腳冰涼。
服用退燒藥物,體溫降至38.5℃後,這些表現也會相應緩解。
孩子高燒確實很危險,這些退燒方法父母一定要知道
對於這個問題老一輩人經常告訴我們寶寶發燒會燒壞腦子的你看隔壁家誰誰誰家的那個傻子就是小時候發燒,然後變成了傻子你再看劉婆家的那個瞎兒子也是小時候發燒把眼睛都燒壞了
李小璐曝女兒高燒42度!孩子發燒家長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甜馨發燒幾天,最高溫度突破42度,日夜守候,著急上火, 夜不能寐……討厭的風寒流感,我們跟你抗爭到底!」近日,李小璐發微博稱,陪女兒甜馨「抗戰」四日,並詳述了女兒的發燒過程。孩子發燒,家長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