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懲罰就能讓孩子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小時候一定常常聽到這些話

「再這樣我打你啊!」

「我看我要是不打你,你是長不了記性!」

「再犟嘴,再犟嘴扇你嘴巴啊!」

「這次考試怎麼又考了這麼幾分,從今天開始每天晚上罰站一個小時,不許出去玩」

打手心,打屁股,罰站,扇耳光,不許吃飯……

80,90年生的我們多多少少都被父母懲罰過,還有那些在我們看來不近人情的規矩,和被重複了一千遍的「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然而,長大後我們還是沒能成為父母想要的樣子……

因為懲罰尤其是體罰,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僅沒有積極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

懲罰 會帶來什麼?

叛逆心理

★ 案例一

媽媽發現兩歲半的貝貝又把衛生紙往馬桶里塞。

為了制止他的這個行為,媽媽生氣地大喊:「我得打你多少次屁股,你才能記住不可以這樣做?」媽媽脫掉他的褲子,再次打他的屁股。

可是那天傍晚,爸爸發現馬桶里又被塞滿了衛生紙。

為什麼被打了那麼多次屁股,孩子是不吸取教訓呢?

是因為他太小不懂事嗎?當然不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行為,孩子是在故意重複。

雖然他並不知道自己不斷重複這個行為的心理動機。

但是貝貝的行為讓我們看到,父母越是說「你不可以」,他越是通過行為說:「不論怎樣,我要證明給你們看,我可以!」

懲罰是教不會孩子正面的行為的。

消除了孩子身上你不想要的行為,並不意味著孩子馬上就會做出你想要的行為,即使他心裡明白該做什麼。

★ 案例二

六歲的月月一早上都很煩躁。

她不吃早飯,結果媽媽為此責備她。

她又和四歲的弟弟打架,結果媽媽罰她在自己房間禁閉半個小時。

過一會兒,月月又把牛奶倒了一地,媽媽狠狠的打她的手心,罰她整個下午都不許出房間。

其實她的行為在說:「至少當我使壞時,你知道我的存在。

」然而當媽媽連續懲罰她之後,月月又用行為告訴媽媽:「如果你有權傷害我,那我也有同樣的權利傷害你!」就此演變成了可怕的報復。

家長越懲罰,孩子就越報復,這就是懲罰的結果。

不幸的是,孩子可比大人更頑強、更有耐心、辦法更多、心思更多,結果就是父母崩潰,搖著頭悲慘地大叫:「我真不知道該拿你怎麼辦!」

退縮

偷偷摸摸——「我下次決不讓他抓到。

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孩子因害怕被父母懲罰,心裡可能想「我要偷偷做,不能再被抓到。

」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將越來越難以找到孩子犯錯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因為孩子不犯錯了,而是躲藏的越來越好了,可他的不足之處並沒改變。

而家長的懲罰還可能導致孩子內心變得敏感自卑,缺乏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

懲 罰 的 副 作 用

懲罰也常常伴有不想要的副作用比如情緒反應(大哭)、逃避(孩子躲著懲罰了他的家長)、攻擊性(打人,包括父母)。

懲罰可能導致孩子把不同的人(父母、老師)、情景(家裡、學校)、行為(做功課)聯繫起來,比如:在家裡做功課是一種懲罰,所以我不喜歡在家裡做功課,這肯定不是家長們想要的。

但是不是我們就不懲罰了呢?孩子做什麼都對?

● 使用懲罰唯一最重要的原則是:無論哪一種懲罰,它必須在改變行為過程中只扮演一個很小的角色。

懲罰是否有效取決於好的行為是否如你預期般出現了。

● 讓懲罰溫和一些

● 不要拿任何一項你想要孩子喜歡的活動來懲罰他。

學校里一些傳統的懲罰就違背了這一條,常見的比如增加作業內容,增加讀書頁數,放學後留下

● 再有效的懲罰很可能也無法糾正錯誤,要接受這一點

● 記住懲罰本身,不管嚴厲與否,在糾正行為時很難在過了那個時間後還能發揮作用

● 如果要懲罰,就應該當場進行。

如果目的是糾正行為,延遲的懲罰就毫無意義,比如「回到家我才讓你好看」或「昨天你欺負了小貓咪,所以你今天不能出去玩」

● 使用懲罰要前後一致,某個不良行為發生時家長最好每次都抓住,並且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懲罰。

可以使用這些溫和的懲罰方式

1.短暫的隔離(暫停罰坐)

當孩子持續出現非常不好的行為時,比如在屋裡面穿著沾滿泥巴的鞋來回跑,不停的拍打其他的小朋友,在家裡使勁的蹦跳影響周圍的鄰居。

這種時候可以選擇使用「暫停罰坐」的方法。

在家裡的一個角落(一個寶寶不會被其他事物吸引,並且在家長視線範圍內又不會離得太近的角落)放一個小凳子。

根據寶寶年齡的不同,罰坐的時間不同,如果寶寶的情緒很不好,家長可以坐在寶寶旁邊幫助他冷靜下來,

直到孩子對剛才的行為道歉「我剛剛那樣做是不對的,對不起」

罰坐的時間大致與寶寶的年齡相等,2歲2分鐘,3歲3分鐘……

方法適用於至少2歲以上的寶寶。

2.短暫剝奪權利

也可以通過短暫的剝奪寶寶現有的一項權利作為溫和的懲罰。

比如下圖

3.分派活兒干

用做家務的方式來對寶寶的不當行為進行溫和的懲罰也是值得參考的一種方式。

懲罰時請千萬一定不要做的

× 千萬不要浪費你的創造力去發明新方法,來懲罰孩子的不良行為。

× 一刻也不要相信快速的懲罰是在給孩子一個教訓或一個信息,懲罰教不會孩子應該做什麼

× 不要相信理解和行動是緊密關聯的。

許多家長告訴我說「我的孩子需要知道這樣的行為在我們家裡是不被允許的」,但是知道和理解規則並不會讓您的孩子改變行為

在美國,嚴重的打罵孩子都屬於違法。

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如果被別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失去對孩子的監護權,孩子會被送到福利院收養,而你也可能會因虐童罪而被送進監獄。

絕不含糊。

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兒園隨口說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類的話,警察也會馬上找上門來。

但在中國孩子好像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打個耳光打打屁股這樣的管教,大家都司空見慣。

中國有兩句老話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離不開「打」字。

的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

但是管教孩子也是一場自我的修行,要找對方向,會使巧勁,如果懲罰是父母和孩子都兩敗俱傷的方法,從現在就停止它吧,學會用更有效理性的方式管教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你忍不住要動手打孩子時,進來看看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爸爸媽媽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呢?幾乎所有教育專家都反對打罵的教育方式,但是根據實際調查,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父母會用打罵或者體罰的方式管教,其原因或者是他們從小是在打罵的教育中長大的...

小孩行為管教 改善暴躁粗魯7方法

當媽媽第一次意識到小孩開始有粗魯的行為,例如摔東西、大力開關門,難免會嚇到,這有可能是父母過於寵溺所導致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受到外面環境的影響,如身邊小朋友、網絡影響,對於這樣的行為該如何改善?

怎麼對付不服管教的孩子?

本文由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提供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作者 Debbie Pincus是美國一名有執照的心理諮詢師,她有超過25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我們都知道孩子有時候會不太尊重父母、用粗暴的方式對...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寶寶的屁屁打不得

打屁股是眾多父母教育孩子首選的「武力解決方案」,認為「小孩屁股打不壞」。但是近年的研究卻表明,打屁股並不能幫助孩子學好,相反會讓孩子的智商變低,行為更加叛逆,甚至,更容易增加大學時代的犯罪率,無...

如何懲罰孩子最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孩子犯錯該不該罰?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小編之前看過寫過一篇《為什麼2歲和6歲的孩子打不得?》,但是孩子犯錯必須要糾正。就像小樹苗,成長中如果長偏了,及時糾正是最好的呵護。1、自然後果懲罰孩子犯了錯...

父母批評孩子的6個方式

孩子犯錯了,父母有責任批評和管教,但怎樣的批評才能既有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心理專家告訴我們,在批評和尊重之間,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並選擇適合的批評方式,會幫助父母找到平衡。批評孩子的三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