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寶媽媽請看三遍,爸爸4中的性別教育誤區別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是兔頭媽媽
welcome
前幾天關注到爸爸去哪兒4的小女孩阿拉蕾,很驚訝小小年紀就有這麼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我特地去看了這個節目。
節目由3對真實父子和3對實習父子/女組成,一起去各地旅遊,通過與孩子的互動體現親情和友情的溫暖。
孩子的天真,父子之間的真情戳中很多人的萌點和淚點,尤其是節目中這對長腿鮮肉和萌娃的組合,一出場就實力圈粉。
但我的第一感覺是,互不相識的大人和小孩組成臨時父女共處3天3夜,一起吃飯睡覺玩耍,這樣的「實習爸爸」模式真的妥嗎?近來網絡上的評論開始跑偏,也印證了我的疑惑,也有娛樂媒體嚴肅八卦開始質疑,這樣的模式會不會對全國兒童觀眾產生誤導和負面效應。
隨著節目裡倆人越來越熟悉,互動親密加上童言無忌後,網友的評論畫風開始變歪。
anyway,我的重點不在這。
今天想跟大家討論討論,是否應該隨意讓女童跟陌生男人相處?如果自己的小孩模仿節目的做法對待生活中碰到的陌生人,父母該怎麼辦?孩子的性別教育如何做起?
曾聽同事說起一個故事,她一個鄰居的女兒,暑假去姥姥家玩耍,因為姥姥沒有提前準備好房間被褥,所以安排小女孩跟大他10歲的表哥一起睡。
半夜睡夢中小女孩感覺到身體被人壓住,下體突然很痛,然後暈了過去。
小女孩懵里懵懂,回到家跟媽媽說痛,才發現這事情。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有點痛心疾首。
本該在最純真的年紀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卻無辜遭遇這樣的痛苦,殊不知這樣的陰影是否會伴隨她的一生。
小時候被陌生男子或者親友侵犯的事情,問問周圍的人貌似都遇到過。
「
讓孩子與異性的陌生人或親友相處這件事,我們不得不謹慎對待!孩子的性別教育,父母要從小抓起。
」
性別教育,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區別男孩和女孩,了解和明確自己的性別,知道男孩該做什麼,女孩該做什麼。
根據小孩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其實他們對於男女的卻別從很小就開始了。
6個月時,寶寶能通過通過聲調的不同來區分誰是爸爸誰是媽媽。
1歲時,寶寶能區分男女的照片。
2-3歲,開始意識到性別差異,知道「女孩」和「男孩」這兩個稱呼,發現女孩長長頭髮,穿著連衣裙,男孩是較短的頭髮,經常穿長褲,而且身體的部分也不同。
平日生活中,父母的示範很重要,特別是注重展示各自性別的優勢。
比如:
穿衣打扮上,爸爸媽媽區分清楚。
不要給男孩穿女孩的衣服,給女孩穿男孩的衣服。
遊戲和玩具上,多陪男孩子玩力量型的玩具和遊戲,比如汽車,皮球等;給女孩挑選教安靜的玩具或遊戲,比如芭比娃娃,串珠等
等到孩子四五歲時,他們已經有性別意識了。
在身體接觸方面,家長們要開始注意,需要採用適合他們的方式,告訴孩子:大人怎樣對待他們是對的,怎樣對待他們是不對的。
比如身體哪些地方不能讓別人看和觸碰。
明確告訴孩子,不管是老師、叔叔阿姨的朋友、鄰居或者你認識的人,只要有人觸碰你讓你不舒服,都要表達出來,讓孩子從小培養起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日常生活中不要給孩子輸入混亂的信息,這樣子不利於他們的自我保護。
作為父母,自己也不要像對待一個成年的男性或女性一樣,對待孩子。
儘量避免讓異性陌生人或親友看護或接觸孩子,打破他們的安全感和界限。
不是把大家都假想成壞人,而是我們要做好保護孩子的最基本的事情。
在這方面對兔頭的教育,我一直都是謹小慎微的,希望媽媽們也一起注意。
你是如何看待這個事呢?
兔頭媽媽其他文章:(點擊藍字即可查看)
微信號兔頭媽媽說育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娘娘腔」、「女漢子」,寶寶性別教育,爸媽要大膽開口
寶寶的性別教育,真的是要越早越好,性別教育不同於性教育,它主要是讓孩子建立性別意識,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而不是讓人困惑的「娘娘腔」、「女漢子」,父母別總覺得小不點兒還啥都不懂,天真的往往是家...
兒子3歲以後,媽媽的這些行為一定不能做
一般來說,小孩子3歲以後就會開始有性別意識。在國外,當孩子3歲開始,就會教育孩子性別區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其實帶寶寶出去玩經常碰到這樣有趣的事情,比如帶兒子去公園玩耍,如果路上見到了差不...
尷尬父母:我該如何對我的寶寶進行性教育?
爸爸媽媽們是如何向孩子們科普性教育的呢?在育兒領域里,性教育的確是父母最輕視也最忽視的。小懶先給爸爸媽媽們科普一下孩子們的發展狀況:1-2歲,表現在對玩具和遊戲活動的偏好和喜歡與同性別夥伴玩。
小孩3歲以後,媽媽的這些行為一定不能做
一般來說,小孩子3歲以後就會開始有性別意識。在國外,當孩子3歲開始,就會教育孩子性別區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其實帶寶寶出去玩經常碰到這樣有趣的事情,比如帶兒子去公園玩耍,如果路上見到了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