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如何成為一個好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長一段時間,對於父親的印象還停留在朱自清先生筆下的那一句「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嚴肅、沉默而溫柔。

大抵天下的父親都是如此,嘴硬心軟,時常批評指正我們,在那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又溫柔得不像話。

《摔跤吧!爸爸》里的父親比《背影》里的父親更加飽滿、複雜。

他是那個五點鐘叫女兒起床訓練摔跤的魔鬼,是剪掉女兒長發的獨裁者,是為了讓女兒能有更多選擇而對別人的嘲笑充耳不聞的聾子,也是在女兒遇到困難的時候克服一切不可能來到女兒身邊的救世主。

他面對女兒的請求面無表情,卻在深夜輕輕為熟睡的女兒揉了揉腿。

「爸爸不可能永遠趕來救你,我只能教你怎麼打。

女兒最後的摔跤比賽父親因為意外沒能坐在現場,但是女兒因為回憶起父親的教導完成了漂亮的五分摔取得了冠軍。

很多人說這部作品充滿了男權主義,我不敢苟同。

一個男權主義的父親絕對不會將自己的女兒當做女兒看待,在這些人的眼裡,女兒可能只是一件物品,更不要說讓女兒替自己完成夢想,讓女兒獲得人的尊重。

電影是藝術,而現實或許更加殘酷,父親在為女兒爭取自由與尊重的道路上到底走了多少艱辛的泥濘道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想像。

可以說,是因為有父親的嚴厲與愛造就了兩位印度女子摔跤猛將。

同時,也改變了千千萬萬印度女孩的命運。

我們一直在討論怎樣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心理學上將家庭教養方式劃分成權威型(民主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並研究出各種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權威型"父母

對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適當的"高"和"嚴"。

有明確合理的要求,會為孩子設立一定的行為目標,對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為作出適當的限制並督促孩子努力達到目標;同時,他們並不缺乏父母應該有的溫情,能主動關愛孩子,能夠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述說,而且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勵孩子自我成長。

這類父母施行"理性、嚴格、民主、關愛和耐心"的教育方式。

在這樣的教導之下,孩子會慢慢養成自信、獨立、合作、積極樂觀、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專制型"父母

父母會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而沒有意識到過高的要求對孩子的個性是一種變相的扼殺;他們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饋,對孩子缺乏熱情和關愛,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不能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在這種"專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對抗、自卑、焦慮、退縮、依賴等不良的性格特徵。

"溺愛型"父母

因為過度的溺愛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這類父母對孩子充滿了無盡的期望和愛,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但他們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

這些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的依賴、任性、衝動、幼稚、自私,做事沒有恆心、耐心。

"忽視型"父母

不關心孩子的成長,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和行為標準,對孩子冷漠,缺少對孩子的教育和愛。

這類孩子自控能力差,對一切都採取消極的態度,還會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徵。

在四種教養方式中我們最推崇的,也是《摔跤吧!爸爸》中父親最符合的就是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因為這種嚴厲與愛的結合對於一個容易受外界干擾的個體來說是最必要的。

一方面,因為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太容易對幼小的個體造成影響,作為父母有責任有義務對孩子的各種表現提出要求,但同時你要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這樣他才不會覺得自己是被掌控的,從而從父母的要求中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的同時也勇於去探索自己真正的追求。

真正的愛是讓他長成一棵筆直的樹,將枝丫的形狀交給他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