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寶寶哭聲 帶小孩也可以變得很輕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哭泣」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

人一生中哭泣最多的時期就在出生後的1個半月,此時孩子每天平均會哭3小時。

哭泣既可以及時反映孩子的需求,也是孩子健康與活力的象徵。

所以當寶寶不哭不鬧,別高興得太早,這通常是身體出問題的警訊。

新生兒 每天平均會哭3小時

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明儒表示,0~3個月是小孩哭鬧的高峰期,此時不哭不鬧並非正常表現。

舉例來說,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孩子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力較差,無論身體有任何不適或需求都不太會哭鬧。

而核黃疸初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減少哭泣、活力下降。

所以如果寶寶安靜的有點反常,最好趕快帶寶寶到醫院檢查。

為什麼小孩一出生就會大哭?

孩子出生後要開始學習自主呼吸,大哭可以讓寶寶的肺瞬間張開排出肺部不必要的水分、幫助寶寶開始呼吸,所以出生時哭聲是否宏亮很重要,醫師可以從哭聲判斷寶寶肺部發育的成熟度以及活動力是否健全。

1、不同階段「哭」 作用大不同

前面說過0~3個月是寶寶哭鬧的高峰期,此時的哭泣大多是表達生理需求。

但凡肚子餓、尿布濕、太冷、太熱、疼痛、皮膚瘙癢、想睡覺、衣服不合身、生病…寶寶都會用哭泣的方式來表達。

4個月以後寶寶漸漸會用哭泣反映內心情緒,也會用哭泣吸引照顧者注意,在不同情境發出的哭聲會產生些微的差異。

舉例來說,寶寶在想玩遊戲卻不能玩、想睡卻睡不著、睡覺時間被遞延時的哭聲會帶有「不滿」的情緒;主要照顧者離開、進入陌生環境時的哭聲會顯得「害怕不安」;需要陪伴、想被擁抱、心情不好的哭聲則會呈現「低迷」的狀態,且哭泣時間會持續比較久。

6個月~1歲寶寶開始進入發展語言的階段。

在發展語言的過渡期,寶寶會持續用哭泣表達自己的想法、吸引照顧者注意,獲得父母正向回應後,寶寶會逐漸開始將哭聲結合肢體語言,嘗試與父母溝通,大約1歲左右寶寶就會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單音。

2、假哭

假哭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小小孩通常會在6個月以後開始出現假哭的表現。

寶寶假哭時通常沒有眼淚,哭泣的音量也不會太高,會邊哭邊觀察大人的反應,一旦獲得大人關注,哭聲就會慢慢變小直到停止。

3、半夜哭鬧,長牙、腸絞痛最常見

寶寶半夜哭鬧是許多父母的夢魘。

很多人為了安撫孩子整夜不睡,長期下來神經衰弱,簡直快要崩潰。

為什麽寶寶會在半夜哭鬧,有什麽方法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呢?江明儒醫師表示,嬰兒半夜哭鬧大多和特定疾病、生長發育有關。

1個半月~3個月的寶寶半夜哭鬧最常見的原因是新生兒腸絞痛。

寶寶一個禮拜大約有3天晚上會哭泣3小時以上,通常會從傍晚開始,愈晚哭愈凶,甚至會伴隨拳打腳踢,不過一見到早晨的陽光就會停止哭泣。

新生兒腸絞痛並沒有特殊的治療方式,平常讓寶寶服用益生菌、喝部分水解奶粉、在寶寶哭鬧時讓他聆聽低頻音樂或父母心跳、洗溫水澡都有助於緩解不適感。

寶寶大概到4個月左右就會自行痊癒,最多持續到6個月,影響不會太久。

6個月以上的寶寶常會因為長牙不舒服半夜哭鬧不休,此時寶寶會出現流口水、牙齦浮腫的症狀;冰冰涼涼的固齒器可以有效緩解牙齦不適,讓寶寶平靜下來。

等寶寶的牙齒完全長出來,哭鬧的情形就會獲得明顯改善。

這個階段也會有孩子出現腸套疊的症狀。

腸套疊的寶寶會在半夜規律性哭泣,聲音尖而高,每次間隔20~30分鐘,還會合併嘔吐、排出草莓果醬質地的糞便,必須儘快就醫治療。

嬰兒在晚上都會哭得比較凶?

不少人都會有「寶寶晚上哭得比較凶」的感覺。

這是因為成人日夜作息正常,晚上會對聲音特別敏感。

其實寶寶日夜哭聲差異不大,晚上不會哭的比較大聲。

1、一哭就抱 小心孩子過度依賴

另一方面,「寶寶哭要不要馬上抱?」也是許多家長討論的問題。

有人認為一哭就抱會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孩子將來會比較不獨立。

有人則持相反的意見,認為父母的擁抱才能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北鼻哭泣時到底要不要抱呢?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吳金龍表示,雖然擁抱會刺激本體覺、前庭覺和觸覺,很容易讓幼小的孩子得到滿足,但安撫孩子的重點應該是「滿足孩子真正的需求」。

如果在不知道孩子需求的情況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抱再說」,孩子習慣在需求被滿足前先被這種強烈的回饋安撫,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有需求先抱抱」的習慣,如此一來家長就會變得很辛苦。

再者,孩子被抱習慣後會變得過度依賴父母,平常也會向父母討抱,有些孩子甚至在會走路以後還是會吵著要爸爸媽媽抱,不想自己下地走路,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2、止哭SOP 檢查&觸摸很重要

吳金龍指出,安撫小小孩的SOP應該是「觀察孩子的反應」→「檢查身體狀況」→「排除生理需求」→「輕觸或撫摸」→「轉移注意力」,最後才是擁抱。

通常孩子在前面「檢查」和「觸摸」的階段就可以得到安撫。

以睡覺哭泣為例,很多寶寶睡到一半會發出微弱的嗚咽聲,這往往只是無意識狀態下的低吟,只要輕輕拍背就能安撫。

安撫孩子時應該從這種低強度的回饋開始做起,讓孩子適應用這種方式滿足需求,才不會養大孩子的胃口。

一次學會安撫7種哭泣型態的寶寶

1、肚子餓

小嬰兒飢餓時會先做出嘴巴微張、吐舌,身體不停扭動的尋乳反射,過一段時間飢餓的需求仍未滿足才會開始哭泣。

肚子餓的哭聲因人而異,有的孩子音量大、有的孩子音量小,但音頻普遍不高。

父母平時應該確實掌握孩子的奶量與喝奶時間,不要每次都在寶寶餓到哭的時候才餵食,以免影響孩子未來的飲食習慣。

2、尿不濕

因為尿不濕而哭的寶寶大多會不停扭動、踢腳,發出高音頻的哭泣聲,但不會持續很久。

此時可以把尿布打開,確認一下是否該換尿布,順便讓寶寶的屁屁通風,減輕不舒服的感覺。

3、不舒服

寶寶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原因包括被蚊蟲叮咬、太冷太熱、睫毛倒插、頭髮被拉扯、被衣服拉鍊或鈕扣夾到肉、打預防針傷口腫痛…等。

另外還有發燒、感冒、鵝口瘡、腸絞痛、腸套疊、睪丸扭轉等病理性的因素。

江明儒醫師提醒,發燒不一定是生病,打完預防針3天內都有可能發燒,這點家長要特別注意。

感冒的徵兆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喉嚨有明顯痰音。

鵝口瘡的徵兆是持續流口水、嘴巴兩側有白色小點。

肚子又鼓又脹可能是腸絞痛,肚子摸到硬塊則可能是腸套疊,當寶寶出現這些與腸胃疾病相關的徵兆,請回想一下寶寶是否也有嘔吐、拉肚子、便便形態改變的症狀。

當懷疑寶寶是因為不舒服而哭泣,請按步驟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從量體溫開始,接著觀察頭部、肚子的狀態、傾聽呼吸聲,再比較昨天和今天的進食狀況,最後把全身衣服脫掉檢查。

4、想睡覺

小小孩常會出現「想睡但睡不著」的情況,此時寶寶會感到煩躁,合併打哈欠、揉眼睛、持續發出低音頻的哭聲。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嬰兒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腦波無法順利從清醒狀態轉換成睡眠狀態。

寶寶玩得太累通常也會睡不著。

替寶寶建立一個固定的睡眠儀式,例如把燈光調暗、窗簾拉上、換睡衣、聽兒歌、講故事、洗溫水澡…等,在寶寶出現想睡覺的徵兆時開始執行儀式,可以幫助寶寶更快入眠。

5、心情差、受驚嚇

會讓小小孩心情變差的情境通常是處於陌生環境、被照顧者冷落或感到孤單。

半夜突然響起的喇叭聲、車輛呼嘯而過的轟鳴聲、救護車的警示音等音量較大、較尖銳的噪音則容易讓寶寶受到驚嚇。

寶寶受驚嚇時哭聲音頻較高且會有臉色僵硬、眼神驚恐的表現。

江明儒醫師表示,安撫心情差或受驚嚇的寶寶有幾種做法,比如抱起寶寶,讓寶寶靠在自己胸前,雙手輕輕按摩、撫摸寶寶的背部及小腿;把寶寶抱在胸前慢慢深蹲再站起、在室內繞圈踱步;用毛巾、被巾裹緊寶寶,將寶寶抱起輕輕搖晃;把寶寶放進嬰兒推車,面對面輕輕推動;開啟空氣清淨機讓寶寶聆聽低頻的聲音…等。

如果上述做法都無效,可以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比如拿出玩具在寶寶眼前搖動、發出聲響(4個月以上);唱兒歌、搓塑膠袋給寶寶聽;用毛巾或鏡子和寶寶玩躲貓貓(10個月以上);把寶寶抱到陽台或住家附近散步…等。

6、分離焦慮

不少孩子一跟陌生人互動就會大哭,這是典型分離焦慮的表現。

這種孩子通常比較常待在家,大多數時間都是以一對一的方式被照顧,很少和外人互動或參加群體活動。

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也會強化分離焦慮的表現。

面對分離焦慮的孩子,最好將照顧者的範圍拉大,讓寶寶知道除了爸爸媽媽,還有外公、外婆和鄰居的叔伯阿姨可以陪他玩。

當孩子處於分離焦慮的狀態,可以引導他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降低孩子分離焦慮的反應。

7、撒嬌、想引起注意

寶寶撒嬌時通常會從低強度的哭泣開始,一直沒有獲得回應,哭泣強度才會慢慢變得愈來愈強。

小小孩撒嬌的時間點多半在剛睡醒這個時段;此時寶寶精神充沛,對於遊戲、玩具產生需求,常會想要找照顧者一起玩。

此時可以拿出寶寶有興趣的玩具或物品跟寶寶互動一下,或輕柔地幫寶寶按摩,孩子的需求被滿足,就會停止哭泣。

不回應 寶寶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江明儒醫師表示,對於尚未發展出語言表達能力的嬰幼兒,哭泣是他們唯一的發聲管道,也是表達需求的主要媒介。

常聽人說「小孩哭就讓他哭,他哭累了自然會停止。

」但這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極大傷害。

在生理上,長時間用力哭泣會影響腦部血流,使身體排出過多二氧化碳,有可能造成過度換氣。

另外,哭泣時間太長會對身體造成壓力,身體不斷分泌對抗壓力的荷爾蒙不僅會傷害腦細胞,也會影響學習能力。

在心理上,孩子長期沒有獲得父母回應會漸漸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長大後也很難相信他人,並容易形成退縮、反社會的人格。

有些父母以為「不安撫」可以訓練孩子管控情緒的能力,但1歲半以下的小小孩各方面尚未發育完全,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減少哭泣或不哭不代表他學會控制情緒,只是他知道用哭泣表達需求沒有效。

吳金龍建議,父母平常最好用多元素材來滿足孩子的需求,例如重新調整環境、給予熟悉的物品或玩具、播放音樂…等,讓孩子學會在哭泣時利用其他媒介自我安撫,「歡歡」的機率自然可以降低。

1歲半以前 應儘量滿足孩子需求

北鼻發出哭泣的訊號進而被照顧者滿足,是對人產生信任的第一步。

1歲半以前應該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孩子哭泣時立即給予回應與安撫。

積極的回應既能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父母也能藉此學會辨識孩子不同形態的哭聲,往後遇到類似情形可以及時做出判斷與處理。

寶寶哭泣是成長發育的一環,也是健康的表徵。

用積極正向的態度回應,孩子的身心才會健全發展。

下次寶寶哭泣時,先冷靜下來觀察,判斷哭泣的可能原因,再針對孩子的需求加以滿足。

當寶寶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與關懷,哭泣的次數自然會慢慢減少。

本文轉載自 58到家熊掌號。

58到家熊掌號專注女性、母嬰、育兒領域,每日更新原創乾貨!聽說最美的麻麻都已經關注了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根據寶寶的哭聲 如何更有效的照顧好寶寶?

在媽媽子宮內遊玩了9個多月的小娃兒終於帶著響亮的哭聲誕生啦!他的哇哇大哭其實只是發聲的開端,接下來的一年,不管是嚎啕大哭、鳴咽啜泣、真哭?假哭?全都在考驗爸媽們的耐心與智慧,不僅新手媽媽措手不...

仔細聆聽孩子的內在需求

我們與其思考「是否會寵壞」 不如仔細傾聽孩子的內在需求前兩天,一朋友大半夜跟我吐苦水,「我媽太寵孩子了,不管什麼時候,只要一哭立刻抱起來哄。孩子被慣的脾氣越來越大了。」她家娃7個月大,從小就是急...

寶寶哭鬧不能抱,你是懶還是糊塗?

前幾天,一位媽媽留言:我家寶寶3個月了,經常哼唧求抱抱,一抱就好!周圍人都不讓抱,怕養成壞習慣;又怕不抱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鬧哪樣啊,我迷茫了…」小編不禁感慨:唉,現在當個媽真不容易呀,連寶寶哭...

知道嗎?寶寶的哭聲其實蘊含著大學問~

每一個孩子都曾用啼哭來宣告自己的存在,每一位新手爸媽都曾因為寶寶的哭聲而不知所措。其實,兒童的哭聲背後都隱藏著不同的秘密,能否Get到寶寶哭泣的點,是成為新時代育兒大咖的關鍵。破解兒童哭聲的密碼...